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工作评语
【篇一:关于社工服务评估的个人看法】
关于社工服务评估的个人看法
首先,社会工作的评估是检验工作成果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个人认为社会工作的评估方案的设计与研究从一开始就不应该遵循各种各样的原则问题,没有这些原则问题,我们的评估也可以做的很到位,如果一定要有原则,撇开其他一切伦理方面的内容,好的评估方法的原则应是简单、可行和实用。传统的评估体系将评估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类,即质性方法和量化方法。但是仅仅凭借数量来确定一个服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或者说数据有时可以告知一些服务中的信息,但是数字堆积出来的东西是否有信服力,这是值得商榷的。是否有好的效果也不是由社会工作者的撰写的报告来显示的,是靠我们的服务对象来评价的,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服务对象可能根本就不了解我们的服务方案,也不能理解我们的方案中所谓的体现专业性的地方,他有可能会感觉整个过程很繁琐,社会工作者只是一味的制定计划,撰写报告,而忽略了他内心真正的感觉,但是这种不满意很可能不会体现出来,因为这跟中国人的习俗有关,可能有的案主面子上抹不开,不能积
极地配合社会工作者去发现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觉得社工对自己的事情还是很用心去做的。这种不好意思开口,导致了了我们的社会工作评估不到问题,也就意味着解决不了问题;总结不了经验,也就没有好的经验可以利用,所以我们的工作没有进步,只能原地踏步,也就得不到服务对象的认可。
我认为在中国社会机构的存活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社会工作最好也不要依附于政府管理,社会工作机构应该是独立的ngo,根据我们目前的经历就可以知道,中国的社会工作是很难做好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人的习惯思维,有了问题不喜欢去社工或者心理咨询师,因为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有病,更没有人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有问题,还有更多的人压根不知道自己有问题。这使得社会工作的开展履步维艰,仅仅依靠政府的扶持是绝对不行的,政府只会帮助我们建立一定的公信力,但是在老百姓心中的名誉,这个是要靠社工自己来努力获取的,就像是买手机一样,大家都知道买国货是支持国家的一种行为,但是当同样的价钱,不一样的质量放在眼前时,老百姓还是会选择国外的优秀的手机,iphone手机在全球的成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这也就是说国内的手机很难对于外来的品牌构成压力,这不能怪任何人,仅仅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想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乔布斯说过一句话,顾客什么时候都是上帝,要一直想到顾客的需求,即使有些需求顾客侠盗飞车4无敌秘籍
自己都不知道。我想这正是我们的社工服务机构需要做到的,也是社工服务机构在中国存活的关键。
同时我注意到,我们的评估体系是较为健全的,甚至详细到有些繁琐,这个还是前面我提到的问题,过于繁琐只会增加社会工作者的负担,影响整体的进度,也会让案主对于我们的服务丧失信心,可能有一部分人认为我们的体系越复杂,就越能体现我们的专业性,但是我觉得整个服务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到案主的变化,包括心理的和外在的,案主的一些微妙变化能被微妙感知,微妙迅速做出反应,这才是专业的体现,而不是弄一张冗余复杂的表格,以案主看不懂为契机,来体现我们的机构是多么专业。举个例子来说,服务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基线测量方法讲的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成的程度。在基线测量的操作程序中,第一步是建立基线,其中的步骤如下:
(1),确定介入的目标,例如,服务对象行为、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指标;
(2),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
(3),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鲍勃迪伦
从上面这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确定介入目标是非常难以掌控的,也就是说我们制定怎么样的目标,这对于我们后面开展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这个目标制定失败了,或者不符合现实的情况,或者不符合变化的环境等等,都会对结果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觉得我们不宜多早的制定计划,而是应该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对于案主的性格、人格、坚持力等各方面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同时对于环境,结合机构本身的情况,特等,再制定目标,而且目标最好制定为阶段性的,因为一开始就制定目标,而后期无法完成,这会增加案主的不信任感,对于机构的名誉造成不好的影响。
接下来进入介入期测量,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与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
