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關係導論
一、兩性教育的理念
兩性關係→兩性教育→性別教育,包含有兩個重要的理念:
(一)性別(sex;gender):“Gender is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sex.”(二)平等(equity):“男女先天就不相同,怎麼可能平等?”
二、兩性教育的意義與目的
兩性教育包括了兩性間的生理、心理、社會、倫理與文化等廣義的生活與人格教育。其目的在增進兩性對自身生理與心理成熟過程的知識與適應能力;於社會文化與人倫關係下,培養健康的兩性態度與道德觀念,發展合宜的性別角行為,學習以尊重、平等的原則與異性相處,促使兩性關係的和諧發展。亦即,兩性教育的主要目標如下:
(一)激發個人潛能,開創未來,免於受到不合時宜的傳統性別角刻板印象所限制。
(二)了解人的基本權益,互相尊重,減低兩性間的偏見、歧視與衝突,形成兩性和諧的社會。
马国明电视剧
(三)改善不合時宜的性別文化觀念、社會制度與法令,促使兩性在經濟、社會﹑教育等資源合理的分享。
三、兩性教育的重要內容
學者們對兩性平等教育與性教育的界定尚未有一致的論點,但從其所強調的核心內涵而言,則皆同意以廣義的角度,界定實施兩性教育的內容(張玨,1999)。兩性教育係一整合性學科,融合統整性教育、性侵害防治與兩性平等之內容,目前國內兩性教育的課程內容大致包含以下各部分:
(一)性別認同與性別角(二)兩性生理﹑認知與人格的差異(三)青春期生理與心理的變化與調適(四)兩性交往
(五)兩性溝通(六)婚姻家庭生活
(七)工作中的兩性關係(八)兩性權益與相關議題
四、性別相關研究的歷史背景
(一)女權運動的發展與影響
1.歐美諸國的女權運動
2.中國、台灣的女權運動
(二)Peggy McIntosh(1983)曾以階段理論將美國的婦女運動劃分為五個階段:      1.無知期  2.認同期  3.抗議期  4.女性中心期  5.兩性合作期
五、傳統到現代性別角的轉變
(活動)請列舉傳統生活中與性別角分化有關的俗語、諺語與風俗。
兩性關係—性別認同與性別角的發展
一、性別的定義
一般我們將性別分為兩種:男性(male)與女性(female),並稱呼他/她們為男人(man)與女人(woman)。其中除了先天生物的因素外,還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
(一)生物的性別(sex)(二)社會的性別(gender)
二、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性別認同是透過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和其所屬社會環境下的社會化過程,覺察自己是男性或女性,且
表現出符合自己性別的動機﹑價值和行為。
Shaffer(1996)指出個體性別認同的發展與個體性別概念的理解,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一)正確使用性別標誌階段
(二)基本性別認同階段
(三)性別穩定階段
(四)性別恆定階段
(五)性別具有生殖器基礎階段
三、性別角刻板化印象(Sex- role Stereotype)
隨著孩子性別認同與性別行為的發展,他/她們對不同性別的人應該會做什麼行為,以及會有什麼特質,也開始形成一個固定﹑刻板的看法。
(一)傳統對性別角的看法
1.工具/情緒二分(instrumental/expressive dichotomy)
2.男性優勢(Masculine Superiority)
(二)現代性別角的轉變
1.兩性化、剛柔並濟的人格(androgynous roles)
2.平等的角(egalitarian roles)
四、性別角發展的理論
(一)生物學理論
染體、荷爾蒙、性腺組成、內在生殖系統、外在生殖器官
(二)精神分析理論
潛意識、性心理人格理論
(三)社會學習理論
增強作用(獎賞/懲罰)、觀察模仿
(四)認知發展理論
三支一扶政策智能的成熟度(保留的概念)
兩性關係—性別差異
一、語文能力:Maccoby&Jacklin(1974)的研究認為女孩語言能力發展較男孩早,但一旦開始發展,兩性語文能力的差異並不大,要到青春期後,女孩才比男孩有較佳的語文能力。Garaie&Scheimfeld(1968)也指出女孩在語文與記憶方面的測驗得分高於男孩。
二、空間能力:Garaie&Scheimfeld及Maccoby&Jacklin雙方的研究都認為男孩在機械性向、視覺空間能力及數學推理等測驗上的得分高過女孩,但此項差異,Linn與Peterson(1985)認為若以整個生命週期來看,則不見得成立。
三、攻擊性方面:Maccoby等的研究指出男性攻擊性比女性強。
四、人格與情緒方面:男性與女性,誰比較膽小、容易焦慮及情緒化?這方面的結果並不一致,Diener﹑Sandvik與Larsen(1985)發現男女孩童在壓力情境下,所表現的膽怯、恐懼並無差異;但在掌控、競爭、順從等方面,雖有少數發現男性比較掌控、競爭,而女性比較服從,但大多數研究卻指稱性別差異並不存在。
