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科学家⾼华健、杨培东、戴宏杰、鲍哲南、程正迪、张翔、锁志刚等
科研新进展
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成⽴于1863年,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组成的科学组织,其成员在任期内⽆偿地作为“全国科学、⼯程和医药的顾问”,是美国科学界荣誉性及政府咨询机构。美国国家科学院不是政府部门,⽽是民间的、⾮营利的、科学家的荣誉性⾃治组织,其下不设科学研究机构。美国国家⼯程院(NEA)是美国⼯程科技界最⾼⽔平的学术机构,成⽴于1964年12⽉,是世界上较有影响的⼯程院之⼀。作为美国⼯程科技界最⾼⽔平的学术团体,美国国家⼯程院颁发美国⼯程学界三⼤最⾼奖项:拉斯奖、⼽登奖和德雷铂奖,被誉为“⼯程界的诺贝尔奖”。美国国家医学院(NAM)是美国科学界最⾼⽔平的四⼤学术机构(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国家⾃然基⾦会)之⼀,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被认为是科学家在医学领域的最⾼荣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AAAS),1780年5⽉4⽇由马萨诸塞州⽴法机构批准成⽴,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独⽴学术团体和政策研究中⼼之⼀,这个组织每年都要选取当代最优秀的⼈才和最具有影响⼒的领袖成为该院的院⼠。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综合国⼒⽇趋强⼤,再加上全球⼀体化趋势(互联⽹,语⾔普及,观念改变等等),店铺、读研,相对于原来(更加封闭的那个中国)来说,更容易了。随之涌现了⼤批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程院院⼠、医学院院⼠、艺术与科学学院院⼠。本⽂梳理了⼀批从中国⾛出的美国四院院⼠以及他们的科研新进展。
0 1
⾼华健
1982年获西安交通⼤学学⼠学位,1984年和1988年分别获得哈佛⼤学⼯程科学硕⼠学位和博⼠学位。于1988年⾄2002年期间在斯坦福⼤学任职,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正教授。2001年⾄2006年担任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属研究所主任。2006年⾄2019年5⽉担任布朗⼤学⼯程学院的Walter H. Annenberg教授。2019年6⽉起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学的五位杰出⼤学教授之⼀。曾获得过Rodney Hill固体⼒学奖、william Prager奖、Nadai奖等众多⼤奖,发表学术论⽂300多篇,在世界固体⼒学领域学者过去20年中的引⽤排名第⼀。⾼华健院⼠集“ 六院院⼠“于⼀⾝,先后当选美国科学院院⼠、美国⼯程院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德国科学院院⼠、中国科学院外籍院⼠、欧洲科学院院⼠。
近期代表性成果:
美国布朗⼤学⾼华健院⼠和澳⼤利亚昆⼠兰⼤学赵春霞教授合作制作了⼀个硅纳⽶胶囊库(SNCs) (约150 nm),杨⽒模量从0.56 kPa到1.18 GPa。研究⼈员系统地研究它们通过⾮特异性或受体介导的途径与巨噬细胞和癌细胞的相互作⽤,包括细胞结合、摄取和内吞途径,从根本上理解其弹性依赖的纳⽶颗粒-细胞相互作⽤的机制。透射电⼦显微镜(TEM)研究揭⽰了软SNCs在细胞结合和内化过程中有趣的动态形态演变。单粒⼦跟踪显⽰软SNCs和硬SNCs的内化动⼒学存在显著差异。
0 2
中国好声音侯磊戴宏杰
198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学,1994年获哈佛⼤学博⼠学位。1997年起加⼊斯坦福⼤学化学系,现任J.G. Jackson & C.J.Wood 终⾝荣誉教授。戴宏杰教授2002年获得美国化学会纯粹化学奖;2006年获得美国物理学会James McGroddy(新材料)奖;2009年获得哥伦⽐亚⼤学Ramabrahmam和Balamani Guthikonda奖。戴宏杰教授在物理、化学、材料和⽣物医学类的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300余篇,总引⽤次数超过12万次。在2011年2⽉Thomson Reuters 公司根据研究论⽂影响⼒发布的2000-2010年全球顶尖⼀百位化学家榜单上,戴宏杰教授排名世界第七,华⼈排名第⼀。戴宏杰院⼠集“ 四院院⼠”于⼀⾝,先后当选美国科学院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中国科学院外籍院⼠、美国医学院院⼠。
莎士比亚戏剧近期代表性成果:
美国斯坦福⼤学的戴宏杰院⼠团队设计了⼀种超纯铜箔的⽅波电化学氧化还原循环处理⽅法,制备了富含(111)取向Cu 2 O纳⽶粒⼦的亚微⽶厚膜,⽤于CO 2 RR, CO 2 压⼒为1-60 atm。在45⼤⽓压以上的KHCO 3 电解液中,正极为SW-Cu 2 O/Cu的CO 2 RR占主导地位,为选择性甲酸盐⽣产提供了98%的法拉第电流效率。SW-Cu 2 O/Cu在长期(∼20h) CO 2 RR期间保持了较⾼的甲酸盐选择性。整个电解槽可以⾼效节能地⽣产出⼤量的甲酸盐(∼0.4 g/cm 2 ),⽽不需要对产品进⾏分离。
⽂献链接:
0 3
张翔
