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辅导案例
一封绝情信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辅导案例
成长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走过困顿与彷徨,才能显现丰盈的生命!
——题记
冯绍峰照片基本情况
Lily(化名),初三女生。1米六的个儿,瘦弱的身材显得高挑而单薄。白皙的脸庞,习惯性地眉头紧锁,一双凝神的眼睛总是若有所思,但又时不时地透露出一丝丝的忧郁与彷徨。
初三,一个满灌升学压力的非常时期。于是,某班的10个女生一同来到咨询室,彼此诉说着学习的艰辛、考试的焦虑。当事人就在旁边,安静地听着同伴们的声声叹息。
也许是大家对成绩的过分在意,当事人突然开口:“老师,我常常问自己,我到底是为谁而学?我不知道自己活在这世上有什么意义?为了什么而活?”说完,她潸然泪下,轻声抽泣起来。
全场哑然,静静地听她诉说:“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人很虚伪,不可信。他们跟我在一起不过是因为我的成绩好,但我却不知道成绩好对我有什么用。以前的我可以对学习不屑一顾,即使恶作剧我的朋友都会包容我,我过得十分开心。可是现在,我不可以了,我不再相信任何人,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学习有什么好……”她越说越激动,双手紧紧攥在一起:“我曾经想过死,用刀片割自己的手,但又不甘心!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我常常问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而活……”
二、问题分析
(一)问题概述
平息了当事人的情绪,我与她约定了第二次单独会面的时间。她如约而至。与她的深入沟通,她的心理困扰渐渐清晰起来,一个精力旺盛、活泼大胆的个性女孩也逐渐从这弱不禁风的躯壳里浮现出来……火爆全网的潘周聃在抖音头条直播
当事人生性活泼好动,自小生活在亲人的百般呵护之下,养成了她敢想敢做、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到了学校,大胆活泼为她赢得了一些愿意追随她的朋友。她们相处愉快,经常有一些“疯丫头的校园恶作剧”。然而,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使她分不清何为善意的恶作剧,何为恶意的玩笑,不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正当她沉浸在“唯我独尊的良好心态”中时,最要好的朋友却写了一封“绝情信”,信中坦言:她早就难以忍受当事人的很多做法,如果当事人不能改变,那么,她将断绝这亲如妹的朋友关系。
犹如一记当头棒喝,绝情信击碎了当事人长久以来“感觉良好”的自我,同时也摧毁了她“无条件包容”的人际信任。朋友的突然叛变,当事人措手不及,甚至想用自杀来解脱这支离破碎的自我和倾塌的人际信任。面对应激事件,当事人想到的就是自杀。这种过于夸张的应对方式凸显了当事人的情绪冲动的一面。情到浓时,她会以夸张的形式来赢得他人的关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学们在谈论考试话题时,她会突然跳出来诉说,而且旁若无人地哭泣。
为了挽回好友,当事人许诺自己愿意做出改变。一直以来,她都很重视好友提出的要求。
当事人经常提到:“如果不是她,我的成绩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好,我一定是一个很坏很坏的女孩。但是,我却不知道自己成绩好是为了什么。我好像是在为她而活,是为了达到她的要求而活。这样的生活对我有什么意义呢?”现在,虽然好友不在同所学校,但俩人的感情依然很好。只是现在似乎只有她把好友视为最要好的,好友却不这样想,因为对方已经有了更要好的朋友。当事人表示,她从来不怪这位好友,但怨恨夺走好友的那个人,甚至设想狠毒的方式诅咒对方。
(二)问题分析
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体都经历着“疾风怒涛”般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震憾了青少年自身。青少年对自身的关注变得敏感,诸如“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几乎引起每个青少年的思索。青少年必须仔细思考,积累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去回答它,并借此作出种种尝试性的选择,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他这样做了,他们也就获得了一种自我的同一性,标志着这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满意的结局。
对于当事人来说,友情的天平难以再次调平,自己对好友的许诺却使自己一直耿耿于怀,再加上历经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的尝试选择时期,当事人当前的心理困扰主要表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未竟事物的困扰
完形认为,“过去的影像、没有处理好的事件,会形成未竟事物,一直浮现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中;当未竟事物的力量足够大时,会主导个体的能量朝向未竟事物,而干扰现在的生活。”
贾斯丁比伯的资料 好友的绝情信,就是当事人的“未竟事物”。 好友的突然叛变,使她安全与信任的堡垒瞬间倾塌,甚至想要割腕自杀。这个未被处理的心理危机,使她现在每每看到或读到那封信,伤心欲绝的心情就如同昨日;对好友的许诺更使她丧失了自我的存在感认为自己是在为好友而活,蒙蔽了生活的真实感。
坏女孩心理
“未竟事物”更使她对他人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认为别人与她交往的动机不过是因为自己的成绩好。时常对别人的眼神或行为进行负面推测,很多想法甚至让自己都感到害怕。比如,看到别人比自己好,会出现强烈的嫉妒心理;看到好友和其他同学说说笑笑,会在
