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全世界发生了很多事情:在瑞典,拉宾、阿拉法特与佩雷斯分享了诺贝尔和平奖;在美国,世界杯热闹了整个夏天;在中国,香港回归倒计时牌正式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和这一年发生的许许多多时政大事相比,一间名为“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开张,简直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不过,20年后,这间当年毫不起眼的“华谊兄弟”,竟一步步成长为了内地最知名也最具影响力的娱乐公司。
  内地娱乐行业每一次震荡,华谊总能先人一步到方法去应对,回首望去,竟未能有一家民营的娱乐公司比华谊“活”得更长,而华谊也俨然成为了这个行业里“活化石”一般的存在。他们的经历,也恰恰是内地所有民营娱乐公司共同的经历,回顾华谊的20年历史,更是折射了这个产业的“生存之道”——不破不立,打破旧模式,才能走得更远。
  Part1 “巨无霸”简史——120秒看完华谊20年
  2014年6月6日起,海口观澜湖冯小刚电影公社里,为期3天的华谊成立20周年庆典正式拉开帷幕,国内外近百位明星艺人、各界嘉宾获邀前来见证。从原来的用10万美金建立的小广告公司,到如今市值约270亿、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娱乐公司,不管你带着什么感情去看到华谊,它都堪称是如今内地娱乐圈的“巨无霸”。
  A:广告公司起步
倾世皇妃连曦
  1994年,34岁的王中军从美国留学归来,怀揣着端盘子送外卖积攒的10万美金血汗钱。靠着这笔钱和弟弟王中磊赞助的10万块,一间名为“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正式亮出了招牌。历史教科书称这一年是中国的“改革年”、“攻坚年”和“关键年”,而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中国成功实现了宏观调控,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而那些年,王中军在北京各餐馆做过直投广告生意,然后说服中国的银行像美国银行一样具有统一的标识,靠着给国内的银行设计卡面、统一标识等业务,华谊挖到了第一桶金,步入中国十大广告公司行列。而王氏兄弟也成功的与各大银行建立起了亲密的联系——这也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冯小刚贺岁片中看到那么多银行广告的原因。
八个明确 十四个坚持  B:进军影视行业于文文整容前
  1998年,冯小刚已经靠《甲方乙方》和《不见不散》搅热贺岁片市场,备受瞩目。一些人嗅到了这个圈子潜在的商机,而一些人则还在观望。同样创立于1994年的知名广告公司雷明顿(即小马奔腾的前身)就是这观望者中的一员,公司创始人李明按捺不住终于杀进影视行业时,在1998年就进军影视行业的华谊兄弟却已经上市。
艺术家有哪些  说起来有趣,华谊初次试水影视投资,第一个合作对象不是后来的“亲密战友”冯小刚,而是英达。不过,英达的这部情景喜剧《心理诊所》,但没有像预期那样赚钱。紧接着,王中军一口气投了三部电影:姜文的《鬼子来了》,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以及冯小刚的《没完没了》。这其中却只有冯小刚的电影赚钱了。从此,王中军紧紧地把冯小刚绑在一起,开创了华谊的黄金时代。
  C:高调上市,打造综合型娱乐公司
  2009年,华谊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内地第一家上市的娱乐公司,相关报道横跨了财经新闻与娱乐版面。而上市之后的华谊每年都能推出数部票房表现上佳的电影大片、出品过《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夫妻那些事》等掀起过全民讨论热潮的优质剧集、唱片公司也一度经营的有声有。
