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歌仔册(唱本)探源
徐常波
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华人社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流传的“歌仔册”(唱本),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歌仔册,也有称之为“歌簿仔”、“歌仔簿”,本文均以歌仔册称之)。因其刊出的书籍时间悠久,纸张质量低劣,虫咬风化,又多失散于民间,故至今已所剩无几,颇为珍贵。如今要寻到第一手材料来研究,已极为困难的了。倒是在日本国学院大学等国外图书馆还有一些藏本。本文将根据极力网罗到的各方面材料而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和学者。
一、歌仔册(唱本)的产生与流传
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大肆侵略中国。自从战争以后,中国就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时期。这个时期,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掠夺,但另一方面,在进行侵略掠夺性的开发的同时,也使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地区的经济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商品贸易的发展,市井繁荣,小商小贩小市民游刃于城乡之间。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其时,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除了一些民间戏曲和曲艺之外,主要的是一些讲唱文学。而闽南和台湾的歌仔册(唱本)就是讲唱文学中主要的一种。
中国的讲唱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周朝至春秋战国的《诗经》,汉代的乐府,唐代的新乐府、唐诗,宋代的话本,元代的散曲,明清时期的讲唱文学等等,都有一定的特和承传。当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清末民初时期,这种讲唱文学也更加广为流传了。
闽南和台湾的歌仔册,就是一种运用闽南方言传唱的讲唱文学,编印成小册子,大多为每句七言,但也有五字句、三三七字句、三三四字句、三三五字句的。其押韵较讲究,通俗易懂,既可吟诵,也可传唱。唱时吸收些简单的民间小调,如“卖药小调”、“苏武牧羊调”、“孟姜女调”等等,易学易唱,便于流传。其内容多是通过反映历史人物,民间故事传说的长篇叙事歌仔册,以达到劝世、劝善或讽喻的目的,宣扬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因果报应。也有反映当时底层人民众各种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纯真朴实的特点。根据歌仔册的内容,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及时反映现实生活,针对社会上
发生的某个事件而编写成的歌仔册。如《番平歌》、《厦门市政歌》、《新刻过番歌》、《十九路军抗日大战歌》等。十一放假2020安排时间表
2、反映民间世俗风情,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予以劝善、讽喻的歌仔册,如《勤善戒滛歌》、《劝世通俗歌》、《劝改阿(鸦)片歌》、《赌博歌》、《浪子回头》等。
3、表现男女爱情方面的歌仔册,如《打某歌》、《十送君》、《打尫歌》、《最新乌白蛇借伞歌》等。
4、根据戏曲、小说、曲艺或以其中某一段为主要情节改编而成的歌仔册,如《最新孟丽君》、《王昭君和番歌》、《庄子戏妻歌》、《新样唐寅磨镜珠簪记》等。此类歌仔册占其书目的主要部分。
这些歌仔册叙述的故事生动,人物栩栩如生,情节富于戏剧性,格外引人入胜,语言押韵,朗朗上口,于是便牢牢地根植在民族民间这块土壤上,成为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深受众的欢迎。
当时,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十分喜爱歌仔册,尤其是一些老妪、少妇和未出嫁的姑娘,都喜欢唱歌仔册,一部分男人也爱唱爱听。他们往往在厅堂、庭院、街头巷尾或在广场唱歌仔册。妇女们可以边做手工边吟唱,如一边纳鞋底、织毛衣、织渔网,一边唱歌仔册。一个人唱,大家围着听,自娱自乐。歌手的圆润婉转的歌喉,唱出了具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歌仔册,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往往吸引住许多人。有时唱了一本又一本,还可以三五成围着轮流对唱、传唱,一直唱到深更半夜,可谓是一种高尚的娱乐了。曾有一段时间,歌仔册十分盛行,姑娘出嫁时,亲友们赠送歌仔册数百本,作为陪嫁
