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留影话年画
⽊版年画
春打六九冰河开,
陈莹家家户户印灶来。
六⾊门神五⾊灶,
紫袍红袍聚宝财。
从郑州驱车50多公⾥来到历史上商贾云集的古运河“⼤码头”朱仙镇,追寻⽊版年画⾥的浓浓乡情。漫步年画⼀条街,⼗⼏间年画作坊因⼈往稀少故显宁静,透出⼏分寂寥。但⾛进⼀家正在制做年画的店铺内,却看到另⼀番繁忙的景象:⼏位⽩发苍苍的⽼艺⼈坐在案台前,有条不紊地⽤刷⼦蘸着颜料,在陈年雕版上刷着染料,反复四五遍,⼀张⾊彩饱满、活灵活现、欢快喜庆的年画印成了。
中原年画的乡⼟之源songkran techanarong
说起开封的朱仙镇,⾃然想起在战国时期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朱亥勇⼠故事,朱亥的家乡就在朱仙镇,
认为朱亥是神仙,为记念他便把镇名改为朱仙镇。唐代诗⼈李⽩的名作《侠客⾏》中,有“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之赞誉。说到朱仙镇也忘不了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破⾦兵的故事。朱仙镇在明末时与湖北的汉⼝镇、⼴东的佛⼭镇、江西的景德镇齐名,合称为举世闻名的四⼤名镇之⼀,这主要是此地盛产⽊版年画了。
朱仙镇的⽊板年画最早兴于北宋。北宋中后期,⾦兵⼊侵,京都沦陷,⽊版年画业迁⾄20公⾥外的朱仙镇。到了明清时期,朱仙镇⼜因河陆四通⼋达,商铺林⽴,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板年画迅速恢复。镇上从事这⼀⾏业的就达290余家,分散在东⼤街、西⼤街、中⼭路,如著名的⽼店有“天成”、“振源⽔”、“云记”、“鸿记”、“天福利”等。
以家人之名结局是什么
中国历来有贴年画的习俗,在⼴⼤农村更为盛⾏。每到年关临近,即使⽣活困难的⼈家,也要(请)到家中,贴到门上,因年画不仅增加节⽇⽓氛,也表达了朴素的情感意愿。“⼆⼗⼋,贴门花。”到了农历腊⽉⼆⼗⼋⽇,⼈们就要贴年画了。⽼⼈、⼉童齐上阵,提着⼀桶调制好的浆糊,在贴年画的欢声笑语之中,讲叙着流传千年的降妖捉⿁、镇宅辟邪的钟馗,为李世民护驾守宫的尉迟敬德和秦琼,被姜⼦⽛封为神仙的赵公元帅和燃灯道⼈和相互谦让、互敬互爱的伯夷和叔齐的故事。农家院落中灶前、车上、⽜⽺圈、粮仓等处贴的神码,则是⼀些召财镇宅求福内容,这些独特的审美情趣,是朱仙镇⽊版年画产⽣、发展的前提和延续,更是⼈们朴素的欣赏习俗。
朱仙镇⽊版年画与天津的杨柳青、江苏的桃花坞、⼭东的潍坊、四川的绵⽵成为著名年画,是由于它独特的风格决定的。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彩新鲜艳丽,⼈物头⼤⾝⼦⼩,画⾯艺术夸张,既有喜剧效果⼜匀称舒适,不特殊描⾊,⾃然和谐。2002年,⾸届中国⽊板年画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版年画⼤联展在开封举⾏,朱仙镇被中国⽂联、中国民间⽂艺家协会授予该镇“中国⽊版年画艺术之乡”的称号。
朱仙镇⽊版年画的题材多源于中原地区流传⼴泛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戏曲等,种类繁多,制作⼯艺也⼗分考究。代表作品有《马上鞭》、《步下鞭》、《三娘教⼦》、《满载⽽归》等。鲁迅先⽣曾给予⾼度评价,现在的上海鲁迅记念馆,还珍藏有鲁迅先⽣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
