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文章概述了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并针对当前存在资源挖掘不够,深度融合举措不多、产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主题定位不明确,规划执行不到位、品牌竞争力不强,区域影响力不大等问题,从强化组织领导,纵深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强化保障措施,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培育强势品牌,提高区域影响力、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配套建设,提升产业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永州;文化旅游产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永州与长沙、衡阳和岳阳并称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底蕴非常深厚,境内留存的远古文化遗址、遗迹数以百计,如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居住的洞穴、秦汉时期特大型舜帝陵庙遗址、万多年前古稻栽培遗址、母系社会留传下来的古老文字女书,等等。但是,拥有文化资源优势的永州,与湘西、郴州等城市相比,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明显落后。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深入零、冷两区和祁阳、道县、江永、江华等县,通过采访、查阅、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就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对策等进行了思考,形成了以下报告。
  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历史厚重,文化资源丰富是永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也是一张对外的名片。“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实施了“文化强市”、“旅游旺市”战略,狠抓项目建设、争创文化旅游品牌,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厚积薄发、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经营单位共有1800多家,安置就业人员7.6万人,比2005年增加3.5万人,带动社会就业湘绣20万人以上,带动相关产业增收200亿元以上。同时,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等级旅游区从无到有,总数达到10家,其中 4A旅游区2家、3A旅游区8家,新增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星级旅游饭店发展到24家,其中四星级饭店达到雪的诗句唯美3家;旅行社发展到23家、新增16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达
30处、新增廖景萱qq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76处、新增54处,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处。祭舜大典、瑶族长鼓舞、女书习俗、祁剧、祁阳小调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女书”成功进奥运、入世博,文化资源储备量居全省第一。仅2010年全市旅游业接待游客10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6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03.8%298.6%[1]
虽然十一五期间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市场竞争力弱,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所处的区位优势、所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极不匹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深度融合举措不多。永州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人杰地灵,而且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还有许多独具魅力的优秀传统艺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市。但永州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结合不明显,创新力度不够,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源、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民间文化资源,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甚至有的还未得到有效保护,更谈不上合理利用,造成了文化旅游资源极大的浪费。例如零陵的东山景区、柳子庙、周家大院,道县濂溪故里、祁阳浯溪碑林、东安舜皇山、双牌阳
明山、宁远的舜帝陵等市内重要景点,可挖掘潜力都非常大,但由于缺乏有效整合和深度策划,对游客所要求的在地性、体验性一知半解,发展水平仍停留于走走看看,游客的消费积极性不高。
二是文化旅游产业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周边地区相比,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投入不足,力度不大,还远远不能满足发展大文化旅游的形势需要。按照《湖南省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中规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的要求,我市仍有较大差距。政府扶持不够,也造成了民营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的积极性不高。正因为如此,现在不少民营企业家宁愿投资房地产,也不愿投资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由于资金严重匮乏,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不少旅游景
区景点的餐饮、停车场、道路、住宿等设施十分落后,综合接待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黄金周,问题更显突出。有的县在“吃、住、行”等方面的基本设施十分落后,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更别说“购”、与“玩”了。
三是主题定位不够明确,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执行不到位。近年来,永州市就如何将文化资
源优势化为产业优势做了不少规划,其中有些规划还是请国家级规划单位做的,比如潇湘百里平湖、零陵东山景区、江永“三千”文化、道县文化旅游、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等,但直至今日,规划仍然是规划,甚至因规划和前期建设花了不少钱却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挫伤了决策者和实施部门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规划和实施缺乏整体性、统一性、协调性,导致主题定位不明确,缺乏市场号召力、项目吸引力。加上历史和体制的因素,文化旅游景点景区资源分散在不同行业或者职能部门,各部门因职能所限,缺乏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认识和通盘考虑,在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上往往是各自为阵,不严格按规划开发,造成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开发脱节,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四是品牌竞争力不强,区域影响力不大。永州市大部分文化旅游项目的魅力,还停留在吸引游客走走看看的初级阶段,文化旅游项目的内涵挖掘不深、包装层次不高、吸引力不大,因而精品名牌少。考察中我们发现,现有的文化旅游景点大多存在规模小,内容单一,特缺乏,游客参与性项目不多,滞留时间短,没有形成一流的具有震撼力的文化旅游景区。同时,永州市文化旅游骨干企业少,粗放经营比较普遍。当前,永州市文化旅游企业整体实力不强,新兴企业不多,产业链不畅,产业间结合度不高,产业集不成规模,对现有的文化旅游项目缺乏有力的包装打造,致使区域影响力不大。
  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领导重视
