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21《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沪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1、运用课前读名著,查资料的方法,掌握小说的故事的情节。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2、学习本文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关键字词的品味,深入体会做者运用生活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的效果。
说明:
小说的学习,虽然离不开对主题、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方面的分析,但这些对高中学生来说已大体能把握。因此,教学时应避易就难,避轻就重。抓实一个点或几个点,分层阅读,深入思考,以小见大。势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心智,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从主动感知中提高阅读能力,感受古典小说非凡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专题研读本文神态描写中的一字传神
说明:
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小说教学的关键。这个重、难点的设置,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专题阅读的思维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中能自然而然地解决对人物形象把握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准备资料:《三国演义》“赤壁之
战”的相关资料,老师略叙述《三
国演义》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试者结合自己的预
习略述“赤壁之战”的故
事情节。
引入文本,增强学生阅
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解题,初步感知文章内容问题:题目道出了小说的基本内容,
“蒋干中计”,中了老同学周瑜之
计。但我们认真把握一下人物关系
就会发现,真正中计的不是蒋干,
而是曹操。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理
清人物关系,证明一下老师的观
点?
游览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内容,理清文中的人物关
系(主要矛盾关系及其两
个层面)。
孙吴—曹魏
周瑜—蒋干
主动被动
以上问题将学生引到
具体可感的内容上,使
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并
能迅速把握文章主要
内容和双方的人物关
研读文本,整体把握问题:1、蒋干绝非无能之辈,为何
就轻易地钻进了周瑜的圈套?(这
固然是蒋干急功近利,但主要还是
因为周瑜摸准了蒋干的心理,先
“堵”后“诱”的。)
2 细读蒋干中计一节,看周瑜是如
何引蒋干入毂,先“堵”后“诱
“的。
精读蒋干中计一节,小组
讨论、分析,然后全班交
王源怎么了流。在交流中朗读精彩片
断,进一步体味周瑜的
“三堵”、“四诱”
问题的设置能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
在细致入微的精读中,
梦见捞鱼
理清情节,领会文中人
物的风采。
出文中对人物神态的描写,研读体会文章描写人物形象的一些传神之妙问题:阅读小说是离不开对人物形
象的把握,本文通过最能体现人物
思想性格,气质、风采的某个方面,
林文龙主演的电视剧对人物的神态进行了传神的状写,
而且是一字传神。
问题:1 对周瑜、蒋干和曹操三个
人物各用了哪个字来传神描绘?
2 体味这三个字之于人物的妙用?
专题研读,抓住对人物神
态描写的传神之笔(周瑜
——“笑”,蒋干
——“惊”,曹操
——“怒”)进行探讨。
分组研究,体味这三字之
于人物的妙用。
问题的设置既能培养
学生敏锐的语言感悟
珍惜时间
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专
题阅读的思维技能,在
阅读中自然而然地解
决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小结
布置作业读《三国演义》;读课文;读精彩
的语段;分角朗读。
利用节假日读小说,利用
空余时间读课文。利用与
同学间的交流分角体味
人物。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
兴趣,增加阅读量,拓
展学生的阅读经验。
思想点拔:
本文是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小说片断。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课时情况安排教学。
采用游览,精读,研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如从题目着手,让学生游览课文,初步了解大意。然后,精读思考“蒋干是如何中计的“如果时间紧,可在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阅读小说或课文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早早进入课文的情境。还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观看大型历史剧《三国演义》的片断。让学生先熟悉课文,然后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交流,重点分析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练习举隅:
1、《三国演义》是用浅易的文言写的,人们说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中间杂着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课文中一些对话不同于现代汉语。请同学们认真加以理解:①吾当作何计破之?
②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
③公瑾别来无恙?
④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
⑤吾之粮草,颇足备否?
⑥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
⑦此深得水军之妙也?
⑧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
⑨子翼干事若何?
⑩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2、曹操本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什么单凭蒋干的情报就立刻杀了蔡瑁、张允,上了周瑜的当呢?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这个问题?
(1)从主观性格特点看,曹操有着的___________________弱点。 (2)曹操南征接连胜利,不可一世,傲视一切,从哪些事可以看出?
(3)误杀蔡瑁、张允,除了蒋干提供的假情报外,还有什么因素造成这个悲剧? (4)献头帐下时,曹操马上醒悟说:“吾中计矣!”说明什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21《长亭送别》教案沪教版必修3
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
学习目标:
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⑴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⑵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说不出口
欣赏崔莺莺的形象。
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艺术形象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设想
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初步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的能力。
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运用。
课前预习
阅读第五单元说明和《古代戏剧欣赏》
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全文
熟读曲词[朝天子][二煞],背诵曲词[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
了解作者王实甫;
了解《西厢记》的故事情节;
了解本折《长亭送别》的剧情。
思考
1.《长亭送别》这折戏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可概括为四幅图画,请你构思设计好画面,并拟好小标题。
路由器怎么设置wifi莺莺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表现了她的什么性格特征。
哪几支曲子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本折曲词有几处化用了古典诗词。
教学内容和过程
导入课文
1.(课前10分钟)播放电影《泰坦尼克》主题曲《爱无止境》,创设抒情氛围。
2.导语。刚才听到的这支曲子是《泰坦尼克》的主题曲,它为什么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打动人们呢?它讲述的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事,有人曾说:“爱情,
回忆中的比现实中的更美好;爱好,舞台上的比在现实中的更感人。”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西厢记》,
它讲述的是相国千金小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
戏长亭送别》(投影:板书课题、作者)。
3.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欣赏曲词朗诵MTV(投影:曲词朗诵的MTV)。
教学设想:通过自制课件,充分运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使教学情境的创设产生质的飞跃,由静止、平面、单一的情境优化为活动、立体、多维的情境,从而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视听冲击和强烈的心灵震撼,使课堂成为一个巨大的教学磁场,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从而为下阶段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进行审美评价,奠定了基础。
曲词朗诵TV的制作
音乐:琵琶曲《情人的眼泪》
影像:黄梅戏《西厢记·长亭送别》片断
朗诵:教师朗诵[端正好][滚绣球][朝天子][耍孩儿][二煞][一煞][收尾]等节支曲词
将以上合成曲词朗诵MTV
定格四幅画面,要求学生用四个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理清情节线索。
(投影画面,指名学生回答后,依次板书小标题:送别途中→临别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赏析[端正好][滚绣球]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及熔古典诗词入曲的特点
过渡语(投影:画面一“送别途中”)
“昨夜成亲,今日别离”,崔家不招白丁女婿,老夫人逼迫张生进京赶考,求取功名,
如果不能得中功名,就不承认这门亲事。历尽艰难刚刚获得承认的一对有情人,今天又要别离,这真是“成亲时难,别亦难”。
赏析[端正好]
指名学生朗诵,设计若干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征?艺术效果如何?
“晓来谁染霜醉”这一句中,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最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
这支曲子在整折戏中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