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庸小说的现实意义
龚伟
内容摘要:金庸作为当代武侠小说的大师,他的作品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五四新文学的经验,在保持武侠小说传统型范的同时,通过自己的艺术笔墨,体现出现代人应有的时代意识,成功地实现了武侠小说从思想到艺术的多方面革新,使作品呈现出许多崭新的质素。其中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现实意义,诸如对现代诚信问题的担忧、对民族问题的理解、对中国侠文化的新诠释、对治学一道的自我见解等等,都是他的小说中与众不同的地方。本文就从这些方面入手,探讨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现实意义。
袁立的儿子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现实意义
“凡是有华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这是作家林以亮先生对金庸武侠小说流传之广的一种描述。这绝不是夸张之言,金庸小说的读者数以亿计,金庸热其持续时间之长、覆盖地域之广、读者文化跨度之大恐怕都是无人能及的。
可能有人会说武侠小说无非就是些打打杀杀、男欢女爱、因果报应,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谈武侠小说的雅俗之争,其实武侠小说固然有大量的不值一提的庸俗与低劣的内容,但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人生哲理和现实意义,而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他的作品不但
破除了旧武侠小说热衷仕途、嫉仇嗜杀、迷信果报等封建烙印,而且崇尚个性自由与人格独立,反对封建专制与黑暗暴政,重视人的社会责任,将侠义精神从旧日“士为知己者死”提高到“为国为民”的高度。金庸小说还渗透着男女平权、爱情专一、认为权力失去制衡必然导致腐败等现代思想观念。金庸也是以平等和一视同仁的态度写汉族与少数的第一位武侠小说家,他所塑造的契丹血统英雄乔峰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放射出异彩。尤其值得钦佩的是,在中国大陆个人迷信盛行、林彪四人帮气焰如日中天、国家民族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金庸在一系列小说作品中揭露“”错误,反对个人专制,批判个人迷信,抨击造成社会混乱的夺权行为,讽刺黑白颠倒、丧失理性的政治批判运动,表现了难能可贵的独立思考精神与大无畏的勇气。《笑傲江湖》这本书就是为此所写的,在“后记”中他说:“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
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所以说金庸的小说其实一直都在显示着耐人寻味的现实意义——“《射雕英雄传》是一部‘侠’的颂歌;《神雕侠侣》则是一部‘情’的浪漫曲;《倚天屠龙记》则又是一部‘人伦之爱’的咏叹调;《笑傲江湖》是一种政治的寓言;《鹿鼎记》是一部文化批判的故事;《天龙八部》是一部人性悲歌的集锦······”金庸曾说过:“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这说明他在自觉地追求武侠小说的思想性与现代精神。这样看来,其实金庸作品中的现实意义及人生哲理才应该是我们看金庸小说最大的收获。那么下文我们就试从现实意义的几个角度来对金庸作品作一番解读。
一、诚信
“诚信”是什么,其实前人早已给出了答案。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孟子则说“诚者,天之道也,人之道也”;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而子曰:“民无信不立”,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左传》云:“信,国之宝也。”就连伟大的奸雄曹操也深知守信之重要:
要夺取天下,赢得天下人之心,不守信焉能服众?诚信是金。而我认为金子有价,诚信无价,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诚信,纵然有万贯家财,又有什么意义可言?普通人应如此,那么侠客呢?金庸的《笑傲江湖》中给出了标准答案,在第三十五章“复仇”中这样写道:“武林中人最讲究‘信义’二字。有些旁门左道的人物,尽管无恶不作,但一言既出,却也是决无反悔,倘若食言而肥,在江湖上颇为人所不齿。”可见,就算是江湖中人也是要守信的。《侠客行》中的玄铁令主人谢烟客曾发过誓:决不可以一指之力加害于将玄铁令交在自己手中之人。他为了不违背自己的誓言,即使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仍然硬生生收回了打向“狗”石破天的手掌,而且他一心想让石破天求他做一件事,好完成自己发出玄铁令时的承诺,却从没想过杀了石破天来抵赖,虽然他可以做到无人知晓且有这个能力。这样一个始终邪大于正的人物却把承诺看得这么重要,不正是说明了守信是人们在社会中的立身处世之本吗。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正可与之对照。
其实不光邪派人物如此,正派人物何尝不是呢?《射雕英雄传》中的江南七怪与丘处机打赌,各自回郭靖、杨康,并传授他们武功,于十八年后再让他们一比高下。就为了这一个约定,双方都耗费了十八年的光阴,矢志不渝地来完成这个承诺。这里固然有江湖中人对信义的理解,但也确有值得我们现代人去深思的东西。就连西毒欧阳锋这样的大反派,
一旦与人订约后也是决不反悔的。而在现代功利社会上,可以信赖的人何其少,信赖了一个人而被出卖的事何其多,以致每个人每日都活在小心提防他人的气氛中,实在不痛快之极!
