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
www.sjgzzs
2
怎么改wifi密码——以“澎湃新闻”为例
柳润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朝阳区 100024)
摘 要:本文以“澎湃新闻”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关于女权主义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分析法对125篇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媒介往往忽略女权主义的真正内涵与流派分野,通过凸显男女二元对立,使用情绪化词汇,构建消极性话语韵等语言策略,将女权主义与情绪化、商业化、反动化等标签相关联,形成了对女权主义的负面刻板印象。在此基础上,探究刻板印象的成因,为重构女权主义提供一些建议。关键词:女权主义;刻板印象;新闻报道一、女权主义网络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首先,本文在“澎湃新闻”网站上搜索“女权”,将时间锁定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初步得到新闻457篇。随后对样本做了以下筛选,一是剔除对“女权主义”一带而过的报道,要求新闻对“女权主义”的内涵或特征有具象的阐释与描绘;二是对标题一致或标题不同但内容基本相同的新闻仅选择一条作为样本。经过筛选后,共得到125篇样本。其次,使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进行编码与类目建构,根据报道态度对样本进行分类统计,分为正面、中性、负面三种类型。正面报道指赞扬女权为广大女性争取权利和促进社会平等的新闻;指对女权持有批判态度的新闻,如突出女权主义严重情
绪化等特点;中性报道指新闻无明显倾向,客观地介绍女权运动、人物、历史进程与发展现状等。最后从时间维度和报道态度两大方面分析数据,考量媒介对女权主义的架构情况。
(一)女权报道数量徐冬冬 包小柏
从数量上看,2017年至2019年共有125篇样本。2017年、2018年、2019年“澎湃新闻”女权报道的数量分别为26篇、47篇、52篇,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其中,2017年至2018年增幅较快,增长率约为80.77%;2018年至2019年增长率约为10.64%,速度相对放缓。
(二)女权报道态度
报道态度方面,如图一所示,“澎湃新闻”三年内对女权主义的报道整体上呈负面,共有62篇报道,占49.60%;对其起到正面形象建构作用的有36篇,占28.80%;对女权主义持有中立态度的样本有27篇,占21.60%。
负面49.60%
中性21.60%
正面
28.80%
图一:“澎湃新闻”女权报道态度百分比
“澎湃新闻”2017年对女权的中性、正面、分
别为5篇、6篇、15篇,占比分别约为19.23%、23.08%、57.69%;2018年中性、正面、分别存有10篇、14篇、23篇,占比分别约为21.27%、29.79%、48.94%;2019年则为12篇、16篇、24篇,占比分别约为23.08%、30.77%、46.15%。结合图二可知,在这三年间,虽然始终在所有的报道类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占比率逐年下降,正面和中性报道率保持逐年上升。由此可见,“澎湃新闻”对女权报道的态度由消极负面逐渐向积极正面转换,
总体上呈现改善趋势。
二、网络新闻报道对女权主义形成的刻板印象及原因
探讨
媒介受到意识形态与权力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女权主义形象的塑造以负面为主,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情绪化:行为举止偏激冲动
在社会矛盾凸显的转型期,普通受众难免会神经紧张、精神焦虑,出于对社会的不信任、不适应往往会选择媒介充当宣泄口与排气阀,沉溺在娱乐化的狂欢中,对星、腥、性
产生了浓郁的兴趣,非正向的思想、行为、本性得以变态释放和延伸。在内容选择上,大众传媒批判女权主义暴露身体等行为艺术因太激进而侵害公共利益,而忽略了女权主义若缺少此类戏剧化表达,性别议题有可能难以跻身于公共领域。实际上,女权主义者袒露身体等行为本质是一种以身体作为景观的表演式抗争,将处于自然原始状态的身体建构为政治化反抗的表征,通过戏剧化表达实现对公众的视觉劝服,揭示出女权主义者自身的弱者身份[1],最终指向性别权力失调
的社会阵痛。在话语策略上,新媒体多设置男女二元对立,将男性刻意塑造成女性的“敌人”,渲染出女权的对抗性与
作者简介:柳润(1999-),女,汉族,河北邢台人,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在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新闻学。
新闻视界
斗争性;使用“痛批”“炮轰”“仇视”“婊”“癌”等带
有明显贬义彩的表达,将女权主义塑造成激进、易怒、冲动、
强势的“女汉子”或者“女强人”形象。例如,《F1确定新
赛季取消礼仪小,“女权主义”又胜利了》中,标题中“又”
字暗讽女权主义。
图三:“澎湃新闻”女权报道的词云分析(二)商业化:被异化为消费符号
由于男尊女卑的思想意识在父权社会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社会土壤,女性经常受到“男性凝视”,被规训为公共领域的附属品、私人领域受评判的审美客体。因此,女性议题与生俱来便容易引起人们