2006年,永州市三次党代会提出举全市之力把永州打造成为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基地;200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文化强市”、“旅游旺市”战略,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培植和打造,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永州市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纲要》、《关于加快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2009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旅游产业发展“十个十”工程,明确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这为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四次党代会上,市委进一步提出推进旅游旺市的新目标——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文化品牌不断成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构建。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2]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完成旅游“1010”工程,着力建好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高星级旅游饭店,打造几条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抓好祭舜大典、江永女书节、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暨杜鹃花会、瑶族盘王节、周敦颐国际理学文化节、柳文化节、孝文化节、东安武术
节等大型文化旅游活动。”纳入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李云迪 朗朗[3]
(二)资源优势
永州市的历史文化确如一部煌煌巨著,考古发掘考证表明,永州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之源、世界稻作文化之源、世界女书文化之源、中国制陶工艺之源、理学文化之源、瑶族发祥之地和道德之乡,特别是千年古文字女书乃世界唯一性的特资源。永州境内有名胜古迹2500多处,其中国保、省保单位42处,具有申报国保和省保单位条件的还有近40处,在全省仅次于长沙,位列第二;零陵是中国夏朝前出现的34个古地名之一;有舜文化、柳文化、理学文化、瑶族文化、女书文化、碑刻文化等古文化;有祁剧、瑶族长鼓舞、祁阳小调、零陵花鼓戏、东安狮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金洞、湘江、潇水等秀丽山川;有7个国家森林公园和6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此外,永州市环保状况整体较好,将成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
(三)区位优势
永州毗邻两广、港澳等沿海发达地区,地处湘、粤、桂三省结合部,在吸纳客源方面具有
明显的区位优势。永州市已构建起了铁路、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空运大进大出的立体交通网络,出入十分便利。紧邻的广西桂林、贺州和我省的郴州、衡阳、邵阳文化旅游业
方兴未艾,融入这个大旅游圈区位优势明显。同时,永州市已被国家商务部和省里确定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并与港澳台、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随着国内市场的全方位开放,国内外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将会抢滩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光明的市场前景。
  对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如何充分利用永州市突出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培育永州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品牌,推动永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是亟需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纵深推进文化旅游融合
与个体化的传统文化生产相比,现代文化的生产“则具有实业化、集团化、规模化的特征,
它对文化的生产能力、传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为此,各级党委、政府首先要继续高度重视,务必切实负起起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领导责任,将文化旅游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其次,整合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履行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指导、协调职能。建议由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其三,要建立和完善政府重视、部门联合、企业为主、上下联动的策划、宣传推介机制,引进或聘请高端策划人才,围绕永州文化的自身特于优势,重点做活“红、绿、古”文章,努力把永州打造为湖湘历史文化展示与传承基地、江南第一大始祖祭祀圣地和全国多样性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展示永州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魅力。
(二)强化保障措施,改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资本的拉动。
就产业整体而言伊能静露点, 资本充裕的产业才能充分发展, 也才有发展的动力; 就某个企业而言, 没有资本或资本不充足张的组词, 就不能展开生产, 更谈不上盈利和发展。文化产业当然也不例外。” [5]市县两级政府要筹资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对基础设施、开发保护、宣传促销等引导性投入;扩大银行信贷投放,深入实施市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金融业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创新文化无形资产质押担保制度,畅通文化旅游产业“绿贷款通道”;落实好文化旅游企业享受中小企业优惠贷款,星级旅游饭店享受用水、用电、用气价格等扶持政策,对开发特旅游产品的重点企业给予大力扶持;要整合文化保护与开发、天然林保护、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民族发展、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的使用,尽可能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把支持农村发展的小额信贷用于农村旅游户;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本,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参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经营;积极向上汇报衔接,争取更多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里的“笼子”。
二是加大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力度。贯彻执行《关于加强旅游规划工作的意见》(永政办发〔201032号),加快编制景区景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划定保护区域和保护红线图,对景区周围的建设进行规划控制。建立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文化、规
划、建设、国土、城管、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参与的文化旅游资源保护联合执法机制,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和审批制度。同时应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遴选出一批影响较大、价值突出、高度濒危的项目加以重点保护。
三是深入推进旅游景区体制创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旅游项目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大胆借鉴湘西凤凰县旅游景区改制的做法,对已经或有条件成为旅游景区(点)的文物、风景名胜等单位或其他旅游资源,实行事业职能和市场经营职能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组建经营开发实体或对外转让经营权,实行开放性经营,真正把“资源负担”变为“资源效益”,实现旅游发展由“事业”向“产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