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职业精神缺失及对策导师对论文的学术评语
作者:韦伟然 刘斌
来源:《商》2015年第47期
        作者简介:韦伟然(1981-),男,瑶族,广西龙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想念短信        刘斌(1978-),男,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摘要:受社会职业环境、职业观念、高校职业精神培育等因素影响,当前大学毕业生表现出诚信意识不高、敬业精神缺乏、团队协作意识缺乏等职业精神缺问题。高校通过开展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实习效果,深入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等办法,有助于解决大学毕业生职业精神缺失问题。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职业精神;缺失;对策
rain金泰熙防灾减灾标语        职业精神是职业化的从业人员以本职业从业者共有的职业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对本职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信誉感为基础,在对职业规范与要求深入认识的基础上表
现出的行为特征、思想成果、职业风范和精神境界。对于职业精神,人们最直接的观点就是“敬业”“专业”“团结协作”等标签。大学生毕业生的职业精神是其在求职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等,是大学毕业生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的反映,会直接影响其求职目标和职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而言,他们长期接受学校教育,对职业社会知之甚少,对职业及职业精神的认知几近空白。在学校教育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习惯、职业精神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和锻炼上存在环节和理念上的缺失,也导致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前后因为职业精神的缺失而面临诸多问题。
        一、大学毕业生职业精神缺失现状
兵马俑的导游词        1、诚信意识不高
        我国正处于社会剧烈转型时期,各行业的诚信缺失现象此起彼伏。大学毕业生的诚信意识不高正是社会大环境诚信度缺乏的影子。大学毕业生诚信意识的缺失常常表现在个人求职过程及中的简历现象,签订协议后的频繁毁约,以及入职之后的频繁跳槽、失约离职。对招录大学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而言,掺假的简历和学生签约后的频繁毁约甚至失约失信,阻碍了用人单位的正常工作,导致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所对应学校和人才培养质量的
疑虑,也对求职者所在学校的后期毕业生造成不利影响。
朱丹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