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
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技进步已使人类进入影像时代,也使得影像成为21世纪人类历史记载的主要方式之一。这意味着,以影像书写历史正在成为现实。事实上,影像史学这个概念是新的,但影像与历史学结合的意识和历程是很古老的。就中国史学而言,司马迁针对田横门客慕义而死的悲壮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其中或许就包含了他对图像的历史记载功能的意识。左图右史的认知,至少在《新唐书·杨绾传》中就到了文献支撑。郑樵《通志·图谱略》对图的历史记载和书写功能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论层面,揭示了图像之于历史记载和书写的价值。清据学的兴盛,让学者们对图像的价值认识更加深刻,章学诚在编撰《和州志》时进一步发展了郑樵的观点,提出“图像为无言之史”的论断。现代史学出现后,学者们一直比较重视图像证史的价值,这一点在王国维等人的研究中可以到例子。
“影像史学”(Historiophoty)一词本是由“Historio”(历史)与“phot”(光)两个词根组成,是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在1988年提出的新术语,用来表述“以影像来传达历史以及对历史的见解”。在当下语境中,“
影像史学”并非关于影像的历史学或者历史的影像化,而是在智能互联的媒体时代对历史认知开拓的新思维方式与新传播方法。“影像史学”中的影像主要包括影视剧、视频流媒体等多种视觉文化产品,可以通过自身的形象直观、感性充沛的表达方式,使历史变得直观达意、丰富立体。处于大众艺术传播高级阶段的影像,可以渗透与建构观众的经验常识,彰显特定记忆社的文化价值,进而传播历史文化、建构历史记忆。
回溯影像史学的发展,我们会发现,20世纪以来以影像来记录,表达,甚至重述历史的实践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已经出现,但是,影像史学的公众化、普及化和碎片化转型却是在21世纪,是随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出现而发生的。我们可以发现,传统媒体时代影像史学的“精英化”表达在新媒体时代出现了海量的“平民化”信息补充,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媒体解构,而这样一种补充或解构,并非由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或历史学研究者完成,而是由社交媒体平台和普通互联网用户来完成的。在传统媒体时代,影像史学大众化表达的话语逻辑由专业媒体工作者垄断;但在新媒体时代,普通受众与传统媒体时代的精英阶层或专业媒体工作者一样,掌握了历史记录,历史传播,甚至历史书写的权利。这是历史书写
励志书籍由“精英化”转向“平民化”的重要分水岭,其中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技术的演进功
985大学全部排名不可没。
作为一种新的研究领域,“影像史学”有特殊的“词汇”和“文法”。记忆可以作为“影像史学"的研究素材、研究路径与意识形态阐释。比如战争记忆,我们可以通过银幕上呈现的战争“实景”,探究当代的历史记忆如何变形与发展。通过“影像史学”的“独特词汇”——蒙太奇、长镜头,闪回、特写等影像语言,“独特文法”——议
程设置、影像编码、受众解码等影像手法,对历史进行重新建构,即通过选择、编排、取舍历史素材,转换历史叙述主体与视角,构成对日常认知历史的一种“再叙述”,传达一定的价值观,进而影响甚至改变公众的历史记忆。影像史学特殊的“词汇”“文法”对历史书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而传统的文字记录
往往只能体现在中观层面。在宏观层面,影像史学对历史书写与传播可以起到情绪渲染的作用;在微观层面,影像包括部分承载图像信息的器物,其对历史的再现功能可能体现在史书不曾关注的幽微之处。
对于古代史来说,由于史料主要是文字,因此书写形式也主要是文字。对于当
代史来说,影像已经成为历史记载的主要形式,所以历史书写也将越来越多表现为影像,那么,为什么今天史学工作者还没有完全感受到影像史学的巨大冲击,或者说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当代史的时间间隔还不够,尤其是21世纪还没有被史学界当作主要研究和书写的对象;二
是史学界的成果发布和认
