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AL ARTS FANS
2022年第12期教育教学2
民间刺绣是我国极具民族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历史悠久,且多次作为礼物在外交活动中发挥传播中国文化、建立良好外交关系的作用。小学美术课承担着引导学生理解、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将民间刺绣文化引进美术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民间刺绣针法、表现形式以及文化内涵,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其对刺绣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提升其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美学素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雨霖铃翻译一、民间刺绣文化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的背景
刺绣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中国刺绣文化已有2000多年历史。根据《尚书》介绍,4000多年前,在章服制度中,明确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朝,则记载“绣缋共职”,湖南、湖北出土的此期绣品,技艺水平非常高,另外,《诗经》中多有“素衣朱绣”的描绘;唐宋时期,刺绣施针匀细,彩丰富,多用在饰品和书画中;明清时期,宫廷绣工规模庞大,民间刺绣随之发展,先后出现“五大名绣”,此后还有京绣
、汴绣、苗绣等多种风格各异的绣品。至此,刺绣文化已发展为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并在民间盛行开来[1]。现阶段,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对各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融入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小学美术教学是美育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将民间美术内容,即民间刺绣艺术形式和相关知识纳入美术教材,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民间传统文化和艺术生活,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二、民间刺绣文化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价值
民间刺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其针法多样,主题广泛,彩鲜明,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以及朴实无华的情感。民间刺绣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突破教材中理论知识的限制,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从而使其对“美”产生新的认知。
发票未盖章打一成语(一)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美术观
义务教育明确提出,美术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真正的美术教育需要融入传统文化艺术。首先,民间刺绣构图巧妙,造型简练,运用删繁就简的方法凸显主要特征,蕴含宾主分明的生活智慧;其次,刺绣关注生活,与传统道德礼仪联系密切;最后,民间刺绣文化从大众生活中汲取养分,体现了民间美术特有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术观。教师在刺绣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刺绣活动与对生活美的感受联系起来,学习刺绣中蕴含的智慧美学、道德美学,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崇善尚美的品格,并逐
渐对“美”产生正确认知[2]。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方式
智力结构中,思维方式主要有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聚合思维强调逻辑演绎能力,发散思维重点关注创造力的发展。民间刺绣将两种思维方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刺绣技法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是在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整合形成的,在针法走向方面需要遵守逻辑法则;另一方面,刺绣内容覆盖花鸟鱼虫、传统纹饰、民间吉语等,对绣师的创造力有较高的要求[3]。因此,学生在学习选材、刺绣造型、刺绣针法时,可以充分拓展思维,
小学美术课改中民间刺绣文化的实际运用
朱 茜
(南京市金陵小学(仙林湖),江苏 南京 210033)
【摘 要】小学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应充分衡量不同区域背景下学生学习基础、文化特和地方资源,选择多元化、普适性强的民间艺术文化,以此满足不同区域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刺绣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千百年来丰富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为人民众所喜爱。把民间刺绣引进小学美术课堂,可以展现民族特点、传播民族文化、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文章以民间刺绣文化进入小学美术课
堂为视角,分析其在美术课堂的应用价值,探讨刺绣工艺如何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手脑配合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品格与意志的形成产生影响,进而总结刺绣文化在美术课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后续小学美术课改中民间刺绣文化的实际运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民间刺绣文化;运用策略
尼坤宋茜我们结婚了【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2-0215-03
小学教育
LIBERAL ARTS FANS
2022年4月30日
提高表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三)有利于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
民间刺绣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自然崇拜。人们对自然充满敬畏心理,采取各种形式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刺绣中常见的相关内容有日纹、云纹以及龙的图腾。第二,生命感悟。绣师以隐喻、借喻的形式在刺绣作品中表达人类起源和生命的意义,常见内容有牛、枫叶、蝴蝶等。第三,吉祥图案。民间刺绣图案多以工艺角度展现精神品格,通过日月星辰表达祈福纳祥的愿景。传统小学美术课堂局限于教材,重视美学理论知识教学,对民间美学文化缺少深入探索。新课改实施后,民间美术文化走进课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在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自然、生命和生活有了全新认识,内心世界得到充实,能够为后续开展美育工作以及弘扬传统文化创造良好情感契机[4]。
三、民间刺绣文化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实际运用
(一)以彩为契机,升华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动力源泉。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时期,各学科都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方面。小学美术课是必修艺术教育课程,是学生接受美学教育的重要渠道,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刺绣学习,引导学生探索美、理解美、认识美,对民间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共鸣和认同感,从而优化美术教学效果。民间刺绣配大胆,花纹纷繁复杂,各种绚丽多彩的形象符合小学生的猎奇心理,很容易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取绣有可爱动物、艳丽花纹等图案的装饰品或者衣物,让学生与优秀民间刺绣零距离接触,同时表达直观感受。民间刺绣丰富的彩会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刺绣的内在美。此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大师现场刺绣视频,可以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刺绣魅力[5]。
