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82期)2009(4)
Journal o f Huazho ng A gr icultural U niver sity(Social Sciences Edit ion)
收稿日期:2009 06 25
作者简介:汪平(1977 ),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文化社会学。
艾薇儿老公是谁荆楚文化的特点与构建和谐社会
汪 平
(武汉理工大学学工部,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 广采博纳的开放精神、卓然不屈的自强进取精神、不拘礼法的开拓创新精神、多元价值取向的兼收并蓄精神和好勇斗狠的拼斗精神是荆楚文化的五大特点。充分发掘荆楚文化的独特内涵和现代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杜海涛关键词 荆楚文化特点;精神;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 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456(2009)04 0104 04
Features of Jing Chu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WANG Ping
(Dep ar tment of Students A f f air ,Wuhan Univer sity of Technology ,Wuhan,H ubei,430070)Abstract T he o pening spirit,co mpatibility and enterprising spirit,innov ative spirit,spirit of inte g ratio n of multiple value and striving and fig hting spirit constitute the essential spirits and features o f
Jing Chu culture.To fully ex plor e the unique conno tation and modern value of Jing Chu culture has the practical sig nificance in building har monious society and promo 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centr al ar e as of China.
Key words features of Jing Chu cultur e;spirit ;harm onio us society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并深刻指明了建设和谐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积极建设和谐文化,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国本土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强大精神支撑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充分发掘荆楚文化的独特内涵和现代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荆楚文化的特点
关于荆楚文化的特点,学界已从不同视角作了
研究,罗运环将荆楚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点概括为
开放性、兼容性、进取精神以及浪漫主义特和多元的价值取向等[1];殷义祥等将原始楚文化概括为神巫性、浪漫性、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2]。笔者认为,荆楚文化作为一个特定地域和历史空间的产物,对其特点应该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方面概括为五个方面。
1.广采博纳的开放精神
荆楚文化的开放精神,与荆楚的地理位置相关联。荆楚地域处于我国地势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过渡的位置,有平原、岗地、丘陵和山地,河流纵横,湖
泊众多,复杂多样。其四面环山,中间为两湖平原,整体地貌呈现为一大盆地形态。荆楚又处于我国比较中心的位置,万里长江横贯其中,众多支流汇注长江,主干水陆交通贯通南北东西,自古就有 的美誉。四面高山呈现出一定的封闭性,纵横交
第4期汪平:荆楚文化的特点与构建和谐社会
集成灶公认10大品牌通的枢纽地位则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周边山区尤其是西部山区经济文化比较闭塞落后;中部处于纵横交通线上地区的经济文化比较开放、发达。封闭性与开放性,落后性与发达性并存,而开放性和发达性是荆楚文化的主流。相反的双方既相反又相成,中部发达地区对边远山区有辐射性和影响作用;而边远山区尤其是西部山区所存留的古文化往往以其古古香的文化因子不时地向中部发达文化渗透[1],这正是荆楚文化呈现多样多采化的原因所在。包涵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三峡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首义文化、红文化等多样化文化。
2.卓然不屈的自强进取精神
地处尚未开发的荒僻的江汉之滨的楚民族,其创业的历史是十分艰苦的。他们的先祖熊绎、若敖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经历了举步维艰的创业艰辛,又长期遭受中原诸夏的歧视和侵伐,甚至到了战国时代,孟子还称其为 南蛮之人 ,把它划在中国之外。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就导致了楚民族文化心理上的定向趋势:一是 僻陋在夷 的屈辱感,一是别于中原诸夏的独立感。前者激发了楚民族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后者促使其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走自己的路,从不把自己与中原诸夏混同起来[2]。基于以上两点,形成了楚文化卓然不屈的自强进取精神。 一飞冲天 、 一鸣惊人 便是楚人自强进取精神最典型的例证和说明。
3.不拘礼法的开拓创新精神
创新是荆楚文化自古就有的本质特征。楚人的创新精神表现在诸多方面。政治方面:首创县制。楚国灭了权国,便设县治之;商鞅变法闻名于世,而早在此前,楚国就有悲壮的吴起变法运动。科学技术方面:最先进的青铜冶炼出自于楚国,早于古希腊;最早的铁器在楚国,并首创铸造铁柔化工艺;漆器的数量之大、工艺之精莫过于楚漆;最富有创造力的丝绸刺绣出自楚国。经济方面:先秦金币、银币无一不是楚币。法律方面:与北方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不同,楚国从楚武王开始进入法制社会,并且能够严格执法。 楚武王规定,楚王有过,亦必执行,由师保执行。 哲学方面: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 清静无为 、 逍遥游 思想日臻成熟。艺术方面:楚人优孟成为戏剧鼻祖, 优孟衣冠 成为戏剧史必讲内容;楚国的音乐、舞蹈、美术超凡脱俗,楚乐八音俱全[3]。