开启⽊板年画之“魂”
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3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促进了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形成了以东京汴梁为中⼼的中国四⼤雕版印刷中⼼ (河南开封、浙江临安、福建建阳、四川眉州),为⽊版年画的产⽣及⼤量印制提供了有利条件。
记录汴梁⽊版年画的制作及岁末张贴门神盛况的著述较多,在宋⼈的典籍、杂记中屡见不鲜,陈元靓的《岁时⼴记》、
记录汴梁⽊版年画的制作及岁末张贴门神盛况的著述较多,在宋⼈的典籍、杂记中屡见不鲜,陈元靓的《岁时⼴记》、⾼承的《事物纪原》、叶梦德的《⽯林燕语》、顾张思的《⼟风录》等⽂献都有类似记载,说明了中原民间⽊版年画的领先之风。
其实,朱仙镇⾃唐宋⾄明清期间,⼀直为商业重镇,有贾鲁河(⼤运河)纵贯,店铺商号鳞次栉⽐,北贯黄河,南接淮⽔,河道深⼴,⾈揖如林。明成化⼗四年(公元1478年)修建的“宋鄂王忠武岳飞庙”,红墙绿⽡,巍峨壮观,⼭西商会兴建的“关帝庙”、“春秋楼”,雕梁画栋、⽓派雄伟,明嘉靖⼗年(公元1531年)兴建的“清绿⽡寺”、“清真南寺”等雕凿秀雅、建筑宏丽。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在镇中建起的“悬鉴戏楼”与岳庙、关庙、鲁班庙、⼩关帝庙等戏楼,常年演戏祀神,⾹⽕袅袅,庙会之多甲于诸地,⾄今还保留颇多。
朱仙镇还盛产纸张,最著名的就是⼤红纸,它缘于当地的⿇树和⽔质,分为草纸、粉帘纸、帘丝纸、⽊胎纸、⼆贡纸等类,这些纸柔软、吸墨、托⾊,不易磨损、久不变⾊,⼗分适宜印制年画。正是由于它优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商品经济、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悠长的⼟俗风情,使年画携带着浓烈的中原乡野⽓息,历经千年仍活现于乡野城廓。
当前,朱仙年画采⽤的是⽊版和镂版⽔印套⾊⼯艺,由刻版和⾊版两部分组成,⼀般六版为⼀套,多则九版。⾸先选上好⽊板,如红⽊、榆⽊,⽤⾹油侵泡七、⼋天,使⽊质松软,刻版的⼈物造型是传
统线描技艺,有阳刻、阴刻,粗细对⽐强烈,脸部造型融合戏曲明暗开脸和装饰勾画的⼿法,⼑法粗犷,整体感强,有中原地区所独有的艺术风格。
镂版也叫漏版,⼀般设置为槐黄镂版和⽔红镂版,先⽤数张纸裱厚,浸透黄蜡或桐油,凉⼲后将需套印之处镂空,⽤⾊漏于画纸上。宋代赵希鹊在其《洞天清禄集》中称之为“响拓法”,这种技艺⾄今⼴为民间艺⼈使⽤。在开印年画时,先印⿊⾊主版,其次是⽤于须发等细线的“⼆⿊板”,然后依次为黄、朱红、橘黄、绿、紫、蓝、⽔红、⾦银⾊等,⾊版⼤多⼀⾊⼀版,由于印刷时采⽤透明⽔⾊,套版印刷后⾊彩上微显⽊纹,质感⼒度隐约其间。
朱仙年画的颜料⼤都是中药材炮制,能充分还原⾊彩。⽐如:墨⾊,⽤油烟、松烟的⿊⾊加⼊细⽩⾯熬成粥糊,盛于缸中发酵后即可使⽤;槐黄⾊,是从槐树花提取,经曝晒、榨烂,加⽣⽩灰⽔漂出黄⾊,⽤五倍⼦、明矾熬制,过滤去渣,再⽤明胶⽔调制⽽成,可增加⾊彩饱和度;⽊红或⽔红⾊,是⽤苏⽊红的刨花,加五倍⼦、⽣⽩灰、明胶调⽔熬制,其⾊如暗红枣⾊,但透明,印在⿊⾊套版上有厚重感;葵紫⾊,采⽤紫葵花、紫花,加五倍⼦、明矾熬制,画⾯呈重紫⾊,跳跃⽽夺⽬,⼜与墨线较好融合;素丹⾊,也称⼴丹,类似橘红⾊,从铜粉中提取⼴丹,加热⼲炒,⽤热⽔加明胶,搅拌均匀即成,印出的画⾊泽效果,鲜艳透明;苦绿⾊,⾊调如青铜锈绿,采铜加硫磺产⽣的铜锈,再加五倍⼦、明矾、明胶熬制⽽成,画⾯呈橄榄绿⾊,与墨绿相揉,沉着稳重,不艳不躁,古⾊古⾹;套⾦⾊,⽤⾦⾊铜粉末加酒、掺明胶调配⽽成,该⾊多⽤于印制较为考究、版式较⼤的年画,如门神武将
