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瘦为美梦见偷东西被发现从何而来?
作者:郑依妮
来源:《新城乡》周星驰和吴孟达为什么分开2017年第五行属火最吉利的字11
        作家侯虹斌在《活在汉朝不容易》中说:其实美人在骨不在皮,美的标准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是社会参与了对女性审美的重塑。对女性来说,对抗这样的审美文化,无疑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
        即便是现在,除了女明星走红毯的特殊场合以外,普通人在公共场合穿着过于暴露,在中国人看来依然是不得体的行为。但在唐朝时期,世人以胖为美,服装的暴露程度可谓空前绝后。中国人经历了什么样的审美变迁?现代以瘦为美文化又从何而来?
        “以瘦为美进化史
        春秋战国时期,男人提倡女人柔弱顺从最打动人心的感恩祝福语,士大夫盛行精致细腻的审美意识。脸部好看比身材好看要重要,中国护照上写的什么柔弱细腻的女人被奉为美女。制作甜甜圈
        随着两汉经学瓦解,人的个性得到解放,自然飘逸的美盛行一时。汉代女人大多穿着广
袖短襦、曳地长裙,腰部束以抱腰,并用衣带来装饰。当时还流行在头上插戴花钗和步摇,这样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环佩叮当,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温婉妩媚、婀娜多姿。崇尚个性美、自然美成为汉代的审美标准。
        唐代丰满的女性被视为性感的象征,这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审美有相似之处。中国最早描绘女性的图像据说是唐朝的《簪花仕女图》,从中看出唐代喜欢身材丰腴、面如满月的女性。现代人讲求A4腰、八块腹肌加上人鱼线,这样的身材在唐代很难有市场。
        宋人开始崇尚纯朴淡雅之美,女性美从华丽开放走向清雅内敛。人们对美女的要求渐渐倾向于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纤足。宋代缠足之风则遍及民间,三寸金莲成了对女性美的基本要求。中国女性以瘦为美的审美趋势在此定下了基调。
        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审美情趣也随潮流转变,但对女性美的标准仍然和前朝没有太大区别。清朝文人张潮在其著作《幽梦影》中提到,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透过这个生动的比喻,可以看到一个文人心中要求内外兼备的审美标准。这种审美意识一直保持到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