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银行贷款问题》为例
上海市徐汇中学(200030)马云豪
[摘
要]数学建模素养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数学建模作为数学联系实际的
重要桥梁,作为数学应用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索数学建模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建模;银行贷款;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 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1)05-0009-02
一、数学建模于数学教育的意义
2017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
出了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数学建模在列.数学
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数学建模构建了“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程序链.课程标准将数学建模的过程进行了细化解释: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作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桥梁,及数学应用的主要形式,正日益受到重视.
二、数学建模教学案例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选择沪教版高一年级数列教学中的《银行贷款问题》做了初步尝试.
案例教学——银行中的数学.
表1
项目
城乡居民及单位存款
佟丽娅谣言是什么(一)活期(二)活期1.整存整取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
年利率%
0.31.351.551.752.252.752.75问题1:某银行利率如表1,现马老师向他人借了
100万元,打算整存整取存入银行,
(1)按一年期定期储蓄,到期后共可获得多少钱?1000000×(1+1.75%)=1017500(元).
(2)按三年期定期储蓄,到期后共可获得多少钱?1000000×(1+2.75%)=1027500(元).(3)按半年期定期储蓄,到期后共可获得多少钱?
1000000×()
1+1.75%
12
×6=1008750(元).
设计问题1,以此来帮助学生复习存款问题,同
时理解期数的概念,进而引入借贷问题.
问题2:马老师最近打算购置新房,打算向他人借取100万元,分期15年,逐月归还,请你帮他计算一下,每个月需要还多少钱?
1000000÷180=50000
9
(元).
问题2的设计是希望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意识到在借贷问题中还需要考虑利息因素,从而引出银行贷款中的利率问题.
问题3:马老师计划向银行申请公积金贷款100万元,分期15年,共计180期归还,公积金贷款年化利率为3.25%.银行为马老师提供了一种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既在还款期内把贷款数总额等分,每月偿还同等数额的本金和剩余贷款在该月所产生的利息.
每月还款金额=贷款本金期数
+(本金-已归还本金
累计额)×每期利率.
(1)马老师第一期需还款多少钱?(2)马老师第三期需还款多少钱?(3)马老师第n 期需还款多少钱?
设数列{}a n 表示每期所还利息,数列{}b n 表示每期还款金额,数列{}c n 表示每期还款后所欠本金.
表2
1
2
5555.55
5555.55
1000000×3.25%
12
=2708.33994444.44×3.25%
12
=2693.288263.88
8248.84
1000000-5555.55=994444.441000000-5555.55×2=988888.88
期数每期所还本金每期所还利息每期还款金额还后所欠本金数学·教学研究
3
…
n-1
n
5555.55
5555.55
5555.55
988888.88×
3.25%
12=2678.24
a n=c n-1×3.25%12
8233.79
b n=a n+
5555.55
1000000-
5555.55×3=
983333.33
c n-1=1000000-
5555.55×(n-1)
c n=1000000-
5555.55n
续表
期
数
每期所
还本金
每期所还利息
每期还款
金额
还后所欠本金
教师首先给出等额本金还款方式的模型,学生需
要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理解模型.其中理解的难点
有:①每期利率;②已归还本金累计额.教学时可以通
过表格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三个数列做不完全归纳,
从而得出第n期还款额的通项公式:
a
n=
1000000
180+
(1000000-1000000180×(n-1))×
3.25%
12.
问题4:马老师每月工资为8000元,无法承担等
额本金前期的还款金额,已知公积金贷款最高贷款额
为100万元,最长贷款年数为30年,贷款利率为
3.25%,马老师依然计划申请公积金贷款,请你帮他设
计一个贷款方案,每期需还款多少钱?
该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希望学生体会到建模过程
中如何确定和调整参数.
方案一:降低贷款总额,当贷款总额降低到96万
二建证考试需要什么条件元,首期还款为7933.33元,之后逐期减少,马老师可
以承担.
方案二:延长贷款年限,当贷款年限为30年时,
首期还款为5486.11元,之后逐期减少,马老师可以
承担.
问题5:马老师依然觉得无法接受等额本金前期
的还款金额,于是银行提出另一种还款方式,既等额
本息还款方式:在还款期内,每期偿还同等数额的贷
款(包括本金和利息),贷款的利息按复利计算.马老
师依然计划申请公积金贷款100万元,分360期归还,
公积金贷款利率为3.25%,则每期需还款多少钱?
360期后总共还款多少钱?
问题5设计了生活中常用的等额本息的还款方
式,是希望学生能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问题,建立模
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递推法来帮助学生理解
问题5.对问题5部分参数进行改变,进而探求一般化
情况.
设第n期还款后欠银行的本金为数列{}a n,初始
值a0元(即贷款金额),每期利率为β,总期数为m,每
期需还款A元,则数列{}a n满足递推公式:
a
n=a n-1(1+β)-A,1≤n≤m.
从而构造出一阶线性递推:
a
n-
A
β=(1+β)
()
a
曾经在我眼前却又消失不见n-1-
A
β;
即a n-Aβ=
()
a0-Aβ(1+β)n;
从而a n=a0(1+β)n+A
李准基跨年[]
1-(1+β)n
β
.
又∵a m=0,∴a m=a0(1+β
)m+A(1-(1+β)m)
β=0.
从而可计算出每月还款金额为A=
a0β(1+β)m
(1+β)m-1.
三、对数学建模教学的反思
1.数学建模教学需要充分的铺垫.本课时原计划
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对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两种还款
方式都让学生进行体验和探索.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
很多背景材料都很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同时学
生还需要对两种还款方式进行计算求解,能有充足的
时间参与到数学建模活动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
将本课时的内容拆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因此,在数
学建模教学过程中,对建模材料的铺垫必须要充分,
教师需要对时间有足够的估计.
2.问题设计要与数学建模的环节有清晰的对应.
教学设计中对问题的设计能对应到数学建模的某个
环节,对数学建模活动进行分解,能针对某个环节进
行训练.如本课时中,进行了如下设计.
3.参数调整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建模的理解.
如本课时问题4的设计,学生通过调整贷款总额和贷
款年限进一步理解数学建模活动.实际上,数学建模
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数学建模教学需要区分与现有教
学的区别.如果仅仅是面面俱到的教学,效果可能未
必好.因此,建模教学可以仿照函数教学,对建模活动
的每个环节进行分割,分步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
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欧阳娜娜[2]朱江红.等比累进还款法与等额累进还款法的数学模型
[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2):6-9.
(责任编辑黄桂坚)数学·教学研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