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简答题
中国绘画鉴赏部分
⼀、请从绘画突破⾓度鉴赏下列作品
1、隋代展⼦虔《游春图》
2、北宋张择端《清明上
河图》
《游春图》:游春图作者是展⼦虔,是北齐⾄隋之间(约550年~600年)的
⼀位⼤画家,由于他擅画⼭⽔⼈物,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展⼦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画家传世的唯⼀作品,也是迄今为⽌存世最古的画卷。
展⼦虔是北齐⾄隋之间(约550年~600年)的⼀位⼤画家,⼊隋曾任朝散⼤夫、帐内都督。在洛阳、长安的寺院⾥绘制壁画,⼈物描法细致,以⾊晕染⾯部;画马⼊神,⽴马有⾛势,卧马侧腹有起跃之势。栋董伯仁齐名。由于他擅画⼭⽔⼈物,《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远近之势尤⼯,故咫尺有千⾥趣。”
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展⼦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画家传世的唯⼀作品,也是迄今为⽌存世最古的画卷。画⾯上湖光⼭⾊,春光明媚。画家⽤青绿重着⼭⽔,⽤泥⾦描绘⼭脚,⽤赭⽯填染树⼲,遥摄全景,⼈物布局得当,开唐代⾦碧⼭⽔之先河,在早期的⼭⽔画中⾮常具有代表性。
⽣动,是⼀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优秀风俗画。经过近千年的漫长岁⽉,⾄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析:
梦见亲戚死了
赵佶、⽯涛在中国绘画史上的突破与成就
赵佶:
第⼀,物象意念安排的独特性。
第⼆,写实技法的独特性。
⽯涛:
在中国绘画史上,名传青史的画家颇多,但是像⽯涛这样具有杰出艺术才华,并为今⼈⼤⼒推崇的却不多,⽯涛之所以在300年后得此殊荣,其主要的原因是他主张对绘画技法的变⾰和创新,他吸收传统⽂化的精髓,但不受传统精神束缚,反对墨守成规,敢于破陈法,因⽽他的画艺不仅⾼出于同时代许多画家之上,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出类拔萃、屈指可数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涛不仅画艺⾼超,还有⾼深的美术理论,⼀部《画语录》深刻地总结了这位画坛奇才的绘画艺术观和美学思想,对后世产⽣了较⼤的影响。
法国啄木鸟十大女星三、简析:
徐渭、⼋⼤的绘画特征。
徐渭:徐渭在绘画上以写意花卉为主,在艺术上敢于冲破藩篱,⼤胆创新,把
⽔墨写意花鸟画在前⼈的基础上往前推进了⼀⼤步。他常在作品中借题发挥,把恣意纵横的笔墨与题跋诗结合起来,抒发胸中的块垒和愤懑。在传统⽔墨写意的基础上开创了⼤写意⼀派的画法
⼋⼤:⼋⼤⼭⼈画的最⼤特点是“笔简意赅”。在郑板桥⼼⽬中,⼋⼤画风之简逸,亦⾮⽯涛所能及。给观者留有想象余地,达到神韵清隽的境 ...