注意,加之女权主义强调为女性争取权利,与男权意识形态的规训相悖,更容易在舆论场上激荡起不凡的反响。新媒体受到注意力经济的驱动,工具理性征服了价值理性,商业逻辑战胜了道德逻辑,逐渐丢弃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鼓吹“唯收视率、点击量论”,将受众的注意力打包卖给广告商获得收益。一方面,处于父权意识笼罩下的媒体,在议程设置的排序、新闻内容的选择、新闻话语的表达中不断将女权主义物化为消费符号,以迎合男权社会中固有的性别成见[2]。另一方面,从消费社会的观点来看,用户的消费活动更多的停留在符号层面而非物质层面上,媒介通过渲染女权主义的符号价值,将消费与个人认同联系起来。将女权主义异化为空洞无比的商业化、娱乐化、贬抑化的消费符号。
(三)反动化:鼓吹逆向民族主义
上世纪的冷战阴霾在全球尚未散去,“文明冲突论”又成为新的画皮。近些年西方民粹主义频频抬头,部分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甚至频频挑衅,激发了国内民众的不满。由于“女权主义”是带有西方政治彩的舶来品,理论渊源多取自西方,因此当女权主义者批判性别议题时,民族主义情绪常和反女权交织融合。媒介将“政治”与“正确”相连接,再配合双引号的使用,构建出消极话语韵,以表示特定的负面语用功能,批判女权主义者一味地标榜在政治上占据最高点,而实际行动则有悖于道德规范与普适价值观。媒介通过网络议程设置与算法推荐,不断涵化受众,缺少媒介素养的用户沉浸在“信息茧房”中,视野和思维变得狭隘与封闭。此外,在网络传播匿名性与开放性的助推下,非理性用户的情绪
化和煽动化言论掀起一阵阵舆论狂潮,导致体不断走向极化。长此以往,形成了对女权主义逆向民族主义的负面形象构建,进一步将女权主义推向了文化边缘地带,加深性别权力的不对称性。
关键词标题语境
政治正确
《迪士尼公主发展
史,也是一部金刚
心少女进击史》
关于女权,已然成
为社交媒体上妖魔
化的政治正确。
《阿兰·德龙“直
男癌”?女性组织
斥其不配拿戛纳终
身成就奖》
因为他以往曾有不
少歧视女性的不当
言论,从政治正确
的角度出发……
《齐泽克:我为
什么要签署支持
Avital Ronell的
信》
当他们中有人被怀
疑了实施了骚扰,
政治正确的女权主
义们会快速结伙。
“政治正确”
《专访 | 张屏瑾:
女性主义不是抽象
的“政治正确”》
女性主义是一个历ssd固态硬盘怎么用
史概念,而不是抽
象的“政治正确”。
《女性主义VS多元
假面骑士fourze剧场版主义:女权如何面
对少数族中的男
权主张》
把同作为欧洲“政
治正确”价值的“女
权主义”……
表一:“澎湃新闻”女权报道的话语分析
三、建议与展望
(一)恪守新闻专业主义,消解媒介生态的“瓦釜效应”
新闻业生态出现“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现象,网络信息泥沙俱下,低价值新闻却可以得到注意力资源的高配置[3]。作为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要在众生喧哗中坚守专业把关使命。在内容选择方面,切忌为了追求点击量和阅读量、为迎合男权而对女权主义进行失实报道,理应平衡好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
的天秤,肩负起教化公众、推动男女平等的责任。在话语呈现方面,规避情绪化表达,防止煽动受众情绪,秉持客观、公正、平等的新闻态度,引导用户形成对女权主义的正确认识。
(二)优化用户媒介素养,重构协作式新闻布展
用户通过自我解码,一定程度上可以能动地消解媒介对女权主义建构出的刻板印象。但网络新闻报道呈相似性螺旋,用户容易在不自知中陷进信息茧房,从而被卷入非理性浪潮。因此,公民更需提升媒介素养。一方面,在信息“内爆”的背景下,增强甄别与判断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防止其被失实报道而煽动情绪。另一方面,在技术赋权下,用户要积极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争做新时代液态新闻业的发声者,为重塑女权主义形象注入不竭动力。黄奕家暴>五一出游文案简短
(三)打破性别议题桎梏,建构女性媒介话语权
现今媒体话语权仍掌握在男性手中,跻身于决策层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即便她们试图为女权主义祛魅,但易受到潜网的影响而处于失声状态。女性在保持理性、客观的同时,应将目光由私人领域不断投向公共领域,积极主动争取话语权,将性别议题的触角逐渐伸向更广阔、更深层的社会层面,在观念和行动上努力成为抗衡、遏制性别歧视的主力军和把关人,为女权主义正名、为实现两性平等的和谐社会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刘涛.身体抗争:表演式抗争的剧场政治与身体叙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01):62-67.
[2]新华社.F1确定新赛季取消礼仪小,“女权主义”又胜利了[EB/ OL].www.thepaper/newsDetail_forward_1978503?hotComm=true.
[3]杜骏飞.“瓦釜效应”:一个关于媒介生态的假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10):31-36.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