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制片人中心制”是起于好莱坞的制片体制,形成与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制片人”一词最早出现和使用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英文为“producer”。其意为经营影片生产的企业家或是被委派管理一部影片生产的管理者。
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逐渐市场化,导演是上帝的时代逐渐远去,制片人开始对题材、类型、主创人员、市场定位等专业化内容进行管理,导演的权力开始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我国目前的制片人中,摄制制片人和执行制片人最多,但都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是独立制片人。如今电视剧市场的竞争环境越发恶劣,观众对电视剧的需求也更高。这时候,就需要既有经济实力,又懂艺术创作,并懂得经营管理的独立制作人来统筹协调,才更有可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一、当代独立制片人—以侯鸿亮为例
侯鸿亮,中国内地制片人,担任制片的电视剧逾20部。1996年,他就开始担任电视剧《民警程广泉》的摄像兼制片人。但真正让他作为一个制片人广为人知的是2012年以来的多部电视剧。《战长沙》《北平无战事》以及《琅琊榜》等精品剧使作为制片人的他声名鹊起。2015年12月,侯鸿亮于凭借《琅琊榜》
和《伪装者》获得第6届“澳门国际电视节”最佳电视剧制片人、“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暨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年度最具品质制作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关于侯鸿亮更为众所周知的一点是,他有自己的团队,团队里有孔笙、李雪等知名导演。随着近年来三人合作的电视剧的热播,他和他的团队在近年更被誉为“国剧良心”。不动明王阵
(一)从体制内到体制外2014年底,他离开了供职十数年的山东影视传媒集团(简称“山影”),成立东阳正午阳光影视公司。在离开山影之前,侯鸿亮打造了《闯关东》、“工农商”系列(《钢铁年代》《老农民》《温州一家人》)等具有记录时代意义的厚重作品。但在体制内的侯鸿亮,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制片人。
对于为什么要脱离体制这个问题,侯鸿亮有自己的理由。他认为市场正在变化,体制也在变化,他离开的时候正是山影在筹备上市的时候。他认为上市就意味着要市场化,但体制内并做不了真正的市场化。而自己办公司,则有更大的市场化的空间。同时,他也有他的担忧,他觉得如果在市场发生变化之后,他还留在体制内,会失去他自己的团队。侯鸿亮走的时候,《琅琊榜》已拍摄完成,《伪装者》正在制作中,《他来了,请闭眼》则开始了落地事宜。
(二)一位懂创作的制片人
侯鸿亮对于正午阳光的定位,始终没有离开“内容创作”四字。与一般制片人将重心全部放在把控全局不同,侯鸿亮很在意电视剧的质量、重视创作。这可以从他朋友圈的签名档“不会当导演的摄影不是好制片人”中管中窥豹。
在2003年以前,中国电视剧正在向市场化转型,行业内缺乏像样的制片人队伍。在那之前,电视剧还未成为市场上流通的艺术化商品,制片人在剧组主要负责管钱——控制成本,不参与也不懂创作,与创作人员常常闹得水火不容。
后来,导演中心制开始向制作人中心制转变,制片人成为整个流程的把控者,不能单单只管钱,还要“懂创作”。《闯关东》编剧高满堂曾经说,侯鸿亮交给他的编剧合同,价格一栏总是空白,由他来填。
作为制片人,侯鸿亮会看剧本大纲,甚至会看分集剧本。侯鸿亮曾表示,一部剧,他至少安排导演前期在剧本上花三个月的时间,然后再加上拍摄期三四个月,再加上后期制作,基本上一部剧要花上一年以上的时间。
(三)成本控制:演员片酬不超过50%
在侯鸿亮制片的电视剧里,演员片酬从来没有超过总投资的50%。《北平无战事》演员片酬刚好是5051放假 2022
%,他的戏都要低于这个比例。侯鸿亮会压演员的价,压出来的钱会放在制作上。他认为:良好的制作对演员的演戏是有帮助的。伊万杰琳 莉莉
即使市面上对于演员的价格一路哄高,但侯鸿亮从来不会为了更高的关注去选择高价演员。即使《琅琊榜》用了胡歌担当主角,整体的制景、特效费用颇高,但和同类古装剧比,其总体成本也是偏低。他不会为了聘请高价演员,使得资金不足而给编剧、剪辑、美术、后期、特效等处留下硬伤。
