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的解读
什么是强基计划
1、2020 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2、学校
起步阶段,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目前是36所,名单见文件) 3、专业
强基计划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4、时间
3月底:公布招生简章
4月:强基计划网上报名
6月25日前:像高校提供高考成绩(不含加分)
6 月 26 日前:高校公布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
7 月 4 日前:完成入围考生的高校考核(含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其中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7 月 5 日前:确定录取考生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
5、成绩
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6、培养模式
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36所顶尖高校今年或实行新招生模式
1.传统模式全面取消。这指的是以往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的传统招生模式将全面取消。早上好每天祝福语
2.开展强基计划。2020年开展全新招生模式——“强基计划”,即强化基础学科计划。另外,新模式下的自主招生,仅36所一流高校(A类)有资格申请,且每位考生只能报考一所。
3.专业范围不再受限。新模式下的名校招生将开放高校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其中重点面向以下几个领域方向:服务国家战略领域(芯片、软件、网络安全、先进制造、材料、能源),学校本身的优势专业,基础学科领域(数理化生),文史哲领域、数据软件统计领域。
从之前自主招生的90所高校,缩减到2020年的36所高校,教育部鼓励顶尖高校发展的意图非常明显。不同高校之间差距更大,强者恒强。这也意味着,如果你想考入985高校,走自主招生这条路几乎是必须的。
另外,当前中国家长功利主义思想很重,很多学生希望进入金融等热门行业,但国家希望通过新自招来鼓励更多的优秀生源进入相对冷门、但对国家发展战略意义重大的专业,如基础科学和微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大唐官府加点4.招生人数不设计划上限。新模式下的名校招生实行一校一策,没有招生计划人数的限制。高校分省拟定自主招生计划,以招生计划人数的2-3倍组织面试,按高考分数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5.高考分数成为核心报名条件之一。这指的是新版自主招生,报名门槛增加到两个。高考分数达到分数线或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计算机学科竞赛获奖都可以报名。
保卫萝卜 深海6.招生时间调整到高考后。高考出分后,高校公布初审结果。6月底到7月初,学生参加各排名靠后顶尖高校将会组织超过高考层次的笔试。按照以往经验,高校组织的笔试和面试。.
的高校可能没有笔试。鼓励高校进行体育考核。
7.高考成绩占录取权重比不低于85%。新的招生模式,采取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并且高考成绩权重不低于85%。
8.录取与培养:新模式下录取的学生将单独成班,有自己单独的培养方案,在保研/考研、升学、转专业上有自己的规定。
根据招生改革方案,高考成绩权重在录取标准中不低于 85%。这意味着,高考成绩依然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占有绝对重要地位。新自招的学生单独成班,单独培养,也体现出国家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除参加高考外,想要进入双一流 A 类高校的学生还要参加高校组织的笔试和面试,难度很大。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能够在高考中获得优异成绩,还要拥有扎实的数理功底,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学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体而言,2020年名校招生的最大调整是,考生可通过五大学科竞赛和高考成绩两种方式进入高校招生选拔环节,并且实施高校的所有专业都开放自主招生,高考成绩权重增加。
新方案对2020高考招生影响巨大!
影响一:新方案招生范围看似减少了,实则人数增多了
传闻中的新模式招生,仅限于36所一流高校A类,相较于原来90所自主招生高校,看起来范围减少了,而实际上,人数却是增多的。这种增加,除了“量”的增加,还有“质”的增加。
传统的自主招生,有一个严格的名额限制:不超过该校招生计划数的5%,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高校很难触及到5%的边界,或者说很难招满符合要求的5%名额。而新模式招生中,不再有名额限制,意味着理论上可以达到100%!也就是说,这些顶尖大学可以把所有招生名额用到这种模式上。90乘以5%对比36乘以100%,这是一道很简单的算术题。
新模式招生中,高考占85%,某种意义上讲,是原来综评招生的一种升级版。原来主流的综评录取模式中,60%高考+10%学考,广义的高考占比70%,仅比新模式中低10%。
目前一些创新型高校中,如南方科技大学等录取模式,100%名额为综合评价招生;在上海,复旦和上交大的综评名额占比达到两校总招生数的90%;在浙江,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上交大、港中文(深圳)、国科大等头部名校的的综评招生总人数,占比亦超过90%……
可以预见的是,这36所试点高校,也许不会一下子把100%的录取名额都投放在新模式招生中,但这
代表着非常大的扩容弹性。会不会是从36所试点高校,开放到137所双一流高校,甚至更多的本科高校这是政策留下的想象空间。
优衣库女主自杀影响二:高考成绩决定你入场,校测分数决定你命运!