心里谩骂或诅咒那些夺走好友的人。认为自己的思想很坏、很恐怖,不允许自己出现类似的负性情绪,时刻警惕着自己的“坏女孩”心理。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事人喜欢和外婆在一起,经常听外婆讲佛教的故事。佛说:“人生是一个苦难的过程。”当事人耳濡目染,深信不疑。进入初中后,她就经常思考生死问题。每每难过时,绝情信的痛楚就如影随形,轻易就泛起自杀的念头。她常会心生困扰:“既然人生是痛苦的,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三、辅导策略与过程
针对当事人的“未竟事物”,我以完形疗法的理论为基础,配合理情疗法,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并采用纸笔、故事、两可图等咨询工具,对当事人实施辅导:
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让当事人充分倾诉。
团体咨询中,我与同学们的良好沟通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当事人突然开口,我便让她尽情诉说,让郁积已久的不良情绪宣泄出来。此间,我耐心倾听,并以平常心对待她过激的情绪反应,让她感受到自己是被无条件接受的,她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赋予问题以积极、正面的意义,接纳心灵成长的痛苦。
引导当事人看到问题积极的一面:“其实,到了这个年龄,我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很多人都会思考‘我是谁?我活在这世上是为了什么?’等问题。这是成长必然经历的自我同一性混乱的时期。有些人一辈子都不到答案;有些人苦苦挣扎,豁然开朗,人生道路从此走得逍遥自在。现在的你能够有意识地去探讨这些问题,这不但不难为情,更加表明了你比其他同学更早关注自己的心灵成长。老师相信,经过这一番的思考,你的人生一定会走得要快、更好!”看到当事人情绪平复了下来,我与她约定第二次单独会面的时间。
辩论非理性信念,破除“坏女孩”心理。
第二次咨询中,当事人袒露了自己的担心与恐惧。其实,她持有的是一种非理性信念“我不能有嫉妒、诋毁等负性情绪,否则就是思想很坏的人。”针对这一“坏女孩”心理,我
不断质疑当事人的想法,与她展开充分辩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你印象中,有没有见过从没发过脾气的人?从来没有过不满的人?”让她觉知自己绝对化的非理性信念。然后重新建立理性信念:“每个人都会有负性情绪,只是有些人懂得自制,没有让负性情绪操纵自己。”“有负性情绪并不可怕,关键是自己能够妥善处理它。”当事人长舒一口气,表明了她对“坏女孩”心理的如释重负。
描绘人际关系温度计,重新评估友谊圈。
针对“好友不再把自己视为最要好的朋友”这一想法,首先,了解当事人对好友交往的基本信念:“你认为哪些事情意味着友谊出现裂缝?” 短暂思考,她写下了以下几点:
相互倾谈的时间;
共同的话题少;
希望对方关心自己的事,另一方心不在焉;
一些小问题引发的分歧;
别的朋友的间接影响。
关于蛇的成语 针对以上五点,我与当事人逐条展开分析辩论。让她意识到,并不是整天在一起的就是好朋友,真正的朋友也不见得有很多话说,让她充分意识到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尤其是第5点,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换了班以后,你自己会不会交新朋友?”让当事人接纳好友和自己一样会交往新朋友的事实。“她对你的旧情谊如你一样都还是存在,只是她需要更多的朋友,你也一样。”
接着,我告知了人际关系温度计,让她评估自己的交往状况。在人际梯度上,当事人只有两个至亲密友,但其他梯度却留下了空白。看着这个“温度计”,当事人明白了自身人际交往的狭窄。我乘胜追击:“正是由于你没有去拓展自己的友谊圈,你就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两位密友身上,潜意识中又要求她们也对你百分百地付出。这种不对称的要求是你不断遭遇人际挫败的最主要原因。”当事人频频点头,表示要重新调整自己对朋友的要求,并不断扩宽自己的交往圈。
处理“未竟事物”,告别不愉快的过去。
让当事人看咨询室的一幅两可图:同样一幅画,角度不同,看到的内容就不一样。“对于绝情信事件,你一直关注这样做对于好友的好处;换个角度想,这样做对于你自己有哪些价值呢?现在的你成绩好,有机会继续追寻梦想。假设没有这封绝情信,之前的你一直走到现在会怎样?”当事人说:“可能就是一个违反纪律、到处搞破坏的女孩。”我继续问:“对比两个你,你更喜欢哪一个?”她愿选择做现在的自己。“也许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位好友,是她的绝情成就了现在令你更满意的自己!”但也正因如此,当事人觉得是在为好友而活。
安装包制作 她至今保留着那封绝情信,保留了“未竟事物”对自己当前生活的牵绊。放不下,便拿不起。她需要的是跟不愉快的过去郑重其事地做个告别,斩断“未竟事物”如影随形的影响。于是,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给她:要告别那段“伤心欲绝”的痛苦体验,最好就把它烧掉。当事人表示,她准备放下这段过去,重新评估它对自己的积极意义。
讨论生与死的本能,把握人生的意义。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两种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一切自杀、自虐、违规、犯罪等破坏行为都源于死的本能;生的本能则让我们向上、向善发展。
这两种潜意识的本能一直在互相斗争,谁占上风,谁就控制人的发展方向。霍金、张海迪等人,身体残疾,他们为什么却依然选择生,而不直接奔向死亡?这就是生的本能在起作用。通过潜意识的释疑,当事人看到了自己自杀念头的根源,从而发展出自我负责与自我监控的意识。
“人生是一个经历痛苦的过程,但人更期待熬过痛苦后的快乐与幸福。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初中时,我也总觉得同学对自己不够好,成绩总比不过人家,我也思考自己活着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但现在回想,我反倒庆幸自己度过了那一段痛苦的挣扎,告示着自己又成长了一个阶段。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并愿意为之追求,那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就能不断看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狼宠之狼王冷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