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惠善自杀
王 静*
当兵祝福语摘 要:庄士敦来自苏格兰,以溥仪英文师傅的特殊身份,在溥仪被赶出宫的前几个月曾负责整顿、管理颐和园。在其负责管理之前,
庄士敦印象中的颐和园主要体现了他个人对清末民初中国政治
的观察。他通过追溯发生在颐和园或与颐和园相关的历史事件,
表达了对光绪、溥仪两位君主的深切同情,对慈禧、袁世凯等
人的痛恨憎恶,但庄士敦始终认为溥仪应该迁居颐和园。在协
助溥仪改革内务府的大背景下,他与郑孝胥互相欣赏、互相举
荐,最终促成了他对颐和园的管理。而在实际管理中,他具有
励精图治、认真整顿的想法和计划,但困难重重,很多“宏图”
张辛苑素颜可能并未来得及施展,亦不像他在《紫禁城的黄昏》中写得那
样光鲜。而他坚持颐和园属于皇室私产,对颐和园的关注和管
理更多体现了他对溥仪的维护和追随,带有极大的政治彩。
关键词:庄士敦 颐和园 溥仪 紫禁城
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原名好山园,乾隆十五年(1750)更名清漪园,乾隆帝以建佛寺祝母寿为名,在圆静寺旧址兴建大报恩延寿寺,改甕山为万寿山,改西湖为昆明湖。后于咸丰十
*王静,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年(1860)被英法联军洗劫,与圆明园同毁于火。光绪十四年(1888)正式开始整修并改园名为颐和园,修复工程一直持续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1进入民国后,颐和园继续由清室内务府管理,但在1924年溥仪被赶出宫的前几个月,曾由其英文师傅庄士敦负责管理。
庄士敦是一位出生于苏格兰的英国人,先后于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玛格德琳学院修学。1898年考入英国殖民部,并作为一名见习生被派往香港,开始学习汉语。1904年被殖民部派往威海卫担任行政长官。1919年3月开始了他的“帝师”生涯。2一座古典恢宏的皇家园林如何与一位漂洋渡海的西方人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庄士敦视野中的颐和园如何?他对颐和园的管理有哪些作为?这是本文致力探讨的内容。
氤氲的意思目前关于庄士敦与颐和园的研究较少,早年有曲直的《庄士敦与颐和园》3和严宽的《庄士敦与颐和园》4,篇幅均小且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作品。《回望庄士敦》也只是以几百字笼统叙述庄士敦的这一经历。阎严的《庄士敦与颐和园》5、彭超的《庄士敦、郑孝胥与整顿内务府事件》6涉及庄士敦整顿颐和园的原因及主要措施,稍显详细。然而,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庄士敦整顿、管理颐和园这一点,缺乏他作为一位西方人对颐和园的观察与认知。同
1颐和园管理处编《颐和园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第1~2页。汤用彬、陈声聪、彭一卣编《旧都文物略》,华文出版社,2004,第75页。
2〔英〕史奥娜·艾尔利:《回望庄士敦》,马向红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3曲直:《庄士敦与颐和园》,《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1期。
飞机失事赔偿标准500万4严宽:《庄士敦与颐和园》,《文史精华》2000年第3期。
5阎严:《庄士敦与颐和园》,载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文史资料》第69辑,北京出版社,2004,第240~245页。
6彭超:《庄士敦、郑孝胥与整顿内务府事件》,载赵继敏、王文锋主编《末代皇帝溥仪在紫禁城》,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第38~42页。发展党员的程序
时,这些研究成果所本的史料非常单一,基本来自庄士敦所著《紫禁城的黄昏》一书,其是否可信受到质疑。因而,针对以上可继续探究的空间,本文以《紫禁城的黄昏》为梳理线索的基础史料,并广泛利用其他史料进行比勘互证,以冀探明庄士敦印象中的颐和园及其对颐和园的管理。
一 庄士敦印象中的颐和园
庄士敦印象中的颐和园体现了一位西方人士对清末民初中国政治的观察。在《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中,作者在叙述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等章节中,可以看到颐和园的许多踪迹。其对颐和园的最初印象与慈禧太后密切联系在一起。庄士敦首次提到颐和园是将其作为慈禧太后撤帘后的休养生息之所:“1888年,清廷颁布了两个重要诏令:一个宣布光绪皇帝即将大婚(按照中国风俗,结婚表示他将成人),另一个宣布来年2月太后归政。同年,官方宣布颐和园即将竣工,宫廷内部的人知道,颐和园是西太后撤帘后的休养生息之所。”1此外,他追溯了戊戌变法时慈禧从退隐颐和园到重回紫禁城的经过。有些时候,他直接用“颐和园”来代称慈禧,“如果要避开来自颐和园的威胁,就必须使顽固派奉太后为首领的企图化为泡影”。2在庄士敦看来,慈禧重回紫禁城是因为袁世凯向荣禄告密,荣禄派出信使前往颐和园向慈禧报告光绪与维新党将“围园劫后”。而当慈禧重新掌握政权后,颐和园成为其度假的好去处,实际是慈禧悠闲奢华生活的重要代表。值得特别注意的
1〔英〕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富强译,译林出版社,2014,第6页。
2〔英〕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第13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