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研组活动计划:浅谈语言活动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组织者张月美,活动内容 专题小结交流,活动目标以多媒体展现的交流形式共享经验,感悟教师如何通过精心的教法设计和灵活的组织,促进师幼有效互动,促相互共长。
  活动准备各级组评选出来的优秀专题、ppt
  活动过程
  一、组长导入
神舟10号发射时间  本学期我们大教研组探索主题背景下语言活动的教法设计如何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师运用教法实施活动的实效性。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是秉承实践研究的方法,在语言活动中,进行了多次实践研讨,在学期即将划上句号的同时,我们的教师也将自己的所学和实际相结合,得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今天我们就借此机会,将各级组交流推选出的专题小结进行一个更广泛性的学习和展现,希望让更多的老师有所获!
  二、教师交流
  1、《浅谈语言活动中如何突破重难点》--许炎
  2、《运用递进、支架策略来突破语言活动中的重难点》--季蓓蕾
  3、《浅谈阅读活动的内容及设计策略》--庞咏梅
  4、《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万娟
  5、《多媒体对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的作用》--吴佩君
  6、《巧用多媒体于阅读教学活动中》--沈洁
  三、组长小结
  教研组活动情况记录(第十九周)
  时 间2011年1月5日地点分园活动室
  出席者全体教师 园长、园长助理
  内容: 专题小结交流
  活动记录(讨论要点、摘记和发言摘要):
  一、组长导入
  本学期我们大教研组探索主题背景下语言活动的教法设计如何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师运用教法实施活动的实效性。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是秉承实践研究的方法,在语言活动中,进行了多次实践研讨,在学期即将划上句号的同时,我们的教师也将自己的所学和实际相结合   ,得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今天我们就借此机会,将各级组交流推选出的专题小结进行一个更广泛性的学习和展现,希望让更多的老师有所获!
  二、交流
  张:下面下请小班的许炎老师第一个进行交流,她交流的专题名称是《浅谈语言活动
  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许:《浅谈语言活动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犹如一出戏的戏眼,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 常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活动下来,或面面俱到流于形式,或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关键是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有所偏颇,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流于表面,那么,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呢?
  1、难点前置法
  所谓难点前置是指将教学的难点放在教学之前,通过某些辅助手段引导幼儿主动
  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由于学前期幼儿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
  维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对于一些需要经过多层次分析推理的事情,他们还是力
  所不能及的,以故事教学为例,如果在故事教学前.仅仅是按常规设计教案,那
  么有些故事内容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还不太丰富的幼儿来说,是
  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这时,就不妨采取难点前置法,将难点放在教学之前,通过
  某些辅助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让幼儿明白了故事中的道
  理,达到启发幼儿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同时难点也迎刃而解了。阅读活动《微
  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
  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
  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教学活
  动中   ,小蜗牛的信在整个作品中是个难点。于是我在导入部分安排了读小蜗牛的
  信,"老师这里有一封信。想不想知道小蜗牛在信中说了什么?(幼儿读信)小蜗
  牛信中的意思你们懂吗?(理解孤单、微笑)。通过这样的难点前置,让幼儿亲
  身感受,有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体验故事中小蜗牛爱朋友的情感。崔智友结婚
  2、小步子递进法
  "递进"指阶段目标的循序达成,即根据自己的起步点出发努力实现目标,并不断
杜淳安以轩  提升发展目标。"小步子"是心理学提出的办法,就是说把大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小
  目标,使个体很快地从目标导向行为转入目标行为,尽快实现目标,满足需要,同时在目标导向过程中当目标能力增加时教师及时提供一个可使儿童实现高目标的条件,引导他们走向实现更高的目标。如:语言活动"藏在哪里了",活动重点
  是让幼儿根据小动物露在外面的部位猜猜小动物,我在多媒体的运用上体现了"小
