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板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试讲(十分钟左右)
重点课文教学设计参考
说明:此文档结合最新部编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基于本人发布的试讲通用模板,按照模板下的“教学五环节”流程,对中高年级的精读课文进行细致解读,提出合理化的试讲教学指导建议,有理论可依,有模板可循,有建议可直接为我所用,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参加试讲教学活动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还特别适合于报考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和小学语文教师编的学员学习使用。
具体模板可在百度文库搜索以下文件名:
1.小学语文试讲通用模板精编超越梦想版(适用于教师考编逆袭和一线教师赛课)
2.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师考编)模拟课堂(试讲)通用模板(绝对实用)
3.小学语文教师考编试讲不同文体通用模板(精编版内部使用)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精读课文“五环节”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手机发热发烫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呢?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四、研读品读,体会表达
五、总结迁移,尝试运用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观潮》试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盐”等12个生字,会写“潮”等15个生字,会写“奇观”等14个词语。
2.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3.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 自然段。
【试讲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结合“资料袋”介绍一些关于钱塘江大潮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板书课题)】
太虚神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落实识字目标。】
1.自学反馈
(1)识字。本课要求认识12个生字。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容易认半边熟字而读错的生字,如 “屹、浩”。“崩、震”可提醒学生“崩”是后鼻音,“震”是前鼻音。教学“昂”时,可以结合课文做一做“昂首”的动作,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字义。
(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 15个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重点关注字的结构。“据、堤、盼、滚、堵、犹”左窄右宽;“顿”左右同宽,“崩、震、霎”上扁下长,注意上下部分要写得紧凑。
可重点指导下面其中的一个字:
潮:左边三点的摆放位置略微形成竖着的弧形。中间部分最后一横比第一横稍长。
名画家震:上面是“雨”的变体,四点均是从左斜着往右下轻轻运笔;下面倒数第三笔是竖提。
2、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大体思路】
学生初读课文后,可用“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明确课文是围绕文中的第一句话,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写钱塘江大潮的。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潮头奔腾西去”等语句,梳理出课文的层次,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先总后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第1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指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第5自然段写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此外,文中“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两处显示了时间的变化。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1.第2 自然段,潮来前
先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作者登上海塘大堤,看到了哪些景物。引导学生圈画出相关景物,如“钱塘江、江西、薄雾、镇海古塔、小山、人山人海”,然后引导学生一边读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边想象含有这些景物的画面。
在交流这一自然段中印象深刻的画面时,学生可能关注的是一种景物,如“江面”,也可能会关注到几种景物,如“江面、古塔、小山”,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引导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想象画面,让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并在想象中感受潮来前江面平静、开阔等特点。
2.课文第3—4 自然段,潮来时
写潮来的过程,连续的画面既富有动感,又带着声音。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可以先引导
原生之罪大结局学生读读课文,梳理出潮来的过程。梳理时,可抓住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如“传来隆隆的响声”“出现了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帮助学生理清潮来的过程。也可以根据一些体现观察顺序的词语,如“远处”“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帮助学生梳理潮来的过程。理清潮来的过程后,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导想象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也可补充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辅助学生想象。如“好像闷雷滚动”,可让学生联系听雷声的生活经验,想象潮来时的声音。“水墙”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见到的墙来想象。学生对“两丈”可能比较陌生,教学时可借助一些直观的事物,让学生体会有多高,再引导学生想象。“千万匹白战马齐头并进”,可借助课文插图或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想象。“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听到的巨大响声来想象,也可以播放大浪潮的声音,帮助学生想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