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1》有412个特效镜头,由Dfilm、Manix和Animal Logic三家特技制作公司分别制作。澳大利亚的Animal Logic工作室负责“子弹时间”特效镜头,《黑客帝国1》上映后,“子弹时间”特效成了它的一块招牌,言《黑客帝国1》必提“子弹时间”。该特效后来也是被模仿得最多的银幕特技之一,很多电影、电视和广告都对它进行了模仿,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霹雳娇娃》、《怪物史莱克》、《恐怖电影》等, “子弹时间”特效在《剑鱼行动》(2001)中得到了发扬光大,其开篇的爆炸场景简直酷翻了天。
到续集开拍时,“子弹时间”特效已经被模仿得太滥了,而且“子弹时间”本身只适合拍摄在一个有限空间里、少量对象物体的动作,当拍摄对象数量众多,而且涉及更复杂的镜头运动时,“子弹时间”就应付不来了。沃卓斯基兄弟和《黑客帝国》系列的特效总监约翰·盖特(John Gaeta)决心在续集中创造出绝对让人模仿不了的革命性电脑特效来。两部续集中共完成2500多个特效镜头,是第1集的6倍多,同时也完成了盖特本人和沃卓斯基的心愿:创造出了不能被模仿的视觉特效。
由于《黑客帝国》续集包含大量特效镜头,加之革命性创新特效带来庞大的工作量,除了自己的特效公司Manix外,约翰·盖特又联合了世界各地的五大特效公司,分别是:法国的BUF
公司,主要负责矩阵的绿下坠字码效果和其他垂直降落效果;Tippett工作室,主要负责全数码环境的制作和复杂机械物(如电子乌贼)的制作;SONY Picture工作室,主要负责创作影片中那些地表通向地心的隧道,还有设计隧道中的一些大场面,如250000只电子乌贼集结的场景;Giant Killer Robots工作室,主要负责再现地底环境;Animal Logic工作室,负责高速公路追车场景的设计,和一些“超正常”角的创作,例如那位在高速行驶的机动车上跳来跳去的密探。
特效制作部门的有效性关系到整部影片的成败,为了避免工作分散给协调和整合工作带来的麻烦,盖特需要整合前期到后期特效制作的整个流程,为此,他和他的同事们又设计了“Zion Maniframe”这个世界电影史上功能最强大、完备的特效管理信息系统,这是第一次在电影拍摄中运用如此庞大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 “数码日记”和“拍摄进程”系统,整个摄制组中从事数码加工、概念设计、故事蓝图描绘、电脑辅助设计、三维模型设计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得到想要的场景设计、高解析度模型和处于各拍摄进程当中的所有镜头资料,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7.4.2 “子弹时间”特效
《黑客帝国1》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凝固时间”的场面:女主角崔尼蒂
做梦梦到牙齿掉了是什么意思
(Trinity)在旅馆跳起踢翻警察、救世主尼奥(Neo)在楼顶躲避警探子弹的射击、尼奥和警探在地铁里飞起双对峙(把吴宇森的招牌动作凝固在半空)。这几组镜头都是把一个瞬间的动作时间放大了呈现在观众面前,然后带动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这个瞬间,表达出一种非现实的时间观点,更能融入影片的故事背景,同时在视觉上具有非常独特的冲击力,给观众造成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当然《黑客帝国1》中最经典的镜头就是那个神奇的“子弹时间”(Bullet time)特效场面。从视觉效果上来说,“子弹时间”是一种变相的慢镜头,它以正常的摄影机速度来展示子弹飞行、格斗等高速动作,于是看上去这些动作像是慢下来,但我们不但不感觉拖沓,赵子琪 春光外泄
第2/6页
反而将速度的快感无限扩大。当《黑客帝国1》中尼奥在旋转的运镜中缓慢地倾身躲避子弹,人们第一次真切地看见子弹的运行,看见子弹凝滞时的360度旋转的全景场面,惊异于这种用“慢速”来体现“快速”的效果冲击力。
这种以“慢”来体现快的方法,吴宇森原先是最为兴致勃勃的实践者,他的那些慢镜头射击场景,对《黑客帝国1》产生深远的影响,沃卓斯基将这种方法用到凝固子弹速度这种极端程度。沃卓斯基兄弟的灵感,也来自于1960年代后期《手》的日本原版动画,动画片中赛车腾空凝滞,镜头旋转的镜头,是子弹时间早期运用的典范。