  步子递进"。如小鹿只露出两只像树枝一样的角,幼儿很难猜得出。我通过逐步出
  现法,先出示小鹿的两只角,让幼儿猜猜,再出示小鹿的头部、身体,引导幼儿
  一点一点观察,最后到小鹿躲在了树林里,因为它头上的角像树枝,所以不容
  易被发现。避免孩子因遇到困难,失去学习的兴趣。
  3、搭建支架法
  "支架式教学",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
  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所
  能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它的存在为教
  学提供了可能,但是教学必须从儿童的现有水平出发,逐渐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
  展要求。这也就要求教师不断地为儿童搭建支架   ,引导儿童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
  更高的水平发展。如儿歌教学《一排鸭子》,我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巧妙地设
  计了小鸭排队走路、小鸭晒太阳、小鸭吃青菜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
  中非常自然地感知了儿歌中"个子矮矮、屁股歪歪"的小鸭外形特点,体验了儿
  歌中"走起路来、翅膀拍拍、伸伸脖子、吃吃青菜"的小鸭动作,为幼儿感知理
  解儿歌内容并初步学念儿歌,搭建了有效的情境支架。因此,以游戏的形式为儿
  童搭建一个情景支架,往往能够更好地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说的欲望。
  4、图谱辅助法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的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中介因素,需要通过符号来帮助他们提
  升和巩固学习经验,因而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谱"作为一个有效的
  中介,能使幼儿在学习儿歌过程中实现口语向书面语的有效过渡,获得前阅读能力。
  如小班儿歌《小雨点》,可以用单词和多词图谱的类型来设计。
  将较复杂的语言意义分解成若干较简单的图谱单位。通过阅读图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增强了幼儿阅读理解与表达的主动性。5、多媒体再现情境法
  欣赏优美的儿童诗和琅琅上口的儿歌也是语言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对这些语言材料的欣赏、朗读、理解,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班由于身心
  发展的限制,他们对诗歌和儿歌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诗歌《月亮和
  星星》的活动中,对诗歌的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表达
  是活动的重难点。为此,我在教学时利用一个声像结合的课件,伴随优美的音乐,
  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出现在孩子眼前。黑黑的夜晚、天空中出现了笑嘻嘻的月亮,
  出现了许多眨着眼的小星星   ,加之老师的追问,引起了幼儿的共鸣。激活了幼儿
  的思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又如儿歌里有"月亮的嘴巴笑一笑"、"星
  星的眼睛眨一眨"两句句子,"笑一笑""眨一眨"两个动作通过多媒体灵活、直
  观、形象的展现出来,加深了幼儿的印象,唤起了幼儿的真挚情感;它所营造的
  动态情景,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置身于美丽的星空中。绚丽多彩的画面,突破了
  时空的限制,化解了活动的难点,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儿歌的内容。又如
  散文诗《秋雨的彩》意境优美,让幼儿描述秋天美丽的景是活动的重点。我
  通过多媒体定格画面--秋景,让幼儿说说你看到的秋天是怎样的?秋天还会是
  什么颜?多媒体以其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再现了秋天的美景,激发幼
  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当然,教学活动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不断总结、推
  广。
  张:刚才我们的许老师很直接的将我们这学期研究的问题以专题名称的形式展现了出
  来,在说明小结的过程中归纳了五点: 1、难点前置法 2、小步子递进法3、搭建
  支架法4、图谱辅助法5、多媒体再现情境法 。在这五个教法中,图谱辅助法感
  觉和我们的音乐活动中的图谱有些相似,虽说不同的学科它的使用方法有其学科
  性和个性化,但不难看出,这个教学材料的提供对于老师帮助孩子观察、记忆理
  解所起到的作用。这个环境材料的应用在我们实践中各个领域大家都可以去尝试,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张:接下来请小班的另一位老师季老师的专题小结《运用递进、支架策略来突破语言 活动中的重难点》。前面许老师也谈到了"搭建支架法",现在季老师的支架策
  略又是如何运用的呢?我们一起来聆听。
  季:《运用递进、支架策略来突破语言活动中的重难点》
  语言领域旨在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和阅读
  习惯,良好的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幼
  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一、什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要紧紧围绕重点,引导启发孩子加
  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