的盔甲、战袍上的⾦线、花纹、天地全神的纹样图案中。
多年来,朱仙年画的构图⼀直传承古⽼技法,整个画⾯饱满、紧凑严密,上空下实,⾯部与服饰,疏密相间。如⼀对门神的两个⼈物,完全对称,装饰性很强,⼈物造型古朴、淳厚、庄重、⼤⽓,⼈物⽣动传神,容颜古秀,褒奖分明深为百姓喜爱。正如宋⼈吴⾃牧在其《梦梁录》中所记:“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亦蓄寓⾊彩于其间⽿”。
朱仙镇⽊版年画源于民间,产于民间,⽤于民间,反映了⼤众淳朴的审美观。在年画创作上形成了成熟的画理⼝诀:如在⼈物构图造型上有“要想门神好,头⼤⾝⼦⼩”,“头⼊笆⽃,虎背熊腰”、“武⼈⼀张⼸”等等;在⾊彩表现上有“画⾯⽆正经,新鲜就中”、“红靠黄,亮晃晃,软靠硬,⾊不冲,黄配紫,难看死”等等;在⼈物形象上有“将⽆脖项,少⼥⽆肩,佛容慈祥,神像威严,贤⼈⽬聪,美⼥丹眼,⽂神岸然,武神强悍”等;武门神画为“⾦盔银甲⼑剑⽭,仰⾸挺腹绿战袍,怒发冲冠红脸汉,红黄今旗插背肩”;⽂门神画为“春⾊何须揭⿎催,君王元⽇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开,都向千官帽上来”等。
吟唱千年的版画之“型”
年画是⼤众对新年的良好祈祝,表现的内涵最初是驱⿁除邪到祝福纳祥。朱仙⽊版年画的兴衰于汴河畅通有关,早在北宋时期,这⾥是河南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源于荥阳周⼭,东流经开封、商丘、徐
州合泗⽔⼊淮。隋炀帝开通了济渠引黄河⽔⼊汴梁,贯通了黄河、淮河、长江,⼀时使汴梁⼀带成为优越的河运中⼼及停靠码头,⼈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满⾜,使⽊版年画得以状⼤。当时,朱仙镇共有116条街道,吸纳了⽊林、瓷器、茶、纸张、布匹和沿海的洋货,⼈⼝达20多万⼈。到了明清时期,这⾥的⽊版画达到⿍盛,年画作坊有290余家,作画艺⼈达2万多⼈,产品远销缅甸、泰国、印度。
这天,朱仙镇室外寒⽓袭⼈,但屋内却暖意融融,⽼艺⼈尹埔理津津乐道说起年画的类型:先是门神年画,是年画中最
这天,朱仙镇室外寒⽓袭⼈,但屋内却暖意融融,⽼艺⼈尹埔理津津乐道说起年画的类型:先是门神年画,是年画中最传统题材,早在汉代⼈们就将神话中的神茶等刻在桃⽊板上,在除⼣时挂于门前,驱⿁除邪,该风俗延续到初唐。但神茶还只是神,并⾮真正的门神年画。只有在造纸和雕版出现后,将神茶刻印画纸上,贴在门上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门神年画,直到今天。
传说在唐朝开元年间,⽞宗⽣病做⽩⽇梦,梦⼀破帽蓝袍之⼠正在捕捉⼩⿁吞⾷。⽞宗询问,破帽蓝袍之⼠⾃称钟馗,为终南进⼠,因相貌丑陋,应考落第,⽓愤难忍,触阶⽽亡。⽞宗愕然间,疾病痊愈。于是,便命画家吴道⼦将梦中所见绘作肖像,悬之于门,以治⿁神。后来,钟馗便成为新的门神形象,流传民间。
适合亲子游的地方
⽽初唐名将秦琼、尉退恭成为门神则是唐以后。宋、明时期经济繁荣,⽂化⽣活丰富,民间勾栏⽡肆,说唱艺术活跃。话本⼩说《三教源流搜神⼤全•门神⼆将军》记述了秦琼、尉迟恭,因民众喜爱逐为门神。
门神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年画中的门神形象也多转向民间,表达年节时的良好祝愿,发展为武⼠门神和祈福门神。门神年画⼀般为成双成对,且为固定搭档。民间宅门多为两扇门板,门扇成双,门神⾃然也成对,如左门⽩脸秦琼,右门⿊脸尉迟恭,后来有些家门是单扇,钟馗成了独门将军。但由于他特受⼈们喜欢,镇⿁奇效,也挂进了中堂。
