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China Television  2011
回眸2010年,我们会发现,这一年,对中国电视剧而言是一个特殊的纪年,它既是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总结,又是新的十年的起点。这一年,国产电视剧在创作上呈现出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整体态势。一方面,与2008尤其是2009年电视剧的蓬勃发展相比,2010年只能说是相对平稳的一年,这一年既没有出现像《闯关东》、《潜伏》那样收视口碑俱佳的剧集,也没有出现深切关照社会现实引发全民讨论热潮的剧集;但另一方面,据
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生产总量上,2010电视剧全年总量与2009年基本持平,在题材比例上,重大题材、历史题材比例有所下降,现实题材剧则有所上升,电视剧产业发展进一步走向成熟理性;各种题材类别均衡发展,类型样式呈全面提升之势,国产类型剧步入多样化和成
熟化的发展之路;尤其是新版四大名著改编剧,每部超亿元拍摄制作经费,超强的创作班底,从制作到营销策略的高投入、大手笔,凸显了电视剧产业在这一年
的新发展。凡此种种表明,2010年电视剧创作在平稳中蕴含整体跃升之势,既延伸了新世纪以来国产电视剧的兴盛,同时,又为开启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平台。
一、四大名著翻拍成为社会热点
2010年,《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古典名著的相继翻拍和播出,无疑是
2010年国产电视剧创作概述
郑书梅  张 丹
China Television 2011国产电视剧创作的最大年度热点。四大名著是我国
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1986年王扶林执导36集电视
连续剧《红楼梦》,开启了四大名著电视剧改编的序
幕,此后,1987年《西游记》、1994年《三国演义》、
1997年《水浒传》——四大名著一一搬上了电视荧
屏,不仅完成了经典名著的电视剧阐释,也成就了电
视剧自身的经典话语,成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的
重要里程碑。2010年,正值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
端,四大古典名著的新一轮改编剧再度亮相电视荧
屏,并且集中在这一年你方唱罢我登场,从年初程力
栋版《西游记》(浙版《西游记》)的开播,到高希希版
新《三国》、李少红版新《红楼梦》的相继热播,随后
张纪中版《西游记》、吴子牛版《水浒》完成了制作,
开始为开播大造声势。从年初到岁末,四大名著的改
keyeast编将2010年的电视荧屏搅动得热闹非凡。并且随着
黄鹤楼 李白
几部作品的相继播映,不断引发社会性的轰动效应,
制作方、观众、网络、媒体乃至社会各个层次高度参
与,关于改编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服饰
造型、情节设置以及画面语言等都引发了广泛争议,
成为牵动全社会的一大文化景观和具有广泛影响的
社会热点事件。
2010年《西游记》的改编有两个不同版本。程力
栋制片和导演的浙版《西游记》,2010年春节过后即
在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四大卫视热播,收视率在
几大卫视收视排行榜上稳居前两位。这部52集的改
编剧,在台词、形象设计,尤其是师徒四人的情感戏
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尝试,因此引发广泛关注和争
议,有网友甚至称其为“戏说西游”,认为其戏说程
度堪比《大话西游》,但也有不少观众认可浙版《西游
记》在形式和内容上对87版的突破,认为是名著改编
思路的一种新拓展。张纪中版《西游记》未拍先红,宣
传造势更为强大,明星阵营、人物新异造型尤其是特
技摄影都成为大卖点,张纪中表示,要以西方手法表
现中国的传统故事,“做一个真正的神话剧”。
新版《三国》5月份在安徽卫视、江苏卫视、天
津卫视、重庆卫视同时开播。1994年《三国演义》的
播出,曾很快掀起了一场全民性的乃至东南亚地区
