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了黄的政治彩,还体现了黄尊贵的地位。赵匡胤陈桥兵变之际,黄袍加身,创立了北宋王朝,自此,黄袍衫成了宋代皇帝的常服。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帝王阶级垄断了黄的使用权,在民间也多见黄。皇宫之外有黄建筑,地方军队可使用黄旗,部分士兵可着黄兵服。黄拥有任何彩都无法比拟的优势,从历史地位上而言,其是文明的象征,在民间也同样备受世人推崇,人们将眼眉间的喜称为黄,可见人们对于黄的喜爱。朱仙镇木版年画中也大量使用黄,《九龙山岳飞战杨再兴》中,岳飞脚跨一匹黄骏马,威风凛凛,神采奕奕;《四平山》中,裴元庆手握银锤,脚踩黄骏马同李玄霸战得难解难分;《文王拉纤》中,一袭黄袍的周文王,身份高贵不言而喻。不仅如此,黄作为明亮度最高的彩,更容易引起人视觉上的兴奋和注意,温暖明亮的黄在木版年画中的出现,让画面整体变得更加亮眼。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青同其他四不同,有着独特的地位。按五行学说五方对应五的推论,青代表了东方,它温润的彩传达出冷静、睿智、柔和、朴素的彩感受,既符合了中国古代儒、释、道思想对于中国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也符合了文人墨客的雅兴,因此中国画又被称为“丹青”。青还是与自然界链接最密切的颜,青的背后,是万物生长的象征,蕴含着无限生机,甚至在唐朝时,民间结婚的礼服也为青。朱仙镇木版年画中,青的使用无处不在。《麒麟送子》中,左右对称的送子观音一左一右、一赤一青,除强烈的互补之外,青带来的万物茂衍和人之生孕的隐喻也不言自明;《和合二神仙》中,手持荷花、身着绿衣的仙子一身喜气,寄喻了和谐的含义;《黑虎
年过完了的说说山》中,绿战袍的崇黑虎不敌罗成之子罗通,最终归降大唐,代表了新的开始,新的起点;《五子登科》中,怀抱五子的宝禹钧身着青衣,生机萌发,充满了年轻的希望。
总而言之,传统彩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践行,不仅仅是中国传统彩地位和功能的映射,更符合人性的运行逻辑,还有着不容忽视的世俗功利的一面,是中华民族彩多意、属性多变的集中体现。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内容及其文化象征
火影忍者晓的成员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有着独特性格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国家文以载道的艺术传统。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大致可分为三大类,门神类、故事类、吉庆类。三大类别涵盖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戏剧、小说演义,不同情节的背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为当代中华儿女提供了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祖先交流的窗口。
《花木兰从军》中,替父出征的花木兰是中华民族忠孝的典型代表,她勇敢无畏、保家卫国,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优秀儿女的缩影,花木兰克服了忠孝不能两全的道德困境,至今仍是人们歌颂巾帼英雄的不二人选。《蝴蝶杯》中,路见不平怒打两湖总督卢林之子卢世宽的田玉川,身上的热血豪情、侠气和正义,背后寄喻的都是中华民族正气凛然的传统价值观念,渔家女凤莲以蝴蝶杯与其私订终身的背后,是中国人知恩图报、以德报德不愧于心的坦荡,也体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之情。田玉川后改名换姓投军,屡立奇功,沙场救帅,赢得了两湖总督卢林的青睐,并将小女卢凤英许配于他,表明了
中国人骨子里的是非观念,坚守善恶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秦琼打擂》中,唐王李渊得位后到处寻临潼山对他有救命之恩的秦琼,这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精神,一种道德上的温良,精致但不利己,不论是秦琼的施恩莫妄报还是李源的有恩必报,都是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真实体现。《文王拉纤》中,西伯侯文王姬昌,为求姜子牙辅佐,沐浴三日率文武臣来请,并亲自为姜子牙之舟拉纤,这是中国人民礼贤下士的传统思想,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德重义的道德观念。姜子牙见文王拉纤十分感动,待文王力尽时承诺,拉纤八百零八步,我保你江山八百零八年,这种成圣成贤、正人正己、仁义礼智的思想观念,构建了中华民族道德至上的行为规范。
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文化是一个价值体系,其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但不变的是其积极的引导和正面的教育。通过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各种人物,看到了中华民族追求崇高,为了理想而不懈奋斗的顽强精神,看到了人类社会安身立命的行为规范,看到了其约束趋同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目标。
