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文与大篆之关系【珍藏版】
论古文与大篆之关系【珍藏版】
我这里所说的古文是仓颉古文,我这里所说的大篆是仓颉大篆,而主流所说的古文是战国古文,而主流所说的大篆是西周大篆,此古文非彼古文,此大篆非彼大篆也,切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
高明在《中国古文字学通论》一书中指出,
篆体:秦和秦以前的汉字。
隶体:秦以后的汉字。
大篆:秦以前文字。
籀文:汉代以来多认为大篆为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故又称大篆为籀文。
小篆:秦实行的统一文字。
古文:汉代以来,称晚于籀文的战国文字为古文。【许慎就认为古文是仓颉古文——马注】
今文:汉人把当时通行的隶书称作今文。
此观点基本上体现了古文字界的一致看法。
长期以来,学界主流一直认为,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近来有些松动,有人开始提出,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说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是错误的,夏朝应该有文字,应该有原始文字,象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李学勤先生即持此观点,还有人提出文字应该产生在夏末商初时期,如裘锡圭先生,此观点是非常保守的,他们二位显然都受了郭沫若大师的影响,跳不出他的圈子,窝在了他的翅膀底下,受其庇护。
郭沫若大师为中国学界创造了一套崭新的汉字起源的理论,这套理论已经风靡中国四十年,它的核心是,文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圣人造字不可信,汉字产生在6000年前,半坡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就是原始文字的孑遗,刻划符号和图画是文字的起源。这套理论一经提出,,就受到学界的追捧,破译者有之,探讨者络绎不绝,纷纷踏来,连篇累牍的文
章,铺天盖地,以至于形成了四十年的怪圈,我把他们称为四十年派,即刻划符号派,刻划符号派都是时代的弄潮儿,产生在中国阶级斗争最激烈最高潮的风口浪尖上。当一切归于平静的时候,这些弄潮儿还在余兴未衰,追逐着那已逝去的泡沫,自娱自乐,自欺欺人。
外地车上海年审我说过,刻划符号,作为先民创造的一种记事符号,是一种文化,可以研究,但把它当做文字或原始文字,就有点不恰当了,尤其是古文字学家,拿不是文字的东西,当文字研究,一研究就是四十年,浪费纳税人的钱财,浪费读者的时间,误导读者,此风不可长。
改革开放已经几十年了,阶级斗争已离我们远去,为什么仓颉造字不能恢复它的本来面目,仓颉造字并不妨碍谁,【仓颉书】并不妨碍谁,仓颉大篆并不妨碍谁,仓颉古文并不妨碍谁,古文字学界是不是也该做一下反省啊,你们愧对祖先,愧对仓颉,你们研究仓颉造的字,你们吃的是仓颉的,喝的是仓颉的,你们还要怀疑他,否定他,这还有没有一点感恩之心啊?
历史上的一些记载有时要比我们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猜测和想象,要准确得多,真实的多,可信得多,因为古人一般没有任何成见,比较客观,不带政治彩,
而今天的专家学者都以革命家的身份出现,唯我正确,从不把历史记载放在眼里,他们不仅创造历史,还改造历史,他们还以为自己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当代英雄。
{1}【吕氏春秋】载:“史皇作书,仓颉氏也”,又云失眠怎么办失眠的最好方法:“仓颉造大篆”。
{2}《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记录了李斯《用笔法》的文章:“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篆籀以前不可得而闻矣。自上古作大篆,颇行于世,但为古远,人多不详。今斯删略繁者,取其合理,参为小篆。
{3}清乾隆《延庆州志》载:“王次仲,性能窥测造化,变通无穷,隐上谷居庸山中,不为禄仕。上古仓颉观鸟跡创出大篆书,历代用之,然其文繁复,难以学习。” 
{4}《说文·叙》开篇就讲文字的发展:“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谓之字。……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
唐孔颖违说:“科斗书,古文也,所谓仓颉本体,周所用之,以今所不识,是古人所为,故名‘古文’。……古文者,仓颉旧体,周世所用之文字。”(《尚书·序》)
邓伦杨幂段玉裁说:“凡言古文,皆仓颉所作古文。”(《说文解字注》古文“式”下)。
{5}[说文]
古文一。凡言古文者。謂倉頡所作古文也。
{6}《尚书正义》:“古文者,仓颉旧体,周世所用之文字
尚书正义》:“自仓颉以至周宣,皆仓颉之体,未闻其异。”
{7}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标准字样时,“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到了周宣王的太史籀整理出大篆十五篇,籀文同古文有了差异。(不过古文尚在通行,)一直到(春秋末年)孔子写六经,左丘明着《左传》都还在使用古文;古文的形体、意义仍为学者们所通晓。
{8}张怀瓘《书断》全文  古文:按古文者,黄帝史仓颉所造也。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孝经》、《援神契》云:奎主文章,仓颉仿象是也。
柏寒个人资料
{9} 按:大篆者,周宣王太史籀所作也,或曰柱下史始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篆。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甄丰定六书。三曰篆书八体书法,一曰大篆,又汉艺文志史籀十五篇,以史官制之,用以教授,谓之史公,凡九十字,秦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又汉文帝主遵严延年并工史书是也。秦楚书惟易与史篇得全吕氏春秋云,叶童哥哥仓颉造大篆,非也,若仓颉造大篆,则置古文何地。所谓籀篆,盖其子孙是也,史籀即大篆祖也。
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张怀瓘对古文的认识,与许慎的认识是一致的,张怀瓘对大篆的认识,与许慎的认识也是一致的,他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看法,他不同意吕氏春秋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仓颉造大篆,那古文又该怎么解释?张怀瓘是将古文和大篆割裂开来,认为不可同日而语,不是一回事。其实,无论是仓颉古文,还是仓颉大篆,都指黄帝时代的官方文字,他们之间无差别,是许慎弄错了,秦代以前,都说仓颉造大篆,秦始皇焚书坑儒,毁古文,许慎时期已见不到仓颉古文了,故拿史籀的复篆,当做大篆,此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另外用李斯的话最能说明这一问题了,李斯说,他的小篆来自上古的大篆,上古仓颉造字,距李斯已有三千年,称上古合适,而史籀距李斯时间不过500年上下,连中古都算不上,只能算近古。李斯做小篆,名为仓颉篇,而非史籀篇,也可作为一个证据。最后来看一看,李斯在作秦丞相之前,曾在吕氏不韦门下,做过食客,帮助他编著【吕氏春秋】
,所以说,【吕氏春秋】里说的仓颉造大篆与李斯所说上古造大篆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由仓颉造字到仓颉造古文,造大篆,实际上,就是一回事,文字从产生起,首先是为官方服务的,篆字就是官方文字,这很正常。但有人非要说文字是在人民中间萌芽,文字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这也许是一个时代的局限吧,越是大师,局限性越大。当把一切都提到一个绝对的高度时,那正是栽跟头,走向反面的时候,愚夫应引以为戒。
小海绵接机b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