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2020⾼考:报名⼈数创新⾼,⾃主招⽣取消,⾼等教育进⼊普及化时
2020年的⾼考,是⼀场特殊的⾼考,是值得铭记的⾼考!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2亿学⽣转⼊⽹上学习,长时间的⽹上备考成为2020年⾼考抹不去的记忆!
受疫情影响,⾼考被迫延期⼀个⽉,这是恢复⾼考40余年来的第⼀次。⾼考艺术类专业考试也被迫做出临时调整,校考能不举办尽量不举办,确有需要的,则转移到⽹上测试,⼀切都是为了考⽣⽣命健康。
2020年,也是新⾼考改⾰重要的⼀年。2017年第⼆批启动新⾼考改⾰的北京、天津、⼭东、海南,今年新⾼考第⼀次落地;其中⼭东⼀直是⽣源⼤省,考⽣总量就超过了其他所有新⾼考地区的总和。新⾼考改⾰从试验⽥开始转⼊种⼤⽥,如此体量的省份落地新⾼考,必然⾯临复杂的挑战,值得期待。
2020年,⾃主招⽣取消,强基计划正式启动,拉开了另外⼀场改⾰:招⽣与培养打通,为我国选拔培养优秀的基础学科⼈才拉开帷幕。
2020年也是我国⾼等教育迈⼊普及化阶段后的第⼀场⾼考。2019年全国招⽣915万⼈,⽑⼊学率超过51.
6%,中国正式迈⼊⾼等教育普及化时代;2020年⾼考报名⼈数达到1071万⼈,超过了2008年创造的1050万⼈历史纪录。
2020年也是⾼职连续⼤扩招的第⼆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作报告中表⽰,今明两年,⾼职再次扩招200万。⾯对⾼中⽣源的枯竭,⾯对新三类⽣源即农民⼯、下岗⼯⼈、退伍军⼈,⾼等职业教育也将⾯临发展模式的挑战。
2020年也是⾼等教育全⾯⼤扩招的⼀年。⼤学毕业⽣⾼达874万⼈,疫情与中美贸易战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形势,为延迟就业压⼒,⾼职⼤扩招、专升本扩招、第⼆学⼠学位扩招、研究⽣扩招,所有的扩招都将极⼤地提⾼中国⾼等教育的规模,这在延缓现今就业压⼒的同时,也为后续⼤学⽣就业压⼒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同时也给普通⾼校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
(本报告发布于2020年7⽉7⽇)
第⼀章 2020年⾼考报名⼈数创历史新⾼,⾼等教育进⼊普及化时代
2020年,我国⾼考报名⼈数连续第三年增长,再创历史新⾼。在⼈⼝红利下降、基础教育普及率提升的情况下,我国⾼等教育⽑⼊学率达到51.6%,正式迈⼊普及化时代。
⼀、⾼考报名⼈数达1071万,再创历史新⾼
怎样下载百度文库的文章
教育部⽇前公布,2020年我国⾼考报名⼈数达1071万,突破了2008年的峰值1050万,创造了1977年恢复⾼考以来的历史新⾼。
与2008年不同的是,⾼考的录取⼈数⼤幅度攀升。2019年,我国普通⾼校本专科招⽣总数达到了914.9万⼈,⽽2008年仅为607.66万⼈。
时隔⼗余年,⾼考报名⼈数再次达到顶峰,但从长期看,⼈⼝红利长期将呈下降趋势。2019年新⽣⼉数量连续第三年下降,⾄1465万⼈,创下近年最低记录。显然⼆胎政策也难以挽救新⽣⼉数量的下降,根据⼈⼝专家预测,我国新⽣⼉将继续进⼊深度下跌区间。这也将直接导致⾼等教育⽣源的绝对下跌。
⼆、我国⾼等教育⽑⼊学率达51.6%,进⼊普及化时代
1999年⼤扩招开启了中国⾼等教育规模发展的模式,2003年,⾼等教育⽑⼊学率快速突破15%,进⼊⼤众化阶段。2019年,⾼等教育⽑⼊学率达到了51.6%,在学总规模也⾸次突破了4000万⼈;我国⾼等教育正式进⼊普及化阶段,提前⼀年完成⽬标。
三、⾼等院校数量达2688所,本专科院校均衡发展
2019年,我国普通⾼等院校数量达到2688所,较上年增长25所。改⾰开放以来,我国⾼等院校数量
持续上升,尤其是在1999年⼤扩招后迅速增加,⼗年间翻了⼀番,2010年达到2358所,之后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陆川和秦岚
从办学层次上来看,⽬前我国本、专科院校数量相对均衡。2019年,我国普通本科院校数量为1265所,专科院校数量为1423所,相差158所。事实上,早在2001年,专科院校数量就已超过了本科院校,随后⼏年,两者间差距逐渐拉⼤;但在2007-2008年期间,本科院校数量激增,两者间差距缩⼩,趋于稳定。
