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在阿勒泰地区种植收获机械化中的经济效益被禁播的mv
摘要:中草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文化事业普及、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全面乡村振兴的环境下,实现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对于加快该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发展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及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阿勒泰地区以打造‘中国西部药谷’为目标,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中草药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特产业之一。
关键词:中草药;机械化收获;效益分析
霸气的游戏名
1 非诚勿扰女嘉宾薛璐中草在阿勒泰地区的种植现状
考上大学恭喜的句子
阿勒泰地区近两年来充分发挥土地好、水质好、空气好的优势,大力发展中草药材种植,积极引进医药企业对中草药进行深加工及成品制剂研发,延长了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中草药产业规模化格局,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草药材种植为阿勒泰地区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中草药材种植不仅给当地农牧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而且也促进了中草药材产业的规模化、基地化和产业化发展[1]
1.1中草药种植机械化
2021年阿勒泰地区中草药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万hm² 。主要有甘草、黄纸、枸杞、板蓝根、等10余类特中草药,为了充分发挥地区中草药种植优势,我区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方向,制定《阿勒泰地区中草药产业发展规化(2020-2025)》,并着力推动落实,确保到2025年,全地区中草药种植面积发展到3.3万hm²。
1.2阿勒泰地区中草药现状
当前“根据阿勒泰地区和哈巴河县里的项目规划,我们计划在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加郎阿什额德克区域开发1万亩苦豆子,在加郎阿什一片区种植2300亩柴胡、3000亩连翘,在科克托海村种植5000亩大芸,在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村种植10000亩连翘、塔依什拜村种植1100亩甘草。‘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将有31600亩土地种植中草药规模。
2021年,在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确定了今年自治区中草药全程机械化试验对比项目地点。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了解1000亩示范基地所需的甘草育苗情况和目前使用的甘草育苗挖掘回收机的回收状况。
截止目前,哈巴河县惠诚中草药种植公司育苗基地面积为1200亩,今年正在挖掘回收甘草育苗,可以保证3千多亩的甘草栽苗,已经引进收获机4台,从目前收获机械作业情况来看,育苗2年的甘草可以达到回收要求。但是收获根深的甘草作业阻力大,使用配套动力要求高,收获作业速度慢,甘草苗回收效果不理想,回收机械需要再进一步改进。
目前通过自治区中草药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带动,通过技术加资金的合作形式,在示范区采用甘草机械栽苗、收获等全程机械化技术,采用技术培训、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大力推广适用本地的机械,早日达到中草药全程机械化[2]
2 中草药在阿勒泰地区种植收货机械化中的经济效益
2021年,阿勒泰地区除了大面积种植甘草、板蓝根、黄芪、龙灵葵、茴香外,同时试种了柴胡、黄芩、独活、牛膝等中药材。有了丰富优质的中草药资源,该县积极以资源引药企,不断延长中草药种植加工产业链。如今,以阿勒泰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药品,不仅在疆内销售,还走进了内地市场。在当地扎下了根,中草药生产企业又与国内多家顶尖科研机构合作,以阿勒泰中草药为原料研发中药产品。前不久,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著名药理学家黄正明教授已明确意向在阿勒泰地区建立科研站所。
2021年,全阿勒泰地区中草药规模种植率先突破3.2万亩,亩产效益平均达到1500元以上。尤其是甘草的亩产效益,最高达到4500元,带动310户11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1600元,已初步形成制种、育苗、种植、加工的中草药产业链。预计中草药产值达2.5亿元。
据了解,全地区中草药植物类品种有1755种。目前已种植了12万亩中草药,带动1000余农户在各环节实现就近就业增收。地区正以打造“中国西部药谷”为目标,计划到2021年种植中草药50万亩,带动4000多农户增收。不仅促进了中草药知识的普及,更为中草药产业、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将药用作物种植打造成最具发展潜力的富民产业奠定了基础[3]
3 中草药种植收获机械化中存在问题
阿勒泰地区中草药种植收获机械化中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中草药种植和收获机械,都是对现有的机械进行适应性改装,作业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障,影响了中草药机械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退房协议
[1]吴立国,苗振坤,魏娜,满大为,李艳娜,徐克生. 我国中草药产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探索[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21,49(09):13-18+21.
[2]王建国,陈树涛,郭红霞. 中草药生产机械化技术探讨[J]. 吉林农业,2013,(10):107.
[3]殷剑江,谢民生. 昭苏县中草药移栽机械化技术探索[J]. 新疆农机化,2012,(0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