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文选评》读书报告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高二(14)何沐林996工作制是什么意思
吴亚军简历“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在经历过大起大落后身世沉浮的苏轼可谓是一位“痛苦的苏格拉底”式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也与他的人生经历交织相连。
苏轼的诗词创作可以分为八个阶段,而在我看来从整体上说只有两个阶段:乌台诗案前和乌台诗案后。原因是乌台诗案这个苏轼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使得苏轼的诗词文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试看乌台诗案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已如过往云烟,只剩下“人间如梦”的喟然长叹。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我看,这不是“平生功业”,只是后半生功业罢了。然而,在政治斗争中大浪淘沙过来的东坡,其诗作似乎又增添了一层韵味。“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比起“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多了一丝成熟,多了一丝淡定,只有在大风大浪中洗刷过的人才可能会有这样的境界提升,而“回
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更是这样的淡定超然的诠释了。“物与我皆无尽也”,在自然界的大循环中,又有什么事物能够避开归于尘土的命运呢,同样的道理,又有什么不是永生的呢?既然是永生的,那么一直以来追寻的自由不就触之可及了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也的确做到了,生前身后美名远扬,那些万口传诵的诗词文的确让他名扬千古,成为永恒。
个人的永恒只有融入进自然才是真实的,“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这与杜子美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鲜明对比,显示出两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同样是经历了人生的跌宕浮沉之后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苏东坡境界略高一筹,“春江水暖鸭先知”淡然一笔,风趣十足,还暗暗蕴含着哲理。这样的东坡从不孤独,因为他能从现实中到浪漫。他的眼光看遍诸子百家,心如明镜,道修、禅宗、儒学他能纵横其间。海阔天空任凭东坡驰骋!
闫妮的老公是谁正是这样,他的眼光越过盛唐,看向六朝时期。“岭南万户皆春,会有幽人客寓公”被贬黜之人尚且能得到百姓的夹道欢迎,年老的苏轼心中感动,写下此诗,字里行间超脱旷达之境有如“竹林七贤”,“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画面感强而又毫不矫揉造作,充
分体现作者修养之高。而暮年的和陶诗“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则是这种高雅境界的最好体现。而我个人最喜爱的则是“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四海中”“芥浮于水,蚁附于芥”我想,这样的旷达博大,不仅可以用于文学创作,更能够形成一种最为博大的价值观。当遇到不顺心之事时,想想自己有朝一日会停止呼吸,从而将眼前得失看淡;当畏惧死亡时,想想人类这个种族终有一天会灭亡,从而看淡个人生死;当担心全人类时,想想整个世界终有一天为不复存在,从而看淡尘世万象;当担心这个世界时,想想宇宙会化为一片静止,从而看淡一切。我不能肯定这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或者怎么样,或许许多人认为我的观点是唯心论,甚至于是异端邪说。但是我能肯定的是,这样的状态要比漫无目的的四处寻和瑟瑟缩缩的忧谗畏讥好的太多了。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循环,许多人走在同样的路上迷失了方向。而东坡正是看穿了这样的世代循环才能做出别人做不出的诗歌,也正是因为他看穿了一切的本质,他才会比别人体会到更多的痛苦,同时却又能感受到更深的救赎。
还没有到此境界的我,自然是写不出什么太好的诗词的,不过我也想小试一首《江城子》。这首诗写出了我考完等候分数出来时的真实心路历程,立意不高还请见谅。
吴真铮一纸未落连夜长。忧凄凉,畏还乡。哀乐未卜,卷放几寸裳。千金难买回头望,愁似啮,恨如霜。
何时胸胆得开张?纵升降,又何妨!难得休假,乘兴渡大江!归时又是归时忙:南图馆、矮书房。空间说说大全
相信我的词浅显易懂,无需再解释了。如果不认为我这首词是成功的创作的话,权且把它当作单纯地纪念苏东坡好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