  难点:所谓难点,即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孩子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
  有时是一致的。
风筝制作
  存在的误区:只分析教材本身的重点和难点,忽略幼儿的实际水平及个体差异,凭
  以往的经验,确定重点难点。
  二、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要分析钻研教材。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或者是进
  一步学习其它内容的关键,那么这一内容就是教学的重点。其次,要全面了解幼
  儿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绝大多数幼儿已经掌握或容易掌握的教学内容不必列
  为教学难点。例如,中班语言活动《大卫,不可以》,素材选自美国作家大卫o
  香农的绘本《大卫,不可以》,书中刻画了一个调皮淘气、爱搞恶作剧,让
  小朋友喜欢、家长头疼的小男孩大卫和妈妈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与一
  般爱妈妈的活动素材视角不同,从妈妈也会对孩子说"不可以"这个角度切
  入话题,以理解"不可以"所蕴含的爱为主线,帮助幼儿感受体验、分析理
  解在"不可以"背后所体现的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选材视角独特,尝试了
  对爱妈妈题材的突破。对于多数孩子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妈妈很多
  时候会很严厉的要求他们不能干什么,这里面所蕴含的爱很多是孩子不理解的,这次活动就抓住了这个侧面   ,帮助孩子体验、分析、理解妈妈的爱,这对今天的独生子女体会爱
、理解爱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老师确定了以下活
  动目标:1、根据画面中出现的生活情景和图画符号,合理猜测妈妈的话,(认
  知) 萌发爱妈妈的情感。(情感)2、理解"不可以"背后的爱与关怀。(能
  力)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爱妈妈",难点就是"理解\'不可以\'背后的爱与关
  怀"。
  三、如何突破重难点
  1、递进,层层深入
  本次活动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回忆表达对"妈妈的爱"的理解,第二
  环节是对故事的阅读理解,第三环节就是情感的提升: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听、猜等环节,说说喜欢自己妈妈的理由、
  看看大卫和妈妈之间的事,听听大卫妈妈的声音、猜猜大卫妈妈会怎么说等,
  使得阅读活动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在开始部分,从说说爱妈妈
  的理由进入,引发幼儿回顾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照顾与关爱来感受妈妈的爱。
  在主体部分,通过阅读,理解大卫妈妈对大卫说"不可以"背后所蕴含的爱。
  在最后部分,联系生活中妈妈对自己说"不可以"的情景,进一步将故事情节
  的推进与孩子自身的经历自然衔接,体会妈妈另一种爱的表达方式。通过联系
  幼儿的生活,强化了幼儿的体验,使活动的重难点得以突破,教育价值进一步
  突现。
  2、支架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反问、追问等多种提问方式,引导幼儿理解。使用
  了图示、符号、录音、模仿等多种方法帮助幼儿阅读理解、反复体会妈妈说"不
  可以"背后蕴含的爱。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主要问题紧紧围
  绕"爱妈妈"这一重点与"理解\'不可以\'背后的爱"这一难点。小结清晰   ,
  语言具有情感彩,富有感染力。
  在第一环节导入部分中,教师首先出示一个爱心,告诉小朋友这是小佳老师的
  爱心,心里藏着一个小佳老师最爱的人,你们心里有最爱的人吗?幼儿自由表达。看看小佳老师最爱的人是谁?(妈妈)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为什么?请幼儿说说爱妈妈的理由,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妈妈的爱,并将爱妈妈的理由表
  述清楚,教师小结:每个孩子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因为妈妈是世界上最关心
  最疼爱我们的人。妈妈的话让我们感到温暖、变得快乐,给我们增添了力量,
  妈妈的爱非常神奇。紧跟一个过渡性的提问,"是不是妈妈的每一句话都能让
  你们感到快乐,你们都爱听呢?"第一环节的提问和小结都是紧紧围绕重点并
  引出难点的。然后进入第二环节,阅读理解中,首先引出主人公大卫,"有一
  个小男孩叫大卫,他的妈妈就总是对他说:"不可以",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接下来阅读图书,"孩子们,都看到了什么?大卫想干什么呢?如果大卫继续
  这么做,你猜会发生什么事?猜猜这会儿大卫的妈妈会说什么呢?大卫听了妈
  妈的话,心情怎样?"在这里教师启发孩子根据画面中的生活情景和图画符号,
  合理猜测妈妈的话,听听录音妈妈说的话,从而理解妈妈说"不可以"的原因,
  为解决难点做铺垫。在阅读完前几幅图后,教师有一个回忆经验的环节,通过
  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活动的难点,"大卫遇到的事,你在生活中遇到过
  吗?遇到什么情况,你的妈妈也会非常严厉地对你说"不可以呢"为什么妈妈
  那么爱你们,却要对你们说"不可以"呢",归纳整理幼儿所反映出的生活经
  验,教师进行小结:"噢,原来,每一个妈妈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   ,
  妈妈是多么希望你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尽管妈妈的话有时的确会让我们扫兴,
  使我们不痛快,但是每一句话里都装着妈妈满满的爱。"当大卫不以为然打碎