“双⼀流”建设⾼校140所,仅占本科院校的11.07%,“双⾼计划”建设⾼校197所,仅占专科院校的13.84%。
第⼆章⾼职百万⼤扩招任务完成,今明两年将继续扩招200万
2019年政府⼯作报告提出了⾼职院校⼤规模扩招100万⼈的计划,开启了我国⾼等教育的⼜⼀轮⼤扩招。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扩招不同,本次扩招定位在⾼等职业教育,并且明确提出要重点关注退役军⼈、下岗职⼯、农民⼯等⾮传统⽣源。
经过⼀年的努⼒,多措并举,百万扩招计划超额完成。2020年政府⼯作报告再次提出,今明两年⾼职院校将继续扩招200万⼈,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 2019年⾼职扩招116万⼈,专科招⽣⼈数再次超过本科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2019年⾼职扩招共116万⼈,超过原招⽣计划约2万⼈,百万扩招如期顺利完成。受本次⼤扩招影响,2019年本专科招⽣⼈数也发⽣了逆转。⾃2009年起,本科招⽣⼈数开始超越专科招⽣⼈数,并⼀直保持领先优势。2018年,本科招⽣⼈数⽐专科多53.32万。2019年,因为⾼职⼤扩招,专科招⽣⼈数达483.61万,反超本科52.32万,实现了11年来招⽣⼈数再超本科的逆转。
⼆、⾼职扩招向农民⼯、下岗职⼯、退役⼠兵等⾮传统⽣源倾斜
传统⽣源不⾜是⾼职⼤扩招的难点。
根据国家的部署,新三类⼈是⾼职扩招的重点,分别是农民⼯、下岗⼯⼈与退伍军⼈。因此,本次扩招对⾮传统⽣源的倾向性⾮常明显,各省市具体的⾼职扩招⽅案中,⼤多都对⾮传统⽣源制定了专门招⽣计划和考试⽅式。
2019年⼭东省⾼职院校扩招计划采取单独考试招⽣的⽅式进⾏,分为两个批次。在4⽉份发布的第⼀批⾼职单招计划中,明确提出计划招收退役⼠兵类3300⼈,技术技能类15000⼈。
8⽉份进⾏的第⼆批扩招则明确提出分为A、B、C三类⽣源进⾏招⽣。第⼆批扩招的计划招⽣总⼈数为56752,其中,A 类(普通类)计划数为22636,B类(退役军⼈类)计划数为5646,C类(技术技
能类)计划数为28480。A类计划主要招收⾼中阶段应届毕业⽣,B 类计划主要招收退役军⼈,C 类计划主要招收下岗失业⼈员、农民⼯、农民、在岗职⼯等;且⾼中阶段应届毕业⽣不能报考 B 类、C 类。
此外,这两个批次的招⽣⽅案都明确提出,对于退役⼠兵、下岗失业⼈员、农民⼯、农民、在岗职⼯等⾮传统⽣源,免予⽂化素质考试,只参加学校组织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试。
据媒体报道,⼭东省⾼职院校招收退役军⼈4.31万⼈,下岗失业⼈员1384⼈,农民⼯736⼈,新型职业农民5762⼈,在岗职⼯等其他体1.5万⼈。
传统的⾼等职业教育模式为脱产学习,但对于⾮传统⽣源来说,绝⼤多数不可能脱产学习,需要边⼯作边学习的模式,
徐良 小凌传统的⾼等职业教育模式为脱产学习,但对于⾮传统⽣源来说,绝⼤多数不可能脱产学习,需要边⼯作边学习的模式,如何改变⾼等职业办学模式,适应这⼀部分⼈的需求,是⾼等职业教育⾯临的重要挑战。
三、 21所职业院校更名为⼤学,职业教育探索本科层次教育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等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转型的重要⼀步,也为提升⾼等职
业教育质量提供了契机。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次提出并明确了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等职业教育。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实施⽅案》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校向应⽤型转变,另⼀⽅⾯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试点。
