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庄于氏源流初探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于氏源流
于,是今世中国一个大姓,但相对于其他大姓而言,于氏的来源却并无那么复杂。于氏主要支脉是源于姬姓,始祖为邘叔。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昔时姜太公辅佐周武王夺得天下,武王大举分封,其第二子被封于邘国(今河南沁阳市北部西万镇邘邰村)史称邘叔。后来邘国衰亡,邘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另外据《路史》所载,东海(东海郡为于氏之郡望)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拔珪迁移至代北(大致相现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改革时,恢复为于姓。由此可知,此支于氏仍然为邘叔以后。于氏第三支即是不同于以上两支,而是源于淳于氏,历史记载淳于氏原为姜太公以后,唐朝宪宗李纯时期为了避忌宪宗名讳而改成于氏,宋朝以后部份族人恢复为淳于氏,还有一些则仍然采用于姓。此支于氏目前知道的散布于烟台龙口、莱州和东北地域,人数也超级少。因此,说于氏之主流正宗为姬姓邘叔以后,乃是当之无愧的。 
虽然现今于氏是个大姓,但两千连年以来,于氏族人多居于北方,尤其在山东、东北、河北
、天津、河南等省份人数众多。而在南方诸省,则大多只知有余、俞等姓,少有见到于姓。通过这几年的调查得知,东三省于氏多为自山东迁入,其中尤以登莱二府占多数,这与昔时声势浩大的闯关东历史记载相符。登州府属于自唐宋以后于氏族人的发源地,其中文登大水泊于氏和乳山司马庄于氏则是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两支。因此,在询问东北于姓朋友原籍的时候,十有八九说是大水泊或司马庄。
司马庄于氏族系推测 寇静个人资料
据司马庄后人于春喜先生提供资料:“于氏第一代(邘叔)至第十代在河南沁阳,代表人物第九代于劂、第十代于乾、于坤;第十一代至第二十六代也在河南沁阳;公元前249年一支于姓迁至山东郯城,二十六代至三十五代在山东郯城;第三十六代到七十代(于敬祖)在山东省荣城斥山搬到固山;第七十一代(于礼)在洪水澜(七十二代为于坚)搬到大水泊,而后人丁兴旺陆续迁到全国各地。”
这说明,荣成斥山于氏是从郯城即史籍中所说的东海郡而来,而且时间很有可能是在唐朝。
又据司马庄《于氏族谱》记载:“广公世居文登之斥山,大宋南渡时,金兵乱华,公自斥山迁居宁海州之南乳山乡石山社赫家疃,离城一百四十里,历宋而元明清,国朝乾隆元年奉宪裁登州四卫,而以大嵩卫为海阳县,割莱阳之行村林次嵩山三乡宁海之乳山亦隶焉,盖自文登入海阳迄今千余年。”
从以上来判断,司马庄于氏与大水泊于氏外迁时间相近,而且历史上斥山并无其他于氏支系的记载,由此可见,司马庄于氏应该也是荣成斥山于氏后裔,即是东海于氏后裔。西汉时期有著名于氏族人于定国,于定国乃东海郡人,因此司马庄于氏有可能为于定国后裔。 无领导小组面试
司马庄村名由来
孙海洋哪里人乳山司马庄现分为三个行政村,北司马庄、南司马庄和东司马庄。
品牌女装有哪些据家谱和县志记载,于广初来之时,名曰赫家疃。后赫姓人迁走,村名更改成于家庵。至元朝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于广六世孙于仲保,登进士第,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于仲保由兖州路军民总管诏拜兵部司马。于仲保,字元卿,为人颇讲孝道,他虽官位显达,可是每隔几年必回家看望父老,而且每次还乡不坐轿子,只带一名仆人。仲保第
一次探亲的时候,通过几天的颠簸劳累达到于家庵村北的棘子沟,便跳下马来,改成步行,那时仆人误以为已经抵家了,便问道:“大人,府上住在哪里?”仲保朝南一指:“在那里。”仆人朝南寻觅半天,不见村落,心中疑惑。仲保又解释道:“吾故乡于家庵在其南,翻过前面山岭再行七里即到。”说毕,同仆人一路沿着山间小路继续前行。仆人疑惑地问道:“大人,此处距府上尚有七里之路,为何有马不骑,却徒步而行?”仲保笑答:“我今为官,岂能忘记先辈养育之恩。”仆人会意地址颔首。于仲保探亲之事,被乡人传为美谈,流传至今。于是在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于仲保之孙、司马庄八世于玘为了纪念祖父,将村名改成司马庄。明天启十二年(公元1621年),十三世于象泽、于象渭兄弟南迁立村,名为南司马庄,原司马庄则称为北司马庄。后棘子沟也因于仲保每次都在这里上下马,而更名为驾马沟。
司马庄于氏与大水泊于氏的关系
开篇提过,司马庄于氏和大水泊于氏,是现今于氏族系中超级重要的两支。而对于大水泊与司马庄的关系则是一个悬而未解的谜团。
司马庄此刻分为北、南、东三个庄子,南北庄自认一系,东庄又是一系。据南北庄家谱记
载:“广公世居文登之斥山,大宋南渡时,金兵乱华,公自斥山迁居宁海州之南乳山乡石山社赫家疃……”。
于文华简历据东庄于忠秀老人所藏家谱记载:司马庄始祖于广为于敬之四世孙,于广名琛字广,东庄始祖于子真为于广第五世孙,著名的青岛平度古庄于氏,为于子真次子于富敬以后。于忠秀老人同时藏有大连朋友所赠的辽宁《复州城南于氏家谱》,此谱记载:于氏始祖于江,为司马庄于广之子,其后人迁海阳县郭城繁衍,后再迁辽宁复州。
按照清道光年间出土的洪水澜碑文得知:于敬祖为荣成斥山人,后因官迁至文登,敬祖生五子,三子、四子、幼子均无传,长子士达,次子于礼……立碑者为于良佐,是于敬祖第五代孙也是于士达的曾孙,立碑时间为公元1324年。
将这四份资料彼此比较发现:
第一,东司马庄于子真的名字未能在南北庄家谱中到,同时东庄家谱中也未涉及南北庄记载;
第二,复州城南谱始祖于大洋的名字也未能在南北庄和东庄家谱中到;
第三,郭城谱中所提大始祖于敬祖(即文登大水泊于氏始祖于坚之祖父),与东庄谱中所提始祖于敬应为同一个人,因为这两个谱中所提到的于琛,正是于敬祖长子于士达之孙,而于琛第三子又名于江,所以东庄于敬应为于敬祖。
第四,东庄家谱修于清末,而复州城南谱为近几年所修,所以我推测,复州城南谱中很有可能采用了东庄谱中于广为于敬以后的说法,而于敬祖之名在于氏族人中早有流传,其子孙世系也多有曝光,因此,复州城南谱在采用东庄谱中说法的同时也将于敬之名更改成于敬祖。
第五,洪水澜碑文记载,立碑时间为公元1324年,立碑人于良佐为于敬祖五世孙,而司马庄于广六世孙于仲保中进士时间为元元统元年,即公元1333年,从时间上判断,于良佐与于仲保所处时期相似。若是于广就是于琛的话,那于仲保即为于敬祖九世孙。再从世系来看,于敬祖长子于士达,于士达生两子于斌、于振,于斌一子于质,于振一子于琛。于质和于琛为同祖堂兄弟且年龄应该相差无几,而于良佐又为于质第三子,这样咱们会发现,于琛的侄子与于琛的六世孙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这似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于广就是于琛的说法有待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