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必读篇之-------武汉的历史文化
武汉历史
武汉市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北效黄陂县有近几年才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三国时期,在武昌和汉阳筑有江夏和却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时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
在中国近代史上,三镇遍布革命胜迹,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义于此,现存有起义门旧址,武昌阅马场的红楼是当时的指挥中心,现存有孙中山的纪念铜像。
最负胜名的景点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东湖,以五百罗汉、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等。
江城的由来
和山城重庆、蓉城成都、春城昆明一样,武汉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致的名字——江城。
也许大家要问:长江从上至下,流经了大大小小为数不少的城市,为何此称独钟武汉?其原
国庆高速公路免费时间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武汉游玩,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饮酒,边饮酒边欣赏音乐,喝到了兴头上,李白诗兴大发,于是题下一首诗,诗名叫做《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是这样写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人非常喜爱“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这一佳名,于是自号为江城人。除江城之外,武汉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这些名称的来源反映了武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源源。
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 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
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疏影2分28秒的人是谁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
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火炉之成因
为什么夏天的武汉给人的感觉十分难熬?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
武汉地名及由来
集家嘴的由来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 “集家嘴”。
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也”,于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屯的由来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楚王积极响应,他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韩国女星潜规则全集
六渡桥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与三民路相交的地带,原有一桥,名六渡桥,又有六度桥、绿豆桥、六道桥、六斗桥、陆渡桥等多种称呼。名源亦不止一说。一般认为是三百多年以前成河的玉带河上的三十多座渡桥中的一座。
传说一: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传说二:旧时汉口四面临水,居民常有水灾之度。明崇桢八年(公元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昌在今长堤街一线筑堤防水,取土处凹陷成河,环绕如带。为便交通,多处建桥。但也有人考证其名源于附近原有大度庵,故名六度桥。此桥随河在清末湮没,但其名作为这一带的泛称留传至今。现在,三民路南段的西侧有条长仅54米的小街,原为桥头通道,仍叫六渡桥街。
水果湖的由来
水果湖泛指武昌城区东北部滨临东湖的大片地区,现为中共湖北省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
十大童装所在地。水果湖并不产水果。原是一片荒丘野岭,沟壑纵横,连农田菜地也不多。每逢下雨时,丘岭上的雨水顺着沟壑汇集到这里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东湖,人们便把这个东湖的湖汊称为水口湖。日久讹变,谐音转化为水果湖。
阅马场的由来
阅马场位于武昌城区的中部,东至蛇山洞延伸出来的武昌路,南至阅马场小学,西至湖北剧场,北至蛇山南麓,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00米,是个知名度很高的广场。清代初年,巡抚刘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东辟建练兵演武的校场,场上有演武厅,是举行武科考试的场所,名阅马厂。解放后在书写时改“厂”为“场”,己经约定俗成。
名人及与其有关的地名
孙中山
吸油烟机品牌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
等。
与孙中山相关的地名:与辛亥时期有关的地名,首推汉口的中山大道、武昌的中山路,都是纪念孙中山的。
黄兴
近代民主革命家,字克强,长沙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1898年进武昌两湖书院深造,1902年度,赴日本留学,1916年病逝于上海,归葬长沙岳麓山,有《黄兴集》行世。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但具体组织国内起义的,则是他的战友黄兴。特别是黄花岗、武昌两大起义,黄兴都直接指挥,并亲自参战。所以有人说,孙是一面旗,黄是一把剑,二人并称”孙黄”,都是辛亥革命的领袖。或者说,黄兴是辛亥革命中地位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
与黄兴相关的地名—黄兴路:赫赫有名的黄兴也有经其名字命名的街道,位置在汉口车站路西,那条从胜利街到友谊街与垂直行的马路即是黄兴路。此路原在法租界内,形成于清末民初,两侧多是钢结构二至三层的红砖房,是军阀吴佩孚和一批富商的产业,法国人命
名为巴黎街,抗日胜利后更名。
蔡锷
中国军事家。武昌起义爆发,与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在昆明举兵响应,建立军政府,任云南都督。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暗加监视。1915年11月潜出北京,12月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与袁军激战于四川泸州、纳溪。袁世凯死后任四川督军兼省长,因病赴日本就医,不治逝世。有《蔡锷集》、《蔡松坡集》。楹联主要收于《蔡松坡先生联语》。
与蔡锷相关的地名—蔡锷路:纪念讨袁名将的蔡锷路在汉口车站路下首,东南端为滨江公园粤汉码头。原在法租界内,称为福熙大将军街,1945年后易名。
张自忠
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抗日战争暴发后,他率部南下抗战。1940年5月1日,在枣宜战役(枣宜改自忠)中英勇殉国。1940年5月28日,重庆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举行张自忠追悼大会,、周恩来、朱德分
别送了挽词。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与张自忠相关的地名—张自忠路:在沈阳路下首有条张自忠路,原为日租界内之成忠路,与沿江大道、中山大道垂直。
岳飞
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九九重阳节与岳飞相关的地名—岳飞街:现存唯一一条以古人之后命名的街道是岳飞街。原在法租界内,与车站路垂直交叉,上起黄兴路,下接中山大道。这条路原名霞飞将军街,是以法国征战亚非的将领霞飞命名的。
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
彭楚藩——原名家栋,字青云,湖北鄂城人。1906年入湖北新军,后考入宪兵学校,毕业后在宪兵营任班长,先后加入湖北革命团体日知会、文学社和共进会,是起义总指挥部的军事筹备员。
刘复基——字尧澂,湖南常德人,21岁时加入黄兴创立的华兴会。在日本流亡期间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先后在长沙、上海、武汉从事革命活动。入湖北新军后,加入文学社,被推为评议部长。他有胆有识,足智多谋,被称为“小诸葛”。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大会委任他为起义总指挥部的常驻军事筹备员。
杨宏胜——字益三,湖北鄂城人,在湖北新军当兵期间,加入文学社。根据起义总指挥部的决定,退伍离营,在中和门正街开一小杂货店作掩护,传递情报、联络同志。筹备起义时为交通员,负责起义时的弹药运输。
相关地名—彭刘杨路:从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往北,有一条从平湖门至阅马场的东西行马路,叫做彭刘杨路。这条路是纪念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中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三位烈士的。1931年在他们献身的湖广总署东辕门旧址,现在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内建立了"三烈士亭",亭中立石碑一块,上书"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9个大字。1991
年值武昌首义80周年之际,武昌区人民政府举办首义文化节,在武昌阅马场树起了彭刘杨三位烈士的塑像,让后人瞻仰和缅怀烈士的英雄勋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