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Human History
尼泊尔是一个多族裔、多宗教的国家。尽管在政策层面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面对灾难时,尼泊尔的下层种姓体往往损失惨重。本文从尼泊尔低种姓人的历史出发,分析尼泊尔低种姓人在地震中所面临的伤害及其受害原因。
一、背景介绍
尼泊尔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家,它的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由于政治不稳定和基础设施薄弱而未能兑现,导致其目前经济依然严重依赖外国援助,四分之一的预算支出来自外国捐款和贷款。在尼泊尔,上层种姓对他们的身份非常自豪,他们对这一阶级制度的认可很高,这在目前是很难改变的。尼泊尔最低的种姓人,约占人口的20%,他们没有土地,只做一些卑微的工作,如清洁下水道,不允许使用公共交通工具[1]。根据联合国开发署关于尼泊尔的人类发展报告所述,虽然尼泊尔内战已经结束,但冲突的根源尚未消除,发展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在15至49岁的人中,长期受歧视的种姓体Dalit的妇女和男子识字率分别为34.8%和59.9%,而在婆罗门种姓和kshatriya种姓中,妇女和男子识字率分别为68.6%和92.8%,差距甚大。尽管2011年尼泊尔宣布种姓歧视为非法,但南亚仍普遍存在种姓制度,政府经常把他们安置在居民区的边缘[2]。
同时,尼泊尔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的边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地震。尼泊尔是一个相
对贫困的国家,科技水平低,在城市建筑施工中抗震性能差,或没有抗震能力。地震中大量建筑物倒塌,极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尼泊尔悠久的历史中,最近两次最大的地震发生在1988年和2015年。通过PAR模型总结尼泊尔地震灾害的原因、压力、影响因素、不安全条件和社会脆弱性如表1所示。
表1 PAR模型
PAR模型
动态压力居民缺乏常识,等级制度根深蒂固
宏观影响因素人口迅速增长
自然条件板块交界,山区
根本原因联邦共和国权力结构,农业大国,经济落后
二、尼泊尔低种姓人脆弱性分析
(一)经济
在尼泊尔地震摧毁的房屋中,41%属于达利特(低种姓)和土著社区,26%属于女性户主家庭,23%属于老年人[3]。他们的房子质量很差,地震后他们没有足够的钱重建,留下了大量的低种姓人临时居住。这种时候处于最低地位的人,尤其是妇女,往往受到不平等待遇。种姓制度既影响社会流动性,又影响资源配置。如在尼泊尔4%的土地所有者拥有该国40%的土地。2015年地震前,全国25%以上的人口没有土地,主要是最低地位的人和妇女。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一些钱来购买土地,然后才能建造房子,这无疑是经济上不可能实现的。地震前,低种姓人大多从事最低水平的体力劳动,没有储蓄。灾难发生后,没有政府的及时援助,他们几乎无法生存。
(二)伤亡人数
在地震后的死亡人数中,历史地震描述的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低地位女性很难在地震中生存。如在尼泊尔1934年的地震中,妇女占所有死亡人数的55%,其中40%以上是低种姓妇女。而在1988年的地震中,这一比例为52%。在2015年的地震中,女性死亡率超过55%,其中大多数是低种姓妇女[4]。
图1 加德满都人口密度
(三)生活状况
2015年尼泊尔地震不仅影响到城市居民,也影响到农村地区。周围农村的许多人失去了房屋和生计手
段。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受影响的男性家庭成员需要来到城市寻住所、食物和工作。同时为了确保家庭成员和住所内食物的安全,他们将家庭女性成员也带到城市。然而尼泊尔这类家庭在城市将面临非常困难的生存条件,他们将受到歧视,不到工作,甚至成为剥削和抢劫的优先目标。更糟糕的是,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人口本就已经过于密集(如图1),无法容纳低种姓移民的涌入。加德满都的公共交通、公共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空气污染、建筑违章和人口扩张都是亚洲国家城市建设失败的典
灾后人脆弱性研究
含马的成语——以尼泊尔低种姓人为例
肖灵溢
13
2020年第6期林心如删霍建华照片
人文历史Human History
型案例。在本地高种姓居民和地方当局发现情况后,他们的优先措施往往是强行驱逐低种姓人,而下层种姓的移民大多数也不会得到政府的救济。
三、脆弱性产生的原因
(一)政治原因
尼泊尔的种姓制度已在政策层面废除,然而,尼泊尔的种姓制度具有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社会工作分配制度和非常强大的社会运作制度。种姓制度有许多非理性和扭曲的价值观,但它确实维护了尼泊尔的社会稳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即使随着时代的进步,政府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政府没有使用非常激进的手段,制定更多的法律来维护社会平等。因此这一政策所留下的影响很难消除。