2018年12⽉,教育部开始布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9年⾄今,教育部分两批公布21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更名为⼤学。致命索取
周里京现任妻子第三章疫情下的⾼考:健康第⼀、公平⾄上
⼀、 2020年⾼考延期⼀个⽉举⾏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考,为确保考⽣安全健康,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今年⾼考整体推迟到7⽉7-8⽇举⾏。这是⾃1977年恢复⾼考以来,我国⾸次⼤规模推迟⾼考时间。
2002年,考虑到7⽉天⽓炎热,洪涝灾害频发,不利于考⽣考试发挥与安全,国家决定⾃2003年起把⾼考⽇期提前⼀个⽉,改为6⽉举⾏。虽然2003年赶上⾮典,但也没有影响⾼考按期举⾏。
确保公平公正是⾼考的基本价值取向。3⽉31⽇,教育部召开的部署2020年⾼考⼯作视频会议上提到,必须坚持“公平第⼀”,切实把疫情对⼴⼤考⽣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考⽣复习备考的影响降到最低,最⼤限度地保障教育公平。为绝对保证考⽣安全,最⼤程度保障贫困落后地区的备考公平,国家最后决定延迟⼀个⽉。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研究提出本地区⾼考时间安排的意见,但两地最后均选择与全国同步。
⼆、⾼考相关招⽣考试⼯作受疫情影响有所调整
2020年3⽉12⽇,教育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艺术类专业招⽣考试⼯作,提出原则上⾼考前不组织现场校考,要求⾼校尽可能减少校考专业范围。对于确须组织校考的专业,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励⾼校采取考⽣提交作品、⽹上视频⾯试等⾮现场考核⽅式进⾏考核。对于专业性强且拟继续组织校考的⾼校,⿎励先通过提交作品、⽹上视频⾯试等⾮现场考核⽅式对报名考⽣进⾏初选,在⾼考后再组织现场校考。教育部⾼校学⽣司5⽉12⽇发布的《关于⾼校考试招⽣及毕业⽣就业有关情况》中提到,今年共有199所⾼校组织了艺术类专业线上考试录取或初选。
与此类似,除了艺术类招⽣,体育类招⽣考试也延迟⾄6⽉举⾏。
三、确保公平,疫情下做好⾼考兜底⼯作
在与⾼考相关的招⽣考试⼯作部署上,教育部也专门提到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的保障。对于艺术类专业招⽣考试⼯作,教育部提出,有关⾼校要为农村和贫困地区等不具备条件的考⽣提供参加考试的兜底条件保障。对于“三⼤专项”的招⽣⼯作,教育部指出,要结合农村和贫困地区实际及疫情防控情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宣传,为考⽣提供政策解读和咨询指导,努⼒提⾼宣传实效。
四、健康⾼考,疫情下⾼考考场做出最严防控要求
健康⾼考是今年⾼考考场与考务安排的第⼀要求,国家卫⽣健康委员会从专业防疫⾓度,发布了《2020年⾼考防疫关键措施10条》,这也是历史上考场防护最为复杂严密的⼀次。
第四章⾃主招⽣取消,严格规范⾼校特殊类型招⽣
公平公正继续成为2020年⾼考的核⼼主题,教育部继续严管各类特殊类型招⽣。
⼀、取消⾃主招⽣
2020年1⽉,《教育部关于在部分⾼校开展基础学科招⽣改⾰试点⼯作的意见》印发,决定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校⾃主招⽣⼯作。备受公平争议的⾃主招⽣正式取消,这项实施16年的招⽣改⾰政策完成了⾃⼰的历史使命。
⼆、进⼀步缩减艺术类招⽣校考专业范围
2019年12⽉教育部发布《严格规范做好2020年普通⾼校特殊类型招⽣⼯作》,2020年艺术类专业考试中,除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参照执⾏的少数⾼校)外,其他⾼校不再组织美术学类、设计学类省级统考所涵盖专业的校考。