总的来说,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既包含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往,也成为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日用品,其弘扬的惩恶扬善、忠义仁爱的中华传统美德,至今仍需中华儿女细细体味。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艺术❘
佘诗曼郑嘉颖电视剧43
2022.10(中)黄河黄土黄种人
□李昌兵
黄河发端于世界屋脊,流经9省(区),注入渤海。黄河文明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民族记忆和文化连接。彩陶出现时间最早的地区位于气候适宜、季节变化明显、黄土与河流发育较好的中纬度地区,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文化的发祥地。彩陶大多是红陶质的盆、瓶、盘、豆一类日用器皿,原始艺术家用一种刷笔,蘸了黑、白以及红颜料画于器表。彩陶纹有两大类,一类是抽象的图案(比如几何纹样和植物纹样等),一类是具象的人、动物等形象。图案类的纹饰数量、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水波纹、旋转纹、圈纹、锯齿纹、网纹等十几种。
中国画和陶瓷绘画同属中国典型的绘画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画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自身情感的表达,是纯绘画艺术。陶瓷属于装饰工艺,两者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但是,随着陶瓷绘画工作者对中国画的探索和运用,两者在形式、彩、空间等方面的异曲同工之处逐渐显示出来。两者的转换表达,可以增加陶瓷绘画的艺术表现魅力,对于美术史和工艺美术史的研究大有裨益。
黄河流域陶瓷发展与典型特征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这一带的广阔乡野当中,积淀了丰富而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和原始聚落文明。在考古学上,新石器时代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即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在地质年代上,新石器时代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后期。在黄河流域,与新石器时代有关的考古遗址很多。
关于陶器使用及普及阶段的纹饰和彩绘,黄河流域有不胜枚举的实例,这里可以用河南境内出现的陶与瓷来进行论述。河南陶的考古发现有贾湖陶、三门峡仰韶陶、庙底沟陶、大河村陶、双槐树陶、二里头陶等。这些陶的纹饰与彩绘,都是美术史发展的有力佐证,更是研究绘画渊源的一手资料。关于河南瓷的沿袭有钧瓷、汝瓷、官瓷、洛阳三彩、其他瓷(比如登封窑、郑州窑、郑州丹炻、巩义唐白瓷、荥阳隋青瓷、唐钧、鲁山花瓷、焦作绞胎瓷等等)。陶与瓷的发展脉络直接证实了与绘画的渊源和命理关系。
其中,仰韶文化的陶器是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陶器的沿袭,但器类数量明显增多,其典型特征是:胎质比较纯净细腻,陶泥经过陶洗,表面光滑,虽然仍以手工制作为主,但已出现了慢轮修整的迹象,火候一般比较高,陶以红居多,并出现了一些棕陶、橙黄陶、灰陶和少量的白陶。器表以素面和磨光比较多,并有一些划纹、弦纹、附加堆纹、拍印的绳纹和篮纹。部分细泥质陶器表面施有陶
衣,并有用黑白红颜彩绘花纹的彩陶。不同颜的彩陶以及颜点缀和纹饰交织使用,与绘画上的探索密不可分。不能武断地说绘画就是源于陶瓷,但是绘画一定受其影响,并在后来的发展中,二者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smile中文意思中国画构图在黄河流域陶瓷绘画中运用的发展历程
黄河文化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从早期八九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到5000年至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河村文化以及3000年前左右的龙山文化。从夏商周、秦汉唐到北宋。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和鼎盛期都在黄河流域。可以说,黄河文化见证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全过程,一部黄河文化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点,黄河流域的城市兴衰就是中国政治兴衰的晴雨表,中国历史上的8大古都中其中5个在黄河流域,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安阳,无不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风雨雨。
