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含义
(1)中国古代文化的定义
从文献记载看,“文化”这个词的意思,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已经出现了。《周易·贲》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的开始.但“文化”二字还没有连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现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汉代出现“文化”一词,但其含义,人们的理解并不一样。刘向《说苑—指武)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
诛。”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都指的是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唐代的孔颖达则别有见地,他在解释前引《周易》中的那段话时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古人对“文
化”概念的这种规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明清。因此,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部属于“文化”的范畴,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漫画的启示作文400字等着乘凉
(2)西方文化的定义
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等。法文的culture,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里的意思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可见,西方“文化”的含义比我国古代“文化”的含义要宽泛得多。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这祥一个定义,说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这一观点影响巨大,在文化史的研究方面具有开先河的作用。直到现在,还可以做为我们了解和认
识“文化”的参考。后来,人们纷纷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给“文
化”下界定。其中.有的侧重于历史性,有的侧重于规范性,有的侧重于心理性,有的侧重于结构性,有的侧重于遗传性,等等。迄今为止,文化的定义有数百种之多。(可以说,有多少位文化学家就有多少种文化定义)
(3)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文化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文化”作了一种新的解释,即把“文
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如前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在他所编
的《哲学小辞典》中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
造的物质财富和秸神财富的总和。从比较狭隘的意义来讲,文化就是
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
活形式的总和。”我国1979年出版的《辞海》基本上采用丁这个说法。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个观点,对文化的定义仍然存在许多争论。国
内近年来出版的各种文化学著作.也企图对文化的定义做得尽善尽美。
(4)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
不论“文化”有多少定义,也不论我国古代文化的定义与西方文
化的定义有多大差别,但有一点还是很明确的,即文化的核心问题是
人。有人才能创造文化。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不同种
族、不同民族的人创造不同的文化。人创造了文化,也享受文化,同
时也受约束于文化,最终又要不断地改造文化。我们都是文化的创造
考,又是文化的享受考和改造者。人虽然要受文化的约束,但人在文
化中永远是主动的。没有人的主动创造,文化使失去了光彩,失去了
活力,甚至失去了生命。我们了解和研究文化,其实主要是观察和研
究人的创造思想、创造行为、创造心理、创造手段及其最后成果。
(5)文化的结构
至于对文化的结构,不同的说法也很多。一般地把它分为四个层
次:
一是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
镇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二为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擒范自身行为和调节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相互关系的推则;
三为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四为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
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这
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1、 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1)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伟大创造物,是整个民族
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数千年来,它不但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光彩.惠及
历代炎黄子孙,而且在汉代开辟“丝绸之路”以后,影响了西方世界的
历史与文化。在交往频繁的现代国际社会中,它的传播更加迅速,影响也更加广泛。世界上有越来越
多的人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兴趣。现在西方国家开设汉语课的学校和研究汉学的人士日益增多,儒学、老庄哲学和易学在西方再一次盛行:京剧的表演艺术使欧洲和美国的观众那么入迷,一些欧美学生学习京剧表演那么如醉如痴.维妙维肖:烹调技术使所有品尝过中国菜肴的国际友人连连叫绝,终生难忘;对《红楼梦》等古典小说的研究也成为国际上的显学;《孙子兵法》也成了西方企业家的经营战略;法国、美国、德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几年来接连举办“中国文化节”和介绍中国文化的活动。德国慕尼黑附近有一个自称为“中国城”的迪特福特小城,全城几千市民对中国文化十分向往,数十年来,每年举办“中国文化节”,节日期间,龙灯狮舞,十分热闹。又如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也几乎连年有类似的活动。以1984年10月举行的“中国文化节”为例,所讨论的问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这次活动的主题叫“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讨论的主要题目有:16世纪以来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儒家人文主义的现代观: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关于历史和历史学的观念;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经济史: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科学传统;从世界角度看中国文学;古代中国的治国之道;中国和世界艺术,等等。其着眼点,是把中国放在一个世界大环境里来考察和研究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无独有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的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一本书,叫《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全书以简明通俗的文字,介绍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作者在该书序言中指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可能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中国人自己就和西方人一样不了解这一事实。……现代农业、现代航运、现代石油工业、现代气象观测、现代音乐,还有十进制数学、纸币、雨伞、卷线钓鱼器、手推轮车、多级火箭、炮、水下、降落伞、热气球、载人飞行、白兰地、
