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艺术家
怀石料理The artists
王李丹一路向西一、作者简介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通音律,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黄公望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他年轻时在浙西廉访使署当书吏,因经办田粮征收一事被诬下狱。出狱后,他不问政事,浪迹江湖,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黄公望酷爱富春山水,画画之余,还留有不少著述,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
诀》,为山水画创作了经验之谈。黄公望的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天池石壁图》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
二、作品赏析
(一)初看画面,主观评析作品
在偶然一节历史课中,笔者知道了《富春山居图》这幅画,从此,中国画这个专业让笔者产生兴趣,如今,笔者在学习中国画,在学习工笔山水时临摹了这幅堪称“中国山水画之巅峰之笔”的名作。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首先吸引笔者的是中国的手卷,观看过程胜似游历景点,看完一处卷起来再看下一处,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描绘了朴实平淡的山峦、峡谷、散落着村居亭台的河岸、树干、枯枝与蜿蜒曲折的河谷,综观整张画面,给人一种音乐的韵律美,感觉是一首音调起伏的交响乐曲,从绘画布局上也可以看到作者对音乐节奏感的理解。
(二)细读画面,客观剖析作品
《富春山居图》开篇是气势恢宏的《剩山图》,后面逐渐舒缓,看到堤岸、宽阔的水域进入一种舒缓的状态,然后进入高峰,整张画面的韵律给人的感觉犹如音乐一般起承转合[1]。既可以看到大山小山的对比,又可以从另一面感受到作者主观改变画面的节奏感。之后又是一个高峰,连绵起伏,岸边水
草随波浪轻盈摆动,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清风拂面的情景。接下来,又有一块大面积的留白去表现水,慢慢地看到画面中的第一人物,画家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独钓的渔夫,是画面的点晴之笔,又与音乐中的重音相似。
从政治上看,元代时期政治,没有出路的汉族文人纷纷避世,独钓的渔夫正是描绘了归隐山林的高士独钓情景。
从技法上看,墨的运用恰到好处,运用了墨中的焦、浓、重、淡、清。皴法的运用有湿笔披麻、干笔皴擦,将书法浸入其中,给人一种壮观且丰美的感受。画面中,远景和近景相互呼应,远处的树木抽象、浓淡、润泽结合,近处的树生动,枝干清晰可见。山峦运用长线,描绘了山峦石头雄浑的质感。画面中的第二个人物是在树下的茅草屋下,里面坐着一位高士,头看向水边,给人一种恬静舒适的感觉,水中有鸭子和鸟类,相互呼应,趣味十足,茅草屋的后边又出现了一位隐士,三人相互呼应,趣味浓烈,之后第四个人出现了,这一渔夫在平静的水面垂钓,远处的树木山峰高大,小桥上是第五位人,好像是刚刚在山中行走,天空、舒缓的山峦、留白的水面,节奏感强烈,给观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三)从中国画的审美角度评析画中的具体技法
形式上,《富春山居图》的表现形式是传统中国的手卷,与西方绘画不同,在透视上受中国思想的影
响,空间表现与西方有明显的不同,西方绘画的透视原理是近大远小,而《富春山居图》是采用了“动点”,也称“散点透视”,先带领观赏者看了一面,再看另一面,之后移步下一处画面,通过客观物像的表现,表达作者内心的想法,让观者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技巧上,作者运用干练有力的笔墨,将富春江畔的景描绘得酣畅淋漓,熟练运用皴法。中国画的山水皴法有八大皴法,在《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皴》中详细讲了山水的皴法,包括斧劈皴、披麻皴、云投皴、雨点皴、荷叶皴、折带皴、解锁皴、米点皴八大皴法。《富春山居图》中运用披麻皴由参差不齐的线条组成,用笔灵活,皴擦并用,通过披麻皴来表现江南丰美秀丽的山,用大披麻皴擦表现高大的山。画面中的树石点染,创作者没有运用光影效果去表达体积,而是运用简单的墨,通过焦、浓、重、淡、清来表现画中物体,如树枝、山峦。张彦远曾说:“运墨五具。”绘画创作者