科技文明
的“三国文化热”。“三国”故事的魅力首先在于诸葛
亮、关羽、曹操这些脍炙人口的人物,因为这些人物
和他们的故事数千年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已经成
为民族文化的深层文化心理和审美积淀。所以,新版
《三国》的轰动效应一样是“先天”就决定了的,这部
作品自开机到开播一直备受关注,其引发的巨大争
议也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得失成败。新版
《三国》取材于名著《三国演义》和史书《三国志》,力
图在更为细腻的历史演绎中超越94版,作品以更为
成熟的画面语言再现了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时空,
并将艺术的视角深入到剧中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
界,但可能恰是人物内心复杂性的过度演绎,在某种
角度上削弱了原著人物形象的经典性,很多观众表
示,更为怀念老版改编剧中曹操奸诈冷酷、关羽义薄
云天的形象。
2010年名著改编剧中,最受争议的无疑是新版
《红楼梦》。新版《红楼梦》2010年9月2日登陆北京
卫视,随后在各大卫视相继播出,虽然在开播前广造
声势,但收视率却远未达到预期。受众通过各种媒体
广泛发表意见,对作品的演员选角、定妆造型、镜头
lol萝莉
节奏到光影音乐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质疑。不过,随着
剧集的推进、剧情的展开,另一种肯定的声音也越来
ie浏览器打不开怎么办越强,“新红楼要静下心来慢慢看”的意见颇具代表
性,如评论所言“李少红版的《红楼梦》确实犯了一
个忌,不是这部剧拍得多么不好,
而是她没能在前几
42
43
China Television  2011
集,
因势利导地改变观众对影视、戏曲《红楼梦》的思维惯式,导致了逆反心理的火山爆发,
使这部剧的口碑打了折扣。”
这部由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也许的确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看”。这位第五代电影导演由电影跨入电视剧领域后,先后执导了《大明宫词》等数部风格迥异的诗意电视剧。新版《红
楼梦》在画面、光影、配乐等视听语言上深深打上了李少红的印记,这与86版《红楼梦》有很大的不同, 86版《红楼梦》十年磨一剑,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被奉为荧屏经典。李少红版《红楼梦》的欠缺因观众心理的“逆反”被放大了,其艺术的创新因之遭到抵触或被忽略了。一部《红楼梦》原本就有着
说不完的话题,赞赏也罢争议也罢,新版《红楼梦》无疑为我们留下了关于经典改编诸多的思考空间和有益启迪。
二、几大类型剧稳中求变
我国电视剧创作类型化趋势日见明显,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家族伦理剧、军旅剧、青春偶像剧、谍战剧等多种类型样式。2010年电视剧创作,几大类型剧稳中求变,在基本延续上一年度类型剧发展态势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叙事策略和发展空间。
在电视剧类型系列中,家庭伦理剧是最为突出的类型剧,也是表现形态最丰富的类型样式,有《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蜗居》等家庭生活主题;有《婆婆、媳妇和小姑》、《咱爸咱妈》、《儿女情长》、《婆婆》等道德伦理主题;也有《牵手》、《中国式
离婚》、《新结婚时代》、《双面胶》等婚姻言情主题。在2010年电视荧屏上,家庭伦理剧同样是最受关注的电视剧类型,产生了《媳妇的美好时代》、《老大的幸福》、《牵挂》、《金婚风雨情》、《老牛家的战
争》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
在看过各种描写婆媳争斗的剧集之后,《媳妇的美好时代》的出现如春风般清丽灵动。作品别开生面
