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专项整理材料和针对练习题(附有标准答案)
  (其中包括材料具体整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片段阅读和整体阅读试题)
作品名片:
清蒸鲈鱼需要蒸几分钟
书名:《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体裁:科普类说明
作者:***
成书时间:约1980年
地位:天文科约普佳作
关键词:星星;银河系;宇宙;天体距离;“量天尺”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卡毓麟,我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后改行投身出版业,成为一名优秀编辑。著译图书30部,主编与参撰图书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500余篇。代表作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走近火星》《宇宙风采》等。
内容一览
1.作品主旨:
当你在夜晚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会不会产生这些萤火虫一般的小星星们离我
们到底有多远的疑问呢?这本书会给你想要的答案。作者把从古至今天文学家们使用的测距方法——介绍给我们,让我们的目光从近处的月亮、太阳一直延伸到极远处的类星体以及更遥远的宇宙。作品的叙述简洁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其中还穿插了很多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相信看完这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还会发现看似神秘的天文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2.内容速览: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部科普类作品。开篇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
首诗歌引出所要讲的内容——星星,整本书主要回答了“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这一问题,同时也系统地介绍了一些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
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种由近及远的视角:由我们生活的地球到距离我们最近的月亮,再到远处的太阳以及所在的银河系,最后延伸到更加辽远的太空,注视着更加遥远的星星世界。随着仪器的改进和天文观测水平的提高,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也在不断地革新:三角视差法分光视差法造父视差法一利用新星和超新星以及亮星一依靠星系的大小和累积星一星系的普遍红移,等等。
介绍完人类铸造的备种“量天尺”后,作者留下一个“类星体距离之谜”,给大家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在不断地扩大,人们的目光也投向了更远的太空……
重点情节、内容
211大学有哪些
重点篇章
主要情节
感悟评价
星座与亮星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美丽传说。神话中的牛郎和两个放在箩筐里的娃娃,织女和她的劳动工具梭子,以及隔在他们中间的“鹊桥”,都可以和天空中的星星一一对应,这种现象本来就十分有趣。而古代欧洲人则把织女的梭子看成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因此称为“天鹅座”。这一章节从与星座相关的古老神话传说讲起,主要介绍了星座的起源、发展演变、星座的划分和星座的命名方法等。
作为序曲的一部分,这章内容从牛郎织女这一民间神话传说讲起,介绍了牛郎和织女以及鹊桥相对应的星星;接着从对古代欧洲的“天鹅座”以及画满动物的星图的介绍,自然过渡到星座的起源、命名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很强。
第一次丈量子午线
什么是子午线?第一次丈量子午线是什么时候?丈量的结果是什么?作者对这些问题都一一做了解答,子午线就是地球上通过南北两极的大圈,也叫“经度圈”;第一次丈量子午线是在我国唐朝进行的,是由唐朝一位名叫一行的高僧发起并领导的;测量的结果是子午线每1°弧长为129.41千米。
这章内容语言简洁,深入浅出。不仅解释了子午线的概念,还穿插了一些传统的文化知识,比如介绍了唐朝一行高僧的家世及其突出贡献;唐朝执掌天文的职官称为太史丞等。在介绍科普天文学知识的同时又不乏趣味性。
从街灯到天灯
本章主要介绍了三角测量法。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方法在不渡河的前提下测量出大河对岸的一排街灯离我们有多远。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用三角测量法来计算出“天灯”月亮离我们有多远。接着,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第一次使用三角法测定月球距离的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生拉朗德的测量过程及结果:月亮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
地球半径的60倍,这和现代测定的数值很接近。此外,作者还介绍了这两位杰出的天
文学家在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读者的阅读视野。
三角测量法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测量方法,要想把这个方法讲明白有一定的难度。作者很巧妙地从测大河对岸的街灯距离开始讲起,利用生动简洁的图画来对测量法进行辅助说明;讲清楚这一方法的原理之后,再将其运用到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也就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在说明一个复杂事理或概念时利用图画来做辅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说明方法。
转向了太阳
前文主要回答了“月亮离我们有多远”这一问题,这节内容则把我们的目光转向太阳。天文学上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称为“一个天文单位”,它是天文学中的一把“尺子”,