尼泊尔大地震后,是社会最动荡的时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巨大威胁。在这种时候,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为了分配更多的救济物资,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种姓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分配方式,决定谁得到多少的优先权。所谓的“上层种姓”是“种姓制度”的受益者,因为他们的祖先享有各种特权,他们不愿意从根本上弥合“高低”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这两种制度的实施确保了种姓制度的稳定和封闭。只要一个种姓的职业不被消除,性别比例不失衡,每个种姓都是一个小社会,不会轻易被打破。
(二)经济原因
种姓制度的社会流动性很低,但社会流动性越低,社会成本越低。设计一个取代种姓制度、平等、竞争、社会流动性的社会制度,所有这些都需要巨大的社会成本。在地震发生后,政府首先关心的问题
yuandan必须是如何稳定社会,用有限的资金救更多的人。种姓制度的两个基本制度是婚姻制度和职业世袭制度,由于工作和工资没有变化,低种姓的人缺乏个人储蓄和政府救助。这类人必然会遭受很大的创伤,因为物价上涨,他们在地震后流离失所。特别是,这些边缘化和弱势体没有参与地方治理结构和决策机构,也没有被纳入国际抗震救灾工作的范围之内。
(三)文化原因
首先,与农村地区不同,城市地区的人们大多是彼此陌生的。尼泊尔农村地区的低种姓人,大多数人思想保守,不喜欢住在庇护所,将拒绝政府的临时住所,并在地震后自由行动。种姓同时制度也具有宗教含义,在尼泊尔,宗教人士把他们对生命的所有渴望都寄托在来世上,而在灾难发生时,很少关注自己的生活状况。宗教思想就像一种麻醉剂,使人们忽视现实世界。受这种落后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低种姓的人没有强烈的愿望改变他们目前的生活条件。
四、政府在地震后的行动
(一)现行政策
地震后,一些失去家园的低种姓人被重新安置在政府建立的新村庄,他们与其他类别的受害者一起生活,在平等的条件下工作、吃饭和生活。这改变了下层种姓的心态,使他们感受到平等的好处。
一些专家希望以2015年地震为跳板,挑战尼泊尔社会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政府在听到他们的声音后也提供了一些支持。如Dwarika酒店是尼泊尔一家高档度假酒店,自2015年以来一直为地震受害者提供难民营。大多数受害者来自低种姓阶层。地震后,尼泊尔政府也向其发放了补贴,该政策表明,补贴数额是根据贫困程度和灾害程度分配的,基本保证了公平。
(二)政府的不足
地震发生前的一段时间里,只有50名地震专家和社会科学家聚集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可能是灾难性的地震,他们预计在地震发生前会有更好的准备,像加德满都一样进行研究人口密集的房子如何处理,但他们的研究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采取实质性行动。地震后,政府将土地登记作为紧急补贴,使许多边缘化公民难以得到土地登记。许多农民没有土地,但只租土地或受雇于农业。农村土地登记不像城市那样严格,一些文件甚至在地震中丢失,使他们在灾难后无法获得援助。此外,大多数低种姓土地所有者是家庭中的男性。如果这些人已经离开家乡去其他地区工作,同时妇女无权发言,她们很难得到政府的紧急津贴和重建援助,这大大减缓了重建的进展。
五、建议
(一)为下层种姓人提供更好的教育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让尼泊尔的低种姓人民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随着该体开始重视自己的权利并为自己的生命而奋斗,下层种姓的权力将会扩大。为了实现这一点,非政府组织可以承诺开展更多的教育和科普活动,首先是改变他们自身的想法。
(二)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改变低种姓人地位的另一个方法是提高自己的收入。地震后,为了重建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慈善机构可以主动地利用捐款为下层种姓提供就业机会,这既可以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又可以帮助他们参与国家的建设。
(三)利用媒体的力量
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灾后,关于灾难的媒体新闻能够第一时间引起公众的注意。在这一点上,更多地报道低种姓人的困境是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注意的最佳途径之一。这需要NGO组织与媒体公司接触,撰写主题,并通过在线交流为尼泊尔下层种姓获得最大的权利。
六、总结
尼泊尔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地震发生后,尼泊尔低种姓人口显然易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
142020年第6期
人文历史Human History
汽车水箱