另外,Shaffer(1996)提出六項有關性別差異的迷思(myth),並澄清事實如下(劉秀娟,民89):
迷思一:女孩比男孩更具社交性
事實:基本上男女兩性對社交互動同樣有興趣,在社會性增強與學習模仿上,兩性的表現是相同的。甚至在一定的年齡時,男孩比女孩花更多時間和玩伴在一起。
迷思二: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接受他人的看法
事實:許多研究發現並無此種性別差異存在,甚至有些研究還指出當個人價值觀與他人衝突時,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接受他人的建議與看法。
迷思三:女孩比男孩有較低的自尊
事實:在整個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兩性的自我滿意度和自信程度相似,只是男女兩性各自的自信領域不同,女孩對自己的社會能力評價較高,而男性則認為他們比較強勢有力。
迷思四:女孩在簡單、重複性的工作上表現較好,而男生則在需要高層次認知能力的工作上表現較佳
事實:研究證據並不支持這種看法,在學習、形式概念運作上,兩性並無差異。
迷思五:男孩比女孩擅長分析
事實:雖然男孩在視覺空間能力上比女孩稍高,但在分析性或邏輯推理的測驗上並無差異。
迷思六:女孩成就動機較低
事實:男孩與女孩各有其追求的目標,只是目標會因人而異,在達成目標﹑實現自我的努力上成就動機並無差異。
兩性關係—青年期的性生理教育
性生理教育是兩性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部分,不瞭解男女的性生理,就無法深入談及兩性交往和各種相處之道,在現實社會中的種種兩性問題常存在著性生理方面的偏差觀念,所以性生理教育除了介紹基本的性器官、性功能、性行為、性疾病的問題外,更應破除錯誤的觀念,建立青少年珍愛自己的身體,從而也尊重別人的身體。
一、從器官發育的焦慮談自信心的教育
男性生理:男性生殖器(陰莖)的大小與性能力的關係。
性器官發育上的問題如陰莖彎曲、尿道下裂、疝氣、陰囊水腫等
常造成困擾,甚而內向自卑,更甚產生暴力傾向。
女性生理:女生較傾向於形象方面的困擾,如身材高矮胖瘦、青春痘、體毛太長、胸部發育等。例如:波霸、奶茶之稱呼。
二、從生理現象的困惑談如何調適身心
男性生理:夢遺、自慰(手淫)。
女性生理:月經(經血量過多、經期過長、經痛、經前緊張)
三、性器官衛生保健常識缺乏談如何自我保健
男性生理:包皮的衛生保健。何謂包皮過長?要不要割包皮?什麼時候需要割包皮?
生殖器官的保健。
女性生理:陰部器官、乳房的保健。
四、從層出不窮的墮胎事件談避孕教育
避孕教育至少應該包括:
1.如何在兩性交往中學會兩性尊重,界定親密關係的步調。
2.如何精確瞭解各種避孕的最新知訊。
3.如何在各級學校建立完善的意外懷孕的輔導治療管道系統。
未婚懷孕的防治,以下提供幾項原則:
1.預防勝於治療。
2.確實瞭解避孕方法。
3.事後避孕的可能性。
4.如果已懷孕,必須有相當安全、隱私的管道協助其渡過難關。
五、從性病和愛滋病的防治談安全性愛的守則
青少年在初次性行為常受到好奇等因素的影響而沒有性愛道德觀和性愛安全觀,我們應提醒他們:1.性是愛的延伸,應循序漸進。2.如果沒有性道德觀,性伴侶愈多得病的機會愈大。3.教導其對性病的認識和預防之道。
六、從性暴力事件談生理層面的兩性交往
兩性吸引—友誼與愛情
一、人際交往(友誼、愛情)對青年期發展的重要性
李宰旭☆大學的四大學分:學業、社團、打工、戀愛學分。
☆青年人的四個大夢(吳靜吉):人生價值、良師益友、終身事業與志業、愛與被愛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人生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發展危機青年期自我認同(identity)~自我混淆(confusion)
成年前期親密團結(intimacy)~孤立隔離(isolation)
二、青年交友之階段
Dunphy(1990)在觀察與訪談一些青少年的交友情況後,將青少年的交友大致分為五個階段:
(一)同性團體期
(二)團體互動期
陈翔有女朋友吗(三)團體中的小團體期
(四)成對互動期
(五)團體渙散期
三、常見的交友問題
抖音水印怎么去掉
(一)影響兩性吸引的因素~什麼樣的人比較受歡迎?如何成為一位受歡迎的人?
1.個人的特質
外表吸引力愉悅的人格特質能力
数据分析怎么做2.兩人相互的因素
相似性需求互補互饋的揭露(分享)
3.環境的因素
空間距離的接近熟悉性
(二)友誼與愛情之區別~我倆算不算一對戀人?男女之間是否有純友誼存在?(單元一)
1.Rubin對喜歡與愛情的觀點
2.社會交換論的觀點
3.John Lee愛情的彩理論
4.Sternberg愛情的三角理論
(三)約會的階段及其相關問題(單元二)
1.初期試探階段:如何踏出交友的第一步?
2.中期融洽階段:如何拿捏與約會對象的親密程度?
3.後期適應階段:如何面對衝突與爭吵?長期相處之道為何?
(四)關係惡化與分手
分手的原因、方式、衝擊與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