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清明节,在潍坊有哪些习俗?
律师费用是多少>水煮鱼
导语
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最早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据《历书》记载,“清明”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一般在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和二十四个节气,清明乃节气中一个重要的农事节令。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与春节、端午、中秋同为我国传统节日。受汉族文化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7天,是一年之中比较隆重的节日。过去,在我们潍坊大部地区,将一百五、寒食与清明节合为系列节日。一百五、寒食主要是纪念先祖,清明是迎接春天的到来。从清明节这天起,人们着手准备新一年的劳作,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在民间有温故知新之意。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规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也叫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务院首次将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
据《史记》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问》一书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民谚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之说,时至清明,气温开始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相传,清明节前祭祖扫墓,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互仿效,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不回厝无祖”,指的是清明节前不回家扫墓的人就等于没有祖先,敦促人们要想着回家扫墓。旧时,寒食节断烟禁火,只吃凉的食品。到了清明这一天,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始生火做饭。宋代诗人王禹俏在《清明》一诗中就有“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的诗句。
在我们潍坊大部地区,祭祖一般分为“添土”和“上坟”两种扫墓仪式。“添土”又叫扫墓、培墓、培土、祭扫或修墓。冬至后105天谓之“一百五”,即清明节前二天,为人们给故去的先
辈修墓培土的日子,有“今日一百五,上林去添土”之说。早上,在太阳未出来之前,人们由一家的长辈率领,带着镢头,铁锨到自己家烈祖烈宗的坟墓上扫墓。先把坟上的荒草清除一下,再到坟附近有结搂草的地方挖取坟头,即挖一块圆锥状带草皮的土块作为新的坟头,这样一年就不能再动坟上的土了,特别是坟头。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许多家庭还为故去的先辈选择清明节立纪念碑或网上祭祖活动。“上坟”又称祭墓、祭拜或压纸。大多选择“大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下午上坟。祭拜时,在墓前供奉饽饽、餶馇(即饺子)、纸钱和烧酒壶,先在坟头上压烧纸,然后烧纸钱,最后在纸灰上洒酒(称奠酒),跪地三叩首,点放几个爆仗或放支鞭炮,礼毕回家。路上还要向遇到的孩子们分餶馇,意为先辈留下的吉食,象征“祖德流芳”。记得刚加入少先队时,我还是中队的旗手,老师带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听老前辈们讲革命故事,也是选在清明节前。
北戴河旅游景点大全“清明节”又称“小寒食”,前两天忙着敬先祖,今天轮到大家过节了。家家户户门口都要插青,即折一些新鲜的侧柏树枝和吐蕾的柳枝,在清明节早上,把这些侧柏枝和柳枝每几根组合在一起,插在大门口、屋门口和猪圈门口左右两侧的上方,一是避邪,二是预示春天到来了。在潍坊农村,还有在室内插青的习俗,即用柳枝、侧柏枝和老公花扎个花束,吊在锅台之上的屋笆上,民谣有“老公花,上屋芭”等。儿童们还要戴柳帽,做柳哨。这些习
俗损坏了大量的侧柏、柳树枝条,很多树木被折腾的不成样子。
在我们潍坊农村,清明节人们主要有四项活动。 
帕加尼价格清明节第一个活动就是吃鸡蛋记得小时候,清明节前货郎们走街串巷用染料换废品。每个家庭都会换几包红的、绿的、紫的染料,用于染煮熟的鸡蛋、鹅蛋。要好的小朋友有赛蛋和换彩蛋的交往。听话的孩子,偏心的妈妈会多分一个,要躲到墙旮旯里去偷着享用,防止其他兄弟姊妹看见(当时农村生活拮据,多吃个鸡蛋就比较奢望了)。清明节早上要喝酒,酱烧鸡蛋是每家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菜,主食是面饼卷鸡蛋,上面撒一点细盐面,吃起来别有风味。
清明节第二个活动就是放风筝。风筝是潍坊文化元素代表之一,它是清明节不可缺少的主角。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放飞风筝来传递军事信息,到了明清时期宫廷当玩具用于娱乐,并被民间效仿。据史书记载:“五代李郑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阳春三月,在郊外田野或广场等开阔地放风筝,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或起飞拉线奔跑,或抬头仰望苍穹,心旷神怡之感必会油然而生。
清明节第三个活动就是荡秋千。清明节前,大人都忙着给孩子们吊秋千(又叫悠千)。吊秋千物料不够大家凑,东家出檩条,西家出绳索,联户协办,供邻里孩子们一起游玩。荡秋千的姿势很多,有站着荡的,也有坐着荡的,还有些老年人都来过把秋千瘾,那种和谐的场面叫人流连忘返。记得人民公社时期,有些大队或生产队还架个转秋千,组织青年们参入这项活动,甚是热闹。荡秋千活动一般持续10天左右的时间,期间还有拔河、踢毽子等娱乐项目。
梦想的声音微博>许佩榆清明节第四个活动就是踏青。春风劲吹,大地吐绿,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年轻人成结队,大都到附近的山上去踏青。家乡的留山,是众人向往的地方,清明节那天,四面八方的人们来相会,他们带着煮熟的鸡蛋、火腿肠、方便面和啤酒之类,在山上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或卧或躺,边吃边聊,尽情的饱览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还有的比赛登山头,有的林中散步,有的穿越山洞,有的放喉歌唱,大家互相祝福,共度传统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