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曾皙描绘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图景,“莫春者,春服
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咏而归。”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
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毋吾以也。居则曰: ,
, ?"
3、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 , ,加之以师旅, ,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
4、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
祀之事,他说“ , 。”
5、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a v
9 O
6、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
的景象:
V
, , 0
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
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
去暗示: o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L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1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
41.《阿房宫赋》中用" "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
个庞大的建筑的错综复杂。
4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把阿房宫宫殿之多比作蜂房和水涡的两句
是: , O
43.《阿房宫赋》陈乔恩杜淳" , 。"两句写出了秦始皇变得越来越骄横顽
固、专制极端,为后文写全国各地纷纷起义作了铺垫。
44.“ , 。〃两句写出了奢华宏伟的阿房宫最终被项羽一把火给
烧了的结局,语气中流露出作者对其的惋惜之情。
45.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 。 "这两句写出了老百姓
对于秦始皇的暴君行为有怨气却不敢说。
4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通过外貌与神态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宫女对君王宠幸的期盼之情后,
再用“ , 。"两句写出了现实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
4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了五组判断句作排比,写出了阿房宫的宫女梳妆打扮的情景以
及君王宫车经过的震撼,但得到的结果却是“ , 。〃
失望之情表露无遗。
48.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渭水、樊川两条河流水流平缓地经过阿房宫的两句
是: , 。”
49. 表明阿房宫的走向的句子是: , 。
50. 最能表现妃嫔们渴望被秦王宠幸的句子是: , 。
5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 , , 。〃四字短语,
写出了秦人对六国的金银珠宝不甚珍惜。
维嘉龙丹妮( , o)
5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
怎样解方程54.《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
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
是: , ;
, 。
杨千嬅和谁结婚了55.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
语句是: ,
56.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 , !”
杨志刚和郭靖宇是什么关系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
构成鲜明的对比。
57.《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
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六国论》
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
" , , , "的精辟论
点,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
a
9 , ,
以有尺寸之地”,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
哉? 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
是 , 。
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 , 。
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2.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
也; ,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在《六国论》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
亡。 L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不必给我安慰何必怕我伤悲什么歌3.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韩愈《师说》中“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
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
a ,,
, , , 。
4. 史论贵在立论精,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鸣呼! 非秦也;
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
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
憾之情。
6.《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
, , 。
7.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苏洵《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