“七”的文化意蕴
国际上通用的历法中,一周的天数和七有关。中国人对7也是情有独钟退休金和养老金:“七仙女下凡”,“北斗七星”;成语中也有不少与7有关的:“七颠八倒”,“七零八落”,“七拼八凑”,“七窍生烟”,“七擒八纵”,“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嘴八舌”;常说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祭奠亡灵时讲究“头七”、“二七”、┄┄“七七”。
在2007年到来之际,英国《独立报》列举了77个与人类有关的数字“7”:
根据美国科学研究,7小时是人类每天最理想的睡眠时间。在酸碱度测试中,7代表着中性,而纯水的PH值就是7。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以复述出7位数为正常水平。
在许多文化中,7都是个吉利数字。背上有7个点的七星瓢虫是幸运的象征。在日本的古代 神话中,决定人间福德的是7位神仙。七福神据说起源于佛教的七难即灭、七福即生的观念。在阿拉伯语和乌尔都语中,数字7写出来像个大大的“V”字。
古代的东北包括哪些省天文学家认为,宇宙有7大行星,以至于在许多语言中,一星期7天都是用这7大行星来命名。
在佛教故事中,佛祖一出生就能行走,向赵寅成吧东南西北各走了7步,步步生莲花。在天主教和基督教里有七美德和七宗罪之说,数字7意味着完美。7美德是,诚信、希望、慈善、正义、勇敢、节制和宽容。7宗罪是傲慢、暴怒、懒惰、贪婪、嫉妒、暴食和淫欲。犹太教的传统婚礼结束后,要再连续庆祝7天,向新郎新娘表示祝福。
7还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国际长途电话的地区代号。穿过7号球衣的足球队员包括像贝克汉姆和坎通纳这样的著名球员。就连童话中的白雪公主也是得到了7个小矮人的帮助。
但是7也与一些不好的事有关。比如人们常说婚姻要经历危险的“七年之痒”。迷信的人认为,如果打碎镜子就会有7年不走运。美国失事的两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都是有7名宇航员丧生。学舞蹈
“九”的文化意蕴
在我国,人们之所以把"九"看成是自己心目中的"天数"和最富有神奇彩的数字,是因为"九" 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在我国可以说历时最久,涉及面也最广.。"作为数不同于一 般数字,在中国古代被 认为是一种神秘的数字,它起初是龙形(或蛇形)图腾化之文字,继而演化出"神
圣" 之意,于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力为天赐神赋,便竭 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如天 分九层,极言其高,天证/诞日为正月初 九,天子祭天一年九次。
更有趣的是连皇宫建筑都与"九"有关.例如,北京 城有九门,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问,门上饰有九路钉(即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排)。
汉语词汇中也常 用"九"来形容帝王将相的称谓,如"九五之尊"(imperial throne);称官位仅次于皇帝的王爷为"九千岁 "等。
课堂练习的设计目的是对当堂课所学知识复习巩固,是对所学知识的内化达标,提升能力的过程。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的设计出现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练习与课堂知识无联系,与学习目标脱钩。以《犟龟》一文第一课时的课堂练习为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童话的特点,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2、激趣阅读,引导学生进入童话的优美意境,理解“犟”的含义和小乌龟行为的思想价值。
3、课堂作业:仿照开头两句句式,通过联想,在后面两句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
妈妈的头发白了∕把满头的黑发给了我∕妈妈的腰弯了∕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仿写:
妈妈的 ∕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 --------------------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科幻电影前十名
这样的课堂练习,形式新了,也锻炼学生的思维,但脱离了学习目标,不能针对性的巩固课堂知识,结果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二)、练习缺乏层次性,不能关注学生全体。课堂练习千篇一律,所有学生面对同样的问题,要么过易,要么偏难。带来的后果是,遇到简单题时,对成绩好的同学没有挑战,不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遇到难题时,只有少数同学干去碰,绝大多数同学只能望而却步,不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三)、练习的量安排不合理,课堂落实不到位。 有的教师老是担心学生的练习量不够,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在课堂练习中涉及很多的题目,学生在课堂上没时间全部完成,结果也是事与愿违。反之,练习题太少,学生不够做,容易转移注意力,达不到复习的目的。
面对学案导学过程中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学案导学也只能成为形式,要想让它落到实处,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我采用以下对策进行改变:
一、转变教师角,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新课程和新教材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③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 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实践经验带到课堂中,促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愉快中学习,掌握新知识。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在上《假如人类也有尾巴》一文时,设计了这几个
问题:(1)作者是由什么而想到人类会有尾巴? (2)如果人类有了尾巴,那么人类的尾巴该是什么样的? (3)人类的尾巴有哪些功能? (4)你们还有什么大胆的想象?要求同学们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认知发言,这种开放性问题无所谓对错,关键是引导学生淡淡说出自己的认识,限制没有了,顾虑也就打消了,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虽然观点稚嫩,但一个个新奇的想法却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思维打开了,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目的也就顺利达到了。