西⽅绘画鉴赏部分
⼀、分别简述达·芬奇、莫奈、塞尚、杜
尚对西⽅油画发展的突破与贡献。达·芬奇:
1.科学与艺术结合
2.⼏何构图的贡献(数学与绘画结合)
3.明暗渐进法的创⽴是他最⼤的贡献。
莫奈:
1.突破了传统的⾊彩观念,建⽴了⼀套独特的区别于前⼈的⾊彩体
2.消弱物体的明暗关系。
3.把明暗关系还原成⾊彩关系
4.在⾊彩运⽤上,借助物理上的研究成果,了解光和⾊彩的关系原
5.印象派否认固有⾊的存在
6.印像派认为⾃然界中的⼀切都有⾊彩
7.追求瞬间印象的表达,强调快速抓取第⼀感受的表达。
强调⾊彩的⼼理属性与主管情感的表达。
塞尚:
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或“现代绘画之⽗”。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体派”开启了不少思路,其独特的主观⾊彩⼤⼤区别于强调客观⾊彩感觉的⼤部分画家。
杜尚: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主张否定⼀切,破坏⼀切,打倒⼀切;
摧毁中建⽴,打破了前辈⼏千年建⽴美的概念;
度上的出现改变了西⽅现代艺术的进程;
杜尚是西⽅理性主义逻辑发展中的⼀个例外。
⼆、简述毕加索绘画的六个时期及其特
征。
1904年⾄1906年粉红时期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其后⼜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其时他的经济已好转,⽣活⽐前愉快,画作⽤⾊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亦由蓝⾊时期的乞丐、瘦弱⼩孩和悲戚妇⼥转向街头艺⼈、杂耍艺⼈及风华正茂的妇⼥。
1906年⾄1910年⾮洲时期(⿊⼈时期)
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洲⾯具中得到启发,直⾄年底,其作品⼀直受⾮洲⾯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洲时期。他笔下的⼈体健硕⽽深沉,这种特征,在1907年的《阿威农的姑娘》中显露⽆遗,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体可从⼏个⾓度来观看,揭⽰毕加索的⽴体主义时期的来临。然⽽,整个时期仍有受塞尚影响的痕迹。
1910年⾄1914年分析⽴体主义
毕加索⼤部分的艺术家朋友都由蒙马特迁到蒙帕纳塞,他亦随他们迁居。其时的⽴体主义体验达到巅峰。雅克·⽐斯这样评论他:“作品由素描建构,⾊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与浅暗橘黄⾊;形体是⼏何图形化与综合⽽成的,造成迹近压抑其可辨认⾝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离。”仿如从⼀⾯棱镜的焦点去看⼀个单⼀影象的多元⾓度。⽣活本来就是如此,然⽽毕加索把它延伸到肖像上。他与布拉克制作出第⼀批拼贴画。
1914年综合⽴体主义
1914年,战争使⽴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毕加索重拾⾃由与个⼈在⾊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由。纵观他的所有作品,他并未把⾃⼰局限于⽴体主义,⽽是继续从各⽅⾯探索。例如,1915⾄1916年的作品是⾃然主义的;1917年的却是现实主义。
1917年⾄20年代新古典时期
毕加索居于意⼤利,刚为迪亚希列夫执导的俄罗斯芭蕾舞剧《游⾏》设计背景与服装,其时邂逅了芭蕾舞演员奥尔加·科赫洛娃。1918年他与科赫洛娃结婚,婚后诞下⼀⼦。这段较安逸⽣活正值毕加索创作⽣涯的新古典时期,1921年与1926年他继续制作⽴体主义作品,1923年的作品却⾛现实主义路线。
1925年⾄1932年,毕加索进⼊超现实主义时期。1933年⾄1934年逗留西班⽛期间,⽜⾸⼈⾝怪作品出现。1927年他邂逅了极年轻的玛丽·泰蕾兹·⽡尔特,她成为他的模特⼉,且为他诞下⼥⼉马姬。此时,毕加索并没有与妻⼦离婚,却⼜与⼀名热情⼥画家兼摄影师多娜·马尔同居,他为马尔绘过⼏张画。他们的关系维持了差不多⼗年。在⼤奥古斯丁路的新⼯作坊内,毕加索创作了⼤型制作《格尔尼卡》,其间做了许多筹备制作⼯作。
1943年,他结识了法兰丝娃.季洛,与她在昂蒂布的⽶迪同居。1945年他在⽡洛⾥斯绘画了⼀系列的
静物画,并创作陶瓷。他的⼉⼦克洛德于1947年出⽣,1949年再诞下⼥⼉帕洛玛。他的作品中除了显⽰这种简单家庭⽣活的快乐之外,还表达了他对政治的承担:1944年绘制《骸⾻的藏室》,1947年有《为了法国⽽死的西班⽛⼈》。他继续绘画静物、风景、肖像 (1950)
冬奥会奖牌榜排名2022最新年,库尔贝的《塞纳河边的⼥⼈》启动了他的围绕名家⼤师作品的变奏创作。