对于⾼校⾼⽔平艺术团招⽣,教育部也进⾏了规定,取消对“极少数艺术团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的考⽣”进⼀步降低⽂化成绩录取要求的优惠办法。
三、加强体育类考试兴奋剂检查,⾼⽔平运动队部分项⽬逐步停招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多个⽂件,对2020年体育单招和⾼⽔平运动队招⽣考试进⾏了调整规范。2019年11⽉,体育总局科教司、教育部⾼校学⽣司印发《2020年普通⾼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管理办法》;2019年12⽉,教育部发布《严格规范做好2020年普通⾼校特殊类型招⽣⼯作》;2020年1⽉,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2020年普通⾼校⾼⽔平运动队技术调整结果的通知》。
⼀是加强对体育类考试的兴奋剂检查。《2020年普通⾼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管理办法》中增加了兴奋剂检查的相关条款,体育专项考试将进⾏兴奋剂检查,兴奋剂违规或拒绝检测的考⽣,将取消录取资格。《严格规范做好2020年普通⾼校特殊类型招⽣》提出,体育类考试中要加强反兴奋剂教育宣传,⾼⽔平运动队招⽣考试中要加强兴奋剂抽检。
⼆是规范⾼⽔平运动队招⽣。《严格规范做好2020年普通⾼校特殊类型招⽣》中提到,⾼⽔平运动队试点⾼校要重点加强对在户籍地、学籍地以外省份取得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考⽣,以及在集体或团体项⽬⽐赛中取得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考⽣的资格审核;在⾼⽔平运动队考试中,组织游泳、武术、跆拳道、击剑、棒球、射击、⼿球、垒球、橄榄球、冰雪、赛艇等11个项⽬统测,各地各校不再组织统考、联考、校考。
三是对⾼⽔平运动队项⽬进⾏优化布局调整,部分项⽬逐步停招。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普通⾼校⾼⽔平运动队技术调整结果的通知》中提到,举办橄榄球、龙⾈、棋(牌)类、定向越野、⼿球、垒球、射击、赛艇、攀岩、健美操等10项⽣源不⾜或能从普通在校⽣中选拔培养的⾼⽔平运动队项⽬,要逐步停⽌⾼⽔平运动队招⽣,向⾜球等国家重点发展项⽬、校园普及性较强和增强体质效果较好的项⽬进⾏调整,2021年前要全部停⽌招⽣或调整到位。
四、 2020年起,取消“省级优秀学⽣”保送⽣资格欧美魔幻电影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普通⾼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基本要求》,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中阶段⼀年级的学⽣,获得“省级优秀学⽣”称号的,不再具有保送资格条件。这也就意味着,2020年起,获得“省级优秀学⽣”称号的将不再具有保送资格条件。
⽬前,仅有四类学⽣仍具备⾼校保送⽣资格:中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
中学推荐优秀学⽣、公安英烈⼦⼥、退役运动员。
⾃2014年起,保送⽣⼈数开始⼤幅缩减,从每年拟录取6000余⼈,下降⾄2000⼈左右。2020年,全国仅有51所院校拟录取保送⽣2042⼈,为历年来最低。
第五章强基计划:选拔与培养国家急需的基础学科⼈才新模式
2020年1⽉,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校开展基础学科招⽣改⾰试点⼯作的意见》,⾃2020年起,教育部决定在36所试点⾼校开展基础学科招⽣改⾰(也称“强基计划”),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才培养模式,强基计划正式推出。
⼀、服务国家战略,为基础学科选拔培养拔尖⼈才
