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的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
课文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概括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第2、3自然段写鬓边不是海棠红是男男我在途中的见闻。第4自然段写洞口和外洞的特点。第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孔隙的大小,以及仰卧在小船里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和感受。第6、7自然段写游览内洞的情形。第8自然段写乘船出了双龙洞。
本文按游览顺序记叙,游览路线为:路口、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文中多次描述了作者行踪的变化,游览路线是课文的线索之一。在不同地点,作者都写到泉水,泉水流经的路线,是课文的另一线索。
课后练习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设计,均指向写法。第一题要求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作者游览的路线图,帮助学生梳理游览路线,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第二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作者怎样写清孔隙的狭小,帮助学生了解可以把某些印象深的或比较特别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课文配有双龙洞口插图,可帮助学生了解洞口、外洞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练习的方式,会认文中要求会认的字,会写课文要求会写的字,会写课文要求掌握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体会路上景的特点。
3.通过对文章的熟读和理解,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长泽梓作品封面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可以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自主识记。可以与,可以和对比识记,蜿蜒是一个连绵词,可以结合词义整体识记。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并分类识记,在书写时要注意区分左右结构字的书写异同,杜、陆、端、源在书写时应该左窄右宽,鹃、郁、移、额、乳在书写时应该左右等宽。
2.阅读教学
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体会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3.表达运用
学生读懂课文以后,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的句式造句;出示概括描写景物某一特点的一句话,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游览过程示意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文中要求会认的字,会写课文要求会写的字,会写课文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体会路上景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讨论: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溶洞吗?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交流)
2.过渡: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不仅有地面上的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在地下也有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的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去观赏溶洞奇观,让我们即刻出发吧!(教师板书课题)
3.介绍叶圣陶,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代表作有《隔膜》《稻草人》《倪焕之》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是翘舌音。注意与形近字区分开。
是平舌音。注意与字区分开。
注意与区分开。
蜿蜒是联绵词,两个字都是前鼻音。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课件出示生字动画笔顺,学生观察并书写。
杜、陆、端、源世界电影票房鹃、郁、移、额、乳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前一组是左窄右宽的字,后一组是左右等宽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有所区分。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杜鹃 气势 聚集 拥挤 心情 脚跟 移动 昏暗 挤压 额角 登陆 宽广 石钟乳 石笋 观赏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6.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主要记叙了作者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7.引导学生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教师再用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入山路上外洞有时候歌词孔隙内洞出洞 
8.课文一共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说一说每一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概括点明游览的时间及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在途中的见闻。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洞口和外洞的特点。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孔隙的大小,以及仰卧在小船里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和
感受。
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写游览内洞的情形。
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写乘船出了双龙洞。
9.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前往金华上龙洞,一路上欣赏着明艳的春景,聆听着溪流欢快的调子,多么惬意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前行,一睹双龙洞的风采。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水的成语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重温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3.过渡:(出示课件——金华双龙洞)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女生节祝福语 简短感受洞内的美景,并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板块二 品读课文,感悟匠心
1.过渡: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旅途,一路上的景致不断地映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吧!
2.阅读第1自然段,教师指名读,全班齐读。教师点名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的记叙对象。
浙江金华的双龙洞。 
3.全班齐读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并用一个词概括路上景物的特点。(明艳)
教师指名回答,再归纳总结。
映山红、油桐、粉红的山、或浓或淡的新绿。明艳总体概括了浙江金华北山生机盎然
的春。或浓或淡有的的意思,点明植被茂盛,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