地展现传统价值观中的孝道,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家庭生活中的种种困局。剧情温馨又幽默,海清和黄海波极具生活化的激情演绎,使这部小成本剧作意外飙红,成为2010年初的收视大作。与《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样,范伟首次主演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也以“幸福”为主题,表现普通人从生活琐碎中寻幸福的滋味,在浮躁、欲望充斥的当今社会,人们似乎越来越难于寻到真正的“幸福”,作品以傅老大朴实纯粹的幸福观告诉我们:“幸福”触手可及,就在我们身边。电视剧版《手机》突破了电影版《手机》的剧作模式,城市和农村成为两条平行发展的剧情线,淳朴农村和繁华都市的碰撞产生了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带给人们对当下现实的深长思考,但在作品矛盾冲突设置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也有观众认为电视剧版赶不上电影版。此外,《牵挂》、《金婚风雨情》、《老牛家的战争》、《爱在苍茫大地》等也是2010年荧屏热播的家庭伦理类型剧,这些作品尽管风格截然不同,但都以两代人、跨年代的长篇叙事,讲述大时代的小家庭的故事,以此展开对人生理念和道德情感主题的多重思考,并在完善类型剧叙事模式及传递健全的文化价值观念上作出了有益探索和创新。
成功的类型电影往往既是保守的又是革新的,因为它需要不断提供最佳类型代码来调节观众的记忆和期待,类型电视剧的成功之道同样需要在固定模式中不断寻最佳类型元素。《誓言无声》、《暗算》、《潜伏》的成功使谍战剧成为近年荧屏最为红火
China Television 2011
的类型剧。2010年,谍战剧延续了
上年度的红火势头,涌现了《开国
前夜》、《利剑》、《雾都猎狐》、
赵薇老公资料
《迷雾
重重》、《天敌》、《风声》、《风语》、《内
线》、《生死迷局》、《黎明之前》等一大批谍
战类型剧。其中刘江导演、黄柯编剧的《黎明之前》
脱颖而出,成为年度谍战剧代表作,并再次将这一类
型剧推向高潮。作品在模式化中另辟蹊径到了属
于自己的“脊梁”,两位主人公之间“既有男人才懂的
那种兄弟情,又有对手之间不动声的较量”,以及
“美剧本土化”②的悬疑剧情和快节奏,令观众在谍战
剧持续的轮番轰炸、审美疲劳的情况下,顿觉耳目一
新,赞赏有加。
国产偶像剧是定型较早的类型剧,但因为多复
制于日韩剧,一直处于边缘化困境。2010年《杜拉拉
升职记》、《大女当嫁》、《张小五的春天》、《和空一
起的日子》、《婚姻保卫战》等作品的问世,体现了国
产青春偶像剧类型拓展的新趋势。《杜拉拉升职记》
从小说、舞台到电影有多种版本,电视剧版以人物爱
情故事为核心演绎职场沉浮,将职场励志和浪漫青
春爱情相融合。《大女当嫁》、《张小五的春天》以都市
大龄“剩女”为主人公,在姜大雁的“出嫁难”和张小
五的“创业难”中,表达对人生和爱情的美好追求,塑
造了荧屏另类青春“偶像”。赵宝刚导演的《婚姻保卫
战》和姚晨主演的《和空一起的日子》,不约而同地
将都市言情剧和偶像剧元素相揉合,演绎了当代青
年对理想的夫妻关系、纯净的男女情感、健康快乐的
人生的探索和追求。
三、古装剧重现生机
一直以来,历史、古装剧构成了我国电视荧屏一
道浓墨重彩的风景线。电视剧是一个民族的性情③,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蕴藏着丰富的民族生活形
态和情趣,在电视荧屏上叙说我们“大家族”的故事,
是电视剧艺术本体和审美主体的共同选择。但由于
片面追求收视率,曾一度导致荧屏清宫戏的泛滥,物
极必反,近几年古装剧陷入低迷。
央视八套开年古装大戏《神话》拉开
了2010年电视古装剧的序幕。2005年成
龙、金喜善主演的电影《神话》曾缔造
了一个全国性票房神话,2010年由电
影改编翻拍的电视剧《神话》同样创下
高收视率。《神话》谱写了一个穿越古今
的爱情神话,剧情在古代时空和现代时空交
织并行,是电视剧多时空结构交错叙事的一次成功
尝试。据央视索福瑞数据统计,2010年在全国省级
卫视晚间播出的电视剧中,古装剧占据了收视率排
44
45
China Television  2011
行榜30%以上,电视荧屏上家庭情感剧、古装剧和自制剧呈“三足鼎立”之势。加之四大古典名著的改编,古装剧低迷数年之后在2010年 “逆势而上”,重现生机。