沃卓斯基兄弟设想运用移动摄像机的方法,以很慢的速度拍摄一个目标,然后以正常的速度移动摄像机来环绕它。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将小型的发射器绑在摄像机上,这样摄像机就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移动,但试验证明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有摄像机在半途中突然爆炸。后来特效总监约翰·盖特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在拍摄目标周围摆满一圈的照相机,让照相机连续地快速捕捉每个镜头,然后再对这些镜头进行处理。 虽然这个效果用很多台照相机在表演的瞬间同时释放快门,捕捉下瞬间的影像,然后连续放映出来就可以实现,但是需要多少照相机、要拍多少张、用什么角度和方向拍摄都是问题。这时计算机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先用视频摄像机拍摄替身演员的动作,把影像传送到计算机中,然后分析演员动作,制作出演员的计算机模型。在三维软件中,把多个相机按照设想的轨迹排放在三维空间中,再从每一个相机的位置生成一张画面,将它们连续放映,就初步得到了预先设想的效果。在计算机里还可以慢慢仔细地调整,从相机数量、中
间插值的多少、拍摄速度的快慢等方面尽可能地测试,最后再确定需要效果的拍摄方案。
拍摄“子弹时间”镜头时,在摄影棚里搭建了一个绿背景,演员就在背景前表演。122台相机精确地摆放在一条由电脑追踪系统设定好的路线上,并将快门控制集中起来,以方便拍摄瞬间的选择和调整,然后让这些相机的快门按照电脑预先编程好的顺序和时间间隔开始拍照。在起始的位置上,放置了一台高速摄影机,调整摄影机的拍摄速度来和相机的位置进行匹配。演员是由钢丝绳吊起来的,武术指导袁和平耐心地为各个演员进行了细致的训练以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空中动作的表现。通常制作小组提供给导演至少三套不同的速度效果以供选择,因此对胶片的损耗也是很大的。实拍中的相机的速度、位置、镜头焦距等数据都传送到运动控制系统上,然后实际拍摄真实场景,再把结果传送到计算机里,用图像模式识别程序重建模型,用MAYA增加新的元素,对相邻两张照片之间的差异进行虚拟修补,渲染后生成了360度镜头下拍摄对象的连贯、顺滑的动作。最后,用Inferno软件进行最后的合成和校正后,将该连贯的动态图象与背景融合,才有了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目瞪口呆的视觉效果。meking
7.4.3 虚拟拍摄
在《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中,尼奥和100名升级了的密探史密斯过招,这也是第2集中两大重头戏之一,其中蕴涵了复杂的镜头运动,如此多的人物,如果用“子弹时间”来勉强应付的话,将会是极其耗费人力物力的。沃卓斯基和盖特的解决办法是:干脆抛弃“子弹时间”,在电影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全面的“虚拟拍摄"技术。
所谓“虚拟拍摄”(Virtual Cinematography),在沃卓斯基兄弟的设想中,是使得导
第3/6页
演所要求的拍摄动作,全部能在电脑里的虚拟场景中进行。拍摄所需的各种物件,包括场景、人物、灯光等,全部被整合进电脑,然后导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在计算机上“指挥”角的表演和动作,从任意角度运动他的镜头。简而言之,就是拍摄出导演想拍摄的任何场景来,但所有输入到电脑里的数据又是完整无误地来源于真实世界,也就是说,输入电脑中的虚拟场景和虚拟人物必须是真实世界和演员的“全息”复制,等于是把一个真实的世界克隆到电脑里的虚幻世界,从而在物理意义上打通“虚拟”与“真实”的界限。利用“虚拟拍摄”,导演能创造出在真实世界不可能完成的镜头,同时由于虚拟世界是真实世界的完美复制,观众根本无法挑剔表演、动作和场景的真实性。“虚拟拍摄”导演的自由发挥空间一怎么拍
下子扩张了N倍,剩下来的唯一限制,就是他们的想象力了。
对特效制作稍有所知的话,就会明白这一步迈得有多么大。从来电脑虚拟的世界只是拍摄真实世界的补充和修饰,即使是象《星战前传》那样号称每一个镜头都包含了视觉特效的电影,也无法使导演能完全在虚拟世界里执导一场和真实世界完全无异的表演。正如前面所说的,“虚拟拍摄”的基础,在于“完全真实”地复制真实世界,如果虚拟世界中的人物和物件和真实演员与物体有差距,那“虚拟拍摄”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沦为象《最终幻想》一样尴尬的实验品了。