定还没有承认影像这种形式;三是当前的史学工作者还不太擅长于用影像进行历史书写,也许未来史学界会承认历史纪录片作为学术成果,尤其当21世纪成为史学
研究对象之后,影像作为历史证据的优点是非常显著的,但其前提是这些影像必须是真实的。
自古文以载道,而今“影亦载道”,当代历史记忆存续于影像这种“视觉共同体”中,某些影像也成为历史证据的表象,是当代社会书写历史的重要来源。但近年来部分作品对历史的追思怀旧出现了影像重构,产生了“滤镜认知”,银幕上“伪史”的
诱导容易影响受众的历史认知,颠覆了“隔代”,特别是新生代的历史记忆,这种“影像伪史”的指向性谬误影响深远,需要引起警惕并加以批驳。在“后真相时代”,
如何开掘历史资源,通过影像来传播和“证实”历史,非常重要。
(姜萌、陶赋雯等《历史的影像与影像中的历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胡歌纹身A.影像与历史学结合的意识由司马迁确立,在此后的发展历程中,图像的价值逐
渐被认识和看重。
B.影像史学中的影像可以渗透与建构观众的经验常识,具有传播历史文化,建构
历史记忆的功能。
C.影像史学的公众化、普及化和碎片化转型以新媒体的出现为契机,大众化表达
的话语逻辑垄断被打破。
D.影像史学没有引起当今史学工作者足够重视的原因就在于影像能否作为证据来“证实”历史尚不明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交媒体平台和普通互联网用户取代了新闻工作者和历史学研究者的地位,掌握了历史书写的主动权。
B.作者用“词汇”“文法”分别指代影像史学中的影像语言和影像手法,与《中国建筑的特征》有异曲同工之妙。
C.真实的影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字记载的不足之处,其作为历史证据的优点是十分显著的。
D.影像对历史的失真表达容易影响受众的历史认知,因此要提防影像重构在历史表述中的负面作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能用来证明影像史学的特殊“词汇”和“文法”对历史书写的影响的一项是()
A.微博原创短视频《封城》,对“封城”的真实情况做出了动态化记载,感动了数以千万的观众,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B.影片《长津湖》中许多感人场面给人带来了巨大冲击,让人印象深刻,从而使人更加全面地了解抗美援朝这一事件。
C.从广受关注的海昏侯刘贺墓葬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对被《汉书》等正史所忽略的许多历史细节进行了深度还原。
D.部分欧美国家拍摄的二战题材电影削弱乃至抹杀东方战场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更有甚者美化侵略战争。
4.请向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5.有学者认为影像史学的教育涉及历史学、新闻传播学和影视艺术学三大学科的交叉领域,开展影像史学的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号在呼唤
张守仁
号音穿越草地,钻过密林,飘到我身边。我放下正在阅读的《敬畏生命》,抬头眺望。不曾想到华北燕山脚下,竟有如此绚丽缤纷的植物园。远处是逶迤的黛绿山。松林从起伏的山坡上蔓延过来,一直伸展到我脚下。在我身后,分别是丁
香园、碧桃园、花卉园。花圃旁的绿篱修剪得有楞有孤,造型颇具匠心。有蝴蝶、蜻蜓在郁金香、金鸡菊、大理花上飞翔。草丛与草丛间,一行墨线似的蚂蚁蠕动着。一只黄蜂,振颤着透明的翅膀,飞向一片勿忘我花。当蜂儿接近蓝花朵时,停顿了瞬间,然后收敛翅翼,钻进花筑,尾部向上一耸一耸贪婪地吸吮着花汁。一只长尾巴喜鹊从树顶上倏地扑下来,贴着草皮飞向远方。我抬头仰望,欣喜地看见树杈里筑有一个鸟窝。一根根枯枝,衔着鸟儿对于生活的梦想,竹篾般编织成一个安乐窝。那
是喜鹊的栖息所,是它温暖的家园。我的到来,是否干扰了它的宁静?自从四十多年前离开了故乡,便离开了童年的鸟窝。今日又见鸟的窝巢,顿时有了回归故里的感觉……
缥缈的号音从远处传到身边,把我从静观默想中唤醒。我感到号音里夹带有草香、叶香和花香,还混和着乌声、蝉声和山洞那边的泉声。吹号者吹奏的是一支《友谊地久天长》。他吹得并不娴熟,但情意绵绵,似乎触景生情,怀想起往日一起远游、促膝谈心的亲密友人。某种无比深沉的情愫,从每一节缅怀的号音里流溢出来,令人感动得无可言说。我想象着吹号者是一个有阅历的人,他从尘咒、烦乱的城市里出来,置身于这辽阔的草场和馨香的植物园,耳目为之一新,便用小号吹奏出对大自然的爱恋,对生命的珍惜,以及对友谊的呼唤,我想象铜号的杯形吹嘴和喇叭口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红缨随着吹奏者呼出的气流轻轻飘拂,白云碧草繁花在小号金属表面上映演出斑驳的碎影,我想象着向着远山蓝天昂头吹奏的号手,宛如一尊巍然雕像,挺立在燕山斜曳出的陡坡之上,铸成一个不凡的景观。