1954年,法兰丝娃·季洛离开毕加索。毕加索在⽡洛⾥斯结识了贾桂琳·罗克,之后便与这⼥⼈共度余年。1959年之前他们居于康城,他在康城为德拉克鲁的《阿尔及尔的⼥⼈》与贝拉斯克斯的《宫⼥》埋头作画,同时继续《画室》的后续⼯作。他先搬到沃韦纳盖斯,然后在⽊⽢附近的娜特丹·德·⽶城堡定居,继续他的变奏系列创作。由1960年到1972年,他孜孜不倦地⼯作。仅在这13年内,在⽬录中记载的作品已超过千件,种类分别有版画、素描和油画等。毕加索于1973年逝世,终年92岁。
毕加索的作品,⽆论质还是量,都是惊⼈的,约达六万件之数。这位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在极其漫长的创作活动的每⼀刻,似乎想做的都让他准确⽆误地作到了。为何有此能耐?他⾃⼰都不能解答。结果是⼗⼋般武艺,他样样皆能。”
三、从作品内容、艺术成就突破与作品特
征等⽅⾯鉴赏下列作品。
1、莫奈《⼲草垛》
2、莫奈《⽇出印象》
3、毕加索《亚维农少⼥》
4、毕加索
《格尔尼卡》5、杜尚《泉》6、杜尚
《下楼梯的裸⼥》
《⼲草垛》:进⼊90年代,莫奈创作了若⼲组作品,即“组画”。所谓的“组
新冠疫苗第二针隔多少天
画”,就是画家在同⼀位置上,⾯对同⼀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这⼤概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个特⾊。⽐如1890—91年间,对同⼀⼲草垛,画家分别对在不同季节的早、午、傍晚的阳光下,物体所呈现出的不同⾊彩,任职多达15次的描绘
《⽇出印象》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画的⼀幅写⽣画。他在同⼀地点还画了⼀张《⽇落》, 在送往
⾸届印象派画展时,两幅画都没有标题。⼀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只能给⼈⼀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出·印象》。它作为⼀幅海景写⽣画,整个画⾯笼罩在稀薄的灰⾊调中,笔触画得⾮常随意、零乱,展⽰了⼀种雾⽓交融的景象。⽇出时,海上雾⽓迷朦,⽔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岸上景⾊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给⼈⼀种瞬间的感受。
突破:
1.突破了传统的⾊彩观念,建⽴了⼀套独特的区别于前⼈的⾊彩体系
2.消弱物体的明暗关系。
3.把明暗关系还原成⾊彩关系
4.在⾊彩运⽤上,借助物理上的研究成果,了解光和⾊彩的关系原理
5.印象派否认固有⾊的存在
6.印像派认为⾃然界中的⼀切都有⾊彩
7.追求瞬间印象的表达,强调快速抓取第⼀感受的表达。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于法国巴黎。早年随风景画家布丹学习绘画,1862年进⼊格莱尔画室学习。他与学院派艺术趣味⽆法取得⼀致,两年后便愤然离开了格莱尔画室, 开始探索独⽴的绘画技法。1874年,莫奈发起和组织了第⼀届印象派画展。就在这次画展中,莫奈的⼀幅《⽇出·印象》引起了欧洲画坛的强烈震动。莫奈也⼀举成名。
《⽇出·印象》在艺术观点上,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益落⼊
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Romantic ism)。作为⼀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本乃⾄中国的画家产⽣过重要影响。
《亚维农少⼥》:《亚威农少⼥》创作于1907年,是第⼀张被认为有⽴体主
义倾向的作品。这幅画在以后的⼗⼏年中竟使法国的⽴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波及到其他领域。不仅在美术上,连芭蕾舞、舞台设计、⽂学、⾳乐上,都引起了共鸣。《亚威农少⼥》开创了法国⽴体主义的新局⾯,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画派的风云⼈物。
毕加索(1881~1973),⽴体主义流派的主要将领,20 世纪西⽅美术诸派中最具影响⼒的画家。出⽣于西班⽛南部⼩镇马拉加,⾃幼就酷爱艺术。曾考⼊马德⾥圣费尔南美术学院学习,因不满学院派
的保守教学,⼜回到了巴塞罗那。在⼀个著名的沙龙⾥接触了各种艺术思潮。1900 年底到达巴黎,受到了塞尚、凡·⾼等艺术⼤师的影响。后长期定居巴黎。他在艺术上兼收并蓄,打破了历来的造型法则,开创了⽴体主义流派。他在世纪之交的变⾰时期,在多个艺术领域都取得了令⼈瞩⽬的成就。他的绘画代表作有《卖艺⼈⼀家》、《理头发的妇⼥》、《哭泣的⼥⼈》、《亚威农少⼥》、《三个乐师》、《格尔尼卡》等等。
