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不要说话上古神话时代中原岭南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刍探
作者:李旖 李永芳
教师节创意祝福语
来源:《速读·中旬》2021年第05期
        ◆摘 要:早在上古神话时代岭南就已被纳入中原文明的视野与文化版图,并开始了两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山海经》时代岭南即为中原部族所认识;二是舜帝足迹岭南及其中原文化对岭南地区开始实行文明教化;三是盘古与盘瓠文化在岭南共存相融。上古神话时代中原与岭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无疑促进了南越民族的及其融合到华夏民族大家庭之中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上古神话时期;中原地区;岭南地区;文化交流
        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亦是近年来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学界有关本专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如廖国一的《论古代南越与中原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 期)、李燕的《浅论盘古文化与盘瓠文化关系及其在岭南融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4期)、程有为的《先
秦及秦汉时期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等。但总的来看,学界现有成果大凡是对秦汉以降岭南被纳入封建中央王朝统治体系之后的探讨,或对于先秦时期中原与岭南地区文化交流的研究,而对上古神话时代中原与岭南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研究则尚感薄弱甚或欠缺。故有鉴于此,笔者试图弥补学界这一缺憾,对上古神话时代中原与岭南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作一较为系统的论述,以期推动该专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一、《山海经》时代中原部族对岭南的初步认识与涉足
        据史料记载,上古时期中原区域范围主要指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包括今天的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安徽省、以及江苏省北部等地区,而河洛地区则是其核心地带。岭南则是指南岭以南的地区,而南岭则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也是长江与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其由广西西北部向东经湖南、江西至广东北部,贯穿“五岭”(即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绵延1400公里之多。
        在神话著作《山海经》中,曾分为“山经”和“海荒经”两大部分。其“南经”主要是记载的是南方,大致范围为“东起今浙江舟山岛,西抵湖南西部,南到广东南海,包括今天的浙
晁雪薇
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五个地方”。可见其范围不仅包括岭南,而且远远超过了岭南。在“南山经”中所记的南方山水,不少与今天的岭南一些地方能够“对号入座”,譬如:招摇之山即今天广西兴安的越城岭,丽水即今天广西的漓江;鹊山即今天湖南广西两省交界的都庞岭;杻阳山即今天广东连县的大龙山;抵山即今天广东仁化县的腊岭;亶爰山即今天广东的大庾岭;基山即指今天广东的莲花山;青丘山即今天广东翁源县的翁山,英水即当今的翁江;仑山即今广东新会的昆仑山;禺槀山即今天广东的飞来峡;南禺山即今天广州的白云山和南麓番禺山,佐水當为今天广东的越溪等。
        神话著作《山海经》隐含着一种浓厚的政治地理观,即“胸怀海内,放眼海外”的“大中国”国土观念,其核心即是中原”。中原是华夏文化的中心及根源地,岭南则处于中原地带的外围,故古代中原人把岭南视为蛮夷之地,需要对其进行文明教化,正所谓“南方卑湿,蛮夷中间”。
为什么iphone从不上电        二、尧舜二帝足迹岭南及其中原文化对岭南地区的文明教化
降雨量怎么测量的
        岭南越人与中原华夏人很早就有交往。相传尧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舜使禹“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趾、北发”。
二引文中的所谓“南交”、“交趾”即指岭南一带。可见尧舜时代中原华夏族的政治影响已到岭南地区。
