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角落电视剧评论
《隐秘的角落》大结局了。从话题性和评价来看,这是爱奇艺“迷雾剧场”的一场胜利。有机会的话我很想盘点一下爱奇艺“迷雾剧场”、优酷“悬疑剧场”和最近国外的悬疑剧集,不过这次还是围绕《隐秘的角落》来说。
《隐秘的角落》改编自紫金陈2014年出版的小说《坏小孩》,也带有鲜明的紫金陈特。
在我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男大学生的时候,读过他的两部早期作品:《少年股神》《浙大夜惊魂》。一听名字就是一股浓浓网文风,它们一开始也确实都是网文,后来才出了实体书(《少年股神》2007年出版,《浙大夜惊魂》2010年出版改名为《禁忌之地》)。
这两部作品的类型、风格和题材截然不同。《少年股神》是有点悬疑、武侠味儿的金融商战小说(就“悬疑武侠”来说有点像古龙的《陆小凤传奇》);《浙大夜惊魂》是恐怖、融合风水玄学的校园小说。
即使从这两部早期作品中,也能看出紫金陈已经很擅长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了,尤其擅长悬念的设置。不过作为早期作品缺点也很明显:结尾的反转都很强行(俗称“烂尾”,只不过没
那么烂)。
这两部作品还有一个备受争议的特点:有几个千篇一律的人物,尤其是女性。这也导致了很多女性读者说他有直男癌。
波澜不惊造句所以看完这两部书之后我就没有再把这个放在心上。然而没想到紫金陈进入社会派犯罪题材领域,为这些讨厌角到了一个舞台。这些不讨喜角也由“刻板地讨厌”,变成了一种冤冤相报的“人性之恶”的结果,没有那么突兀了。
1.“推理之王”v.“迷雾剧场”
紫金陈再一次进入我的视野,是2017年。优酷改编并出品了他“推理之王”系列的第一部《无证之罪》的同名网剧。
游戏霸气名字 这部剧一出,让人感到震撼的是,中国网剧也有东野圭吾式但完全本土化的社会犯罪故事;回过头来看这三部小说,依然有令人讨厌的角,但这些角也有其社会根源。这三部小说可以说是社会阴暗面的夸张放大版的集合。还有一些恶心的角,读者看了还是会觉得不舒服,但是人物的刻画比过去更强了。
饶敏莉富大龙
大概也正是由于网剧《无证之罪》的广受好评,爱奇艺将该系列余下的两部作品《坏小孩》《长夜难明》分别改编为《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并将它们加入了“迷雾剧场”。
《隐秘的角落》,包括之前的《无证之罪》,都出地继承了原著的优点,并且有着自己独到的再创造。
2.阳光下的罪恶
《隐秘的角落》是悬疑犯罪故事,故事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我们暂且不论这个故事情节铺陈得有多精巧、人物塑造得有多讨厌(笑),而是先说一个很容易被现在中国大陆的悬疑犯罪剧有意无意忽略的一个要素:环境。
对于悬疑犯罪故事——特别是对于《隐秘的角落》这样的社会派而言,环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环境为角提供了行为背景,很多时候也是被批判的对象。
在美国,从高楼林立、拐角林立的东北大都市,到山清水秀的蛮荒中西部;从极北的阿拉斯加到炎热的亚利桑那,会有完全不同的犯罪故事。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朱珠个人资料简介
梦见头发被剪
《城中大盗》(2010):查尔斯顿是波士顿的一个贫困社区,两位主角就在破败的社区墓地边策划胆大包天的银行劫案。
《猎凶风河谷》(2017):怀俄明州的印第安保留地,景壮美却也无法无天,法律与人性在冰天雪地中不再适用,警察与凶手展开野兽般的殊死较量。
而在中国,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故事(不仅仅是犯罪故事)只能发生在新州和静海(名字都是我随便编的,请不要对号入座),不仅虚构,甚至连大概的地理位置都认不出来。住在这里的人说着标准的普通话,你甚至无法知道他们最爱吃的豆腐是甜的还是咸的。故事中的城市结合了中国各地的特点,但它不是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
所以有人戏称:“中国电影,与中国无关。”
“推理之王”系列的三部小说也发生在虚构的城市,但其文化地理范围非常清晰,都是浙江。其中出场率最高的“杭市”,其实已经谈不上是虚构了。
由其改编的剧集,根据原著所包含的风格特点,将其环境设置在中国不同的地方,强化了自身的特。在我看来,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改编。
比如,《无证之罪》的主题是关于纯粹的欲望、纯粹的杀戮,所以环境没有沿用浙江,而是设置在了冰封肃杀的东北(虽然“哈松市”的名字仍然是虚构的,但其文化地理意义是十分明确的)。这里有纯粹的冰雪、近乎永恒的黑夜,与纯粹的欲望与杀戮在风格上暗合;同时,也正是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更适合诞生李丰田、郭羽这样的野兽。
而《隐秘的角落》的主题是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剧名寓意天真的孩子身上也会有阴暗的、隐秘的角落,所以环境设置在了阳光明媚、碧海蓝天的广东(“宁市”仍然是虚构的,但这也不重要)。
那是2005年,雷州零散的民居里,有很多阴暗潮湿的角落。
如此一来,便营造出一种反差感强烈的“阳光下的罪恶”。除了这层隐喻,沙滩、海鲜、甜水、粤语这些环境元素,都赋予了故事真实的生活气息,没有让故事成为一座空中楼阁。
3.童话与真相
除了环境的隐喻,剧集在情节安排上也有诸多隐喻,例如童谣《小白船》(隐喻孩子们的漂泊,并使童真与恶意形成反差)、《还珠格格》和武侠片(隐喻相关角的心理活动)
、狐狸与鸡的童话(隐喻最终的结局),等等。这些都使得故事更复杂、更值得玩味了。这是一个好的商业故事应有的态度。
对于这部剧的情节和人物,剧集提供了两种理解方式。这是又一个对原著进行了改编的地方——原著在这方面并没有模糊处理,就是一黑到底;而剧集为了过审不能如此。于是它巧妙地把原著情节和人物的直接恶改造成了“罗生门”,既规避了审查,又使得罪恶在阳光下的隐蔽性更强。
这可以说是“戴着镣铐跳舞”的最高境界了。
对情节和人物的两种理解,一种是童话式的“大团圆”结局和最终向善的人物。但张东升在讲笛卡尔故事时明确提到:你是选择相信真相,还是童话?
显然,“童话”与“真相”在这里是对立的,那么真相就绝对不是童话。结局是悲剧的,人物是向恶的。篇幅原因,具体的细节就不在这里讨论了,网上已经有了很多到位的解读和过度的解读。
不过需要澄清的是,笛卡尔死亡的真相也不是什么背叛,而是积劳成疾和肺炎。这里可以
理解为,剧集格外想强调“背叛”是本案的真相,因此做了艺术加工。
4.大人犯错,小孩买单
社会派的主题一般是借“恶”来反思。原著和剧集都突出了一个主题:大人犯错,小孩买单。故事堪称是栩栩如生的大型原生家庭引致犯罪普法教育节目。但是,它们展示“恶”的方法截然不同。
原著展示的是一种主动的恶。大部分角为恶都是自觉主动的,而且烈度极高,就跟心理变态一样。叶驰敏算一个,普普也算一个。这就导致前文说过的那个问题:大部分角都非常讨厌。虽然也给一些重要角设定了如此行事的背景,但……仍然很讨厌,因为从主角到配角再到龙套,恶人密度实在太大。如果你觉得剧集中的部分人物、情节令人厌恶,原著可以把这种厌恶感拔高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