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民国时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变革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考
第一章民国时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初建
1912 年至1922 年,民国初建,百业待兴。民国的教育事业在经历初期的建设和发展之际亦逐渐步入正轨。时值国内外政局不稳,政权更迭频繁,加之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等,都对民初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变革经常,教育政策法规频出,小学科学课程也随之漂浮不定。但有利因素也很多,如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与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从清末到民国初年近二十年的科学思想传播与发展,科学在中国获得了相当的发展和成绩,“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辱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去向。
男款休闲鞋
1912 年“壬子-癸丑”学制的颁行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见表格1 数据),也为科学教育的普及奠定了相应的基础。1912
年《小学校教则和课程表》对小学科学教育的规定初成体系,但在“壬子-癸丑”学制的背景下大多仍旧承袭清末“癸卯学制”中的相关内容,对于新成立的民国来说是承袭中的建设。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有对清末时期小学科学教育成规的承袭,亦有其新时期的改革和变化。小学科学科的设置和发展在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的保证下展开了民国初期的初建工作。因此,初建期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既有贡献,亦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讲,“初建期”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有进步之处,亦有很多问题和不足。
1.1 民国初年的科学教育概况
事物的发展总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总带有其特定时代的烙印。因此,在具体探讨民国初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之前,我们极有必要对当时社会有所了解,以更加清晰地理清民国初年教育变革发生之因及其经过和结果。
1.1.1 政权更迭与教育变革
李湘的父母
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中华帝国在这一刻分崩离析,封建王朝终是寿终正寝。除旧迎新,古老的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轨道。1912 年元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并领导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施行责任内阁制等。................
..................
第二章民国时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发展
怎么制作动态图片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建设,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动荡不安中仍都有了显著发展,教育的发展表现尤其明显,以壬戌学制为标志。壬戌学制在中国教育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它的确发挥出了相当成功的作用。同样,小学科学教育状况也有了很大进步,体现在课程标准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段设置合理,有利于科学教育的启蒙和学习。1923 年
的《小学自然(包括自然园艺)课程纲要》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开设“自然”课,这是小学科学教育的很大进步。从儿童发展角度看,它有利于儿童好奇心的开发和引导,有利于科学思想的启蒙和形成。
第二,课程内容的设置符合地域实情,内容范围扩大、知识深度层层递进,有利于儿童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和了解。同时,内容丰富,涉及动植矿物和农业的耕种收割,切实体现了当时中国经济现实,富有中国广大农村的特点。
刮油最狠的四种减肥食物第三,就课程标准本身来讲,1923 年《小学自然(包括自然园艺)课程纲要》的出现为小学课程标准的正式出台做好了铺垫,因而可称其为“正式课程标准的雏形”。
2.1 “壬戌学制”与民国教育的发展
2.1.1 民国教育的新发展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教育界出现了一股学习西方教育的
热潮,中国教育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大力发展。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培养共和国民思想,因此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倾向于以个性解放、人格独立为主体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教育。而美国方式为主的多层次、多系统、多渠道办学的灵活的学校制度比较适合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发展不平衡的多种需要。另外,美国注重教育的实用性,与生产领域、社会生活的结合较为密切,这也容易与当时中国社会对新教育经济效益的普遍希冀产生共鸣,因此,民国教育开始多取法于美国式的教育,如美式学制较容易为教育界、理论界、企业界、政界及一般民众舆论所接受。留学生对民国教育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从留美、留法到留苏,留学浪潮为中国学习东西方先进文化、引进先进思想提供了捷径。直到20 世纪30 年代国民政府.....
适合结婚时放的歌曲....................
基层工作证明
第三章民国时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深化 (34)
3.1 科学教育事业的独立发展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