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爱伦·凯的儿童教育思想
【摘 要】潜移默化什么意思 爱伦·凯(EllenKey18491926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资产阶级自由教育论的拥护者、南京大屠杀是什么时候“新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和国际妇女运动活动家,新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她一生主要致力于儿童教育问题和妇女问题的研究,主要的著作有《儿童的世纪》和《妇女运动》等,本文主要是结合爱伦·凯生活的时代背景,阐述了其儿童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以及对我们产生的启示。
【关键词】 爱伦·凯;儿童教育思想
爱伦·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著名的教育家、妇女活动家和作家,新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她一生主要致力于儿童教育问题和妇女问题的研究,对两性、恋爱、婚姻、道德品质等问题提出了广泛而激进的观点。其主要的著作《儿童的世纪》被誉为新教育的经典著作,且成为举世闻名的儿童教育经典著作。爱伦·凯十分关注儿童教育,针对当时瑞典社会现状,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教育经历,提出了自己的儿童教育主张。
一、爱伦·凯儿童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第二次产业革命使欧美国家开始实现工业化的进程,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原来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的教育思想、方法和理论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对欧洲国家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教育改革者就对传统的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为了使学校教育适应和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兴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教育革新运动---“新教育运动new educational movement)。由于新教育运动在欧洲形成具有广泛的影响,爱伦·凯深受其影响,她的儿童教育思想和妇女解放的观点也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开来。她反对旧教育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提倡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竭力倡导新教育,主张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
二、爱伦·凯儿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爱伦·凯儿童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旧教育的批判、对儿童教育的要求和实施儿童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对旧教育的批判
爱伦·凯尖锐批评旧教育不顾儿童天性和个性发展,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使得儿童创造力受限制、对周围事实的观察力迟钝、丧失进取心等。针对旧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爱伦·凯从进化论观点出发,认为家庭和学校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和个性发展,不要过多的干涉儿童的活动。禁止体罚儿童、应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二)对儿童教育的要求
爱伦·凯强调“20世纪要成为儿童的世纪,首先,成人要了解儿童的天性和个性发展,应该细心观察儿童的生活世界;其次,成人须加倍呵护儿童天性中纯朴天真的东西。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要依照自己心中所设想的标准去要求儿童,而是要深入儿童的世界认真仔细观察儿童的真实生活,尽量适应儿童自己的特性发展。允许儿童有他自己的思想,发展他们的意志,形成他们自己概念和判断。鼓励儿童自己去亲身经验,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经受磨练、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教育,从实际生活中获得体验,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再次,禁止教育者对儿童实施体罚。残忍的殴打在儿童精神生活的道路上是没有教育力量的。
(三)实施儿童教育的主要途径
爱伦·凯认为要使儿童个性得到发展,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实施才能实现。首先,通过家庭教育来实施;爱伦·凯很重视家庭教育和父母在儿童教育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孩子的父母尤其是母亲负有重要的责任,她提倡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活动,反对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其次,通过儿童理想教育机构来实施;爱伦·沉晔为什么恨阿兰若凯不赞同幼儿园这样的学校,认为托儿所或幼儿园最多也只是家庭教育的辅助和补充。她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是男女同校、学校有环境优美的环境,在这样一所学校,教师可以鼓励儿童对于美的感情的憧憬,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得到陶冶。董璇离婚后现身
郭达的个人资料简介三、爱伦·凯儿童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爱伦·凯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在欧洲新教育思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的儿童观对如今出现的不良儿童教育现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能引起教育界特别是教育改革者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广泛关注,从而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儿童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借鉴和参考。
水壶除垢第一,爱伦·凯的儿童教育思想是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她的教育思想对当时欧洲新教育运动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人们对儿童教育问题的认识。她批评旧
教育不顾儿童天性和个性发展,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
第二,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爱伦·凯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家庭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认为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取代幼儿园教育。她认为要使儿童个性得到发展,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和理想的教育机构共同实施。
第三,针对我国眼下教育的发展状况,爱伦·凯的儿童教育思想让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认识到: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照顾儿童的个性化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禁止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体罚。体罚会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使儿童产生恐惧感,扼杀儿童的冒险精神、想象力、活动热情、创造力,同时也有损教育者的人格和尊严;教育改革中要不断反思考试制度和班级授课制度。
参考文献
[1]黎琼锋.教育:为了儿童的解放[J].教育发展研究,2009.6
[2][瑞典]爱伦·.儿童的世纪[M].魏肇基译.上海:上海晨光书局,1936.
[3]茅盾.爱伦·凯的母性论[J].东方杂志社,1924.
[4]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8.
[5]庞德禄.爱伦·凯教育思想述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