“强基计划”⾮常明确地提出了服务国家重⼤战略需求的改⾰⽅向,要解决关键技术的突破,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学科做⽀撑,因此,强基计划完全是基于国家⼈才战略出发的选拔培养计划。
(⼀)⾯向基础学科,试点⾼校集中优势专业
“强基计划”聚焦⾼端芯⽚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才紧缺的⼈⽂社会科学领域,主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撑引领作⽤,全部限定为基础学科专业,且不得转
换专业,这也是和⾃主招⽣最⼤的不同。即以物理竞赛进来的,只能选择物理相关专业,⽽不能转⾦融、经济、管理等其它专业。
强基计划重点招⽣的学科专业为:数学、物理、化学、⽣物及历史、哲学、古⽂字学等。
通过对各试点⾼校“强基计划”招⽣专业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数学、物理、化学、⽣物及历史、哲学、古⽂字学等相关专业的招⽣院校数量较多。其中,数学、物理相关专业的招⽣院校数量最多,各有31所。除此以外,个别⾼校在核科学与技术、⼒学、基础医学等关键学科领域也设置了招⽣专业。
就学科实⼒来说,各⾼校在“强基计划”的招⽣专业上集中了各⾃的优势⼒量。据统计,有超过半数的试点⾼校招⽣专业的相关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A等级(包括A+,A,A-)。值得⼀提的是,北京⼤学2020年招⽣的“强基计划”专业相关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获得了A+,可以说是最强阵容。(注:由于与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学科分类不匹配,该统计中不包括历史学相关专业。)
(⼆)不仅是招⽣改⾰,更重在培养
“强基计划”不单单是招⽣计划,更重在培养。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在部分⾼校开展基础学科招⽣改⾰试点⼯作的意见》提出,招⽣⾼校要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制定单独⼈才培养⽅案和激励机制,要加强对⼈才培养的统筹。
36所试点⾼校发布招⽣⽅案的同时,也发布了相关的⼈才培养⽅案,并在⼈才培养模式上提出了⼀系列创新举措:单独编班,学科交叉培养,强化通识教育,实⾏导师制,本-硕-博贯通式⼈才培养机制等。如,⼭东⼤学设计了“3+1+X”模式进⾏本硕博衔接式培养;南京⼤学不仅单独设计培养⽅案,甚⾄明确承诺“每⽣⼀项⽬、⼀导师、⼀游学”;上海交⼤则把强基计划纳⼊该校王牌培养模式“致远书院”,为每⼀个强基计划学⽣建⽴单独的成长档案。
清华⼤学则借机把全校招⽣培养全⾯“强基化”,为此专门新成⽴⽇新、致理、探微、未央、⾏健五⼤书院,这也是清华⼤学本科⼈才培养的⼀次创新。五⼤书院打破了原有的育⼈模式,以学⽣为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培养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深厚⼈⽂底蕴的卓越⼈才。
⼆、招⽣总量少,只选拔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
作为选拔基础学科拔尖创新⼈才的重要渠道,“强基计划”在招⽣选拔中,对学校数量及招⽣规模上都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
⼀是,⾸批开展试点的36所⾼校均为世界⼀流⼤学建设⾼校(A类)。⼆是,据不完全统计,31所试点⾼校今年总共计划招⽣数仅为3750⼈(清华、北⼤、浙⼤、复旦、同济未公布具体招⽣⼈数)。其中,南⼤、西安交⼤、上海交⼤、中国科⼤计划招⽣⼈数最多,均为210⼈,中国海⼤、中国农⼤、中央民⼤、电⼦科⼤计划招⽣⼈数最少,仅为30⼈。
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是“强基计划”的主要选拔对象。绝⼤多数试点⾼校在招⽣简章中都明确提出了两类