(四)兼顾商业和艺术
为了了解市场的口味,侯鸿亮称自己整整看了两年的网络小说,在韩剧火的时候,他也认真“补习”过韩剧。他认为电视剧就两个属性,一个商业属性,一个艺术属性,而作为制片人,他需要兼顾这两个属性。侯鸿亮曾经所处的山影因属于体制内的原因,更注重电视剧的品质和厚重感,但是随着侯鸿亮走入市场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商业也是必须需要考虑的点。无论是《琅琊榜》《伪装者》还是《欢乐颂》都是兼顾市场和艺术的成品。虽说《琅琊榜》的定位更多的是商业剧,主角胡歌也是偶像剧演员出身,但是侯鸿亮认为,《琅琊榜》内容里所蕴含的理想主义情怀是与他的团队的艺术追求相通的。
侯鸿亮一直强调提供优质的内容是创作者最核心的东西,
摘 要:近年来,资本开始大量涌入电视剧市场,但由于我国的资本投资市场并不健全,导致中国电视剧出现了
产量多、精品少的现状。如今电视剧市场的竞争环境越发恶劣,观众对电视剧的需求也更高。这时候,就需要既有经济实力,又懂艺术创作,并懂得经营管理的独立制作人来进行统筹协调,制片人侯鸿亮就是个中代表。本文以独立制片人侯鸿亮为例,着眼国内电视剧制作的现状,提出了制片人应有“精品意识”的观点。关键词:制片人;电视剧产业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8-0175-02论我国当代电视剧制片人
端午简短祝福语——以侯鸿亮为例
陈 婷
(上海大学,上海 200072)
作者简介:陈婷,女,汉族,上海人。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
但是他并不排斥IP剧。2017年开拍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热门IP剧,也是由侯鸿亮担任制片,
由当红女主赵丽颖进行出演。对于外界正午阳光以后也走流量路线的质疑,侯鸿亮却认为他挑选剧本依然是看故事是否能够打动自己,挑选演员依然看的是演员适不适合剧中角,如果适合,又可以带流量,何乐而不为?
二、制片人应有“精品意识”
在目前电视剧产业的大环境下,需要更有“精品意识”的制片人。
首先,我国目前的观众对于电视剧的需求在发生改变。无论是注重内容和品质的侯鸿亮团队的饱受好评,还是《琅琊榜》《人民的名义》的火爆,都在说明着这一点。2016年的收视率前十电视剧和2017年的收视率较高电视剧,就其艺术性上,就存在一定区别。2016年收视率第一为偶像剧的《亲爱的翻译官》,2017年则变为检察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如果说2016年的热门电视剧偏向于偶像剧,2017年的热门电视剧类别更为多样,也不仅限于偶像剧。2017年收视率排名第一的《人民的名义》不但收视率高,拿下11.53%的市场份额,好评更是如潮,说明观众的品位不再局限于情情爱爱,反而对品种剧、严肃剧、专业剧有了更高的追求。
第二,虽说电视剧有其商品属性,需要追求经济利益,但是电视剧也拥有文化属性。我国的电视剧也应遵循电视剧的文化属性,因为电视剧首先是一种文艺形式,需要承载一定具有深度的内容,而后才是商品属性。只有拥有了文化内涵的电视剧,才能够走出国门,传播中国文化。
所以,电视剧的制片人需更有“精品意识”。就如著名制片人侯鸿亮所认为的,内容创作才是一部电视剧制作的核心,打造精品电视剧,就要注重电视剧的质量,精益求精。这就更需要制片人对于电视剧整体的把关,无论是选题,对于演员的选择,成本控制,还是对于场景、服装、道具的精益求精,都是决定一部剧品质的关键。况且,无论是《琅琊榜》还是《人民的名义》的成功,事实已然证明,电视剧的艺术审美追求和商业追求是可以并存的。
三、结语
制片人张纪中曾表示,制片人的统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电视剧的成败与制片人个人素质的高低息息相关。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制片人是一部电视剧生产创作的组织者,是投资方的全权代理人。制片人有权建议导演、主演,控制拍摄时间和制作成本,对电视剧的艺术创作、艺术处理进行干预,是一个从剧本酝酿、投资拍摄、播出、销售、资金回收等全过程的执行人。因此,电视剧制片人需要保持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平衡,树立对于电视剧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才能够使中国电视剧产业走出量多精品少的质量困境,生产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精品。
参考文献:
[1]周里欣.浅谈电视剧制片人[J].当代电视.2005,06.
