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将非遗元素融入到舞蹈创作
摘要:在中国,种类繁多的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演绎历史文化背景与民族独特记忆的传承载体,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性舞蹈通过创编的构架、身体表现的动态、音乐的选取、服饰的变化形式以“非遗化”为基础,用现代的方式创新性的传承历史、叙述当下、展示人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传统舞蹈——“非遗舞蹈”应时而生。将非遗元素融入舞蹈创作中,让非遗蜀绣以舞蹈的呈现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使其能够更为生动形象的讲诉非遗文化并进行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非遗舞蹈  蜀绣  舞蹈创作
“蜀绣”是以四川成都地区为中心的刺绣产品总称今年的母亲节是哪一天?[1]。其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是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其丰富程度居四大名绣之首。蜀绣绣品驰名中外,于2020年3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邓紫棋和男友已分手
在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第三篇章《织锦》当中,通过队形的交织变化以及
动作呈现出的绣制动作,生动形象的塑造了绣娘的形象。因此,本文选取非遗文化传承项目“蜀绣”为舞蹈创作元素,从该项目的绣制针法与绣制过程为出发点,通过创作的思路构想、创作的音乐选取、创作的服饰设计以及创作的意义谈谈能够突出巴蜀非遗文化特点的非遗舞蹈创作,以剖析非遗蜀绣文化展示与舞蹈艺术表达相融合的可行性路径,创造其艺术价值[4]网速不稳定。
一、创作的思路构想
“蜀绣”针法包括12大类122种,具有针法严谨、针脚平齐、变化丰富、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的特点[2]。在创作思路的构建上,可以以其绣制步骤和绣制针法为基础,尝试从情感抒发作为出发点,将“蜀绣”的传统技艺和针法融入丰富的情感,用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塑造出耳目一新的“巴蜀绣娘”形象,以体现“巴蜀绣娘——真、善、美”的品质体现出绣娘们不惧困难,齐心协力,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发扬非遗文化的优秀品质[7]
(一)从情感角度出发。以此作为铺垫,便可以拟出“初识、相知、相恋、圆满”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识”——描稿:将蜀绣的常用绣绷形状(方绷或圆绷),通过“画卷”以中心点散开或从左至右打开的方式呈现出圆形或方形的绣绷画面,在流动过程中利用手部动作
将指尖化作笔尖在绣绷中进行穿插,运用舞蹈中的空间层次“高空和低空”通过反复的起伏变化或上下交替呈现出“绣稿在下临摹在上”的描稿特点,以体现出“淡墨绘绣稿”的诗意画面;
第二阶段“相知”——抚线、缕线、劈丝、配线:展示出选线配的过程。运用身体为媒介感受线,体现用心灵去感受线与肢体的碰撞,用身体展现丝线的柔与姿态的秀美。将身体韵律配合以“线”组成“面”、“面”又分为“线”、再进行“线”形交织,通过穿插流动,体现出丝线的斑斓彩,使其过程更加真实贴切且生动;
第三阶段“相恋”——绣制:将手部动作化作捻针型态,并与肢体动态相融合,展现出针尖的起落变化与绣法、绣样的多样性[3]
第四阶段“圆满”——装裱:蜀绣中的装裱是依照绣面特点来进行的,分别为单面绣、双面绣和异绣,装裱完成既绣制结束,意在圆满。
(二)从队形构架着手。“蜀绣”针法具有十二大类,其中包括了分绣点和线条的针法、绣平面的针法以及车拧针类等,为队形创作的元素选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运用”蜀绣“针法和线迹来进行队形的设计和创作,是队形设计上的创新,是针法绣技活态的多元表现。这样的呈现方式既能保留并展示”蜀绣“针法的运用特点,又能通过画面流动展示出线迹的多变,使舞蹈画面更加丰富。以此呈现出“蜀绣”中针法的同样性和绣品的立体观感[5]
红烧鲫鱼的做法图解二、创作的音乐选取
无论是歌曲演唱还是舞蹈表达,音乐的配合必不可少。在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式第三篇章《织锦》当中的音乐虽无唱词点缀,但其旋律空灵且清雅、灵动且活泼、婉转且大气。音乐中,运用空灵、清雅之音表达出了绣娘们在鸟语花香的清晨穿过金黄麦穗时,在田间拉丝配线的优美身姿[6]
三、创作的服饰设计
“蜀绣”起源于川西平原,长期孕育在巴蜀盆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艺术当中,作为蜀文化的发源地成都,将其地域标志特运用到服饰的图案中极为适合,所以在这里不得不提到著名代表绣品——《芙容鲤鱼》。
除了服饰中的图案选材,我们还可以将“蜀绣”的独特技艺——“双面绣”融入其中。借鉴双面绣在绣制过程中能够绣出正反两面的特点,将服饰的前后两面都配以《芙蓉鲤鱼》图。为与时俱进,达到更精美的效果,还可以呈现“双面异绣”的技艺,将服饰两面互为彩互不影响,使服饰展现出异分明的效果。
四、创作的意义
“蜀绣”作为巴蜀地区独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年轻一代的积极参与,将非遗蜀绣带进校园,利用舞蹈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美育教育,赋予“蜀绣”新鲜血液以及全新的生命力。在舞蹈创作中应当引导学生追溯“蜀绣”的起源、历史与发展,从中了解其文化知识底蕴,加深学生对于“蜀绣”的内涵认知,并跟随“蜀绣”的发展脉络进行非遗文化延伸,培养并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8-9]
明星短发发型图片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以达到在舞蹈作品的演绎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怀着对“蜀绣”技艺的崇拜与尊敬之心,真切地利用自身肢体动作化作针线进行揣摩,在舞蹈演绎中体会非遗蜀绣的一针一线,将非遗蜀绣的独特针法技艺与绣制工艺运用肢体进行呈现,能使学生了解非遗蜀绣的方方面面,让非遗蜀绣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进行传承并发扬[10]
整理房间
结语
“非遗舞蹈”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汇聚了各民族文化创造的智慧结晶,在历史长河中讲述着该民族特有的故事。“蜀绣”艺术不应只出现在诗歌、绣品、服饰或者歌曲音乐当中。只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丰富宝贵的素材资源滋养着非遗舞蹈的元素创新,丰富着非遗舞蹈创作的内容,为非遗舞蹈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将非遗蜀绣以舞蹈的表现形式,通过舞台进行传承。非遗蜀绣与舞蹈的融合创作既体现了非遗文化背景,又体现了巴蜀非遗特,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使非遗蜀绣在时代的舞台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赵敏.中国蜀绣.第1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出版社,2011.5.
[2]朱利容,李莎,袁伟,黄雨涵.蜀绣[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9:22-34.
[3]李佳怡.针尖上的传承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4(24):53.
[4]宋俊华.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
[5]金青.论川剧服饰中的蜀绣艺术[J].大众文艺,2014(13).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XXTYCY2022B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