以教学“春天的彩”一课时为例。首先,教师可选择彩绣作品,彩绣利用多种颜的绣线交织绣成绚丽图案,图案包括暖黄的太阳、青绿的嫩草、娇粉的花朵等,可以让学生瞬间感受春天的气氛,对刺绣产生兴趣,进入学习状态,为探索“春天美”、理解“刺绣美”、认识“生活美”创造情感基础。其次,教师拿出的围巾、手帕、贺卡等常见物品。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图案绣品以苏绣为主。教师把物品发给学生,鼓励学生亲手摸一摸五光十的花线、绚丽多姿的锦缎,引导学生表达对春天的感受,让学生思考“春天还有哪些颜”“心里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等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将春天的彩与美的感受联系起来。最后,教师为学生讲解刺绣文化,通过明快的线条让学生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用和谐的彩让学生体会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用精细的绣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6]。总之,通过刺绣文化中的彩刺激,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与春天鲜活的生命力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以实践为基础,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小学生喜欢亲身体验新奇的事物,他们往往不满足于看一看或者摸一摸,而是想自己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因此教师可以少讲理论知识,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学会如何穿针打结,逐渐掌握“斜插针”“套针”等基础刺绣针法,进而提高创造能力。学生对刺绣产生兴趣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作。虽然学生的刺绣技术和表现水平并不高超和娴熟,但是他们有真情实感,可以突破思维定势和框架套路,自然而然地体现童年生活的真善美。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及时把握学生真实流露的情感,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让学生无拘无束尽情发挥创造力。
如在“圆圆的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可梳理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圆形物品的特征,感受圆的柔和、优美、活泼,引导学生对圆产生基础认知,同时将圆形元素加入到刺绣教学中。圆形是刺绣难点,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技巧方法。首先,教师提供两套工具。一套是正常绣针,16支纱线或者毛线;另一套是型号较大的绣针,48支纱线。其次,教师让学生分别使用不同绣针和绣线进行刺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较大绣针和较粗绣线配合使用更容易绣出圆形,而另一组则易出现断线、脱针、打结的状况。另外,刺绣时针距要短,否则会出现“鸡爪子”形针迹。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围绕圆形发挥想象力,询问学生“现在有一个机会把生活中的物品换一个
2022年第12期
形状,大家想要把什么变成圆形呢?”总之,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后,便不再干涉学生创作,要让学生
通过刺绣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同时阐述理由,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圆形的包容、和谐、统一。
(三)以文化为内核,感受艺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民间刺绣艺术在表达形式上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离开文化内核,刺绣便失去存在意义和价值。教师在刺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表现形式和手法的多样化,明白刺绣不仅是用手绣,而是用“心”感受,一幅优秀的刺绣作品要平衡构图,构思,彩,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更要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
如在“梦中的远航”一课中,教师重点将具象的刺绣作品与抽象理想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艺术感受桥梁,激发学生远航的愿望。首先,教师组织充满神秘彩的主题创造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探索海洋为主题,选择海洋元素刺绣图案,共同完成刺绣作品。其次,每组选派代表阐述对海洋世界的认知,而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真实海洋世界,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揭开海底世界的神秘面纱,加深其对海洋的印象。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海洋文化,将探索精神与远航梦想联系起来。为此,教师要选择一幅刺绣作品,通过介绍带有海洋元素的刺绣图案,引导学生了解这背后蕴含的航海故事以及先人对海洋的探索精神。作品中蓝背景代表的是浩瀚大海,小船反映的是郑和远航的故事,背景中点点浪花则是一路披荆斩棘的难关,作品上方绣上一轮红日,意味着我国追求睦邻友好、人与自然和
谐统一的坚定信念。在感受刺绣作品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时,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放飞梦想。
(四)以刺绣为媒介,走进生活,促使学生发扬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课与刺绣文化的融合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也为发展民间传统文化创造了传播媒介。教师组织学生走入生活,零距离接触身边的艺术品,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在真实体验刺绣环境的过程中升华情感,形成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社会责任感。
如在教学“动物朋友”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刺绣文化,以刺绣为载体和传播媒介,展示各种动物。一方面呼吁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动物;另一方面加深其对刺绣文化的印象,了解刺绣文化的社会效益,进而有效传播刺绣文化。首先,教师与学校沟通,开展以“我的动物朋友”为主题的校园创作大赛。比赛要求以刺绣的形式展现各种小动物形象,创作时间以学期为限,学生可以在课上或者业余时间完成作品,期末考试结束后,安排时间评比优秀作品,获奖作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览,同时向社会公开展示。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走入生活,近距离观察小动物形态、特点以及生存现状,同时带领学生参观民间刺绣基地,切实感受“穿针引线”生活,并指导学生完成刺绣作品。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详细介绍作品创作思路和感受,在表述过程中,学生相互讨论对动物的态度、对生活的观察,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主题活动,学生对刺绣的价值有不一样的认知。刺绣不仅可以美化生活,也是传播
新年音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媒介,人们在关注刺绣文化的同时,也会对刺绣内容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传播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民间刺绣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的充分融合为学生提高创造能力、提升美学素养提供了全新契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刺绣彩鲜明、结构统一和谐、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立足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打下情感基础。
【参考文献】
[1]凌长明.浅谈民间刺绣文化艺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改中刘泳希
的实践运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6(3).
[2]曹斌.民间刺绣服饰图案在学前美术课程中的应用——
评《学前美术基础》[J].上海纺织科技,2019(1). [3]温雯慧.民间刺绣艺术在中学美术课中的补充和渗透要
求[J].成功:上,2021(3).
[4]刘彦希.民间刺绣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融合[J].艺
术品鉴,2020(9).
[5]金晓芳.传统民族元素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
新教育(海南),2019(31).
[6]游明华.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梁洛施[J].读与写,2020(35).
【作者简介】
朱茜(1997~),女,江苏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教学。
朱 茜:小学美术课改中民间刺绣文化的实际运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