美术视点The art viewpoint27
应学会通过五表现事物的宁静、平淡。
画面层次上,远景和近景相呼应,很好地表现了远处虚景和近处的实景。首先,虚实过渡自然,表现柔和;其次,细节刻画精细,表现了树木枝干的质感,而且远近的空间感描绘得生动严谨。黄公望仅运用墨的浓淡变化就将画面表现得若影若现,极其精美,让人有身在画中的感受。
(四)从画家自身探究画面的外在环境对画面的影响 黄公望是元代著名画家,从小聪慧,写得一手好字,善于诗歌词赋,通晓音律,一心从政,但元代废除科举,出身平凡家庭的他在官场上被诬陷,之后发誓不再从政,浪迹江湖,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晚年的黄公望喜欢富春山,并受无心禅师所托,历经三四年,细细琢磨,在八十岁左右完成了《富春山居图》。
将画家的个人经历与《富春山居图》的画面相结合,可以发现,这一作品呈现在眼前的,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山、树、人,其背后还有很多可读的内容,如时代背景、画家的情感和人生经历,以及那一时代文人画的特。以时间为主线,元代时期政治,没有出路的汉族文人纷纷避世,这与画作中隐居独钓的高士相契合,这样的表现主题也与作者身处的环境息息相关[2]。
画派上,元代山水画是山水画史上抒情的高峰,受佛家道家影响,黄公望清修道家,绘画也自然也受到了影响。此时期的文人画以抒情为目的,画面平静、柔和。从《富春山居图》这幅画可以看出,画家也受到了当时道家的影响,比如,道家崇尚“无为而无不为”“平静”的思想,从画面中“无”和“有”“虚”和“实”的关系中得到了证实。从画面中的隐居,作者的仕途失意,再到时代影响,让我们感受到画面与诗歌相似,表达了画家官场失意后告别官场、隐居于世的态度,他将自己的内心投向大自然,寄情于景,将自然事物与内心表达融为一体,“天人合一”。
三、画作背后的故事,对后世的影响我和我的祖国歌词完整
黄公望在完成《富春山居图》这幅画作后,将其送给无心禅师,画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到明朝末年被收藏家吴洪裕收藏。吴洪裕极其喜欢这幅画作,并精心收藏,他死前告诉家人要将此画烧毁同葬,被其侄子从火盆抢出,抢出时已成了两截。后来沈周收藏了后面一截,发现没有题跋,就让朋友拿去想题跋,却被朋友的儿子偷偷卖掉,沈周难过不已,之后踏上了寻画的路,但是一直没有到。后来,该画作的后半部分被乾隆收藏。20世纪30年代,迁移文物时被专家发现。《富春山居图》的价值不只体现在被收藏家竞相收藏,更重要的是其对后代画家的影响至深[3]。
四、自身感悟和总结
《富春山居图》既反映了现实生活,又体现出了画家的个人情感,将画家的感受融入画中,是言语表达无法替代的,这应该就是绘画的妙处所在。《富春山居图》的布局、笔墨的运用都让人们叹为观止。中国画的美不仅仅停留于表象,创作者将内在思想与外在环境相互交融,带领我们进入了不一样的环境中,深入体会艺术的魅力。这也告诉我们,要想创造美的事物,还需要结合现实情况、时代背景、个人情感,不能只追求表象。在学习中国画的道路上,我们既要学习古人的绘画技法,又要推陈出新。霉霉和侃爷怎么回事>白百何王珞丹对比
此外,在学习画论鉴赏时,石涛的“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给了笔者启发,“师古人”并非拘泥于古人、丢失自我,其目的在于借古开今 ,“师造化”是以大自然为师,且具备生活之操,方可曲尽自然山川之态。
结 语
第一眼看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时,笔者就爱上了中国画,自此开始学习国画,发现其奥妙,而且在学习国画内外交融之美的过程中,笔者深化了对国画的理解。无论是从画面的意境出发,还是从绘画笔墨中,《富春山居图》都对笔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富春山居图》,而且随着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和生活阅历的增加,笔者对这幅画的感受逐渐增多,这应该就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美和生命力所在吧!
[参考文献]
女孩取名大全[1] 付博.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长卷式构图特点浅析[J].美术大观,
2015(04):43.
[2] 赵婷.黄公望山水画《富春山居图》的艺术特解读[J].大舞
台,2014(01):30-31.
[3] 何站霞.探究《富春山居图》的艺术特[J].美与时代(中), 2016,
681(12):60-61.
作者简介:郭超瑞(1999),女,山西晋中人,本科在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