4.多元价值取向的兼收并蓄精神
荆楚文化最深层次的价值观具有多元的特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农家、佛教、道教等,都有发展空间,其各种价值观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荆楚地域是一个居民比较复杂的地区。汉族是主要民族,少数民族多居西部和南部山区。此外,历史上还有数次北方的移民以及明清时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的移民。由于民族文化和移民文化的差异,主体文化在发展中对这些存在差异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移民文化,不断地加以涵化和兼容。这就是荆楚文化的兼容性。正由于荆楚文化具备开放性和兼容性这两大特点,所以,在近代中西文化剧烈的碰撞中,荆楚文化对西方文化显示出较强的兼容性,并在文化转型及新文化建设中处于先进地位[1]。
5.好勇斗狠的拼斗精神
提起荆楚文化,提起湖北人,你纵然可以归纳出千百种不同的特点、作出千百种不同的评价。但是对于素有 天下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之称的湖北人,有一点你不得不承认,那就是荆楚文化的 好斗 基因和湖北人的 好斗 天性。湖北人在全国的名声可以用 强悍 、 易发怒 、 蛮横 等词语来形容。湖北人的好勇斗狠性格的形成,是地缘、血缘以及移民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缘上,四面环山造成倔强的性格;血缘上,湖北古代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向来被称为 蛮族 ,保留着极其浓烈的原始野性;从移民角度来看,湖北历史上不断有移民迁入,为求生存,移民与土著居民打斗不止 各种因素共同影响,想叫湖北人不 好斗 都难,湖北人的 好斗 就连牌桌游戏中的 武汉斗地主 如今在休闲娱乐中都能独步天下。 好勇斗狠 在这里也不纯是贬义或纯是褒义,而是折中义。
二、荆楚文化的特点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营造和谐风气。其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成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荆楚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污秽的意思1.荆楚文化的开放兼容精神是的地理特征的要求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是湖北人引以为荣的资本,的地理特征要求荆楚文化具有开放兼容的精神即融汇南北、海纳百川的兼收并蓄精神。
10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总82期)
在先秦的诸民族中,楚人的民族偏见最少,主张民族融合,强调兼收并蓄,能够融合其它民族、国家,包括来自南洋、西方的文化。在初创时期,楚王没有与周王室的血缘姻亲可依,没有辽阔的疆域可恃,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独立强盛为目标,因而荆楚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务实性。
2.荆楚文化的自强创新精神是两型社会的要求
两型社会即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七大之后,湖北湖南被确定为两型社会的优先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具体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建设两型社会要求发挥荆楚文化中自强创新的精神,即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和追新逐奇、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历史上楚人大胆革新,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荆楚文化。楚国也正是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才能在强国如林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创造了先秦发展史上的奇迹。今天我们建设两型社会更要继续发挥出荆楚文化中的自强创新精神。
word参考文献自动生成3.荆楚文化的拼搏进取精神是中部崛起的要求李佳琦出什么事了
促进中部崛起,是党中央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湖北要在中部全面崛起,发扬荆楚文化中的拼搏进取精神是必须的。湖北经济与文化发展都滞后于东部地区,文化发展又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在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搞和谐文化建设,既要善于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又要注重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就必须通过拼搏进取走一条巧借外力、苦练内功的快速发展之路。
三、弘扬荆楚文化的特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荆楚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充分发掘荆楚文化的独特精神内涵与现代价值,可以十分有效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我国中部崛起战略构想的实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保护与发掘荆楚文化的遗产资源
文化遗产通常指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遗产是从历史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俗。湖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宜昌丝竹、兴山民歌、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武当山宫观道乐、荆州花鼓戏、潜江市皮影戏,还有汉剧、楚剧等。湖北的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四类:社会发展层面的物质文化遗产,如三国遗址等;宗教层面的