  而更为人津津乐道的则是华谊拥有的明星资源:它曾同时拥有周迅李冰冰范冰冰黄晓明、许晴、邓超等一线花旦小生。即使现在明星热衷开工作室,华谊旗下仍拥有姚晨冯绍峰、Angelababy、张涵予等优渥的明星资源,这让人联想到好莱坞“黄金时期”的著名公司米高梅。当时米高梅的掌门人梅耶曾有句豪言:“米高梅的明星,跟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而王中军则亦有一句名言:“国内的明星,有一半来自华谊。”而75部电影,92亿票房,26所电影院,前后拥有过300多位艺人,3000集电视剧……这就是华谊在20周年庆时交出了的“成绩单”。
  Part.2如何捱成“活化石”——20年来华谊最重要的5个选择
  放眼国际,娱乐行业中拥有20年历史的公司数不胜数,但在这个产业从上个世纪末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中国,如此的资历已经足够笑傲雄。回望过去,人称华谊“小王总”的王中磊对搜狐娱乐的记者强调说,华谊走到今天,存在着时机和运气的因素:在90年代末政策放宽的时候,华谊从广告公司转型做影视,占得先机;在冯小刚商业潜力初显的时候,华谊紧紧抓住他,一手打造华语片的贺岁时代……恐龙拗不过环境巨变而灭绝,归咎于它们的愚钝,只有更早发现并改变游戏玩法,才能一次又一次挨过寒冬。时机与运气之外,华谊几乎每一次都能在出现危机的前夕做出当时“最正确的选择”。
  A.从“小作坊”到规模标准化经营——
  在刚试水影视投资的前两年,“华谊兄弟”就等同于“王氏兄弟”工作模式堪比“小作坊”,两个
人只知道跟着其他大佬投钱,不懂跟剧组,不懂电影是怎么产出票房的。那时候他们赚钱的渠道还是原来的那一套,即植入银行广告。不过,这样的作坊式公司,当年内地有的是,张伟平的新画面公司,就是只供着张艺谋这一尊神的庙,连正式的合同都不曾签下。而让哥俩儿意识到影视投资这个行业残酷性的,就是参与投资的《荆轲刺秦王》的票房失利,这部陈凯歌导演的史诗级巨作,却只在国内捞回了200万票房。投大片不一定能赚大钱,那么小成本艺术片呢?当年还不知道有“电影局”这个部门的王氏兄弟,投资姜文的《鬼子来了》,片子却惨遭禁映。结果,“入圈儿”两年投资的三部电影中,只有冯小刚的《没完没了》稍微赚到一点儿钱。
  这笔“学费”给华谊带来很大的震撼,王中军说:“影视的投资成本越来越大,周期比较长,如果没有一个非常稳定的资金链,根本就玩不下去。华谊不能是一个人的公司,规模化经营太重要了。”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是华谊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版图。2000年,王中军来做地产和金融的太合集团,成立华谊太合电影公司,正式设立制片部、发行部、宣传部、海外部等,完成制片领域的原始扩张。同年,华谊收购了王京花的经纪公司,2003年收购西影发行公司,2004年收购战国音乐,2005年进入电视行业,收购天音传媒,收编了张纪中。五年时间,华谊完成了从制作到发行,从电影到艺人经纪,音乐,电视等完整的
产业链。反观当年风光一时的新画面,在张伟平与张艺谋决裂之后,已经形同解散,落寞收场。
  B.从明星的“保姆”到艺人的“推手”——
  在内地娱乐圈刚刚勃兴的阶段,明星还是稀缺资源。就在10年前,内地的经纪人还将旗下的艺人像“保姆”、“家长”一样照顾着,当年最大牌的经纪人王京花正是这种“保姆式管理”的代表人物。在2009年,主管艺人经纪的王京花从华谊辞职并加盟橙天嘉禾,同时带走了华谊一半的明星。当时几乎所有的评论都认为华谊即将“崩盘”。而在王中磊看来,王京花的管理方式和华谊的理念有冲突90年代末:在那个年代,正是内地商业演出需求最旺盛的时候,王京花用大量的商演,给签下的几十个明星带来不少走穴赚钱的机会。但她仅仅专注于“赚快钱”,像“保姆”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艺人,并不能给他们一个长线规划。
  这恰恰是华谊推动艺人管理制度的契机,在王京花出走后,他亲自抓艺人经纪,建立艺人工作室制度,将每一个艺人都分配在一个量身定做的组里面,每个组都由一个大经纪人、小经纪人、艺人助理、企宣组成,把艺人当成品牌去打造——李冰冰就是打造得最成功的品牌。团队为她挑选了《天下无贼》、《风声》、《雪花秘扇》等作品,给她接了数十个