的嫁妆,以显示新娘是一个好歌手。
清末民初时期,战火不断,农村破产,大量剩余劳力四处流散,福建、广东一带
的沿海地区,许多人为了谋生,只好飘洋
过海到台湾、新加坡、南洋一带去当苦力,乘船往往要好几天时间。为了消磨在汪洋
大海上漂泊的无聊,常常也带了一些歌仔
册到船上去演唱娱乐,这么一来,闽南的
歌仔册也就随之流传到台湾、新加坡、南
洋一带了。
中风吃什么好由此可见,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闽南歌仔册的流传甚广,影响颇大。
二、歌仔册(唱本)的刊印与发行
自宋迄明,福建建阳麻沙书坊的印刷业早已蜚声海内外了,其出版的书籍非常之多,几乎所有的历史演义都有闽刻本。麻沙书坊的主人不但经营各种刻印出版书籍,而且自己动手编、序、撰,曾经盛行一时。明朝以后,闽南的书坊刻书业也异军突起,先后大量出版印刷各种居家必备的历书、医书、风
水、相命、小说、戏曲唱本等民间通俗的小册子。闽南歌仔册也是其中的一种。为了迎合市井居民的需要,闽南书商看准看好这一市场。他们还聘请了一些落泊的文人,把许多历史戏剧故事和当时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改编或编写成歌仔册,增加了许多景物、人物、心理对话描写,使之更加形象生动,也更加“文学化”、“长篇化”。歌仔册的出现,使这些讲唱文学的形式能够更加统一固定,也便于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因为原有一些民间艺人的演唱,仅是局限于某个地区、某个时间的演唱,唱完也就完
了,没能留下文字记载,只是口头文学而已。后来即使有一些手抄本流传,但毕竟数量很有限,流传不广。自从有了歌仔册的出版发行后,则形成了书面文字的记载。他们不仅在本店出售歌仔册,而且还批发给闽南各地的书局、小摊贩出售。这么一来,其影响流传的深度和广度,是可想而知的了。
闽南歌仔册的出版发行,主要是厦门和台湾两地。
厦门于战争后,被迫开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逐渐成为闽南金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的繁荣地带。随着商易的发展,戏曲、曲艺和民间艺人的讲唱文学及演出也日趋活跃,印刷出版众喜闻乐见的演唱材料——歌仔册的机构也应运而生。当时,在厦门印刷出版歌仔册的主要有“文德堂”、“会文堂”、“博文斋”、“林国清”和“鸿文堂”等几家书坊书局。
“厦门文德堂”,开业于清朝末年光绪年间,店址设在厦门市大走马路7号。他们出版印刷了《大舜》、
《八摺衣》、《九更天》等60多种歌仔册。
“厦门会文堂”,开业时间稍晚于文德堂,店址位子厦门市棉袜巷21号。该书坊出版印刷了《水晶牌》、《火烧红莲寺》、《抗日救国歌》等130多种歌仔册。
“厦门博文斋”,又名“厦门博文斋书局”。于1908年开业,更晚于会文堂。书局位于厦门市二十四崎脚。该书局出版印刷了《最新王昭君和番全歌》、《十九路军抗日大战歌》、《最新改良三十劝娘歌》等约160多种歌仔册。
以上三家书坊书局,均开业于清朝末年,其经营都延续到抗日战争前夕,前后坚持了三、四十年时间,所印制发行的歌仔册,也随印刷术的进步而发展,有木刻版、石版以及铅字活版。
“厦门林国清”,书局始于1928年营业,出版了《三国歌》、《最新冤枉钱拔输饺》(内题《赌卜歌》)、《趁钱是司父开钱是司仔》(内题《劝世歌》)等4种歌仔册。其版本有个特点,即每本封面均印有“厦门大路边门牌二十一号林国清发售”等字样。
“厦门鸿文堂”,子1933年印刷出版了85册歌仔册,题为《重改打某、打尫、离某、跪某合歌》。
当时,印刷出版的闽南歌仔册,版本大小均为10Cm X 16cm,封面印有简单的图画,少数也有每页图画占四分之三者,如厦门博文斋于1935年出版的《三十珠泪歌》等。歌仔册内偶尔也刊登广告之类的
东西,如《乌猫乌狗歌》(下册),刊有“厦门博文斋书局通用文具特别批发”,“小吕宋博文斋男女鞋拖厦门经售处”,“厦门博文斋出版通告”等条目。厦门博文斋还在海外一些国家设了分店,可见当时经营规模之庞大。
歌仔册的封底往往刊登该书局出版的书目广告,也有刊登书局的启示,现抄摘如下:
“本斋将古今事实、忠孝节义用漳泉白话土腔编成歌曲,俾人人易
晓,一视一听均可欣娱于心。以敝所
出新歌,大凡每本十页,多少一千句
为度。虽语稍滑稽,句近俚俗,而用
意必逐层布置,写其喜怒哀乐之情,
离别聚会之感。至于俗情世事,无小
曲折形扬至若御前清曲,于暑天时竟
足以资开怀。不特儿童乐品,即老妪
灼热峡谷当亦为之解颐,诚茶余饭后足以畅叙
幽情也。近有无耻之徒,每遇敝初出