《格尔尼卡》,是⽴体主义的领导⼈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件具有重
林依晨陈柏霖电影⼤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的国际博览会西班⽛馆⽽创作,是表现战争题材且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纳粹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城格尔尼卡的暴⾏。作为⼀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野蛮⾏径表现出⽆⽐的愤慨。他仅⽤了⼏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的谴责和抗议。毕加索他那潜在的变现主义再次迸发出来,线条扭曲着,膨胀着,激情在奔腾驰骋,这便是《格尔尼卡》。
巴伯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年)出⽣在西班⽛马
加拉,曾是法国共产党党员,是当代西⽅世界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
艺术家之⼀。毕加索的画作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
五虎将皮肤
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素描,版画,平版画。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及各种变异风格,都能在其作品中展现并达到内部的统⼀与和谐。毕加索最终成为⽴体主义画派的开拓者。
《泉》
这幅画出⾃让·奥古斯特·多⽶尼克·安格尔,是在安格尔76岁时画的,安格尔是古典主义绘画的末代风流画家,吸收⽂艺复兴时期前辈⼤师的求实的技巧,使⾃⼰的素描技巧发挥到炉⽕纯青的境地。《泉》这幅画则反映了他对“精细的造型⼿段创造⼀种抽象的古典美典范的必要性”的认识。
安格尔是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形成尖锐的学派⽃争。安格尔并不是⽣硬地照搬古代⼤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种简炼⽽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崇⾼的单纯”作为⾃⼰的原则。《泉》是安格尔影响⼒最⼤,最不朽,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幅画的主体虽然处于画⾯的中⼼,但是由于画⾯的富于变化使得整幅画有了⼀种独特的美。在⾊彩上以背景的深⾊调和主体得浅⾊调对⽐,但是并不强烈,⽽是有了⼀种过渡的美。在⼈物的个性体现上,把姑娘的⾯容与⽔罐那空⽆⼀物的“脸”放在⼀起加以⽐较,就更增加姑娘的⾯容的吸引⼒;画中盛⽔的罐⼦开着⼝让内部的⽔⾃由地流出,⽽姑娘的嘴和⼈体的会阴部却是紧紧闭合的,这是对处⼥
所特有的那种拘谨⽽⼜开放的性格特征的强烈暗⽰。这幅画的主旋律就是表现这⼀性格特征。那紧紧夹在⼀起的双膝、与头部紧紧贴在⼀起的右⼿⼿臂以及那紧紧握住的双⼿都表现了处⼥的羞怯和拘谨,⽽这种羞怯⼜被整个⾝体的裸露抵消了。画中⼈体的整个造型以垂直轴为中⼼对称,但整幅画中却不到真正的垂直线,全部的垂直线实际上是由⾝体各部分的局部轴线稍加摆正来完成的,它表现了⽣者的平衡⽽⾮死者的寂灭。画中那个姑娘优美的⾝体曲线⼜与⽔罐⾥⾯流出来的直线性的⽔柱形成强烈的对照,这也很好地表现了姑娘的⽣命活⼒。
安格尔在裸⼥上所寄予的理想,是“永恒的美”这⼀抽象概念。究其实,乃在于寻求以线条、形体、⾊调相谐和的⼥性美的表现⼒。⽽《泉》,则进⼀步反映了画家对美的⼀种全新观念,那就是他深深觉得⽤精细的造型⼿段创造⼀种抽象的古典美典范的必要性。76岁⾼龄的安格尔,终于在这⼀幅《泉》上,把他⼼中长期积聚的抽象出来的古典美与具体的写实少⼥的美,到了完美结合的形式。
《下楼梯的裸⼥》是⼀幅未来主义绘画的典范之作,它的作者是现代艺
术史中最有影响⼒、同时最具争议性的传奇⼈物,法国超现实主义的⿐祖马塞尔·杜尚,杜尚因此画震撼了美国乃⾄整个西⽅的艺术观念,改变了西⽅美术史的进程,改变了全⼈类对“美术”⼀词的理解。
作品《下楼梯的裸⼥》看上去,既没有感性的美,也⽆形式的美,画⾯⾊彩单调枯索,线条密集错乱,当时⼀些⼈甚⾄讽刺为“⽊材⼚⼤爆炸”。但杜尚得意地认为,把它说成绘画并不恰当,它是动能
因素的组成体,是动态感官的瞬间表现,是时间和空间通过抽象的运动反映的⼀种完美的艺术表现,这是他突破艺术中惟美主义摆脱传统感性美的第⼀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