杭州高级中学武⼠门神传说为“户尉门神”,也有叫做“镇殿将军”,武⼠造型魁梧、强悍,⾯⽬不再“可惧”,以憨态莽⽓可⼈。如吴承恩⼩说《西游记》中第⼗回“⼆将军宫门镇⿁,唐太宗地府还魂”中曾描绘秦琼、尉迟恭执⾦⽖袱斧、介胃整介的形象为“头戴⾦盔光烁烁,⾝披恺甲龙鳞,护⼼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个凤眼朝天星⽃怕,那⼀边环睛映电⽉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年做门神。”这对门神的造型及装饰形象⼀直流传⾄今。
平安夜朋友圈⽽祈福门神是为祈福⽤的。随着社会⽂明的发展,⼈们对幸福的追求在增长,福善、长寿、喜庆、富贵、吉祥、平安成为民间百姓千古永恒不变的夙愿,祈福门神应运⽽⽣。⼀般⼈们把“五福”作为⾸选,即“福、禄、喜、寿、财”,利⽤字意,象征吉利。
唐宋以来,随着城乡经济繁荣,说唱、话本、戏曲等逐渐兴起,尤其是宋都汴城,勾栏⽡肆林⽴,杂剧、影戏、傀儡、弹词、说唱及杂耍、历史话本、公案传奇⼗分兴盛。如《三国演义》、《⽔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杨家将演义》以及“三⾔⼆拍”等,其⼈物故事都在民间⼴泛流传并演义成戏⽂,河南⼜是戏曲之乡,说书唱戏普及于城市乡野,凡遇节庆、庙会都要唱⼤戏,成为填补戏曲内涵的延续,深受⼈们欢迎。
俗话说:“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戏曲年画中表现最多的是《三国演义》中的⼈物情节,如反映吉庆⽅⾯,刘备招亲的“龙凤呈祥”、“回荆州”,表现诸葛亮智慧的“空城计”、“借东风”、“苦⾁计”,刻画关⽻、张飞、赵云等忠武形象的“古城会”、“战马超”、“长坂坡”,渲染盛⼤场⾯的“英会”、“铜雀台”等。另外就是宋代杨家将的世代忠良,杨家将故事在北宋时已“⾥巷野竖,皆能道之”,佘太君、杨延昭、穆桂英、杨排风、孟良、焦赞都是众所喜爱的⼈物。还有《⽔浒传》、《岳飞传》、《薛家将》、《西厢记》、《⽩蛇传》。
戏曲年画表现⼤体有三:⼀是戏曲⼈物的⾓⾊形象,表现⼈物造型中的情节,⼆是某⼀戏情节实录,如表现武将骑马等,三是楼台亭阁、⼭⽔桥梁,⽂官坐轿,武官骑马,都表现了画中有戏,戏中有画,画即是戏,戏即是画。
⽂化学者冯骥才多次来朱仙镇考察,对⽊板年画发展和传承极为关⼼,倡议把朱仙年画列⼊中国民间
⽂化遗产保护⼯程。这⾥建起了“朱仙镇⽊版年画⼀条街”,改变了年画制作以往由零散的家庭作坊式改为集中店铺制作的模式。
雪停了,风⼩了,步⾏在⽊版年画⼀条街上,不时看到⼈们在年画店⾥选画。在天成店、现年70多岁的尹⽼先⽣对我们说:“家⾥6、7⼝⼈中,除了年幼的⼩童,其他⼈都会做年画。”当问起这些年为何⼀直坚持年画时,他看着前堂上挂着河南省⾮物质⽂化遗产传承⼈证书,颇有感触地说:“主要是有感情,舍不得丢弃”。
尹⽼先⽣6岁起就和⽗亲上印画台,从学习《⼆灶》、《五⼦登科》到成为制作年画⾏家。现在他还⾃⼰雕刻⽊版,现存刻版450块,极有收藏价值,基本上反映了该地⽊版年画的⽔准。⽬前,朱仙镇⽊板年画艺⼈有40多位,年龄⼤都在65岁上下。正如⼀位年画⽼艺⼈这样说的那样:“⽊版年画要有创新,尽可能地让⽼艺⼈们“传”,中年⼈们“承”,年轻⼈们“创”,才能使古⽼的民间艺术⽣⽣不息,造福后⼈。
by/
by/
作者:黄守部编辑:⼩怂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