身作用的过程。这里的数据比对其实有很多不严密的情况,数据的得出,如果不是在实验室,也就是各个条件都不能控制的前提下,我们其实是不好做出比较的,因为在实验室中,各种条件都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控制单一条件的变量,来看其他量的变化,但是当这种数据比对的方法运用到我们的社会工作服务中时,我非常怀疑整个数据的得来过程是否科学严谨,因为数据的统计到计算都是我们的工作人员来做,那么数据的准确度是值得怀疑的,因为这种情况下数据变动的因素非常多,而且整个过程是不可重复的,也不能控制,因此数据的得出收到了太多的影响因素的干扰,我个人认为数据比对其实是欠缺妥当的。我一直坚持一个意见,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作为我们整个工作的核心,案主理当受到足够的关注,案主的真实意见能不能得到主张,整个过程要怎么样才能让案主说实话,这是我们工作中应该认真思考的方面。
潘雨辰主演的电视剧
关于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对象的目标是被分解成许多具体的行动和任务的,通过探究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完成哪些既定的介入任务也能确定介入的影响。有些社工专业方面的书上介绍了下面的方法:运用5个等级尺度来测量任务的完成程度。玉米煮多久就熟了
(0)没有进展(1)很少实现(2)部分实现(3)大体上实现(4)全部实现
3),用得到的总分除去12,再乘100%就是完成任务的百分比。
这种方法的用心是很好的,但是我觉得错在其选项,这种选项对于当事人有很强的蛊惑力,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而“很少”、“部分”、“大体上”这种词汇,让人产生模棱两可的感觉,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就无从谈起了。对于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一般是由服务对象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包括填写问卷来表达到介入的看法。这是一种评估介入影响的方法,也是现在用到的最普遍的方法,特点是操作简单而且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资源。但这种方法的局限在于,测量比较粗糙,有些服务对象会倾向于对介入给予积极的评价,因此评估有可能不准确。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千差万别,因此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一定要制定非常个人化的测量尺度来评估他们的改变情况。整个过程中工作者一定要非常用心,这个用心是在关注案主的变化过程中用心思,真心替案主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不应该把心思用在制作表格,制定冗余而繁杂的计划书上。
【篇二:社会工作评估】
个案结果评估
佟丽娅被陈思诚送给谁了
案例背景:
在一个名叫花园小区的社区里边,发生了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住在那里边的,一般都是比较有钱的人,但是有一家竟然在装修现代的公寓里边养鸡,吵的邻里不得安宁。一位邻居称与他同楼层的一名老太太在阳台上养了几只鸡,他及家人常闻到鸡粪散发出的异味,半夜还会听到鸡在“咯咯”叫,全家生活受到影响,很是苦恼。经社会工作者介入,了解到,黄老太太,她长年居住在乡下,养鸡喂鸭,闲时便到邻居家串串门,生活很自由。自从住到城里后,见谁都不认识,自己普通话又讲不好,平时除了出去买点菜外,几乎不出门。儿子儿媳忙着上班,孙子在读书,他们除了周末回家坐坐外,平时就她一人在家。为了消除寂寞,前不久,她回了一趟宁都老家,带回了5只土鸡,圈养在自家阳台上。这样手头有点事做,心里就觉得不空虚了。而且,经调查,小区里边出现这种寂寞感的老人很多,他们的心理都非常空虚,没有事可做,天天除了送孙子上学,就只有在屋里边对着窗外发呆。所以,社会工作者决定成立一个小组,来丰富这些老人的生活,排解其寂寞感。
结果评估:
(一)基线测量法
月字旁的字跟什么有关
基线测量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基线测量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
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从本案例来看,我们做结果评估,可以这么做:
(1)建立基线。建立基线的方法是:
①确定介入的目标,本案例中的介入目标是增加老人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与次数,减少其孤独感。
②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本案例中的测量工具是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的次数量表,对老年人态度、行为、心情的直接观察,以及通过活动,小组成员学到的东西的量化。
③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本案例中在介入前对老年人整天的作
息安排的测量过程即是基线期。
(2)进行介入期测量。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本案例中,从参加小组活动后,社会工作者组织安排各种活动,比如下棋,跳老年舞等,记录一下这些老年人每天的时间安排的改变即是介入期的测量。
(3)分析和比较。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结果。
  由上表可知,本案例中,这些以前天天呆在家里没事干但又不主动和外人交流的老年人,经过这次小组活动,学会了以前不会的,有了主动去参加活动,学习新东西的意识了,每天自己的时间安排紧凑了,不会像以前只在窗口那儿观看外界。由此得知,老年人的时间安排在基线期和介入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工作者的介入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