在金庸的书中,即使是孩子说过的话也是算数的。幼年的郭靖曾答应逃亡中的哲别不说出他的去向,力抗敌人的鞭子而不肯说出他的藏身之处。作者对此大加称赞,借哲别和铁木真之口对郭靖进行了肯定。小孩子如此,那么淫贼呢?《笑傲江湖》中田伯光与令狐冲打赌,输了以后因为有赌约在先不得不拜仪琳为师,但从此却是从无反悔,一直对仪琳敬重有加;又在身受桃谷六仙种种折磨之时,不肯泄露风清扬的行踪;更在令狐冲危难之时不愿弃他而去,一个大淫贼能够做到这样也真难为他了。而文中令狐冲同样也答应过风清扬不将他传授自己剑法一事说出去,后来纵使师父怀疑他剑法的来历也不肯透露这个秘密,以致造成大误会。文中写道:“······但男儿汉须当言而有信,田伯光一个采花淫贼,在身受桃谷六仙种种折磨之时,尚且决不泄露太师叔的行踪。令狐冲受人大恩,决不能有负于他。”遇见任盈盈后又因为答应护送她而放弃了去少林寺治病的机会。总之《笑傲江湖》中最讲信用的人就是他们两个。田伯光自己说:“田伯光事无不可对人言。奸淫掳掠、杀人放火之事,旁人要隐瞒抵赖,田伯光做便做了,何赖之有?”这样一个淫贼,坏是坏,但是却
坏得赤裸裸,毫不掩饰,坏得顶天立地,就是因为他守信重义且豪爽坦诚,是一个真小人,而不是一个像岳不那样的伪君子。
中国的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数千年来始终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大熊猫是猫吗?为什么周敦颐《周子全书·通书·诚下》中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孔子《论语·杜天宇述而》中则说:“以四教:文、行、忠、信”。在当今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新的时代道德标准。而“诚信”作为五常的一部分,是现代司法体系、金融体系、商业体系、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走进初三当代中国人的观念教育中已没有了“诚信”这个字眼。在世界的企业界,当代中国人没有契约精神是众所周知的,法律对中国人都没有用。社会上充斥着尔虞我诈、厚颜无耻,为了出名不择手段,交往中利字当先,反映到商业中则是轻易毁约、商业欺诈等等等等。这些无不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最可悲的是,我们不仅浑然不觉,反而还乐在其中。诚信,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凡此种种,无不反映了金庸对重信守诺这种行为的褒扬,这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实在不应该被我们所摈弃。金庸先生恐怕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在作品中给我们留下了这些警示吧!
二、民族问题
风筝节说起中国历史,就一定得提到中原汉人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纠葛。汉人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古已有之,如夷、狄、戎、蛮、胡等,这里的歧视味道,既有民族仇恨的原因,但同时也明显地反映了大汉族的那种自大和盲目的不良习性。在金庸的小说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在汉人与少数民族的比较中,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褒扬少数民族,贬抑中原汉人,我们在每一部写到少数民族的书中都能到这样的例子。如《书剑恩仇录》,其中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汉人反清复明,一个是回疆木卓伦部反抗满清暴政。作者本应对回、汉两族都加以褒扬,可是我们却可以看出,作者有意无意之间写出了他们的差异,而褒扬之意在回疆英雄一边,对汉族英雄虽未必有明显的贬抑之辞,但两者对比,却不能不使汉族英雄黯然失:木卓伦在接到满清将军的战书后只写了八个大字的应战书——“抗暴应战,神必佑我。”如此英雄气概,实令人景仰。而汉族英雄们在干什么,又是怎么干的呢?他们在大搞“人际关系”,以便“曲线救国”!汉人巧智,自然不肯像木卓伦这么傻干,而是要讲谋略,用巧计,他们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想用计策使乾隆中计被擒,陈家洛幻想自己与乾隆皇帝是同胞兄弟,想抓住他后再晓以大义,策反乾隆,结果被乾隆将计就计,让汉族英雄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指望满人的皇帝倒向汉人一边,这本来就是痴心妄
想。相比起来,回疆英雄们却从不依靠幻想,而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证明了自己是不会为暴政所屈服的,就连天真幼稚且手无缚鸡之力的香香公主都为了民族大义而香消玉殒。红花会英雄们倒是没什么损失,他们一计不成,便全身而退,回去想下一个“曲线救国”的计谋去了!