1985年张翔获得南京⼤学物理学院学⼠学位;1988年获得南京⼤学物理学院硕⼠学位;1996年获得美国加州⼤学伯克利分校机械⼯程系博⼠学位;1996年在宾⼣法尼亚州⽴⼤学任助理教授;1999年在加州⼤学洛杉矶分校拿到副教授以及全职教授;2004年进⼊加州⼤学伯克利分校任全职教授;2008年发明的纳⽶隐⾝⾐被美国《时代周刊》列⼊全球⼗⼤科学发现之⼀;2012年受聘南京⼤学校长⼈才⼯作顾问。2017年12⽉15⽇被任命为⾹港⼤学第16任校长,任期五年。张翔院⼠集“ 三院院⼠”于⼀⾝,先后当选为美国国家⼯程院院⼠、台湾中央研究院院⼠、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关于立夏的谚语
近期代表性成果:
⾹港⼤学和美国加州⼤学伯克利分校张翔院⼠团队在单层MoS 2 纳⽶谐振器中实现了⾕与机械的相互作⽤,并将⾕激发直接转换为机械状态。⾕⼒耦合是通过在存在强局部磁场梯度的情况下,由⾕极化的载波的磁矩产⽣的⼒来建⽴实现的。实验提出了⼀种实现⾕驱动装置(例如,⾕传感器和⾕开关)的途径,并促进了⾕假⾃旋与其他信息载体(例如,微波光⼦和超导量⼦位)的混合。该⼯作为实现⾕驱器件和杂化⾕量⼦系统打下了基础。
⽂献链接:
0 4
杨培东
1988年以全校第⼀的成绩考⼊中国科学技术⼤学应⽤化学系,1997年获得哈佛⼤学化学博⼠学位;1999年进⼊美国加州⼤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教授。2001年⾄2004年连续获得美国阿尔弗雷德·斯
退税流程怎么操作州⼤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教授。2001年⾄2004年连续获得美国阿尔弗雷德·斯隆奖;2003年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列⼊世界100位顶尖青年发明家;2004年获得美国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是第⼀位获得该奖的中国⼈;2007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会沃特曼奖;
2011年⼊选汤森路透集团遴选的最优秀的100名化学家榜单中第⼗位,同时⼊选了10年中最优秀的100名材料科学家中第⼀位。杨培东教授先后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全国一卷作文
近期代表性成果:
美国加州⼤学伯克利分校杨培东院⼠团队建⽴了⼀个模型系统,系统地研究了⾼亮度和良好控制的纳⽶晶体在卤化物钙钛矿中的载流⼦动⼒学。研究⼈员依靠先进的卤化钙钛矿胶态纳⽶晶体的合成技术,利⽤长宽⽐、组成和表⾯条件等可变因素的巨⼤灵活性来获得卤化钙钛矿纳⽶结构的物理性质。光致发光量⼦产率测量和时间分辨荧光寿命测量揭⽰了纳⽶晶体有趣的长径⽐相关的载流⼦复合动⼒学,突出了可区分的零维和⼀维载流⼦动⼒学。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分析和理论建模,证实了载流⼦扩散和材料尺⼨对载流⼦复合动⼒学和发光效率的作⽤。
王李丹内衣⽂献链接:
0 5
锁志刚
1985年锁志刚毕业于西安交通⼤学⼒学系,之后赴美留学;1987年获得美国哈佛⼤学硕⼠学位;1989年获得哈佛⼤学博⼠学位后进⼊美国加州⼤学圣巴拉拉分校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教授;199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学任终⾝教授;2000年受聘于西安交通⼤学兼职教授;2003年7⽉任美国哈佛⼤学终⾝教授。现任ASME J Electronic Packaging副主编、J Applied Mechanics 等期刊编委、ASME电⼦材料委员会主席等多个学术职务,发起和组织了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作了百余次国际学术⼤会邀请报告和学术讲座。先后当选为美国国家⼯程院院⼠、美国国家科学院院⼠。
近期代表性成果:
美国哈佛⼤学锁志刚院⼠和美国马萨诸塞⼤学Ryan C. Hayward教授合作报告了使⽤⽆液体离⼦弹性体的⼆极管和晶体管,其中阴离⼦或阳离⼦固定在弹性体⽹络上,其他离⼦种类可移动。极性相反的两种离⼦弹性体的连接产⽣离⼦双层,该双层能够在不发⽣电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整流和切换离⼦电流。熵驱使可移动离⼦耗尽,从⽽形成了结实的结合点,结合点的可拉伸性使机电转换成为可能。这⼀结果使可伸缩的离⼦电路元件,包括⼆极管、晶体管和机电换能器成为可能。
⽂献链接:
0 6
程正迪
197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学数学系获得学⼠学位,之后前往华东纺织⼯学院担任数学教师;1981年获得华东纺织⼯学院(现东华⼤学)化学纤维系硕⼠学位;1985年获得美国伦斯勒理⼯学院化学系博⼠学位;1987年进⼊阿克伦⼤学⾼分⼦科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99年被聘为北京⼤学⾼分⼦科学与⼯程系长江讲座教授;2007年担任阿克伦⼤学⾼分⼦科学与⼯程学院院长;2014年获得影响世界华⼈⼤奖;2016年受聘为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等研究院院长;2017年获得⽇本⾼分⼦学会国际奖。被授予世界⾼分⼦物理学领域最⾼奖项之⼀的美国物理学会荣誉奖。200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程院院⼠。
近期代表性成果:
华南理⼯⼤学与美国阿克伦⼤学程正迪(Stephen Z. D. Cheng)院⼠团队报告了两亲性球-杆结合物
(巨脂)的介观结构演化,并研究了在此过程中⼏何参数(头尾⽐和横截⾯积)的作⽤。作为原型系统,巨型脂质通过捕获其基本特征⽽类似于天然脂质分⼦。证明了两⼤类脂质(I型和T型,总共8个分⼦)的⾃组装⾏为。在溶液状态下构造了多种介孔结构,并合理地理解了它们的分⼦堆积模型。巨型脂质在⼀定程度上重塑了天然脂质的相⾏为,并且当⼏何参数偏离天然类似物时,丰富的⾃组装形态揭⽰了独特的理化⾏为。
⽂献链接:
0 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