[2]姚璐,侯鸿亮:他是一位懂创作的制片人[N].中访网,2017-01-19.
[3]姚珺文.中国最具影响力电视剧的制片人[J].电视指南,2016(1).
[4]郁华,冯粒.侯鸿亮:从作品到品牌,中间有万般努力[J].中华
养康乃馨儿女.2015(24).
[5]姜中介,阿细.良心剧的侯氏秘籍[J].21世纪商业评论,2016(6).
[6]张月.让作品无愧于时代 五位影视人这样说[J].广电时评,2017
(15).
[7]陈静.后现代现实主义电视剧《欢乐颂》评述[J].电影评介,
2017(22).
(上接第174页)节翻译。
(二)在汉蒙广播新闻翻译方面有着相关语法结构,需要实现其统一标准和规范
在语法方面,汉语和蒙语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正是因为如此,使得汉语和蒙语的表达形式也出
现了较大差异。相较于汉语的主谓宾语法结构,蒙语的语法结构有其不同之处,主要应用的是主宾谓语法结构,在新闻翻译中有着部分动词和名词,对于两者的区分是比较不利的。在没有全面了解和掌握语法区别的前提下,如果全部按照原来的新闻内容进行翻译,必定会导致较为不利的影响和结果,使其出现逻辑不通的问题。要对该问题进行有效改正,必须对有着统一标准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进行充分应用,并且实现语法结构的转变,不可与原来新闻内容所要表达的意思相违背,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表达,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所翻译新闻内容的流畅性和通俗性,在较大程度上使受众所接受。不过,在较短时间中,是不可能实现语法结构规范的目的的,所以,汉族和蒙古族需要为彼此提供相应帮助,在不断开展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寻求到可以实现汉蒙广播新闻翻译统一标准和规范的方法。
(三)对相关翻译技巧进行全面掌握和应用,并且保证其灵活度
当对汉蒙广播新闻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对相关翻译技巧进行有效应用,不过,只是照搬相关技巧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必须同汉族和蒙古族两个民族的语言特相联系和结合,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灵活应用,因此对相关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其具备较为扎实的学习功底。
其一,对相关翻译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进行有效提高,通过对汉蒙新闻翻译工作者的培养,使其掌握汉族和蒙古族的文化风俗,并且了解两个民族各自的语言特。
其二,定期开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为翻译工作者提供相应帮助,使其对汉蒙广播新闻翻译技巧进行
有效掌握和应用。
其三,对所翻译新闻内容所要传达的意思进行有效表达是非常重要的目标,要对该目标进行有效实现,相关翻译工作者不只是要具备其上两种素质和能力,还需要始终将原来的新闻内容作为切入点,实现对全文内容的有效掌握,使得所翻译完成的新闻内容同原文尽可能一致,并且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一方面对信息进行准确传达,另一方面可以为受众进行理解提供相应帮助。
四、结束语
通过对跨文化视域中汉蒙广播新闻翻译策略的研究,从中发现,在汉族和蒙古族两个民族进行多方面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汉蒙广播新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其文化和经济等重要沟通渠道。所以,对汉蒙广播新闻翻译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提供重要保障,对于蒙语新闻推出更是如此,有利于实现汉蒙广播新闻的全面覆盖,在此条件下,对汉蒙广播新闻翻译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采取有效翻译策略,主要包括全面掌握所翻译新闻的含义、保证新闻语法结构的规范、合理应用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那木吉力.汉蒙广播新闻翻译浅析[J].中国报业,2017(04):87-88.
稚子弄冰的意思诗意[2]宝音尼木呼.试论跨文化视域中汉蒙新闻翻译策略[J].中国报
业,2017(04):89-90.
[3]阿依达得.汉蒙广播新闻翻译对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西部
广播电视,2018年第4期.
17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