以尼奥大战100个密探史密斯(Smith)的场景为例,为了达到“虚拟拍摄”的要求,这场名为“Burly Brawl”的戏,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取得交战角的全息复制数据,也就是如何真实地创造“虚拟人”。100个史密斯的虚拟人形象是从扮演史密斯的雨果·维文(Hugo Weaving)和他的12个替身演员提取数据的。
首先,那些替身进行了为时数月的训练,主要是模仿雨果·维文的一言一行,包括他的各种神情和动作习惯,据说最后连雨果本人都受不了了,因为感觉整天面对12个“自我”,那种情形挺恐怖的。当替身们对雨果的模仿达到导演满意的阶段后,动作指导袁和平的小组和岳飞《满江红》原文
尼奥扮演者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加入了进来,开始动作戏的排练,在这过程中,用“动作捕捉仪”(Motion-Capture)将所有尼奥和100个“史密斯”该完成的动作全部输入电脑,单单这一工作就持续了整整4个月,创造了电影历史上使用“动作捕捉器”的新记录,这一记录也超越了所有大型三维游戏曾使用过的动作捕捉数目。“动作捕捉仪”的使用也使袁和平的动作设计更加得心应手,他可以设计出许多常人难以做到的动作,并能通过电脑修饰,使武术动作看起来更加有力而舒展。
其次,在所有设计动作被记录、输入进电脑之后,盖特领导的特效小组实实在在地由骨骼到肌肉再到肌肤地“再造”了虚拟尼奥和虚拟史密斯的身体构架,然后再为他们覆盖上和照片一般清晰、真实的肌肤和衣服。在这一步步创造真实“虚拟人”的过程中,盖特的特效小组又发明了另一项超尖端的技术:“全息捕捉”(Universal Capture),简称U-Capture。他们使用5台SONY超高精度HDW900型数码摄像机,呈半圆形对准每一个演员的脸部,当演员开始表演时,摄像机捕捉下演员脸部的每一个精细反应——从一根头发丝的摆动到每个皱纹的抽动方式(HDW900能精确到看见毛囊和毛细血管),综合5台机器的数据,就可以得到演员表演时脸部的三维精确数据,所有这些数据都没有被压缩、而是直接输入进大型电脑系统,每秒钟的数据流量就超过1G!特效小组再将这些真实的面部表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
情节“贴”到相应的虚拟人身上。由于无论是虚拟人的身材、动作、表情,还是他们衣服在动
第4/6页
作时的变化,都是直接从真实表演当中复制过来的,虚拟人也就和真实世界中的演员完全无异了。
最后,另外“复制”好的虚拟场景、道具,和一些影片需要的特殊效果被加了进来,完美地组合成和真实世界一样的虚拟世界。盖特称之为“虚拟制片厂”,这使得无限制地多样化镜头运用和剪辑成为可能。沃卓斯基正是利用“虚拟拍摄”这一革命性技术,在Burly Brawl一战中,用以前不可能的角度拍摄出了几乎是不可能的镜头运动:例如能指挥镜头自由地围绕尼奥和100个史密斯,或者在他们中间任意穿插、寻更合理的角度,可以让镜头顺滑地从超慢速过度到超高速。在最终的电影中,观众将看到镜头围绕打斗中心以超音速旋转拍摄最后以常规速度播放的镜头。
7.4.4 视觉预览
王千源事件《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中的另一场重头戏,就是制片人乔·西尔沃(Joel Silver)形容“将终结其他一切追车场面”的高速公路追逐战,拍摄高速公路追逐一幕共花费四千万美元,用了45天。这场14分钟的追车戏,包含了各个车顶上来回的打斗、车辆爆炸、火爆的射击、可以化成一阵烟的两个杀手在各辆车中穿梭等等元素,牵涉到超过300辆的各种类型的机动车,其中将有数十辆车会发生碰撞和爆炸,被爆炸气浪掀起来的车,又将制造更多的碰撞和爆炸,这当中崔尼蒂还要以高速摩托车载着“制钥者”在所有这些混乱中逆向行驶!简直是对特技编排的一次终极考验,因为所有场景都要首先进行实拍,一个数据推导不确切,就有可能导致特技人员的悲剧性伤亡。
《黑客帝国2》剧组决定采用“视觉预览”(Pre-Visualization)系统来编排这场电影历史上最复杂的追车戏。简而言之,“视觉预览”就是用计算机进行了精确的动作程序模拟,先在电脑上模拟出一个实际场景来,然后在这个模型当中进行摄影机位、镜头角度的试验,到最能表达导演意图的方式,最后用动画运行所有已经决定的流程,看看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一种情况。
拍摄追车戏的高速路并非是被封闭的现有公路,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沃卓斯基兄弟花24
0万美元请专业施工队打造出的一条真正的公路,这段仅长1英里半的高速公路其实是在阿曼达海军基地的飞机跑道上改建的,包括两个天桥和一堵19英尺高的水泥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