以黄河流域陶瓷为代表,唐代的陶瓷绘画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融入中国画的元素极少,但构图具有一
❘艺术❘
44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10(中)
定的相似性;宋代之后的磁州窑,以白地黑彩瓷在釉面绘画构图及气韵传达上与中国画特征颇为相似。元代的景德镇青花瓷,更具有典型的中国画气势。通过其布局分析发现,此阶段对中国画构图应用较少,更多的是对器皿的模仿和对温度的控制。
明朝时期,陶瓷绘画的风格与中国画风格更为接近,转换型较强,尤其在青花瓷的表现上。明中期之后,青花瓷绘画基本沿用了中国画构图,由《鬼谷子下山》可以看出,中国画构图的应用使陶瓷绘画彰显出了崭新的面貌。清朝初期,院体构图流行,名家作品开始被直接绘制到陶瓷这种载体上,清末文人画的兴起以及特殊化的构图,在陶瓷表现上更显艺术品位,直至现当代,这种构图形式亦影响较大。
陶瓷艺术发展到画像石与画像砖阶段之后,特别
是唐宋时期开始,陶瓷绘画与传统纸上绘画的联系更为紧密。翻开中国陶瓷史和中国绘画史中唐宋以后的部分,就能发现很多艺术家自身既是陶瓷艺术家也是画家,也可以从单一的陶瓷绘画和纸上绘画作品中出其相关性。
文明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在漫长的黄河流域文明进程中,岩画、洞窟壁画、陶器、画像石与画像砖、瓷器,同宗同源,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原始人类和早起的智人,受制于生存环境、智慧等级和文明程度,简单的装饰线条、重复连续的压痕、模仿自然生物的简单形象以及单一的朴素的动物形象,
赵达就是最初的艺术刻画对象。随着算术、天文学、历法、农业和物物交换经济的初步发展,更多更丰富的颜、器物造型和艺术形象开始逐渐诞生与发生演变。这些演变流程直接影响到中华文明的其他造物艺术,比如青铜艺术、玉器艺术、竹刻艺术、木雕艺术等。
中国画构图在黄河流域陶瓷绘画中运用的历史考证与发展中的可行性
黄河流域的文化总是以符号的形式呈现出来,伏羲画八卦、河图洛书、文王演易这一切都发生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大地之上,发生于黄河岸边。因此,《周易》作为中华文化元典,经之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由文献中的伏羲画八卦相关联的河图洛书,成为中国人最早以阴阳为代表的思想理念,其形成在黄河流域,尤以黄河与洛水汇流处最具代表性。阴阳太极理念开启了中华文化思维模式的先河,并由《周易》得以发展。“文王演周易”的历史,就发生在汤阴的羑里。由《周易》而形成了儒道两大文化流派,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出生在黄河下游的鲁国,其到中原周游列国,并形成和完善了儒家体系;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出生在黄淮之间的河南鹿邑,他的主要人生阅历以及重要成果《道德经》,也是在黄河流域体验完成。
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皆通过线条质量和笔墨意味传达出写意效果,给人以艺术感染力,其可行性表现较强。首先,散点透视的视觉构图方法是中国绘画区别西方其他绘画种类的特征之一,此方法的运用是陶瓷绘画的重要构图手段;其次,中国画最大的呈现内涵是留白,留白能够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不是随便的留白而是在需要的地方留白,营造出一种虚实相通的感觉,增加意境感,笪重光云,无画处皆成妙境;最后,笔墨层次感的区分,中国画墨分五,陶瓷绘画同样可以运用颜料的干湿、轻重、冷暖、虚实等达到画面的统一。
明清时期的中国画和陶瓷绘画佐证了二者的渊源和相互影响。无论是人物和山水之间的层次,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抑或是花草林木之间的疏密与远近——
—在形而上的理论层面或者形而下的技法运用上,二者的关联和彼此活用的可行性也都是显而易见的。其中以明崇祯青花瓷最为典型。明崇祯青花瓷除了在装饰纹样上有中国画的特点之外,主题更是与山水画题材雷同。这一类瓷器在很多博物馆和拍卖行都有收藏。到了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陶瓷绘画明显沿袭于明朝,其中以山水画风格尤为典型。
时至今日,黄河流域的陶瓷艺术,尤其是彩绘陶器和釉下五彩瓷,其大多来源于工笔画,乃至中国画大师的国画技艺。黄河流域9省(区)有一批活跃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们长期笔耕不辍,致力于陶器上的绘画创作和釉下五彩瓷的手绘工作,这根源于他们深厚的中国画功底和造诣。
中国画构图在黄河流域陶瓷绘画中的运用与制器尚象
“制器尚象”语出《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
张嘉译驼背
尽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彩绘鹳鱼石斧纹陶缸
❘艺术❘
45
2022.10(中)黄河黄土黄种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