新模式招生,采取85%高考+15%校考,这种“二八定律”的分配机制,会对招生录取模式带来哪些变化
决定入场的因素在“八”,而真正决定命运(录取与否)的,却在“二”。表面上看,新模式招生中,高考占据了85%的权重,但折合成百分制后,它们的分数级差却被进一步缩减,特别是对于名校而言。
举个简单的例子,去竞争北大的,有可能是680分和660分的,但绝对不会是680分的和600分、620分的。传统高考模式下,660分比680分低20分,可能相差了数千个排名;但在新模式折合成百分制后,仅仅是分和分的区别。
剩下的15%,是如何拉开差距的呢我们以清北近几年的综评校考(领军/博雅)理科为例,平均得分率仅为30%-40%!而这些,都是顶尖高手之间的较量!这意味着,在校测环节,最头部的学生可能得到15分以上,最尾部的可能得1-2分,平均只有6-8分。学霸的荣耀,很可能在清北的一场校考中被击得粉碎!
名,仍然可能无缘清北!这种10名、前30当然,未来也不排除这种情况,即使考到全省前
情况并非耸人听闻,在新高考实施的浙江省,裸分前30名已经考不上清北了!
这其实是对过去“唯分数论”改革的一种倒逼:如果只是一个考高分的“书呆子”,即使通过初审,也有可能在决定命运的“二”环节败下阵来。
这意味着,高考成绩以外,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这意味着,顶尖高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校考环节通过大量的竞赛知识和超纲知识来增加选才区分度;
这也意味着,清北等名校考察形式越来越灵活多元,课外知识的广度和创新性思维,远比只会考高分重要。
新方案对县级重高农村考生可能是利好
录取规则的改变,同样会带来升学规则的重新洗牌,这对于县城中学(包括一些市区中学、三四线城市的市级中学),无疑是新的机遇。
财政工作总结近几年有一个现象令人痛心疾首:五六年前甚至更早一些年份以前,很多县中的教育质量还是非常过硬的,每年考取清北的人数可能很少,但相对比较稳定;渐渐的,这些县中考清北变成了偶然,而最近几年一个更加明显的现象是,很多县中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学生考上清北了!如此一来,好学生流失,好老师流失,恶性循环,马太效应加剧……
县中的没落,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在学科竞赛作为近乎唯一评价体系的自主招生语境下,这些中学并没有相应的能力去应对,拼裸分的话,县中的学生考到全省前1000名、前500名并不困难,考进全省前100名、前50名,却非常困难。事实上,很多省份,裸分100名以后报考清北几乎没什么优势。
新模式下,入选人数最高可达招生计划的3倍。以清北为例,假如其在某省的录取人数是300
人的话,并不意味着只有前300名才有机会,考虑到前300名并不完全选清北,实际上具备入选资格的可能是1000名甚至1500名以后。
这意味着很多学生可以要仅凭高考裸分进入顶尖高校的选拔范围,这对那些地域相对偏远的县一级重高来说,是个利好!
一位县城中学校长就说:“如果政策真的这么变,我们很支持!因为我们觉得拼高考裸分更公平。我们的学生生源优势不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大多一般,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都要弄竞赛,我们这方面
是弱项。许多农村家长不太懂自主招生的流程,也拿不出培训的钱,三位一体的培训,四五天就要几千块。学校也没钱,但也要努力去培训孩子们。”
学科竞赛需重新评估!