2010年的《倚天屠龙记》是张纪中制片的第七部金庸武侠剧,也是其10年武侠剧创作历程的集大成之作。这部耗资3000万,由邓超、安以轩等明星主演的《倚天屠龙记》在地面频道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在台湾地区播出时同样大受欢迎,随后在安徽、天津、江苏、深圳、四川等多家卫视同时播放,创下了不俗的收视率。《杨贵妃秘史》是尤小刚导演的秘史系列作品之一,该剧延续了他之前《孝庄秘史》、《皇太子秘史》等作品的“秘史剧”风格,从正史、野史和传说中挖掘人物故事,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为原则,正面塑造杨贵妃形象,并力求以大场景展现大唐风韵,不过作品在人物、情节和史实等方面也引发不少的质疑。《美人心计》改编自小说《未央·沉浮》,由于正执笔创作,作品描写西汉初年宫廷帝位争夺、后宫佳丽的心计较量,复杂的人物关系,跌宕起伏的命运波折,鲜明尖锐的性格冲突使作品成为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该剧在全国各地播出后,获得了9.3%的高收视率,在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等地播出后收视率也是一路飙升,网络视频更是创下了百万人在线观看的记录。此外,《大丫鬟》、《神探狄仁杰》、《万历首辅张居正》、《天师钟馗》、《仙剑奇侠传》等多部古装剧的热播,皆证实了2010年古装剧的回温。
四、自制剧渐成趋势
曾经,自制剧似乎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新名词,转瞬间似乎已成为中国电视荧屏不容忽视的一道独特风景。《一起来看流星雨》、《丑女无敌》、《加油!优雅》等作品的成功使电视台自制剧的理念日见明晰。在首播剧、独播剧不能保障电视台利益的大背景下,自己制作电视剧开始成为部分有实力的电视台开拓发展新空间的制胜之道。2009年,湖南卫视、东方卫视自制剧的成功,刺激了各大卫视纷纷效仿。综观2010年的收视市场,自制剧已经成为国产电视剧产业的一种新趋势,也成为各大卫视竞争的新热点。
2010年,湖南卫视陆续播出了自制剧《一起又看流星雨》、《丝丝心动》、《丑女无敌4》、《像傻瓜一样去
爱》、《单身公主相亲记》等;安徽卫视推出了《幸福一定强》、《就想爱着你》争夺收视份额;浙江卫视启用当家花旦朱丹主演自制剧《爱上女主播》,以打造中国蓝剧集品牌。同时,多家卫视跟进创作或酝酿拍摄更多的自制剧,江苏卫视以自制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成功打响“江苏制造”的字号,2010年又斥巨资打造百集电视剧,计划翻拍海岩“生死之恋三部曲”(新
《永不瞑目》、新《玉观音》、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信心满满地步入“大剧自制”的新阶段。
自制剧保证了电视台资源的独享性,有助于树立电视台品牌形象,但由于目前制作平台的局限,我国
自制剧存在不少问题。自制剧多属翻拍复制剧,如湖南卫视的《一起来看流星雨》改编自《流星花园》,《丑女无敌》模仿欧美剧《丑蒂》,浙江卫视《爱上女主播》复制韩剧《爱上女主播》。类似现象表明,目前国产自制剧缺少原创力,类型单一,与国外成熟的自制剧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风云激荡,国产电视剧在困境与机遇的双重“打磨”中不断锻造着自身的“成”,日趋成熟与淡定。但与此同时,传媒的高度发达和电视剧自身的发展,促使电视观众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对电视剧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这无疑对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冀国产电视剧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契合本民族心理结构和人伦情怀、更符合中国人审美心理特征的精品佳作。
注释:
①《新“红楼”要静下心来慢慢看》,载2010年9月9日《新京报》,引自网易娱乐。
②韩浩月《〈黎明之前〉美剧本土化样本》,载2010年10月18号《羊城晚报》。
③参见郑淑梅《中国电视剧审美文化研究》,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第29-35页。
(作者郑书梅系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张丹系该校研究生)
(责编 大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