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杨子的爷爷清末书家沈曾植的探索及其超越中国十大品牌瓷砖
作者:张广冉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2
什么CPU好
        要:清末书坛帖学衰微至极,碑学行至鼎盛。然,物极必反,加之简牍、残纸的破土而出,使书家眼界大开,开启了变法求新的新动向。而将书艺视为余事的硕儒沈曾植晚年是如何像释子悟道般的,把书学的秘奥豁然贯通”①成为兼容碑帖的卓然大家。本文通过对其生平、时代背景、学书历程、书学观点的阐述,试论之。
        关键词:碑学;帖学;流沙坠简;兼容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47-02
        一、沈曾植生平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祖上世代为官,曾祖学堦,诰赠光禄大夫;祖维镐,官至工部左侍郎,曾国藩即为门下士子;父宗涵,官至工部员外郎。不无例外,曾植秉承家学,光绪六年赐进士(1880),授刑部主事,后历任总理衙门
章京、司郎中、南洋公学监督、安徽提学使、布政使等职,辛亥革命后寓居海上。
        作为清末民初的硕学通儒,沈曾植学术及艺术研究颇为广泛,且多有创发。殿试时,翁同龢见其考卷,称为通人升学宴主持词”③。王国维敬慕其博学,曾请教音韵学(1915),沈给以启导。王对其平生学问作精要评述:
        “邓超个人资料先生少年固已尽通国初及乾、嘉诸家之说,中年治辽、金、元三史,治四裔地理,又为道、咸以降之学,然一秉先正成法,无或逾越。其于人心世道之污隆,政事之利病,必穷其原委,似国初诸老。其视经史为独立之学,而益探其奥安,拓其区字,不让乾、嘉诸先生。至于综览百家,旁及二氏,一以治经史之法治之,则又为自来学者所未及。弦子迪克牛仔”④
        此外,其门生唐文治亦曰:
        “先生于学无所不精、囊采六经,出入百家诸子,贯天人之奥,会中西之通。尝语余为学之道,贵乎知类通达,开物成务。若虚拘一隅,何为者?今所传先生之作,一鳞一爪耳。而论者多以乾嘉诸老拟先生,其测先生者浅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