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楼宇烈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一、人文主义概说人力资源要考什么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从最根本处入手才能把握它的总体方向,而中国传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人文精神。
(一)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从整体上来把握的话,那么人文精神可以说是它最主要的和最鲜明的一个特征。那么所谓人文精神呢,我想它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根本,当然我们还需要说明一下的就是这儿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人文精神,跟现代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常常讲的人文主义或者人本主义,等等的概念,应该说不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呢,它也有相同之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讲现在西方的人文主义或者人本主义跟中国的传统的人文精神也有
相联系地方,从某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是从它的发展来看,也吸收了中国的这种传统的人文精神,把它发展起来的。
文明礼貌突出一个什么字
因为这个在西方来讲,它的人本主义或者是人文主义是从近代开始提出来的,那么当时在西方近代提出来这个主义的时候,就是针对于西方中世纪的以神为本的,因为在西方中世纪神权超过世俗的王权,一切都要以神的意志为根本的这样一个情况。这样一种文化或者说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西方的中世纪主义称之为神文主义或者神本主义,凡是不符合神的上帝的思想的文化的都要受到宗教裁判所的裁判,甚至于被处死。
所以西方在进行近代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时候,在思想文化上面也进行了一次革命,最初呢,就有它宗教内部的革命,然后又有整个社会的启蒙运动,而在这个启蒙运动中间,那么西方在迈向近代,它主要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吸取营养,一个就是从西方的传统文化中间,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中间去吸取它的营养,另外一方面,它是向东方的文明中间来吸取它的营养,因为当时西方宗教改革之后,有一批天主教的传教士来到东方,其中也有来到中国的,那么在这一批传教士中间他们把中国的这些当时流行的理学,以及中国传统的儒家的思想等等这些经典也传回到了欧洲,那么欧洲的这些启蒙思想家看到了中国的这种文化,他们感觉到这是一个以道德为本的,以人的自我提升为主的,这样一种文化。
他们感觉到是跟西方的传统的宗教文化,以神为本的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他们把中国东方社会看作一个理想的社会,所以他们也就吸取了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以道德为本的,以人自身的道德为本的这样一种精神。从这个从一个它的古代的希腊罗马的文化里面去吸取,一个从东方的特别是中国的儒家的这种文化里边去吸取,然后发展出来的,西方近代以来的这种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所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讲,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它跟近代的它虽然不等于近代的人文主义或者人本主义,但是它跟近代的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是有联系的,而且也曾经起过激发近代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这种发展产生过作用的。
(二)关于“人文”的解释
那么这个人文精神它的核心就是人是最根本的。那么人文这个词在中国呢,这个很早就出现了,那么从现在能够查到的资料来看,最初出现在周易的贲卦的彖辞,这个贲就是愤怒的愤,把竖心旁去掉,那个贲,虎贲,战士那个虎贲。这个贲卦,周易有一个卦叫做贲八卦,贲卦有一个彖辞,就是易传,周易贲卦彖辞里面它的是这么来讲的,他说刚柔交错,天文也。就是天文是刚柔交错,也就是阴阳,阴阳体现出来的性能就是一个刚和柔,阳刚、阴柔,刚柔交错。文明以止,文明就是我们现在的现代文明,文明以止,人文也。观
乎天文,我们看这个天文,刚柔交错,观察这个天文,可以考察世俗的变化,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观乎人文就可以用它来使天下老百姓,都得到一种教化,得到一种教育、教化。
这是彖辞里面这样讲的,那么后来很多的思想家、学者、都对彖辞里面这句话做了解释,比如说三国时候的魏国的王弼,三横王,弼就是辅弼的弼,两个弓中间一个百,王弼对这个做了一个解释,我想别的不理解了,我专门抽他对人文这个解释,他说,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化也,就是对于一些事物要让它得到一个合理的位置的话,但是不用威武,不用武力,而用文明也,而以文,文是相对于武来讲的,而用的文的办法来使得所有得天下万物,各得其位、各得其所,这就叫做人文。
那么后来到了唐代,唐代的孔颖达,孔颖达他又对这句话做了解释,我们来看他关于人文这句话的解释,他说观人文以化成天下者,他说这个是讲什么意思?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就是说他说彖辞里面讲的观在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是讲圣人观察了这个人文,他就要以诗书礼乐,这些里教育天下的众生,使得天下社会达到一个和谐的这样一个状态,他很明显地就
讲了所谓人文的精神就是王弼讲的不是以武力而是要以一种文明的办法,那么这种文明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以诗书礼乐来教化,教化老百姓。
那么到了宋代著名的礼学家程颐对这句话又有更明白地解释了,他讲他说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指天运行的规则,人文是讲人间的社会的这样一种运行的规则,他说天文是指那些日月星辰他们自己各有自己的位置,然后就有寒暑阴阳的变化,所以看这个天文,看这个天文的变化,就可以知道一年四季的四时的这样一种运行的这样一种规律。