那么这把“尺子”到底有多长?作者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先讲述了“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从这一故事引发出一个问题假如后羿射出的箭和最快的飞机一样快,它要飞多久才能到达太阳呢?答案是四年九个月!而翻一个筋斗飞跃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也要翻2700多个筋斗才能到达太阳。这两个例子让我们能够想象到太阳离我们确实很遥远。接着作者告诉我们测量太阳离我们有多远不能用三角测量法,而是要用新的“法宝”——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对科普知识进行说明。在说明的过程中穿插了最快的飞机以及孙悟空由地球飞往太阳的漫画图,配上幽默的文字,形象地说明了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之远。
地球的小弟弟——小行星
主要介绍了人们发现地球的小弟弟——小行星的过程,同时简单介绍了一些小行星如“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伊卡鲁斯”等。在介绍1566号小行星“伊卡鲁斯”时,作者讲述了希腊神话里伊卡鲁斯的故事以及把1566号小行星命名为“伊卡鲁斯”的原因。接着介绍了在这个庞大的小行星家族中,有一些是由中国的天文学家发现的,因此它们也多以中国的人名或者地名来命名。如“中华”“张衡““祖冲之””北京”“南京”等。
上火了吃什么降火最快
把小行星比作地球的小弟弟,一方面体现出小行星比一般行星小很多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读者对小行星的亲切感,有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小行星。在介绍小行星的过程中,作者有所侧重,或简单介绍了小行星的发现时间、直径大小、轨道形状
等,或偏重对行星名字背后故事的讲述,增强科普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间奏:关于两大宇宙体系
这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中心说”和“日心地动说”这两大宇宙体系。地心宇宙体系是由古希腊最后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托勒玫建立的;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哥白尼则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宇宙体系的“日心地动说”。在经历了漫长的充满刀光剑影的斗争之后,“日心说”也在新发现中不断战胜“地心说”,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结尾
处,作者留下一个“地心说”支持者所据守的最后一个顽固的堡坐——“恒星为什么没
有‘视差位移’”来引出下一节所要谈论的主题。
读完这一小节的内容,我们不仅了解到两大宇宙体系,而且还可以看到天文学家如哥白尼、伽利略等为了追求和捍卫真理所克服的重重阻力和做出的种种努力,也明白了革命的新生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这一哲理。随着仪器的
改进和天文观测水平的提高,相信未来的天文学会有更多出乎意料的新发现。
宇宙中的“岛屿”
这章内容先从参加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船员发现的两个云雾状的天体——大麦云和小麦云讲起,然后具体介绍了大麦云和小麦云在星空中的分布方位、可以识别的天体数量、和我们之间的距离等。再由此介绍“星云”这一概念,它们的正规名称叫作“河外
斗鱼三婊星系”。接着介绍了另外一个“星系”—仙女座大星云在星空中的位置、大小和模样等。最后引出下一节测量遥远的河外星系距离的方法一—“造父视差法”。
这章内容在说明宇宙的“岛屿”——“星云”的过程中穿插了麦哲伦船队航海的故事,很有条理地对“星云”进行了解释说明。在说明的过程中也穿插了几幅图画来说明大麦云、小麦云以及仙女座星云在星空中的位置,把“星云”这一概念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
飞出太阳系
作者先讲述荷兰眼镜匠利帕希的一个学徒无意中发现两块透镜叠置在一起,可以看清远处的事物,由此利帕希制作出望远镜献给政府用于军事,帮助荷兰在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的故事。由此引出望远镜在天文学中建立更加卓越功勋的事实。接着介绍了比望远镜观测更详细具体的宇宙飞船。人类发射的宇宙飞船目前已经“访问”过月球、水星、金星和火星等,并飞出太阳系,带着来自地球的献给太空朋友的“礼物”,探索更加遥远、未知的太空领域。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过去的历史中,天文学家们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了突破性的发现。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我们才能对头顶的星空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正如作者所说的:“尽管这些努力在短时期内看来很难取得什么实际效果,但它毕竟是从我们的
摇篮一—地球(或者说太阳系)迈出的第一步。”我们也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艺术特
1.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把深奥的天文学知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在遣词造句方
面,作者也多使用浅显的词语来进行解释说明。同时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在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特征等方面,表述都力求准确无误。
2.说明方法多种多样,采用了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列图表等多种说
明方法。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等方面,作者使用了精确的数字来说明;在《接力棒传给了新星和超新星》一节中,作者就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测量天体的距离比作一场漫长的接力赛。