《书剑恩仇录》还只是民间英雄们的比较,《碧血剑》中则是朝廷统治者的比较了。文中崇祯的刚愎自用、庸碌无为,李自成的自毁长城、兵匪一家与满清统治集团的令行禁止、博采众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作者并没有说满清就是人民的救星,只是在当时的历史中为什么明朝会最终灭亡、清朝会取而代之,这里至少也给出了一个答案。而在《神雕侠侣》中,忽必烈的英明干练与南宋君臣的昏庸则再度形成了对比。当然汉人政治的腐败并不等于其民族的落后;而满清与蒙古人领袖的英明神武也不等于其民族的先进。应该承认,中国古代汉民族的政治体系中确实有很多无法避免的弊端,这导致了中国古代政治的腐败与天下兴亡不断更替的宿命轮回,汉民族的农耕意识则直接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的懦弱、保守、顺从以及封建君主制的诞生;而少数民族虽然有种种优点,但其血腥的野蛮性对中国古代社会文明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及对双方百姓的摧残也是不争的事实。抛开这些不论,事实上少数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对汉族起着刺激与催化的作用。中国的民族史就
是一部游牧民族不断侵入中原,刺激着汉民族不断演变、前进的历史。绝大多数时间汉民族胜利了,将少数民族赶出了中原;有时则失败了,但却像一个熔炉一样将各民族融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新民族——中华民族。其实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何必分什么夷汉呢!何况在如今看来,当时的“异族”早已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在《鹿鼎记》中有一个很有趣的隐喻:当主人公韦小宝问起母亲“我的老子究竟是谁?”时,母亲告诉他:“汉人自然有,满洲官也有,还有蒙古的武官呢。”又说:“那时候有个回子,常来我,他相貌很俊,我心里常说,我家小宝的鼻子生的好,有点像他。······那个西藏喇嘛,上床前一定要念经,一面念经,眼珠子就骨溜溜的瞧着我。你这一双眼睛贼忒嘻嘻的,真像那个喇嘛!”不过绝对没有外国鬼子,“罗刹鬼、红毛鬼子到丽春院来,老娘用大扫帚拍了出去。”在这里,金庸对韦小宝的身世故弄玄虚,说他母亲接过满、汉、回、藏、蒙的各族客人,那么韦小宝就可能是满、汉、回、藏、蒙任一族的后代。这表明这一形象是中国多民族的骨血拼凑而成的,这正是民族大融合观念的表现!同时也表明了金庸一以贯之的民族平等精神。
在武侠小说中承认并写出中国少数民族及其领袖的地位和作用,用平等开放的态度处理各民族间的关系,金庸是第一人。“红学”专家冯其庸先生就认为“贯穿在金庸小说里的思想主
流,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金庸自己也说过:“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比较有了些进步之故。这在《天龙八部》、《白马啸西风》、《鹿鼎记》中特别明显。韦小宝的父亲可能是汉、满、蒙、回、藏任何一族之人。即使在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主角陈家洛后来也皈依于回教。”这是金庸的一个重要贡献,也正是金庸小说富有现代现实意义的生动体现。
韩国女明星排行榜三、侠之大者
在中国,“侠”的形象最早见于韩非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中,韩非对侠十分反感,在《韩非子·六反》中这样说:“行剑攻杀,暴傲之民也,而世尊之曰廉勇之士。活贼匿奸,当死之名也,而世尊之曰任誉之士。”而自司马迁的《史记》将侠写入《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并大加赞赏认为其“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信义,义者有取焉”后,侠文化便在中国的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千年以来,“侠”在中国的历史真实与文化作品中均绵延不绝,它既是中国传统心理的产物,又是文学与文化的精粹之一,也是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的一种定式所构成的一种人格神的象征。侠就是中国式的英雄,也是中国
式的神灵。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人不信神,但却信侠。因为侠就代表了神的意志——“天道”,同时又比神离人间更近,从而有更直接与更实际的意义。不论在哪里的中国人,都喜欢看武侠小说,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侠的本质就是“替天行道”,亦就是“义”,是豪气干云、义薄云天,是千金一诺、视死如归,大到保家卫国,小到锄强扶弱、济困扶危。在某种意义上,侠也就是英雄。那么,金庸小说中的侠是什么样的?而我们现代意义的侠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侠骨柔肠、文武双全、反满复汉;《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夫妇为镇守襄阳呕心沥血,以致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国为民;《神雕侠侣》中的“神雕大侠”杨过率性自由、藐视礼教、对爱情忠贞不渝;《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武功高强,为救两国百姓不惜牺牲自己;《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风流倜傥、尤重信义······这些大侠们无不彰显了侠的伟大,但正如韩非看到了侠的负面——“以武犯禁”;而司马迁看到了侠的正面——“义者有取”一样,“侠”又是复杂而矛盾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