版时,辄图翻印而收便利,殊属可恶。
独不知敝初出版后再付印,其间有一、
二未妥,必逐次竭意改良,以期语意
和叶,求无见哂于大雅家也。如蒙远
近光顾,格外招待。祈以本斋招牌,
庶不致误……博文斋主人启。”
由上面的启示可得知歌仔册出版的一些大略情况。可见当时,“无耻之徒”进行盗版翻印的事也时有发生。
厦门的歌仔册的刊印发行情况大约如上所述。台湾的歌仔册的刊印发行则稍在大陆之后,应是由大陆流传到台湾去的。因这些歌仔册颇受当地众的欢迎,故台湾约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后方开始刊印
发行,一时台北、台中、嘉义、新竹等市都纷纷开设了编印歌仔册的书坊书店,但时间跨度较大,甚至到1990年还有出版发行,而且出版的书局较多,主要有台北黄塗活版所,店址位于当时台北市北门町三番地。台北周协隆书店,发行人周天生,店址位于台北市永乐町市场内第4卖店23号。嘉义捷发汉书部,位于嘉义市西门町目49番地。嘉义玉珍汉书部,发行人陈玉珍,店址位于嘉义市西门町一町目17番地西市场内。台中瑞成书局,店址位于台中市绿川町四町目1番地。台北礼乐印刷所,位于台北市上奎府町1—7号。台北光明社,位于台北市新富町一丁目194番地。台中文林出版社,位于台中市力行南路29号。新竹兴新出版社,行人苏维铭,社址位于新竹市南门街78号之二。台北义成图书社,位于台北市杭州南路二段25巷48号。新竹林书局,位于新竹市城隍庙附近的长安街8号等等。
另外,福建还有一种“仙游小唱本”,不是用闽南话演唱的,但亦属于歌仔册(唱本),共约有40本。其封面更为简单,有的只画一幅单线小图画,大多则只印一个书名而已,然而,封面上却堂而皇之地标明是:“振奇兴印。发售处:二保得利号,广桥头振兴”等字样。其唱本当是用莆仙方言进行演唱。共有二种版本,一种大小为10cm * 15cm,另一更小,只有10cm * gcm,为清朝末年民初年时出版。因较鲜见,现将其书目全部抄摘如下:《金瓜过台湾》、《老虎抢轿》、《福清金治》、《颜楼子》、《王文龙》、《邹妈作龙王》、《白粿包金钱》、《下功》、《甘四孝》、《白国楝》(上下卷)、《千祥百福》、《高继祖曲》、《沈桂歆》、《徐元标》、《自由诗》、《郭定光》、《李五》、《民国诗》、《陈经邦》、《开宗》、《卢应谱》、《七五司曲全节》、《花元》、《杨鲁诗》
、《白狼真夸奇》、《李杨春》、《下有心无意陈光蕊曲》、《蒲云霄曲》、《撒帐全》、《八美十音曲》、《张瓜老》、《撒房全文》、《王魁曲》、《刘锡豆火腰骄曲》、《十二月小娘诗》、《玉汤十音曲》、《二十四孝曲》、《新刻花会彭——霖曲》、《顾思义》等。
除此之外,当时的上海开文书局、上
海书庄,泉州的绮文堂、清源斋、见古堂
蔡卓宜经历等书坊书局也曾刊印发行过一些闽南歌仔册。
三、歌仔册(唱本)的藏书简况
闽南歌仔册的藏书甚少,随着时间的
流逝,大都早已散轶,所藏无几了。根据
初步了解,获悉——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
日本东京外国语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收藏有日本收藏家三田裕次转让的日本统治时期出版的数种歌仔册,现已复制成缩影胶卷,可以公开借阅。
日本国学院大学图书馆收藏有波多野太朗教授转让的台湾光复前刊印的歌仔册27种提要。
美国哈佛大学出资向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附属图书馆购买其馆收藏较有价值的144种歌仔册,翻拍成缩影胶卷,可供读者查阅。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附属图书馆收藏有歌仔册252种,计355个曲目。其中包括厦门出版的歌仔册22种。
台湾施博尔教授曾发表《五百旧本“歌仔册”目录》一文,谅有较多的个人收藏。
台湾中央图书馆台北分馆所藏有木刻版歌仔册18种,另有木刻版的影印本12种。
厦门市图书馆仅藏有《新刊手抄过番歌》1本,还缺少封面封底,只存内页。可谓是真正的“孤本”了。
综上所述,闽、台歌仔册(唱本)的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原因都很特殊,其兴旺发达的时间是在清末民初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只有100多年的历史,然而,流传的区域却很广泛,闽南(甚至包括仙游市、广东潮汕地区)、台湾及东南亚一带有华人的社区,都有歌仔册(唱本)的流传。这些歌仔册(唱本)约有数千种,其反映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而广泛。对此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殊文化现象,是很值得大家进行研究和探讨的。
(作者系厦门市众艺术馆原副馆长、研究员)小s年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