3.行文生动有趣。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在文中适当地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人事迹等,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
味性。
4.结构安排得当。作者在整体上是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来安排说明顺序的:由月亮到太阳,
再到银河系以及更远的太空,这样就使得整本书在内容安排上逻辑清楚,有条不紊。
针对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卡毓麟,我国      家、著名      作家,后改行投身出版业,成为一名优秀编辑。著译图书30部,主编与参撰图书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500余篇。代表作有;《              》《走近火星》《宇宙风采》等。
2.《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部科普类作品。开篇用郭沫若的《        》这首诗歌引出所要讲的内容——星星,整本书主要回答了“            ”这一问题,同时也系统地介绍了一些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
3.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种          的视角:由我们生活的地球到距离我们最近的月亮母亲节红包发多少钱为好合适,再到远处的太阳以及所在的      ,最后延伸到更加辽远的太空,注视着更加遥远的星星世界。
4.随着仪器的改进和天文观测水平的提高,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也在不断地革新三角视差法                      利用新星和超新星以及亮星依靠星系的大小和累积星一星系的普遍红移,等等。
5.介绍完人类铸造的备种“        ”后,作者留下一个“类星体距离之谜”,给大家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人类对            伊恩 麦凯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6.国际上统一地将整个天空划分成大小不等的    个区域,每个区域便是一个星座,它们犹如地球上大大小小的许多国家。每个星座中都有许多星星,恰似一个国家中有许多城市和村镇一般。牛郎星是“      ”中最亮的星星,按国际统一称呼,它就叫“天鹰α”。
7.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实测工作,是在我国    (朝代)时进行的。国外首次实测子午线是由回教王阿尔马蒙在        进行的,时间在公元84年,那时一行已去世86年了。
8.1752年,19岁的拉朗德来到      。当时,他的老师拉卡伊正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这两
个地方差不多处在同一经度圈上,纬度则相差90°有余。他们同时在这两个地方进行观测,首次用          来测定月亮的距离。
9.早在1946年,就有人首次尝试用      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现在,国际天文学界共同采用的地月平均距离则为          千米。
10.中国古代有个神话,叫作“        ”,说的是有位名叫羿的英雄,奉尧之命,张弓搭箭射下九日。蓝天之上还闪耀着一个太阳,给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百姓们非常高兴。虽然这个故事不是真实的,但它却反映了古人          的愿望。
11.目前,太阳系中总共才发现      颗行星。可是,它们的小弟弟——“小行星”却多得数以万计。最先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名叫“          ”。
12.1618年,开普勒以        为基础,总结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又过了半个多世纪,牛顿便在开普勒定律的基础上发现了“                ”。
13.从地球上看一颗恒星的亮度,称为它的“          ”,它的星等数称为“        ”。
14.最先观测          的也是夫琅禾费,他曾将他们与太阳光谱进行比较。但是,恒星光谱分类工作的真正先驱者却是意大利天文学家       
15.正是这种赫罗图,为人们了解恒星如何度过它的一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利用赫罗图推求恒星视差的方法,便是有名的“          ”。
16.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约前460一约前370年),曾天才地猜测银河是一大片星星构成的“云”。后来伽利略用        证实了德谟克利特的想法完全正确。
17.如今我们知道银河系是由2000多亿颗        组成,外形宛如乐队中用的大钹,中央鼓起的部分叫银核,四周扁薄的部分叫       
18.在星系世界中,大小麦云乃是银河系最近的邻云居。大麦云离我们“只有”
        万光年。小麦云离我们        万光年。
19.星团可以分为        和疏散星团两种。疏散星团又称为          ,因为它们大多位于银河带附近。
20.1848年,法国物理学家斐佐(1819~1896年)指出:观测光波的多普勒效应,最好的办法乃是测量            的微小移动。
二、选择题
1.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美丽传说。而古代欧洲人称其为(    )(3分)
A.天鹰座 B. 天鹅座  C.天蝎座  D.天狼座
2.子午线是地球上通过南北两极的大圈,也叫(    )第一次丈量子午线是在我国( )朝进行的。(3分)
A.经度圈  汉朝  B. 纬度圈 唐朝  C.经度圈 唐朝  D.纬度圈  汉朝
3.利用这一方法在不渡河的前提下测量出大河对岸的一排街灯离我们有多远。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出“天灯”月亮离我们有多远,这种方法是(    )(3分)
A.三角视差法 B. 分光视差法 C.造父视差法
4.《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一文中讲了天文学中的一把“尺子”,也就是“一个天文单位”。这里的“一个天文单位”是指(    )(3分)
A.地球到月亮的距离    B. 织女星和牛郎星之间的距离
C.太阳到银河系的距离  D.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