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多App案例,帮你掌握尼尔森⼗⼤原则
转⾃:杨⼩锅(ID:xzxs01)
作者:杨晓
谈到我们⽣活中的那些产品和服务,它们常伴于我们左右,影响着我们的⽣活,与我们处处相关联,同样的这些产品也会影响我们的感受,我们常常在使⽤时会感到喜悦,也偶尔会在使⽤另⼀些产品时会感到不舒服,这些感受都是由产品和服务的体验直接决定的。⼀个好的产品体验使我们的⽣活变得简单⽽⼜美好,⽽那些糟糕的产品体验⼜让我们的⽣活变得复杂⽽⼜烦恼。
如果⼀个产品和服务是绝对的技术垄断,只有你有,其他⼈没有,并且⼈们需要它,即使产品交互设计和⽤户体验做的再差,只要功能达到了,也会有⼈使⽤,原因是⾮你不可,没有选择。⽽技术实现相同、产品满⾜需求相同的前提下,产品的⽤户体验决定了它是否能脱颖⽽出,被⼈们选择并长期使⽤它。
⽽当我们谈论⼀个APP产品时,暂且不谈极端的偏好情况,⽐如(就好看,不管它好不好⽤,我⾮它不⽤)这样的情况.....
南昌市中考分数线我们作为⽤户关⼼往往是这个产品好⽤吗?功能复杂吗?⽽不是这个产品⽤户界⾯颜⾊好看吗?交互
的动效酷炫吗?
决定⼀个产品好不好⽤,能不能长期使⽤都是⽤户体验是直接决定的。
关于劳动的名言名句⽤户体验关注的是在满⾜⽤户需求的同时带给⽤户美好的感受
在接下来的探讨中,我们会谈到「尼尔森⼗⼤原则」这⼗⼤原则是具体⽽⼜全⾯的⽤户体验可⾏性检验⽅法。
“等会,谁是尼尔森?你⼩⼦拿陌⽣的外国⼈名来蒙我们吗?”
Jakob·Nielsen(雅各布·尼尔森)有“ Web 易⽤性⼤师 ” 和 “易⽤之王 ”的称号,尼⽼师提出的可⽤性标准,也被称为“尼尔森⼗⼤原则”
接下来要谈到的⽤户体验⽬标,不会原封不动的照搬“尼尔森⼗⼤原则”,因为尼⽼师是从 web 设计提出的⼗⼤可⽤性原则,我们要结合的是⽬前移动互联⽹的特点然后在「尼尔森⼗⼤原则」的结构下探讨在⽤户体验上达到的⽬标。
下⾯的会⽤到⼤量图⽚进⾏举例...
⼀、可见原则
保持界⾯的状态可见,变化可见,内容可见。
当我们使⽤功能是,产品会对我们的功能做出即时反馈,状态,变化,内容这些都会随着我们操作⽽改变。
不要让⽤户出现这样的疑惑:“我切换了功能页⾯,诶,现在我在“我的”还是在“主页”? “怎么搞的?点了没有反应,我不知道我到底点了还是没点….”
下⾯是的举例,很好的符合了可见原则
举例⼀:张庭老公个人资料
我在使⽤时,切换了下⽅的页⾯功能,当前所在的页⾯图标亮起,其它⼩图标也随即熄灭,状态给出了反馈,内容也变化了。
立夏吃什么
如下图:
举例⼆:
在微博⾥,我给「索尼中国」点了赞,左下⾓的⼩拇指⽴刻亮起,给出了反馈,然后给出了⼀个⼤拇指动效,我看见了我点的赞。这样的设计⽤反馈告诉我,我做了什么动作,然后出现了什么结果。
如下图:
举例三:
蒋劲夫图片在笔记应⽤⾥,我们在使⽤同步下拉的功能时界⾯也给出了即时的反馈,这样的设计告诉我们,界⾯现在是什么状态,现在在⼲嘛,在整个功能的变化过程中我们都能看到的对应的⽂字描述。
如下图:
⼆、贴近场景原则
功能和服务贴近⽤户使⽤的场景,符合当前场景⽤户的体验。
产品的功能和服务应该贴近真实世界,让信息更⾃然,逻辑上也更容易被⽤户理解。
我们在之前的⽂字中提到过看待需求的关联性思维,指的就是功能要考虑⽤户的使⽤场景。
举例⼀:
这样的界⾯和我们⽇常所⽤的app不同,很多的⽂字信息,都是关于地点和距离信息的,整个页⾯只有两个功能“抢单”和“刷新”
如下图:
开封旅游景点大全简介
但是功能⼀旦考虑到场景,这样的页⾯设计对⽤户“骑⼿⼩哥”可以说是⾮常友好了,骑⼿⼩哥⼤部分时间都是骑着摩托到处送外卖,看⼿机的同时就需要看到最重要的信息,例如时间、地点、距离、商家和⽬的地的名称,只有这样的页⾯设计才能让骑⼿⼩哥对重要的信息⼀⽬了然。
举例⼆:
我们在⽣活中,都会听到这样的声⾳:“收到对⽅5元转账” 这也是考虑到场景的设计。商家经常忙于⼿头的事情,通常需要通过你⼿机上的交易记录来确认你是否付了钱,⽽这样功能的设计,商家即使在忙着⼿头的事情依然能通过产品功能发出“收到5元转账”的声⾳来确认已经收到你的钱了,这样的设计对于商家和消费者都⾮常友好,⽅便的不⽌⼀点点,体现了「贴近场景原则」
如下图:(左)和(右)⽀付宝的「收款声⾳提醒功能」设置页⾯
三、可控性原则
在使⽤产品时了解和掌控当前页⾯。如果⽤户误操作,可以随时撤销,⽤户在使⽤产品时⾜够⾃由。
举例⼀:
我们⽤和对⽅聊天时,当我们写了很多字,发出去时却发现其中有错误,这时我们可以使⽤
的撤回功能,体验更好的是,撤回消息旁边有「重新编辑」功能,可以让之前编辑的⽂本回到对话框重新编辑再发送。
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