贫穷、死亡威胁、人口贩运和住房缺乏。尼泊尔政府已经正式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并没有真正投入多少时间或金钱来改变它。如果要改变尼泊尔低种姓体目前的脆弱性,就必须首先使他们更加了解平等和获得知识。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在如何改善局部地区的情况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毕竟,尼泊尔的低种姓人口是一个很大的体,所以从某一个地区开始实施政策手段更容易取得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天霓.作为灾后报道的数据新闻:以“尼泊尔地震”为例的数据新闻实践[J].新媒体与社会,2015(3):109-120.
[2]李静玮.小国民主中的多元族:一项以尼泊尔为例的政治人类学解析[J].南亚研究季刊,2018(3):69-75.
[3]胡仕胜.尼泊尔民族宗教概况[J].国际资料信息,2003(3):16-22.
[4]王宏纬.谈尼泊尔的民族[J].南亚研究,1983(1):90-94.
作者简介:肖灵溢(1997-),女,汉族,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发展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社会运动,灾害社会学等。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610052
系统,以便促使监管、电子信息一体化需求得到满足,重复劳动量得到减少。相关部门需统一管理监管电子信息化建设活动,投入相应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科学制定建设规划与建设标准,充分论证建设的可行性,逐步融合监管工作与档案生成环节。要在系统中充分涵盖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等工作流程,以现场检查为例,可在系统中融入问卷、检查记录、处罚书等相关内容,深化监管工作、档案管理的融合程度。
(三)强化档案管理一体化
要将监管档案前端控制策略落实下去。具体来讲,前端控制是在电子文件生成阶段内即开展档案管理活动,目前受到了档案界高度的关注。为满足前端控制需求,需科学教育、培训一线非档案工作人员,促使档案管理责任意识得到增强,能够规范、标准采集档案资料,进而更加高效地管理档案全生命周期;要结合监管档案一体化建设目标,对监管档案管理制度大力完善。相关部门需优化制度体系,充分覆盖监管档案的全生命周期,基于制度约束和指导,更加规范标准的管理文件资料。要将双归档制度落实下去,对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等分别归档,这样可以避免有等不良问题出现于归档文件中。同时双归档模式的实施,也可降低档案检索的难度。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要严格遴选档案管理人员,合理划分人员结构,及时提拔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要制定完善的保障政策和奖励机制,以便促使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潜能与热情得到激发。要对岗位调整幅度合理控制,避免出现过大的调整,否则队伍的稳定性将会受到影响;要经常培训档案管理人员,从时间、资金等角度满足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需求,以便促使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与信息化建设要求所适应。也可将档案管理经验分享会议活动组织起来,互相分享与讨论档案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形成的经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此外,由于金融监管档案的机密性较强,因此需通过安全宣传活动的开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大力强化。在管理实践中,可积极运用身份识别等先进技术,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要通过云技术的运用,及时备份重要档案信息。
四、总结
金融监管档案对于金融监管活动的实施具有较大意义,相关人员需对金融监管档案的特点充分掌握,合理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以此来提升金融监管档案管理的有效性。要积极总结管理经验,不断优化档案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叶海涛.金融业信托项目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探析[J].营销界,2019(33):79-81.
[2]徐洋.金融企业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9(2):57.
[3]李艳玲.探索财政监督检查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点[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9.
作者简介:叶世明(1981-),男,汉族,吉林省公主岭市人,本科,助理馆员,主要从事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金融服务中心  136100
上接第12页
15
2020年第6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