之前,在很多重高里,很多同学一进高中就开始为自主招生、三位一体做准备,最直接的是参加学科竞赛。想要竞赛拿到好成绩,甚至有学生从初中就开始抢跑。
新招生方案中,学科竞赛不再是唯一的报名条件,基于“学科竞赛可能会影响高考成绩”这一顾虑,学科竞赛的作用被相对削弱。很多学校都在困惑,竞赛还有必要学吗
其实,学科竞赛过去、现在、未来,都只是极少数人的游戏,新政导致竞赛学习降温,其实是对过往盲目学习竞赛行为的一种纠偏。竞赛学习,应该回归到“学科特长”的本质,对竞赛学习者的建议是:
首先,顶尖高校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初衷不会变,过去的经验表明,清北等名校通过学科竞赛选拔学科特长学生,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这部分某一学科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无论政策怎么变,名校选拔他们的需求不会变。因此,对于那些少数具有学科天赋的孩子,大可不必过分担忧,应坚持自己的初心,回归到学科竞赛的本质。
其次,那些因为升学、加分等功利性目的,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不顾自身是否具备潜质,而盲目跟风
甚至孤注一掷的学生,确实应该冷静思考这个问题了。这条道路真的适合自己吗再次强调一遍: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学科竞赛都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而不是大多数人的敲门砖。.另外,对于目标为清北复交等顶尖高校的学生,竞赛是一个增值选项。对于这些名校而言,高考分数已不再具有明显区分度,他们过往的校考环节,会融入大量的学科竞赛知识来增加区分度,
有竞赛学习经验者,无疑更具有优势。对于这部分考生而言,需要同样兼顾竞赛知识的广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你要做到万里挑一,如果不承担比普通人多得多的苛求,站在金字塔尖上的凭什么是你呢
特别提醒:
自主招生政策收紧不代表高考将会“只看统考分数”,结合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的设计与进展,实现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才是中央设计的的改革正道!
一是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权重。
二是要完善多元录取制度体系。在统一高考择优录取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多元录取渠道。
三是赋予高校更大招生自主权。允许各类型、各层次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特与生源等情况自主确定招生录取方式。南波瑠
据了解,下一步,教育部将结合高考改革的实施,深入开展调研论证,深化自主招生改革,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的考试招生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关于新高考趋势预测及备考建议
1、强基计划建议参加,是进入顶尖高校的重要途径
原有自主招生的主要焦点在于高校招生环节,招生与培养脱节。而强基计划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两个阶段。
显然,强基计划改革更先进,更优化、更落地。另外,参与的高校全部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每年高考关注度最高的一批院校。
在现有高考区分度降低的趋势下,强基计划这类特殊招生必定是顶尖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建议有条件的考生一定要参与。
2、竞赛和综合成绩需平衡,缺一不可
在强基计划录取方案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85%。为此,很多家长和考生纠结,到底要不要只攻综合,放弃竞赛。
竞赛和综合成绩需平衡,两者缺一不可。虽然综合成绩是入门条件,但在高校考核中,为选拔出高校意向的基础学科拔尖考生,选拔测试通常会加大难度,偏向竞赛风格和方向,没有良好的竞赛基础很难在考试中胜出,如:每年北大、清华、中科大、上交大等名校自主招生,考试试题都以竞赛试题为主,且大部分难度都达到了竞赛复赛水平。
3、对2020届家长和考生建议
①建议能报名参加的一定报名参加,新兴的选拔形式,也是多一次进入名校的机会。在高考成绩优异的情况下,强基计划无疑是锦上添花。
②保持综合成绩优秀,强化学科素养能力拓展。综合成绩是高考的基础,但学科素质能力则是参加强基计划的核心优势,在高考文化课学有余力的前提下需要做好竞赛素养的拓展。
4、对2021届家长和考生建议
①提前学习研究政策刻不容缓。近几年,高校招生政策一直处在改革调整状态,如提前不做关注和研究,很容易出现临时抱佛脚,仓促准备的情况。一旦准备不足,都跟考生的报考带来直接影响,所以,
提前学习研究政策必不可少。
②竞赛、综合成绩仍须双管齐下。不管政策怎么调整,选拔的核心不会变。不管是以前的自主招生还是现有的强基计划,优秀考生的路径永远是综合、竞赛两条路径,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考生需提前了解自在现有政策及新高考实施趋势下,③提前进行生涯和学业规划更加重要。.
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提前了解和关注意向高校、专业及选拔路径要求,因此生涯规划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