这是七月的清展,展望眼前似曾相识的地形,我联想起十年前我和友人在新疆
天山脚下伊勒克草原看到的情景:辽阔无垠的绿草地,像是大地波动的曲线,一直伸展到天的尽头:一白骏马,扬鬃甩尾,从远方地平线奔驰而来:疾走的马蹄践踏着草海花浪,身后尥溅起缤纷花瓣,宛如彩蝶追踪纷飞。就是最杰出的画家,也想象不出夏天草原上呈现出多么丰富的彩、多么生动的画面……
我坐到一块平整的石头上,又拿起书来。《敬畏生命》是法国哲学家、医学
家阿尔贝特,史怀泽写的。他从小就用自己编写的祝词为大地上所有生物祈祷,请上帝赐福于一切生灵,七八岁时,他的同学约他到树林里打鸟。他害怕同学嘲笑,便勉强跟随着。树林里的鸟儿们正在晨曦中欢乐歌唱。他的同学在弹弓皮带里夹上小石块,拉紧它,瞄准鸟儿。正当他焦急之际,附近教堂的钟声响起来了。这天国的声音回荡在朝霞里,把鸟儿召唤走了。他这才如释重负,心想这是天神在护卫着大地上美丽的生命。成人之后,他自愿到非洲终身义务行医,一次乘船去为病人出诊,在日落时分的河面上,他看见四只河马带着它们的幼仔与舟船并排着向前游动。他的脑海里突然闪出一个概念:“敬畏生命”。人生活在世上,不仅与他人发生交往,而且与一切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物发生联系。因此,人应该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其他生命,与其他生命同生同乐,共存共荣。
我的目光从书本,上抬起来,环视四周:牡丹园旁大槐树的枝叶间,张着一面
阔大的蛛网。那缀网的蜘蛛不知到哪儿去了,只有一片树叶被粘附网上,在微风中上下翻动。阳光照在草地上,蒸腾起-股股热浪。远处绿林里,闪露出千年古刹一
角红墙。翠荫掩映的石板道上,有僧人提着塑料桶前往山泉源头处汲水。附近时闻松塔、青果、海棠坠落地上,啪哒有声,惊飞起草丛里的蚂蚱。蚂蚱因惧怕伤害而披上了保护的颜,不禁催发玄想:既然生命是宇宙中最高的创造,人为什么要无缘无故残害生灵呢?像深山古寺中僧侣们那样,爱生、
违纪检讨书范文放生,普渡众生,让一切生物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繁衍、物竞天择地代谢,那有多好。正如我目前身处的场所,既是植物的乐园,又是动物的天堂,更是人类向往的地方,万类在此和谐共处,组成一个葱笼郁勃的生态环境。
忽觉耳边清静,那吹奏《友谊地久天长》的号音,海市蜃楼般消失了。我站起身,穿过松林,走上草地,想到那位不认识的吹号者与之攀谈。但来回寻觅许久,方圆数里之内,杳无人迹,我纳闷,我刚才听到的、那沉湎于往昔回忆之中、呼唤着和善与友爱的号音,难道只是我自己的心声,我所向往和追求的梦境!?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描绘了一幅繁花盛开、蜂飞蝶舞的彩缤纷、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意
在让人感受当下生活的美好。
权志龙纹身图片B.树上的鸟巢,勾起了作者对童年家园的回忆,作者虽已离乡多年,但故乡温暖
的感觉却坏深烙印在心底。
C.作者听到吹号者吹奏《友谊地久天长》这情意绵绵的曲子,怀想起了往日一起
匹游,促膝谈心的亲密友人。
D.文章写到“附近时闻松塔、青果、海棠坠落地上,啪哒有声”,以动衬静,表现
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下列对对散文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作者正在阅读《敬畏生命》-书,为下文介绍该书作者的经历及思想做
铺垫,为表现主旨服务。
B.文章首段写燕山脚下植物园之景,远近结合,俯仰变化,绘形绘,将一片绚
丽春景铺展于请者面前。
C.文章第三段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绿草地、马的形象,展现了伊勒
克草原丰富多彩的图景。
D.这篇散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寓冷静的思考
于平实质朴的叙写之中。
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号音”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芒果怎么催熟4.文章标题为“小号在呼唤”,你认为小号在呼唤什么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