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三河中学    冉峰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三学生      2、学科:语文胜利的近义词    3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课题】
    《沁园春·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文章。
【教材分析】
写作背景:1936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沁园春·雪》是同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②指导学生朗读方法,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③熟练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
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②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代理授权书范本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学法指导】
《沁园春·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文章。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歌,词中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襟豪迈。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像和联想,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深入地感悟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品味到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
【教学用具】
多媒体和常规教具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完成【导学案】
导学案
1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3、按要求写出原词句:
1)着首词中概括北国雪景的句子                       
2)词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3)词中描写作者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4)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4、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5、写出3句古诗词中有关“雪”的句子。
1                                             
2                                             
3                                           
6、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课堂学习研讨
(中秋灯谜及答案一)导入。 
()自主学习反馈:小组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描写山的好段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播放唐国强深情朗诵沁园春·雪视屏录像,让学生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自由朗读课文,完成文章结构图解。
()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自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词的前三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千里”“万里”反映了什么?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词的上阙中作者用“望”字领起了哪几句?
2)上阙中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哪句?
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4)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归纳总结。请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读柳宗元的《江雪》,比较本文和课文在内容表达上的异同点。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百度】vxiantao/xtez/中学语文swf课件/2558《沁园春·雪》导入课件.swf
Flash动画导入。(板书课题)
【百度】①让学生介绍生平。baike.baidu/view/1689.htm#1
②学生小组展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正确读音:                   
解释词语:惟余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③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百度】唐国强深情朗诵沁园春·雪tieba.baidu/%CC%C6%B9%FA%C7%BF/shipin/play/4883a51669127d2bd0a5ca68/
(提示:北国的冬天,大雪覆盖了一切。长城内外,到处是冰封雪飘;而后,红日当空,白雪辉映,一片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提示:前三句开篇点题,总写北国的雪景。“千里”“万里”描写了祖国幅员的辽阔,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开阔。
探究提示:
1)词的上阙中作者用“望”字领起了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2)上阙中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作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合理评价。
提示:主旨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百度】
www.5156edu/page/08-04-19/33371.html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写了雪景,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不同点:《江雪》写的是寒江雪钓图,抒发了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课文写的是壮丽的北国雪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作业拓展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
5指甲周围长倒刺是因为缺乏维生素吗、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幼儿园保健计划【练习反馈
参考答案:
1、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2、观看大自然景的季节  地点  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
3、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
4、看山 江 天 水
5、承上启下的过渡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7、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能答出大意即可)
【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 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我对我这节课的课后反思是:艺术追求含蕴,《沁园春·雪》词中别有洞天。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它隐藏了太多的秘密,包纳着无尽的玄机。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就初三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