所以说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事实上,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神话早已被学生打碎了。如果教师再去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地位,只能被新课程无情地淘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中心,通过相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学生发现的反思,参与学生开放式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研究方法和步骤。
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教师不应缠绵于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之中,倾心于教学情况设计,而要成为教学资
源的组织者。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在学《基因畅想》一文时,我让学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请说说你对“基因”的认识及人类在哪些方面应用了这一技术。(2)、世界上的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基因工程会不会也有弊端,你想如何解决弊端?这些问题离学生生活较远,农村中学学生知识面又相对较窄,如果让学生独立做,既不易完成,完成效果也不理想。而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大家充分调动自己的信息储备,你一点我一点,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目标就顺利达到了。
二、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④学习目标确定的前提是老师对文本教材的吃透,根据文本和学生的任知情况从三个维度去设计。如《春》一文的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春》是朱自清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学之始,教师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接着以富有表情的朗读,通过语音将新教材的信息输入学生大脑,就会使学生脑海中出现 春天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景象,以扩展学生关于春景原有图式的信息量,从而引起对教材的极大兴趣,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当学生理解了作品拟人、比喻、排比、叠音词等手法将春景表现得如此生动时,他们不仅惊叹于作品高超的表达技巧,产生对这些技巧愿意学习的心向,同时,也对语言所承载的情感内容:作者对春天向往之情、振奋之感产生共鸣。朗读时,即会声情并茂。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学生理解了作品运用象征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由春天联想到人生 、社会,表达出珍惜春天,为社会献身,为青春谱写壮丽诗篇的激情,心灵经历了这种由一般感情上升到天地之上道、人生之哲理,民族之理想的更为深沉、热烈、更具普遍性的人类情感的体验,并将这种情感化为一种自觉去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行为。《小溪流的歌》是一篇童话,学习目标是:(1)、能读懂童话,结合现实理解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沉船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2)、学习小溪流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要求学生读懂课文,读清寓意。所以,学习目标的确定,我觉得应抓住这几个方面:
(一)、目标要明确、具体,清楚直观。
(二)、目标要直切文本要点,力求一课一得。以免贪多嚼不烂。(三)、目标要关注学生三个维度的发展。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也不能丢。
红火线(四)、目标设计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方便易操作。
三、学习过程要紧凑,学习方法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⑤因而学习过程的安排一定要紧凑,教师要驾驭好课堂,力争在课堂上人人有事做,人人会做事。如在《济南的冬天》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先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哪些景物最能表现出冬天的特,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然后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抓住景物哪些特点来描写的。在上《三峡》一文时,侧重在朗读,让学生在听录音、范读、自读中体会三峡特点,抓住文中体现三峡特点的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从而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来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
对同一事物提出新奇见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的能力,并学会通过积极的创造性思维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计划的合理紧凑的安排学习,根据文本情况、学生情况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学习目标就能有效落实。
其次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我在《石榴》一文的课堂练习中,我让学生用:“柔媚”、“争妍斗艳”、“忍俊不禁”造句。一般学生我只要求他们能用词分别造句,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我就要求他们用三个词连写一段话。这样,让各个层次的同学都能开动脑筋,经过思考完成练习。既避免了完不成练习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又能启发他们每个人都开动脑筋,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