国际品牌的广告,同时,还频繁参加公益活动,扩大李冰冰的社会价值,逐渐将她推上了一线的明星地位。这样的成功样本,也成为了华谊之后的固定套路,纳入的艺人姚晨、Angelababy,自办工作室的黄晓明、陈坤、范冰冰、周迅等艺人,都延续这种“作品+代言+公益”的路线。而这也同样影响了内地娱乐公司对艺人管理方式的思路转变,经纪人们也不再是艺人的“保姆”与“家长”,而是他们形象品牌的推手。
  C.从“投资合作制”到“工作室制”——
哪种生姜洗发水好用  在《没完没了》之后,交足了学费的华谊并不满足只做投资层面的电影公司,而把侧重点放在了思考如何把加强对习惯单打独斗的创作者的管理方面。2000年和太合合伙时,华谊组建了冯小刚、路学长、陆川、滕华涛四个导演工作室,这些导演都与华谊太合签约,唯一性地为华谊太合投资拍戏。内地的创作者“工作室制”初见端倪。而真正把“工作室制”发扬光大的,则是华谊布局电视剧板块的时候。2005年起,华谊陆续与张纪中、吴毅、李波等经验丰富的制片人签约,组建七大电视剧工作室。在这个管理体系当中,每个制片人相当于项目经理,一方面自由选择项目内容,另一方面对项目的投资回报、制作、发行等各个环节负责。一旦出现投资超额、达不到要求的回报率等情况,将受到一定的惩罚,甚至被淘汰。
  2008年,七大电视剧工作室全面开花,这一年,华谊的电视剧产出量近800集。光是张纪中翻拍的金庸武侠剧就令华谊赚得盆满钵盈。而华谊天意的制片人吴毅,打造了军旅戏的经典《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李波工作室打造的《艰难爱情》也是赚足口碑和收视率。虽然这两年华谊出品电视剧并未如当年般辉煌,几位大牌制片人也逐渐离巢,但这个模式却启发了电视剧行业中的从业者。如今,不仅是制片人们纷纷自组工作室,著名编剧如于正,有实力的演员如林心如等,也组建了自己的团队。
  D.从“哥俩好”到上市公司——
  上市之前,华谊就进行了三轮融资,先后引入了分众传媒等传媒集团和其他金融投资机构。在这三轮融资中,华谊兄弟均采用了“股权融资+股权回购”的操作手法,不仅保全了影片版权的完整性和二人对公司的控股权,也强化了外部资金的流动性,以便其获利后安全退出。选择上市,看起来更像是规模化经营下的华谊,必然选择的一条路,王中磊对我们说:“公司上市让大家到一条路,电影和娱乐如何变成产业。没有同资本结合,华谊兄弟永远只会是一个工作室。”
  华谊将电影同资本结合,手里多了一大笔钱布局产业链,除了发展影建设,王中军把触角
伸向游戏领域,并依靠游戏业务获得大量资本回报。同时,华谊又投资随视传媒、GDC、爆谷台等互联网和技术公司,合并手机游戏公司银汉科技,进一步布局手游业务。华谊的年报称公司核心业务由原来的“三驾马车”(电影,电视,艺人经纪)升级为“四轮驱动”。这确实触动了不少人。华谊上市一年后,博纳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1年8年,光线传媒也在创业板上市。以制作电视剧起家的华策影视,同样也选择了上市。“上市”对于内地影视公司来说不再是梦想,而已经成为了比需要实现的目标。
  E.从依靠冯小刚到打造“H计划”——
  冯小刚是华谊兄弟的金矿。和华谊合作15年来,他创造的总票房累计32亿,占华谊总票房的三分之一,勤奋程度和成功率都名列华语导演之首,恐怕连好莱坞的导演也要望洋兴叹。王中磊承认,选择冯小刚是华谊过去20年最正确的决定,可以说,华谊的基础,有一半以上是冯小刚打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华谊有了冯小刚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在冯小刚连续创下票房佳绩的时候,外界一直质疑华谊过度以来冯小刚。华谊也有意识地制定两方面的电影计划;首先和周星驰成龙等大牌导演合作,保证商业成绩;其次寻并扶持新导演,华谊早期就投资过陆川的《可可西里》,曹保平的《李米的猜想》。
林更新与王思聪的关系
  上市之后,华谊握有越来越多的资金,也有能力制定更多的电影计划,H计划应运而生。在H计划中,华谊收纳了内地港台三地的有潜力的导演,拓展了更多的电影类型。譬如2014年的H计划中,既有《封神传奇》这样的魔幻片,又有关于打拐的现实题材影片《失孤》,也有强尼德普主演的《贵族大盗》等国外电影。而同行们也纷纷仿效起来,光线、博纳、万达、乐视……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打造起了自己的“X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