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特辑】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
第⼀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类的代表——北京⼈
⼀、元谋⼈:
1、距今时间:约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元谋⼈⽣活特征:能够制作⼯具,知道使⽤⽕。
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类。
⼆、北京⼈
1、距今时间: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西南周⼝店龙⾻⼭上;
3、特征: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使⽤打制⽯器(旧⽯器时代);过着体⽣活;狩猎和采集果实;会使⽤⽕,还会长时间保存⽕种。学会⽤⽕是⼈类进化史上的⾥程碑。
4、意义:北京⼈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遗址。
三、⼭顶洞⼈:北京周⼝店龙⾻⼭顶部;距今约3万年;外形与现代⼈接近,已经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有审美观念,会⼈⼯取⽕。
第2课原始的农耕⽣活
⼀、半坡居民
1、距今时间: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带;
3、房屋:半地⽳式圆形房屋(北⽅寒冷⼲燥,可防寒保暖)
朋友圈发泄情绪的句子4、⽣产⼯具:使⽤磨制⽯器(新时器时代)
5、⽣产活动: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狩猎捕鱼、采集野果,作为⾷物的补充;
6、⼿⼯业:⽣活⽤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为彩陶(⼈⾯鱼纹彩陶盆)、乐器,会纺织、制⾐。
⼆、河姆渡居民
1、距今时间:约7000年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房屋:⼲栏式建筑(南⽅温暖潮湿,可通风防潮),发现⽊结构⽔井
4、⽣产⼯具:磨制⽯器(⾻耜)
5、⽣产活动:种植⽔稻、饲养猪狗⽔⽜等家畜;
6、⼿⼯业:制作陶器和⽟器、乐器(⾻哨)、雕刻(象雕)、使⽤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最早种植⽔稻和粟
2、兴起于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地肥沃,⽔源充⾜,便于农业发展)
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出现、聚落、磨制⼯具(⽾耜)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炎黄联盟:
1、部落联盟时期: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有炎帝、黄帝、蚩尤等较⼤的部落。
2、华夏族形成(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之战:炎黄联盟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领。
(3)炎黄联盟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后⼈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海内外华⼈也以“炎黄⼦孙”⾃称。(华夏民族由不同部落民族融合⽽成)
⼆、传说中炎黄的发明
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产⼯具、种植五⾕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和历法知识。
2、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裳、挖掘⽔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箭和指南车;仓颉创造⽂字、伶伦制作⾳律、⾪⾸发明算盘、他的妻⼦嫘祖擅长纺织缫丝。
三、黄河流域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领位⼦传给贤德之⼈。实质是史前时代的⼀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领的制度。
顺序; 尧——舜——禹
2、⼤禹治⽔:⽤疏导的⽅法消除了黄河⽔患。(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私奉献等)
第⼆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与社会变⾰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与发展
⼀、夏、商、周的更替:
1、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个王朝。从此,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社会开始。禹死后,启继承⽗位成为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残暴统治激起⼈们反抗,失去民⼼。
⼆、西周的分封制:
①⽬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即巩固统治)
②内容:分封对象:宗亲和功⾂
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
诸侯义务: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实质:是西周奴⾪制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周代贵族等级分为天⼦-诸侯-卿⼤夫-⼠。
④作⽤:保证了周王朝对地⽅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了统治范围。
第5课青铜器与甲⾻⽂
⼀:青铜器的⾼超⼯艺
1、出现—原始社会后期(距今4000多年⽢肃齐家⽂化的铜镜)
2、发展—夏商周时期:(青铜⼤量⽤于⽣产⽣活和军事⽅⾯,因此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
(1)功能:主要⽤于饮⾷、祭祀及军事等⽅⾯,并逐渐由⾷器等发展为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份地位乃⾄国家权⼒的代表性器物。
(2)制作⼯艺⾼超(“泥范铸造法”)
(3)代表性的青铜器:迄今世界上出⼟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
⼆、甲⾻⽂
1、含义: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等兽⾻上的⽂字。
2、发现:1899年清朝官员王懿荣;
3、历史地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字,对中国⽂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造字特点: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甲⾻⽂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
1、农业:铁制农具和⽜耕出现,是春秋时期农业⽣产⼒⽔平提⾼的重要标志。
2、⼿⼯业规模扩⼤,商业活跃,⾦属货币被更多使⽤。
⼆、春秋时期的政治景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谎言歌词
1、王室衰微(1)原因:分封制逐步⽡解;(2)表现: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国势⼒崛起;
(3)结果: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2、诸侯争霸(1)原因: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利益相互争夺;
(2)⼝号:“尊王攘夷”
(3)霸主:齐桓公(⾸霸,任⽤管仲为相)、晋⽂公、楚庄王、秦穆公、吴、越等;
(4)影响:①利:促进⼤规模民族交融;有利于局部统⼀;②弊:给社会和⼈民带来巨⼤灾难。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1、形成:三家分晋(赵魏韩),⽥⽒代齐。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使徒行者3大结局
2、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商鞅变法
1、背景:铁农具和⽜耕的使⽤进⼀步推⼴,社会⽣产⼒⽔平不断提⾼,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增强。
幼师工资⽬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公元前356年
⽀持者:秦孝公
改⾰者:商鞅(商鞅语“治世不⼀道,便国不法古”)
3、内容:政治:①确⽴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严重损害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之⼀)任泉个人资料
③改⾰户籍制度,加强对⼈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私⽃。
经济:①废除井⽥制,允许⼟地⾃由买卖;②奖励耕织,⽣产粮⾷、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③统⼀度量衡;军事:①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地
4、作⽤:使泰国的国⼒⼤为增强,提⾼了军队战⽃⼒,⼀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全国奠定了基础。
4、作⽤:使泰国的国⼒⼤为增强,提⾼了军队战⽃⼒,⼀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全国奠定了基础。
5、商鞅被害,新法并没被废⽌说明:变法改⾰会遭到旧势⼒反对,要付出代价;只要顺应历史潮流,改⾰终究会推⾏下去,并取得成功。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地点:成都岷江;功能:防洪、灌溉、⽔运等
2、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解决了洪⽔泛滥,保障了农业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第8课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变⾰时期(根本原因),产⽣了各种思想流派,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辩论,互相影响,出现了思想⽂化上的繁荣局⾯,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百家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张馨予生宝宝了吗
1、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次思想⽂化发展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