物质文化遗产,如武当山、九宫山等宗教建筑;政治层面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八七会址等;名人住宅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屈原住过的乐平里等[4]。除了保护上面已有的荆楚文化遗产资源外,还应该进一步探索荆楚文化在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文化、历史传统、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科学技术等方面蕴含的丰富宝藏。如:屈原与端午节文化、吃粽子、赛龙舟文化在现代世界已经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三国文化中的关羽、诸葛亮、周瑜、张飞等人物和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白帝托孤等故事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孝感的孝文化、黄鹤楼的诗文化、儒家文庙书院、佛寺道观、编钟古乐、楚食楚酒、土特产品、手工艺品等等,都应该成为发掘荆楚文化的精神价值的重要领域[5]。通过对荆楚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发掘,增强荆楚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文化发展规律表明,越是具有地域特的文化,就越是有生命力的文化,越能够在全局竞争中赢得主动。
2.弘扬与宣传荆楚文化的精神内涵
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氛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首先要把鼓励创新、开拓进取、积极向上、开放合作,自强不息作为湖北和谐文化的基本要求,把求新思变、开明开放、诚实守信、善谋实干作为湖北和谐文化的核心,在全省上下掀起和谐文化建设的热潮。进行和谐文化宣传,要始终贴紧时代脉搏、贴紧湖北实际、贴紧百姓生活;通过舆论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和理解湖北和谐文化,人人都有建设湖北和谐文化的热情,让建设湖北和谐文化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生活理念和生存的价值取向。挖掘湖北红文化资源,就应弘扬革命文化,学习革命精神,如大义凛然、无私
无畏、英勇顽强的崇高革命精神;探求文化传统、革命文化与现代人文精神最佳交织层,打造新时代湖北全新的文化精神。要以弘扬革命精神为核心,构筑全新的社会文化动力,激励湖北人顽强的自强进取精神和蓬勃的开拓创新精神,为湖北的发展无私奉献自己。
3.借鉴与探索荆楚文化的优秀成果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
106
第4期汪平:荆楚文化的特点与构建和谐社会
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这种交流、交融、交锋不仅发生在国际而且发生在国内,我们必须吸收和继承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英国哲学家罗素在 中西文化比较 一文中说: 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 [6]人类的思想文化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东方还是西方,都是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文明的象征。我们要有充分的民族文化自信,敢于敞开胸怀,大胆接纳,在激荡中学习借鉴,在碰撞中扬弃升华,在交融中丰富发展。和谐
文化强调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同时,在继承和发展荆楚文化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有益的外来文化,进一步丰富本土文化的内涵,又要深刻挖掘古代文化资源,特别是荆楚历史文化,在 破 与 立 、 扬 与 弃 的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和荆楚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要继承和发扬荆楚文化中的开放兼容精神、自强创新精神和拼搏进取精神,积极发掘荆楚文化中更多、更优秀的成果。
总而言之,荆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地域特征,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充分发掘荆楚文化的独特内涵和现代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大力发扬和继承荆楚文化的内在精神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升人的精神状态,发挥人的潜能,提高行为效率,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湖北文化的新辉煌。
参 考 文 献
[1] 罗运环.论荆楚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点[J].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2003(2):194 197.
[2] 殷义祥,丹枫.楚文化的特点及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1(2):93 97.
[3] 杨甫念.楚文化精神的时代意义[J].党政干部论坛,2004(7):
42 43.
[4] 王玉德.湖北的历史资源与当代和谐文化建设[M]//2007湖
北发展论坛.湖北和谐文化建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24 27.
[5] 杜小安.荆楚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M]//2007湖北发展论坛.
湖北和谐文化建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161 165. [6] 刘光峰.论和谐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建设途径[J].求实,2006
(11):46 48.
(责任编辑:侯之学)
10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