六级多少分算过关那么人文呢,他说人文就是人理之伦序,伦常的次序,人文就是人社会,人的这种伦常的运行次序。所以他说观人文来教化天下,那么天下就能够形成这样的一种礼俗,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些解释里面可以看到,这个人文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间,最初它是跟天文这个词来对举的,天文是如何如何,人文是如何如何。天文是指自然界的运行法则,人文就是指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而具体来讲呢,人文的主要内涵就是指一种以礼乐为教化天下之本的这样一种理念,而且呢,由此建立起来一个人伦有序的理想文明社会。所以中国的人文思想它的内涵就是这样一种内涵,那么这也需要做一些说明的就是一点人们所讲的人
黄秋生事件
文精神这个话,无疑的这个跟上面讲到的人文这个词是有关系的,也许就是它的这个人文精神这个词的词源、来源。
(三)人文精神
那么第二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人文精神的出现和它的展开显然要比人文这个词的出现要早得多,也就是说人文精神这个词它的来源呢跟贲卦彖辞里面的人文这个词是直接相关的,也许就是它的词源来源,但是作为一种人文精神来讲,它可能应该比贲卦里面人文这个词的出现来得要早。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周易的易传从现在我们各种研究来讲,恐怕它不会早于战国时期,即使按照传说来讲也是这样说,说这个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六四卦,孔子传授易传,按照传统来讲也是这样,易传这个部分的文字归到了孔子的头上了,那么孔子也是春秋末期的人了。但是根据现在的许多史料发掘来看,这个周易里边的易传这个部分,易传这个部分的形成,大概是从战国的中后期一直到汉代初年才逐渐形成的。
所以这个易传的这一部分内容它的出现比较晚一些,而这种人文精神的这个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体现显然是在战国中期以前早就是有了,至少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的这种传统的这种人文的精神的奠立或者说是奠定是在西周的初年,这个底下我会讲到,应该在
是老中医 mp3西周的初年已经奠定了中国文化的这种人文精神的特点。甚至于如果再追上去,那么可以追到中国文化的源头,但是这种精神的奠定是在西周,西周时期。
抖音机车女痞幼吃鸡视频那么在中国的典籍中间很早就有人是天地所生的万物中间最灵最贵的这样一种思想,所谓最灵就是最有灵性的,最贵就是对重要的,万物中间哪一个东西最重要呢,就是人。所以比如说像在《尚书》中间,就有这样的说法,说惟天地万物之母,为人万物之灵,天地是万物之母,万物都是由天地所生的,而人是万物之灵,早在《尚书》里面就有这样的说法,在《孝经》中间,它就借了孔子的名义来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天地之性这个性就是生的意思,因为性这个字的来源就是从生演变出来的,也就是说天地所生的万物中间人是最重要的。
那么其实在孝经面世之前,先秦的思想家荀子那儿他也提到了人是万物中间最重要的这样一个观点比如说他曾经把天地万物做了一个分类,分成四类,他这么来讲的,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草木是有生命的,但是他没有知识,没有智慧。第三类禽兽有知而无义,禽兽有认知方面的功能,但是它没有义,道义的义,仁义的义,在中国主要是讲禽兽没有这种关系,所以如果说这个人如果违背了伦常就说他禽兽不如,简直是禽兽。
第四类人是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人世万物都具备了,既有气、又有生、又有知、又有义,所以说人是天下万物中间最重要的、最贵重的。所以这个荀子在这儿用比较的方法从现象说说明的为什么天地万物中间人是最贵的,因为人是最具备了所有的,前面的这个万物都是只是具备了一个方面,但是人是具备了全部的。
所以以后在我们中国的典籍里面,还有很多关于这样一种说法,那么不仅儒家是这样一种说法,就在道家的思想里也是这样的,我们从《老子》书里面就可以看到,《老子》书里面就有一章里面就讲到了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所以讲整个宇宙间有四大,这四大就是道大天大地大王大,那么王大,所谓王也就是指人,所以有的版本里面就直接就是人,就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大,所以这个也是把人跟道天地并列,是这样的。
那么所以人是天地之间最灵的最贵的,那么不仅如此,而且它直接参与了天地的这个变化,直接参与到天地的变化中间去,所以中国人的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叫做天地人三才,易传里面讲天地人三,那么而且是天地万物,如果没有人参与进去的话,那么这个天地万物也是无序的,所以天地跟人并列为三,一二三的三,也就是参,那么天地人各是什么样的功能了?荀子曾经这样来讲的,天有其时,天有四俗的运行,天地运行,万物在春天生长,
夏天在成长,秋天就成熟了,冬天就避藏起来了。地有其财,过去我们也讲天生知,地表知,地供应各种各样的东西使得生命能够延续。人有其治,人参与到这些中间去来治理万物,使得万物有序,所以叫做夫之之谓能参,参与的参、参加的参。
那么在中国的古典文字里面这个参也就是叁的意思,壹贰叁的叁,大写的叁,我们大写的叁,然后叁是三横,参是三撇,所以这两个字实际上是相通的,所以这个就是天地人,它是有一个相对的一个并列的,那么进一步来讲呢,这个荀子又做了一个解释,他说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必须要等待圣人出来以后才可以把它各自给它定一个自己的位置,分就是分开的分,分开的分这儿念去声,分就是它的分位,就是它的地位。
这个荀子这个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他说人为什么他的力气没有牛那么大,他跑路的速度没有马那么快,但是他可以去支配牛和马,让牛和马来为人服务,为什么呢?他说关键的问题是人能,众的,体的,而牛马不能,那么人怎么才能够呢?要有分或者要有分,先讲要有分,就是要有各自的分工,要有各自不同的地位,所以他讲只有名分才能使,也就是只有建起一个社会的人际之间的不同的地位,确定了大家不同的职业和地
位,那么这个才能发挥作用。这个思想实际上很清楚地说明,人是一种社会性的,那么在这个社会中间他就有各自的分工和他的身份地位,没有分工和社会地位,那么这个也是乱糟糟的一个,等于没有一样,他也就跟牛马一样,所以他也可能有力量去驾驭这个牛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