吴佩慈微博威土忌、象棋、印刷术,甚至蒸气机的核心设计,都源于中国。他说,如果没有中国的船舵、罗盘和多级桅杆.哥伦布就不能到美洲,欧洲人也不可能建立众多的殖民帝国;如果没有中国的马蹬.就不会产生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时代;同样,没有从中国引进炮火药,也不会结束欧洲的骑士时代。作者的结论是:中国人至今末充分认识自己的成果,东西方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应当成为真正的伙伴。由此可见,西方人重视和研究中国文化,并非完全出于好奇,而是要真正认识和改造自己。
(2)中国人要自己认识自己的中国文化
我们中国人也要认识和改造自己。但是,要认识自己,先要了解自己;要改造自己,先要把握自己。
一、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问题上,忽略了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研究,甚至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采取了“左”的做法,把优秀的东西当作封建糟粕或反动文化加以否定和据弃。因此.当“文化大革命”到来的时候,许多民族文化的珍品,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道德,一齐被当作“四旧”扫除了。对中国文化的宣传和评介,在一段时间里成了一片空白。人们的头脑里没有“文化”这个东西,也不知道什么是道德和礼仪。现在,人们虽然都在大谈文化,却并不怎么看重自己的文化,尤其不看重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年青一代,由于对我们的民族文化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因此有一种“非古讽今”和“祟洋埔外”的倾向。这些年,我们都感觉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在下降,道德约束在减弱,社会生活缺乏礼的观念与行为,人际交往不懂得尊重与信赖,文件夹怎么设置密码
更有一些人视邪为正,以是为非,荣辱不分,善恶不辨,什么坏事都敢干,而且大言不惭。这正是许多人还不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的缘故。
二、我们还不容易认识自己。中国的历史很长,我们要认识自己就是一大困难。五千年的风风雨雨造就我们这些中国人,是丑陋呢.还是伟大呢?是守旧呢,还是创新呢?是能相互宽容呢.还是不断内斗呢?你就很难认识清楚,也很难说个明白。台湾的柏杨先生前几年写了一本书,名字叫《丑陋的中国人》,称中国文化为“酱缸文化”,引起两岸一陈哗然,有的叫好,有的大骂,其实他也只是描述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方面,目的只是警示中国人而已。如果我们能历史地解剖我们自己,全面地分析我们自己,真正认识我们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我们也可以写一本《伟大的中国人》!中国的帝王不都是隋炀帝、陈后主,也不都是唐太宗;老百姓里也不都是假洋鬼子和阿Q,也不都是刘胡兰和童存瑞。因此,我们所说的认识,乃是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既不因伟大而傲视万物,也不因丑陋而白暴自弃。要达到这样的认识,没有对自己的足够了解是根本不可能的。
张檬的个人资料简介三、我们还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这正是由于我们对自己了解和认识很不够。过去长期闭关锁国,从帝王到臣民都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养成一种夜郎自大的心理。这种心理一旦被西方文化冲垮,在一些人身上就又滋长出一种洋奴心理。这两种心理总是在近代史的天平上摆不平。我们现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传统文化又一次受到外来文化的有力冲击。在这股冲击波下,我们似乎又失去了自制能力,一些人主张重新儒化,一些人则主张全盘西化,社会上的祟样媚外心理也
到了叫人难以容忍的地步。这都说明我们把控不住自己。所以,正确了解自己是当务之急。好在这几年中国文化已受到普遍
我们都是大导演的重视,有关出版物大大多了起来,高等院校也陆续开设了有关中国文化的课程,这是很令人欣喜的。
三、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文化也跟人一样,特点有外在的和内在的两种。外在的是它的样子,即形态;内在的是它的品性,即精神。这两方面,国内外的学者们都有不同的看法。
概括起来说,它的外在特点有四方面:
一是它的统一性.说“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发挥了强有力的同化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都未曾分裂和瓦解过。即使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存亡关头,在政治纷乱、国家分裂的情况下,它仍能够保持完整和统一。这一特征是在世界任何民族的文化中都难于到的。”
二是它的连续性,说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它不像埃及、巴比伦和希腊文化那样.在发展中产生过断挡和空白,发生过间隔或跳跃。即以文学而言,从诗
经楚辞、先秦散文、汉魏诗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发展下来。史学也是如此。
三是它的包容性.说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这不但指诸子百家在争鸣中能够取长补短,相互触汇,也指汉民族文化能够长期吸收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更指对外来文化也能敞开它博大的胸怀,有扬有弃地吸收,如佛教的中国化。这种包容性在明末清初有所减弱,但有客乃大仍是中国文化的本。
四是它的多样性,说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比如历史上形成的楚文化、晋文化、秦文化、燕赵文化、齐督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以及蒙文化、苗文化、藏文化和一部分地区的伊斯兰文化等,都是异彩纺呈,各有特。
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说法很多,摄括起来也很难,大体说来:
有冯友兰先生的“哲学特性说”。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以属学为主导因柬的哲学特性,儒学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凝结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塑造了中国传统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特殊性格。
任继愈先生的“宗教特性说”。他认为,中国文化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儒学以及后来的宋明理学在实质上都是宗教。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潮构成了唐来以后直到战争前后近千年的宗教史和思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