  花瓶之后,"妈妈给了大卫什么特殊的礼物?"教师小结:是啊,世上哪个孩
  子不爱自己妈妈,哪个妈妈不疼自己的孩子,宝贝们,记得听妈妈的话,像大
  卫一样别让妈妈操心。在这里进行一个过渡提问:"在生活中,的确有很多时 候,妈妈因为爱我们而常常为我们担心,刚才我们大家也记起了很多平时妈妈们说"不可以"做的事,那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又该怎样去做呢,接下来讨
  论交流:重点提问:"想想,今天回家,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让你的妈妈露
  出笑脸。"教师小结:"孩子们,带着你对妈妈的爱,去听妈妈的话吧,记得
  做不让妈妈操心,能让妈妈快乐的孩子。"整个活动教师始终围绕重点突破难
  点。每个教学活动不可能达到完美,但是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当然
  教学活动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今后不断总结、推
  广。
  张:在这里季老师通过分析一个案例《大卫不可以》,教法的运用,列举了支架教法在
  本次活动中运用和体现,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反问、追问等多种提
龙泽秀明  问方式,引导幼儿理解。使用了图示、符号、录音、模仿等多种方法帮助幼
  儿阅读理解、反复体会妈妈说"不可以"背后蕴含的爱。通过一个案例分析,
  去阐述"支架教学法"的层层递进性作用,非常具体。通过以上两位老师的
  交流,让我一下子联想到了"建构主义教学观"其中有一个观点是这样说的: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   ,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
  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
  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这一思想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相
  一致。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我们要做的是怎样帮助孩
  子搭建这个脚手架,通过我们的一步一步帮助,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新知,
  在原有经验上获得新的启示,从而开启更大的知识空间。
  张:接下来请听中班庞老师的专题《浅谈阅读活动的内容及设计策略》
  庞:近年来,儿童阅读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都在迅速增加。幼儿园老师如何引导幼儿感
  受、理解、体验这些阅读材料的内容和情感,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呢?我的做法是,以童心解读作品,根据作品特点设计活动,与幼儿共享阅读的快乐。
  一、根据作品的体裁设计活动
  不同体裁的作品有着各自不同的魅力,每种体裁带给幼儿的阅读乐趣不能互相替
  代。如英国插画家本·科特创作的一本图画书《小猪变形记》是一本荒诞可爱的
  哲学书。只是借了图画书的形式,所以变得特别轻松幽默。本绘书向我们讲述一
  只小猪突然百无聊赖,就想体验别的动物的生活。它粉嘟嘟的样子,叹气、好奇
  的神情,都让读者很容易联想到孩子。这只小猪精力充沛,满脑子奇异的想象,
  想了各种办法模仿长颈鹿、斑马、袋鼠、鹦鹉等动物。但遗憾的是,这些创举都
  以闹剧告终。正当小猪被一连串失败打击得失去信心时,它又受到另一头猪启发,
  到了真正属于猪的乐趣。原来,对猪来说,做回一头猪才是最赏心的乐事!
  幼儿最初称呼自己时总是沿用大人对他的称谓。渐渐地,孩子学会了用"你"和
  "我"。这标志着一种飞跃   ,说明孩子开始了自我意识的建立,开始了"认识自
  我、认识他人"的思想历程。这个历程对儿童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往往也是漫
  长而曲折的。《小猪变形记》就用一种奇妙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这样的历程。
  这个故事的特点是幽默有趣,显得特别的好笑和读起来也特别轻松。因此,阅读
  这一绘本课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小猪的表情以及小猪改变自己形态寻快乐的
  过程,充分发挥想象,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以肢体动作和语言结合等策略感受、
  理解、体验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运用了以下的策略:
  1、营造氛围
  活动一开始我们就营造了一个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故事形象的有趣,情话感动的话
  感受其中的幽默元素。如引导幼儿观察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长得怎么样?让孩
  子体验故事中形象的可爱。如幼儿说到"小小的耳朵,圆圆的头,咪咪小的眼睛,
  大大的嘴"时,教师用愉悦轻松的口吻:"是呀,小猪长得粉粉的小耳朵,圆圆
  的大脑袋,象黑豆一样的小眼睛,大而翘的嘴,还笑嘻嘻的呢,真有趣!"
  2、鼓励想象
  在阅读小猪改变自己的形态时,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感受故事意想不到的情节。在前两个故事片段中,让幼儿猜一猜小猪遇到长颈鹿会想些什么?他会怎样向斑马炫耀?后三个片段开始我试着停顿,让孩子接着说一说他会怎么打招呼。这样
  的过程孩子发展了语言,在后面创作故事的环节里,孩子们发挥想象,并让自己
  说的话与文本语言结构一致。让语言发展渗透在无形之中,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
  生在自由读书过程中关注语言,自觉发展语言。
  3、推波助澜
  在阅读绘本时,还运用"推波助澜"的策略增添幽默的味道,如,读到小猪突发
  奇想让自己变成了长颈鹿这一环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