        神话帝王舜,又称虞舜,系黄帝八世孙。舜在青年时代生活在中原地区,后受佐尧政务,最终受禅继承了尧的帝位而执掌中国大权,建都于蒲坂即今山西永济市的西蒲州。舜在位期间,用“八元”“八恺”,逐“四凶”,任命大禹治水,完成了尧的未竟事业。其“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今广西梧州一带——笔者注)。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传说中的虞舜是一位勤于民事的好帝王,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并擅于制作乐器,其所制作的五弦琴曾被后人称为舜琴。今天,在岭南地区仍保存着多处舜文化的遗存,譬如在广东省,就有连州地区的南风岭、英德地区的鸣弦峰、曲江地区的韶石山、虞帝祠;在广西省,有桂林地区的虞山、梧州地区的虞帝庙、临桂地区的舜潭、灵川地区的舜祠等。其中广东的连州南风岭,舜曾创作了著名的《南风歌》,歌词中唱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另在曲江周田镇的浈江边上,亦曾奏韶乐留下韶石之名,后来韩愈曾到此一游,留下了著名诗句“暂欲系船韶石下,上宾虞舜整冠裾”。
        在岭南舜文化的大量遗存中,寄托着岭南人民对舜帝的深情追忆与衷心爱戴,同时也昭示着对华夏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显示了在上古神话时代中原文化对岭南地区文明教化,对后世岭南文化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岭南地区仍有多处舜文化的遗存,例如在广东省,有连州的南风岭、英德的鸣弦峰、曲江的韶石山、虞帝祠;又如在广西省,有桂林的虞山、梧州的虞帝庙、临桂县的舜潭、灵川县的舜祠等。
        三、盘古与盘瓠文化在岭南的共存相融
        盘古神话是中国北方汉民族独立创造的创世神话,河南桐柏山一带“更是盘古神话的核心根源地”。现在桐柏县的盘古庙会系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岭南地区对盘古的信仰与崇拜较之中原地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的盘古庙宇也主要分布在这里。南梁任昉在《述异记》中曾载道: “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南海国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其中所讲的“盘古氏庙”,即在古桂林郡治所即今天广西来宾市的象州县;所讲的“南海”,即指秦汉时期的包括岭南大部分地区的南海郡;所讲的“盘古国”,则是以盘古信仰为核心、以盘古祭祀为标志,包括西江、北江、东江等岭南地区的盘古文化
古国。时至今天,岭南盘古文化遗存甚多,如在广东的连南、乳源、乐昌、英德、翁源、曲江、始兴、博罗等县,均有盘古庙宇遗存。在广西来宾市境内,仅盘古庙遗存亦有28处之多。
        盘瓠神话是中国南部少数民族祖先起源的图腾神话。晋人范哗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曾对盘瓠神话传说进行过较为完整的记述:“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鎰,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乃以女配槃瓠。槃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 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这里的“槃瓠”即“盘瓠”。可见盘瓠即狗之尊称,因帮其高辛帝打败犬戎入寇,立下大功,故与公主结婚而生下一大子孙。因为在晋朝之前岭南地区是苗、瑶、壮、畲、越等兄弟民族活动的地方,因此后盘瓠神话便在岭南苗、瑶、壮、畲、越等兄弟民族活动的地方广为流传,并奉之为图腾,认其为祖先。
        由于“盘古与槃瓠音近,二者或即为一物”,以致两者发生了混用、融合,在很多地方和方面难以区别。譬如广东连南瑶族在每年举行的“盘古王节”活动中其实祭祀并非是盘古,而是“狗头人身”的盘瓠;又如肇庆的“盘古神殿”,实际上供奉的则是瑶族神祗盘瓠。
        四、结语
        由上述可见,早在上古神话《山海经》时代岭南即为中原部族所认识,舜帝南巡足迹岭南显示其己开始接受中原文明之教化,而盘古文化与盘瓠文化在岭南的共存相融,则促进了南越民族的及其与华夏民族大家庭的融合进程。虽然盘古与槃瓠之说等本属神话不可置信,但剥去其神话外衣仍不免有着有它的现实根源。时至秦汉以后,岭南社会和文化逐渐被中原汉文明所同化,并最终被正式纳入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中。
        参考文献
        [1]赵俊波,赵小山.玩·山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49.
        [2]张春生.山海经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28-151.
        [3]闫德亮.神话视域下的中原与岭南文化交流考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